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3单元-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下《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笔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较为复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计算,引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演示,讲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总结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笔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写错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总结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实践操作法: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笔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课件。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总价。
例如:一件商品价格为258元,买3件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答案。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运算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和方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竖式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原理;3.加强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乘法原理;3.课堂练习。
3.2 教学方法1.前置问题法:出示两个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原理;2.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笔算过程,并指导学生按步骤操作;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笔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Warming-up•出示乘法公式,让学生认识乘法符号,了解乘法概念及乘法的基本原理。
4.2 引入•给出一个问题,比如:小明买了3个一样的书包,每个书包价值298元,他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明白通过乘法可以计算出总价钱。
4.3 演示•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并指导学生按步骤操作。
•举例操作:253 × 56253× 56---–先将被乘数和乘数按位数对齐;–计算出5 × 3 = 15,将5写在个位括号内,将1进位到十位;–计算出5 × 5 = 25,再加上进位的1,等于26,将6写在十位括号内,将2进位到百位;–计算出5 × 2 = 10,再加上进位的2,等于12,将2写在百位括号内;–计算十位、百位和千位:3 × 6 = 18;3 × 5 = 15;3 × 2 = 6;–最后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4.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笔算练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计算速度。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前置问题、演示操作和练习巩固等方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笔算运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笔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过程,能够熟练进行笔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案例、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妈妈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2个,一共买了3箱,问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笔算?引导学生发现笔算的规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笔算。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和总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
2.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进位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笔算练习。
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应用题讲解: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注:本教案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章第1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进位处理。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进位处理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计算方法,我们需要对笔算步骤进行详细解释,并着重讲解进位处理的技巧。
3.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3.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的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庞,我知道,今天我要给他们带来的,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学习之旅。
我拿起手中的教案,那是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我们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要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这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重点,更是难点。
我要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的例题,理解这个笔算的原理,掌握这个笔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要让他们,通过这次的学习,能够独立完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能够理解这个笔算的内在逻辑,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笔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无疑是笔算的过程,特别是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重点,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这个笔算的方法,理解这个笔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好了练习题,准备好了答案,准备好了我的热情和耐心。
五、教学过程我先用一个实际的例题,引入这个笔算的主题,然后,我会详细的,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完成这个笔算的过程。
我会让他们,通过实际的练习,去感受,去理解,去掌握这个笔算。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的板书,把笔算的步骤,笔算的原理,清晰明确的展示给他们。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他们,留下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去巩固,去运用,去深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今天的教学,我是否清晰的,明确的,把笔算的教给了他们,他们是否理解,是否掌握,我还会延伸,我会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这就是我今天的目标,这就是我今天的期待,这就是我今天的热忱。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他们会更理解数学,会更喜欢数学,会更自信的,去面对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站在讲台前,我深入分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感到困惑,这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学生需要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应用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课前准备1.提前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水杯、毛巾等2.准备好教材、作业3.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难点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以及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授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式,并进行简单的讲解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拆解乘法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注重形象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3.学生练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本子或者黑板纸上,根据教师所示范的计算方式进行练习。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规范操作。
4.巩固扩展教师可以讲解一种简便运算法——竖式乘法。
在学生掌握了粗略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后,可以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5.课堂作业布置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题目练习,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学习。
教师也可以安排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学习。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练习法4.发现与解决问题法六、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七、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八、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朗读乘法口诀是否正确,笔算是否规范,以及课堂参与度等。
同时,可以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注意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地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排解疑惑和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学习体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精选3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精选3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板书其中一题:200×43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2×4300,20×430)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学习例题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时所涉及的内容为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字的进位和退位、竖式加减法等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算术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首先,引入题目:“23个300元是多少钱?”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快速算出这个数字。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想到“23个300元,就是300加上300加上300,再加上300,一共是6900元。
”引入完毕后,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课时的主题:如何用笔算法计算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步骤二:演示乘法计算方法第二步,老师用笔算法演示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演示过程中,老师应该强调各个位数间的进位以及最后的求和求出答案。
步骤三:强化练习第三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各个位数的进位以及最后的求和。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时老师可以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四:继续实践第四步,学生需要继续进行练习,老师通过不同难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辅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难题。
步骤五:课堂总结第五步,老师做本节课的总结讲解,并让学生回答问题,带着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所学的笔算法。
同时也让同学们发表对数学课堂的感悟和建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各个位数间的进位2.最后的求和五、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目标,通过实践体验和练习让学生快速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同时,凸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对于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进位和错位的问题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进位和错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笔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示例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计算300乘以20,应该如何进行笔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形式,演示笔算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进位和错位的问题,讲解笔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笔算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分享自己的计算经验,总结计算规律。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计算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态度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 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练习题。
3. 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笔算方法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位数的概念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2 提出问题•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了解什么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吗?我们怎样计算呢?”3.3 讲解笔算方法•教师可通过黑板和教材展示,讲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开始讲解,再逐步引入复杂的计算情况。
3.4 操练练习•教师可出示例题,让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顺序和规范,如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乘百位数。
