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序言一、概况
拉丁美洲地处西半球的南部
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只有一小部分(乌拉圭、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墨西哥北部等)处在温带。

拉丁美洲北起墨西哥—美国边界上的布拉沃河(美国人称之为格兰德河),南至合恩角,全长13500公里。

西临太平洋,东接大西洋,南与南极相邻。

拉美各国使用的官方语言分别是西班牙语(绿色,18个国家、1个地区)、葡萄牙语(橙色,一个国家)、英语(12个国家、7个地区)、法语(蓝色,1个国家、3个地区)和荷兰语(1个国家、2个地区)。

此外,在许多国家印第安各部族的语言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人口的种族构成有印第安人(8%)、欧洲白人(35%)、非洲黑人(7%)、混血人种(50%,包括印欧混血人、黑白混血人、印黑混血人等)、亚裔、犹太裔等。

1492年10月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他错误地以为来到了东方的印度,因此命名该地为Indias,而称当地的土著居民为indios。

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érico Vespucio,1454-1512 )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两次沿巴西海岸南下探察,曾到达了拉普拉塔河口,于是认定这片土地是一个前人从未知晓的“新大陆”
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马丁·瓦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 1470-1518)在绘制新的世界地图时,便以这位发现者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简称美洲。

美洲,习惯上是指北美、南美和加勒比地区。

还有一种划分法,把墨西哥以南直到巴拿马地峡这一地区成为中美洲,墨西哥往北的三个国家构成北美,南部大陆为南美,此外是加勒比海上的大、小安德烈斯群岛。

拉丁美洲,既不单指北美,也不是仅指南美,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人文—文化概念,指美墨边境的格兰德河以南直至火地岛的广大以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为母语的国家及地区。

由于这三种语言均属拉丁语系,故称这一地区为拉丁美洲。

三、拉丁美洲文明区域的划分
在拉丁美洲,西班牙语近似于普通话,因为其覆盖面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其次西语和葡萄牙语是近亲,两种语言之间的沟通并不十分困难,因此说西语和能听懂西语的人至少占90%的人口。

此外,英语、法语、荷兰语以及各种印第安语也都覆盖一定的面积。

使用印第安语的人口大多数集中在西班牙语地区,主要居住在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国,以克丘亚语(兰)、艾马拉语(橙)、纳瓦特尔语(红)、瓜拉尼语(黄)、玛雅语(绿)、马普切语(黑)为主。

四、拉丁美洲各民族的同一性
作为人文概念或文化概念而存在的拉丁美洲,具有先天的民族之间的统一性,此处的民族更多的是指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国家的人民,一种强大的认同感将这些民族维系在一起,使之感受到作为拉美人的特有身份和作用。

和其他大陆的人相比,拉美人可能比欧洲人、亚洲人和非洲人有更强的认同感,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和思想,主要归于以下几种原因:
1、历史原因
2、政治原因
3、经济原因
4、语言原因
5、心理因素
1、历史原因
1492年之后,整个拉美的历史则整齐划一地被切分成4个时期:征服与殖民时期(1492-1542年)、殖民化时期(1542-1810年)、独立战争时期(1810-1824年)和共和国时期(1824- ) 。

2、政治原因
拉美各国在管理机制、国家模式、权力分配、社会形态等各个方面均十分相似。

3、经济原因
拉美各国无论是比较先进的中等程度的工业化国家,还是经济上仍然较薄弱和落后的国家(如海地、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等),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诸如经济结构改革、解决农民土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拉丁美洲文化中充满了对立和统一,正是这一特点赋予这个大洲绝然不同于旧大陆的特殊秉赋和罕见的魅力。

当然,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它长期以来挣扎在边缘的境地并为腾飞而不断努力。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
➢环境的特点
➢自然环境产生的问题
第一节环境的特点
打开拉丁美洲的地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北向南有三块纵向的区域:西面太平洋沿岸是穿越整个大陆的安第斯山脉,中部是从山脉延伸下来的平原和谷地,东面沿大西洋沿岸是波状起伏的高原和热带草原。

从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巅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过渡,就等于从极地到赤道两个极端的气候带的过渡。

从滴水不见的干涸之地到世界上最大的水域仅咫尺之遥
位于智利北部的“世界旱极”、阿塔卡
阿塔卡玛沙漠内,频临太平洋的伊基克城
阿塔卡玛沙漠内,频临太平洋的安托法加斯塔城
拉丁美洲自然环境的几项世界之最:
亚马逊河——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大河,河口年均流量:12万立方米/秒
安第斯山——世界最长的山脉,在南美洲境内的长度为9000公里
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
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伊瓜苏瀑布——汛期宽4000米,为世界最宽的瀑布
安赫尔瀑布——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979米
中央高原(墨)火山群——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区,从左到右六座火山分别是:
Ixtaccíhuatl, Popocatépetl, Matlalcueitl (Malinche), Cofre de Perote (most distant), Pico de Orizaba, Sierra Negra
阿空加瓜火山——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海拔6960米
亚马逊森林——地球上最大的森林(覆盖着250万平方公里的绿色植被)
智利——世界最狭长的国家
1 拉丁美洲的山系:安第斯山脉
5、拉丁美洲的热带雨林
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橫越了8個国家: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和苏里南。

