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推荐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推荐阅读)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标尚学校邓小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8号选手,邓小丽。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
我的说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我特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导学案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要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二是要让学生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三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求速度,四是要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多元训练,巩固知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提高 1.导入新课。
我将现场演示滚球,用滚球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两次滚球速度的快慢,从而引入新课《路程,时间与速度》。
2.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因此本节课我会再现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9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街道田径运动会,该怎么选参赛运动员?”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1中得出张方跑的最快,他用时最少,从表2中得出丁小勇跑得最快,因为他跑的路程最长。
接下来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比赛,该选谁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
----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
(板书: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这些数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速度!一起来听听智慧老人说说吧!借助智慧老
人之口,直截了当的揭示了概念。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
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回答中剖析和总结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接下来我会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
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以上的活动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总结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至此,学生已经知道了速度的含义以及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了,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将出示一道求速度的例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
(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
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我将出示一道图文综合训练题。
3.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特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
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说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5
时间=路程÷速度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确定性》说课稿
南台新昌小学赵翠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不确定性》,首先我对本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节《不确定性》的内容,位于书本第95页到96页。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这些内容主要以直观内容为主,引导学生通过“猜测----试验----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感知,提高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在抛硬币、摸彩球的具体事件探索中培养学生猜想意识、表达
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有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我要学生准备好硬币学具,然后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轮流掷硬币10次,每次掷硬币之前都猜一猜那个面朝上,再把实际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通过活动,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这样教
学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奠定基础。
学法本节课我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出示一元硬币,让学生玩“猜正反”游戏。
并通过表格记录结果。
问“猜正反”结果能确定吗?学生说“不能确定”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确定性”。
出示主题图(第95页)练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设计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究竟能够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表格记录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尝试中得出结论,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摸球
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每人都分别从装有10个黄球的盒子,10个白球的盒子,5个白球和5个黄球的盒子内摸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一猜是什么颜色,摸到球之后看看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自己摸到的球的颜色。
各人摸完后,根据各组的记录球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和2号盒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体验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情况。
从3号盒体验用“可能”描述事情发生的情况。
这样设计通过摸球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为后面的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好铺垫,起到“引路导航”作用。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出示教材第95页说一说的内容让学生对几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再说一说还有那些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
、、体验的过程中感
悟、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4、实践活动,巩固新知完成96页练一练
这样设计有了前面的实践活动做基础,再通过此环节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下主动理解、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了应用意识。
而举出沈阳的冬天一定会下雪,可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5、总结评价,深化新知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不确定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在抛硬币、摸彩球的具体事件探索中培养学生猜想意识、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有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四、教具学具
课件;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三个盒子(1号、2号和3号盒子);10个白球,10个黄球,和5白球和5黄球。
五、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呢?” 师:利用这个硬币我们可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玩吗?教师先介绍硬币的正反面,再介绍游戏玩法。
玩多次“猜正反”。
(有的同学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问“猜
正反”结果能确定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确定性”。
(板书课题)出示主题图(第95页),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摸球活动1、1号和2号盒体验“一定”。
(猜一猜,摸一摸)
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每人都分别从装有10个黄球的盒子,10个白球的盒子,5个白球和5个黄球的盒子内摸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一猜是什么颜色,摸到球之后看看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自己摸到的球的颜色。
记录之后把球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下一个同学摸。
各人摸完后,根据各组的记录球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和2号盒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
2、体验“不可能”
在1号盒里能不能摸到白球?篮球呢?2号盒里能不能摸出黄球呢?红球呢?
让学生体验到“不可能”。
3、3号盒,体验“可能”
4、小结: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 “不可能”三种情况。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请你当判官
出示教材95页说一说内容。
2、说一说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的事情。
(四)实践活动,巩固新知完成96页练一练1题2题
(五)总结评价,深化新知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一定、不可能
可能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三
角形分类”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教学准备
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
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
(课件出示)
①叫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附页上的三角形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
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
②学生互评
③老师点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按角分类的三角形
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形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探究新知按边分类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
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
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
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量。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
2、游戏巩固
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小结
大家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作品。
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简易方程(2)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
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
(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
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变引出新课,在学生明确其异同点后,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充分进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但仍有少数基础差、能力弱的孩子难以明白。
为照顾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我提出要求,激励孩子们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看哪组最团结,愿意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伴度过难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这样,在本组同学的带动下,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
我又将例5的问题变成:上午比下午多运多少吨?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
在此,强调随机教学,学生答案出现偏差,有不适当之处,教师要适时点拔,及时纠正。
教师提示:1ⅹ可以写成ⅹ,1可省略不写。
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巩固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算理。
尤其注意b-0.6bⅹ-0.36ⅹ的算法。
这样为例6的学习解决了关键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题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会说。
说清算理: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ⅹ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未知数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ⅹ,算出结果.因为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只要求少数同学能归纳算理就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对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师强调检验,没要求检验的也要口算检验,
这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从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流程的第三步设计为:重视指导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尤其是创新题,1、编两个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虽只有一字只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我选择后者。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又为学生的新知建构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