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浅谈小学数学习题及命题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习题及命题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数学知识是开动脑筋的钥匙。
数学习题设计对数学知识掌握起到辅助作用。
如何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小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是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小学数学习题及应用教学确立为研究课题,通过课堂实践,课后反思,课题组人员交流总结。
现从几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只有自己感兴趣,才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并且习题将实际应用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受益终身。
要想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备课。
我在课前都会讲一个和本节课相关的数学故事,将枯燥的习题教学转化成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学平均数的应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我先用故事导入:老师最近碰到这样一件事,我的朋友张强告诉我,他看到一家公司招聘广告写着“某公司待遇优越,员工平均月薪3000元,请有意者速报名”当他进入公司,工作一年后,平均每月只拿到2000元工资,他很气愤,认为公司欺骗了他。
同学们认为呢?(同学们带着疑问和兴趣纷纷议论着)这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该公司员工的月薪表:
再让学生们利用学过的平均数知识算一算三名员工平均月薪是多少?学生们都恍然大悟。
这种置学生于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激发他们参与意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二、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中有六个解放,首先要解放大脑,自己去想;其次是解放自己的双手,自己去做。
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例如教学平均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时,我把全班40名学生分成8个组,举行跳远比赛,每组选一名组长,调换到其他组别当裁判记录该组每一名学生的跳远纪录,然后让8个组长分别报出他们记录的成绩,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算出每个组平均每人跳多少厘米,哪个组平均成绩最好就获胜。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算,不仅掌握了求平均数方法,而且培养集体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素质。
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
注意力。
这就需要老师课前备好课,备好学生(特别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上切忌满堂灌、一言堂现象,要通过设计有趣的习题、讲数学故事、设疑、提问、师生互动让学生把注意力吸引过来。
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四、温故而知新,才能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通过好的习题应用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
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
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五、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上课更容易注意力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是自然趣味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课前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
意力有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住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学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环境下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合理的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六、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防范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
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1)温故知新。
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习题,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
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
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
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这时我便运用习题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
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如教学笔算除法时,学生们经常出现商不知上在哪一位,以及不够除不知道怎么补0等现象。
我在上课时经常会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当医生去诊断病情。
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粗暴的批评说教好得多。
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学生的习题,要将生活中的数学设计成不同类型的习题形式加以应用,才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理解,融会贯通。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