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
一、(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五校协作12月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17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注释:①糟:酒渣。

②醨(lí):薄酒。

③察察:洁白的样子。

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13、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2分)屈原投江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答案】
10、(1)同“披”,披散(2)全(3)已经(4)一天天地(每词1分,共4分)
11、B (3分)
12、(1)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2分)(2)(3)略
1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2分)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楚国日益削弱,楚王听不进他的直谏。

(2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

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B项中“而”皆为转连。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
准确,句子要通顺,关键词要解释准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读懂内容,根据题中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到相关语句作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2016届浙江省东阳市江北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为家人所觉士卒多为用者 B.乃置《礼》于前凡三往,乃见
C.由是声誉甚盛斯是陋室 D.不遗一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0、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答案】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18、A(2分)
19、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

(或:他最终会走得很远)。

(2分)
20、主要特点是勤学而有学问(主要是“勤学”)(1分);主要两件事:燃火夜读(1分),背讲《尚书》(1分)(3分)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句子的出处,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

A项中“为”皆是“被”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再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两件事”以人物的行为不中心来根据情节。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2016届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阳休之书(选段)
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

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圈、周),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别墅)于斯(这里),而遭乱(战乱)荒废,今复(又)经始(开始重建)。

即石成基,凭(依靠)林起栋。

萝生映宇(屋檐),泉流绕阶。

月松风草,缘庭绮合。

日华云实,傍沼星罗。

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

时一褰(qiān 掀起)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⑴任意东西:⑵争高直指:
⑶横柯上蔽:⑷缘庭绮合:
1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身飘飘而将逝 C.吾恂恂而起 D.杂然而前陈者
14、先将[甲]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再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⑴ [甲]文所缺的句子:
⑵ [乙]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⑵萝生映宇,泉流绕阶。

译文:
16、[甲]文是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2分)
17、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作者的别墅毁于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

(2分)
【答案】
12、(4分)⑴向东、向西⑵笔直⑶树枝⑷沿着
13、(2分)( A )
14、(4分)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

15、(4分)⑴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⑵屋檐下藤萝丛生,石阶旁清泉环绕。

16、(2分)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7、(2分)山清水秀,泉林萦绕,景色优美;(答出景美,得1分)能使自己超脱于世俗之外。

(1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BCD三句中“而”表示修饰关系,A中“‘而”表示连接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字。

再理解句子描写的内容,仔细阅读乙文,找到描写内容相同的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甲文内容,抓住“视觉”提示语,从描写角度的方法来分析文章内容,根据解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问题“在原地重建的原因”梳理乙文内容,找到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解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2016届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秋季段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谢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筇(qiǒng):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莫敢诘()(2)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8、翻译句子。

(2分)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19、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2分)
【答案】
①没有人/没有谁②贬回家乡
谢先生更加愤怒,狠狠鞭打奴仆,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

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共12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
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侍。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8、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4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
③使公即桓楚将将:④是时桓楚亡亡: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0、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案】
18、(1)向来(2)等到(3)带兵,统率(4)逃亡
19、(1)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
(2)我听说先动手可制服别人,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21、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有一定组织和领导能力的人。

项梁是一个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做事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亡”“忿恚”“令”“制”,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2016届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比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并回答问题。

(18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说信陵君①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②,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③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④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⑤谨受教。


(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释]①信陵君:即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②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

③赵王:指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公元前245在位。

④卒然:“卒”同“猝”,突然。

⑤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曰
(3)存赵国(4)唐雎谓信陵君曰
1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怫然怒然则北通巫峡 B.赵王自郊迎自非亭午夜分
C.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D.人之憎我也聂政之刺韩傀也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18、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

(5分)
【答案】
15、(4分)(1)通“苍”(2)道歉(3)使……生存(4)告诉
16、(3分)D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平民发起怒来,也只不过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2)别人对自己有好处,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好处,不可不忘记。

18、(5分)(1)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说对一点即可得2分)(2)不同点:主要是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善于雄辩的特点;《唐雎说信陵君》一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

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

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3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虚词的掌握来判断加点词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

D项中的“之”皆是主谓之间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第一句中的“布衣”要意译,“免冠徒跣”四个字要解释清楚。

第二句“德”字是关键字,要理解准确。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了解内容,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两文表达的中心内容和人物
的塑造方法方面分析异同点。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七、(2016届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射阳县第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6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将军宜枉驾顾之: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先帝不以臣卑鄙:深入不毛: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停一处。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这个词,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甲文中的句子是,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4分)
【答案】
10、拜访率领身份低微,出身低下长草木
11、(1)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2)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奉命出使。

12、(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
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就”“屈”“致”“受”“奉”,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题目的内容,抓住主要的信息点,阅读两文,梳理有关的内容,概括填答,注意要引用原句,不要写错字。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八、(2016届贵州省都匀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文言文。

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2——16题(15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利尽南海()(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25、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2分)
2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
答: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