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十四 生物的进化(讲义)——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生物的进化
【考情分析】
1.考查内容:本专题内容包括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命题规律: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基础计算上。
3.命题预测:预计2022年高考中,试题将聚焦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通过证据或实例,引导考生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去解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复习时应注重对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加深对新物种形成基本观点的理解,并能运用此理论说明物种的进化过程。
【高考真题实例】
(2018全国Ⅰ卷,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网络构建】
【重难点梳理】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内容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学者。
这一理论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否定了生命世界中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而且是由低等向高等不断进化的。
这对于进化论的发展乃至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奠定了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基础。
(3)局限性
①他所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用进废退只会在个体生存过程中表现,但不能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本条件;
②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③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
①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一生物进化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揭示了生命现象统一性的原因——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这一理论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武器。
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3)局限性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②过分强调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不恰当地把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当作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③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④达尔文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与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经自然选择
导致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为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分别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其标志为出现生殖隔离。
5.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和联系
三、基因频率的计算
1.定义法求基因频率
=
100%
=100%
X =100%
+⨯⨯⨯⨯⨯某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某基因总数
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种群个体数2某基因总数
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女性个体数2男性个体数 2.公式法求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 、a 为例) A 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Aa 基因型频率 a 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Aa 基因型频率 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1)适用条件: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方法
①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 、a ) 时,设p 表示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a 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 的频率为p 2, Aa 的频率为2pq ,aa 的频率为q 2。
②逆推计算:已知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求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
aa=X%A=1AA=11→若(, 4.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基因库的比较
四、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唉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共同进化的实例
共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实例
不同物种之间种间互助长有细长吸管式口器的蛾与细长花
距的兰花
种间斗争捕食猎豹和斑马
竞争农作物与杂草
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
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
好氧生物
4.共同进化的结果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即物种多样性的出现),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五、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
(1)主要内容
①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也无利。
②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但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
(2)现代达尔文主义和中性学说的比较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考点通关】
考点1 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实例分析
1.进化思想从提出到被人们普遍接受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方向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B.达尔文从事实出发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进化的原因也作出了合理解释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全面接受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结果,仍在争论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答案:C
解析: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拉马克,他认为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的,A正确;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学说,立足事实,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自然选择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没有全面接受自然选择学说,如进化的单位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等,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结果,仍在争论中不断发展,D正确。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殖隔离已经形成
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的基因会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D.经秋水仙素处理之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B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的进化,A错误;不同种群基因库的巨大差异造成不同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生殖隔离,所以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C错误;经秋水仙素处理之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可育,由此可知四倍体西瓜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已经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
考点2 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甲地区R的基因频率为75%
B.据图可知,甲、乙两地区的种群都发生了进化
C.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原因是两地区环境不同
D.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有更多的r基因突变成R基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与生物进化。
据图分析,甲地区T1时刻,RR约占0.05,Rr约占0.35,rr约占0.6,则R的基因频率=0.05+1/2×0.35×100%=22.5%,r的基因频率=1-22.5%=77.5%;T2时刻,RR约占0.6,Rr约占0.3,rr约占0.1,则R的基因频率=0.6+1/2×0.3×100%=75%,r的基因频率=1-75%=25%。
乙地区T1时刻,RR约占0.05,Rr约占0.15,rr约占0.8,则R的基因频率=0.05+1/2×0.15×100%=12.5%,r的基因频率=1-12.5%=87.5%;T2时刻,RR约占0.1,rr约占0.7,Rr约占0.2,因此R的基因频率=0.1+1/2×0.2×100%=20%,r的基因频率=1-20%=80%。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2时刻甲地区R的基因频率为75%,A正确;甲、乙两个地区在两个时间点上的基因频率都不同,说明两地区的种群都发生了进化,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两个地区的基因型频率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甲地区变化更大,其原因应该是两地区环境不同,C正确;甲、乙地区基因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而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
2.选择系数是表征某基因型在特定环境中不利于生存程度的指标,即某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环境中适应性越差,选择系数越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选择系数不同
B.若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不变,相关基因频率不变
C.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越大,相关基因频率变化越慢
D.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广使用,新冠病毒的选择系数降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不同,适应性就不同,选择系数也会不相同,A正确;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基因型的选择系数不变,只能说明某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环境中的适应性相对稳定,不能说明生物的相关基因频率不变,B错误;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越大,说明该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越差,会导致相关基因频率变化越快,C错误;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广使用,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适应性会越来越差,会导致新冠病毒的选择系数越大,D错误。