3.5 拓展应用•教师可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笔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某物品的价格是324元,现在要买3件,应该支付多少钱?3.6 总结归纳•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笔算方法,重点强调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进行一些小结题进行复习。
4. 学生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笔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5.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内容,通过讲解和操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互动提问、示范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查,教师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和错误,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在反思中,可以考虑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参与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并在实际计算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对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帮助学生克服计算中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教学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妈妈买了一箱水果,每箱有12个,一共买了3箱,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笔算的步骤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笔算的步骤、方法的灵活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难点:笔算过程中的步骤和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笔算的步骤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黑板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例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帮妈妈买过衣服吗?买衣服时,我们通常会关注衣服的单价和数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笔算的步骤和规律。
第三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第三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二、知识链接—构“联系”1.引导:同学们,月星小区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学生独立思考。
3.提问: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三、新知探究—习“方法”1. 课件出示例1情境。
借助例1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1:月星小区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任务一:认真读题,正确列式阅读题目,判断已知条件,理解所求问题,正确列出式子。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列式。
通过判断已知条件、理解所求问题,正确列式,为下一步进行竖式计算奠定基础。
】1. 学生阅读题目。
月星小区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1)引导:先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各自观察,自由讨论。
(3)通过题目,我们清晰知道了2个已知条件:已知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所求问题是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4)引导学生列式子。
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 完整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的规范书写。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距离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一)课堂练习1.填空题。
(1)12的103倍是_________,31个231是_________。
(2)计算146×58时,可以先算________个146得________,再算________个146得________,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________。
(3)用2、3、4、5、6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算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乘积最小算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末尾没有0)。
(教材第27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170×5=150×3=125×2=(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与三位数乘两位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读题并找出已知与所求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板书:128×16=(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128×6)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算128×10)第三步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法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乘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运算顺序和进位的掌握,以及乘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为例,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强调乘法运算的顺序和进位的重要性。
(2)乘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乘法运算的验算方法介绍乘法运算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助资料:相关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
【教学难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例题。
2. 学生准备计算器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
2.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三、笔算步骤1. 教师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并举例说明。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四、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笔算步骤、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3)举例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计算准确性。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计算准确性。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特别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讲解。
这个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末尾没有0)。
(教材第27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170×5=150×3=125×2=(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与三位数乘两位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读题并找出已知与所求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板书:128×16=(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128×6)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算128×10)第三步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法则。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法则。
第一步: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2)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位与三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位与三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提示:计算完后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68169000803411160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3题。
第1题:254120403235第2题:这三道题都是错的。
改正如下:第3题:(竖式略)88042800205029315四、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28×16=2048(户)答:月星小区一共住了2048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在教学时,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九兴路的一旁有一排树,每两棵树间的距离相等,小川一步走75厘米,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二棵树,走了124步,第一棵树到第九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长?分析:根据“每步走的厘米数×步数”求出两棵树间的距离,第一棵树到第九棵树之间有8个这样的间隔,乘8即可求出第一棵树到第九棵树之间的距离。
解答:75×124=9300(厘米)9300厘米=93米93×8=744(米)答:第一棵树到第九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44米。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每步的长度、步数和距离三者的关系列式解答,注意单位要统一。
相关知识阅读格子乘法“格子乘法”是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介绍的一种两个数的相乘的计算方法。
格子算法介于画线和算式之间。
这种方法传入中国之后,在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被称为“铺地锦”。
相传,这种方法是最早记载在1150年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的《丽罗娃提》一书中,12世纪以后广泛流传于阿拉伯地区,后来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很快在欧洲流行。
这种方法后来传入我国,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一书中把它称为“铺地锦”。
如本书第48页中,计算46×75先把因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面和右边,然后算6×7=42,写在右上角的格子上,4写左边,2写右边,以此类推,填好格子;最后,把同一斜线上的数相加:0落下;2+3+0=5,5写在下左方;4+8+2=14,向前进一位,4写在左下方;2+1=3,3写在左上方,因此得到:46×75=3450。
第 2 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材第28~2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1)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①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②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③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④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①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②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③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3)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1)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①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②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③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2)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①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列车()千米/时()时()千米自行车()米/分()分()米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②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路程=速度×时间③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明确: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
第1题:(1)218元/套(2)16米/秒第2题:340×5=1700(米)第3题:325×48=15600(元)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6~9题。
第6题:285×12=3420(米)第7题:54÷18=3(本)第8题:910÷13=70(米/分)第9题:360÷8=45(元/个)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为: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2.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教学反思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会解决此类问题,老师也会时不时说出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其实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总价、单价、数量”或“路程、时间、速度”这两组数量关系,了解复合单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类数量关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
因此,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实例,并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数量关系的相同点上,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切实经历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光明小学有5位老师带着145名四年级学生去参观科技馆。
儿童票,每位16元;成人票,每位28元。
带25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分析:由题意可知,共有成5人名,学生145名。
成人票:28元,学生票:16元,根据乘法的意义,购成人票需要5×28元,同理可知,学生票需要16×145元,共需要5×28+16×145元,算出结果后和2500元比较即可。
解答:5×28+16×145=2460(元)2460<2500答:带2500元钱买门票够。
解法归纳: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购成人票与学生票各需多少钱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相关知识阅读苏步青的妙算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有一次到德国去,遇到一位有名的数学家,在电车上出了个题目让苏教授做,这个题目是: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