考点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即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虎和狮交配产生的虎狮兽不育,虎和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概念辨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A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虎和狮交配产生的虎狮兽不育,说明虎和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
B.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C.共同进化既存在于食植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也存在于植物和食植动物之间
D.生物多样性会随群落演替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但该群落中不会发生生物进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除气候条件外,人为因素也会影响物种多样性,不能确定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温带,如热带沙漠炎热、干旱,生物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因此物种多样性程度很低,A错误;外来物种引入不当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若本地存在外来物种的天敌,或外来物种不适应本地的环境,则不会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互相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D错误。
【考法突破】
一、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自然选择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2.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先长期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
②骤变式:主要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可以创造新物种。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种形成生物进化
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物种
例题练习
1.某种鸟种群中的一部分由甲岛迁徙到乙、丙两个岛,三个岛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毛色的相关基因频率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上的该种鸟之间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三个岛上的该种鸟均发生了进化
C.乙岛的环境使岛上鸟的毛色朝着某个方向变异
D.B1基因的产生是基因发生有害突变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分析题图可知,甲岛上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由于三个岛相互隔绝,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由题图可知,三个岛上的该种鸟决定毛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若干年后均发生了变化,基因频率改变即发生了进化,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突变基因起选择作用,C错误;B1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突变的有利性和有害性取决于环境,需要分析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鸟类生存的影响,D错误。
2.生活在山谷中的鼠群毛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灰色对棕色为显性,基因频率都为50%,山洪暴发,该鼠群被分割为两个种群,若干年后,统计河东、河西鼠的基因型如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型AA Aa aa 总数河东
个体数490 420 90 1000
基因型AA Aa aa 总数河西
个体数600 540 860 2000
A.若干年后的两个鼠群毛色基因仍是两种,因此基因库相同
B.若干年后的两个鼠群毛色基因型都有三种,因此没有发生进化
C.两岸的自然选择对毛色的选择结果不同,棕色鼠适合在河西生存
D.河东和河西的鼠毛色基因型相同,因此两个鼠群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河东鼠个体数少于河西鼠,因此河东鼠的种群基因库小,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若干年后河东鼠A的基因频率=(490×2+420)÷2000=70%,河西鼠A的基因频率=(600×2+540)÷4000=43.5%,而山洪爆发前A的基因频率为50%,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说明两个种群都进化了,B错误;山洪爆发前a的基因频率为50%,若干年后河西鼠a的基因频率=1-43.5%=56.5%,河东鼠a的基因频率=1-70%=30%,与山洪爆发前相比河西鼠a的基因频率上升,河东鼠a的基因频率下降,说明a控制的棕色鼠适合在河西生存,C正确;从题干信息和表中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变式训练
已知某地区蝗虫的抗药性(A)对不抗药性(a)为显性,如图表示该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Y分别是、。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的现象,蝗虫新种产生必须要有隔离。
(4)该地区蝗虫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虫全部被杀灭,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基因库;
(3)自由交流;生殖;
(4)9%;70%;是;种族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X 、Y 分别是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基因库。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进行交流的现象,蝗虫新种产生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4)该蝗虫种群中基因型AA 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 的个体占50%,则Aa 的个体占30%,其中A 基因频率为20%+30%×1/2=35%。
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虫aa 全部被杀灭,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AA 占40%,Aa 占60%,此时A 基因频率为40%+60%×1/2=70%,a 的基因频率=30%.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则子代中aa 基因型频率=a²=9%,由于自由交配亲代与子代基因频率相同,所以此时A 基因频率仍是70%,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种群A 基因频率由35%→70%,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二、考察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二倍体为例)
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100%⨯该基因的数目基因频率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同,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2)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值
=100%⨯该基因的个体数基因型频率总个体数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3)已知基因型AA 或a 的频率,求A 或a 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
A a XY 即(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
4.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对(A 、a )时,设p 代表A 基因的频率,q 代表a 基因的频率,则(p+q )2=p 2+2pq+q 2=1。
其中p 2是AA (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 是Aa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 2是a
(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2)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
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
5.X 染色体上基因的频率计算
b
b
B b X X =100%X +X 的基因频率。
例题练习
1.囊鼠的体毛深色(D )对浅色(d )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 、Dd
D.与浅色岩Q 区相比,浅色岩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深色囊鼠表型频率在深色熔岩床区高,在浅色岩P 区和浅色岩Q 区频率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 正确;由基因频率公式可知,在浅色岩P 区,D 的基因频率为(2×DD+Dd )/2(DD+Dd+dd )=0.1,可得到DD 的基因型频率为0.02,Dd 的基因型频率为0.16,同样可得在深色熔岩床区Dd 的基因型频率为0.5,B 错误;若浅色若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全为DD ,则D 的基因频率为0.5,不符合题干中的0.3,所以浅色岩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 、Dd ,C 正确;由题图中数据可知,浅色岩P 区浅色囊鼠的表型频率为1-0.18=0.82,浅色岩Q 区浅色囊鼠的表型频率为1-0.5=0.5,D 正确。
2.对内蒙草原上某种啃食草根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初期鼠种群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
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假设该鼠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一种新变化,使其生存能力AA=Aa>aa,使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该鼠种群初期A的基因频率和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25%和55%
B.75%和33.6%
C.40%和60%
D.25%和45%
答案:A
解析:该鼠种群初期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0%+1/2×30%=25%;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aa个体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10%)/[(60%-60%×10%)+(40%+40%×10%)]≈55.1%,A正确。
变式训练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
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
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
研究发现,黑尾鹿等食草动物经长期进化后有发达的盲肠,这种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定向的。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美洲狮和狼的“军备竞赛”属于________,即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 A X A、X A X a、X a X 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和20%,雄性个体中X A Y、X a Y两种基因型各占50%。
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