亚马逊热带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

潮湿的热带雨林中有极为丰富的物种,据专家估计,每1平方公里的亚马逊雨林中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万种植物。

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生长着橡胶、树脂、热带水果、药材、优质木材、观赏花卉和树木等等。

从物种的角度来说,由于适于包括温带、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生产,此地的植被极为丰富,有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温带大草原、热带草原、荒漠植物、稀疏林木等。

欧洲人经过不断的勘察,发现了数不胜数的前所未见的珍贵植物品种:树木、花草;有观赏价值的、有
经济价值的、有药物作用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等等。

而动物的种类也毫不逊于植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动物,诸如美洲豹、羊驼、骆马、蜂鸟、獏、食人鱼等,而更为特殊的是存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在其它地区早已灭绝的巨龟、巨蜥等动物。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被誉为巴西“皇冠上的宝石”和“亚马逊地区的引擎”,
这是CVRD所属的卡拉加斯露天铁矿(Carajós)。

智利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全世界已探明的28个大铜矿中,有6个在智利。

埃斯贡迪达矿(ESCONDIDA)是世界上产量最大露天铜矿。

智利国家铜公司所属的露天铜矿丘基卡玛塔矿(CHUQUICAMATA )是智利最重要的铜矿之一,产量仅次于埃斯贡迪达矿(ESCONDIDA),是世界第二大露天铜矿。

智利厄尔特尼恩特矿(EL TENIENTE)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

智利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由200多个采矿点组成。

从1880年开始,数千名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矿工在这里开采硝石矿,现在其遗址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troleos Mexicanos,简称Pemex)成立于1938年,是墨西哥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公司。

墨西哥的油田主要有雷福尔马陆上油田和坎佩切海上油气田。

拉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200多亿吨,墨西哥约103亿吨,委内瑞拉107亿吨。

据预测,拉美石油的潜在储量超过2000亿吨。

这是位于墨西哥湾的坎佩切海上油气田的钻井平台。

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世界上产量最多、开采最悠久的石油湖(从1914年开始开采)如今,委内瑞拉3/4的石油来自于马拉开波湖底,马拉开波市已成为委内瑞拉的第二大城市秘鲁的钦查群岛——鸟粪开采量最大的群岛
巴西——世界咖啡、香蕉、甘蔗、橙汁产量最高的国家
美洲驼生活在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安第斯山区海拔3500至5750米高的半干旱草原上,包括羊驼(左)和骆马(右)。

美洲狮(学名:Puma concolor)又称美洲山狮。

是美洲仅次于美洲虎的猫科动物。

它跳跃能力很强,轻轻一跃能达8、9多米远
第二节自然环境产生的问题
拉丁美洲的大自然是慷慨的,给它的居民们准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仅从物种的角度看,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生物宝库,其他大陆拥有的,稀缺的或者没有的,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连一些在别的土地上早已灭绝的物种,也在拉丁美洲这片令人称奇的土地上延续着它们古老的生命。

但是,大自然也制造了一系列问题,给本地区的文明发展设下了障碍。

重岩叠嶂的群山既阻隔各种文明的交流,也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使得那些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印第安人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极端贫困、闭塞、落后的生活,其生产方式比先进区域的要落后几个世纪。

至今依然如此。

流速迅猛的河流也是个障碍,像马格达莱纳河、奥里诺科河和圣弗兰西斯河都是水流湍急,且多瀑布,不利于作为航运线路使用。

低地、热带草原、雨林因气候条件、植被因素等,不宜于人类居住和从事农耕,因此降低了其利用价值。

缺少可修建大型港口的天然海湾也是问题之一,目前拉美的较大港口都是人工修建的,如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巴西的桑托斯、秘鲁的卡亚俄等。

拉丁美洲的大自然极富挑战性,各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
西拉文化概况(第四部)完
第二章印地安文明(西拉5)
➢概述
➢古代印地安文明
➢印地安文化的遗产
概述
一、美洲印地安人的起源
美洲印地安人起源于亚洲,在冰川期,即大约在5万年前穿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北美。

当时亚洲东北部正处在冰河时期,气候寒冷,而在美洲大陆的内部没有冰川,气候温和,很多动物(如驼鹿、麝牛、猛犸等)生活在这片区域,因此那些来自亚洲的猎人来到美洲后便留居于此。

美洲土著和蒙古人身上的基因变体相同,均为四类;从生理特征上看,二者均有面形宽、圆颅、肤色较深、毛发略少、头发直硬、体型中等、瞳仁为黑色或黄色等特点。

二.印地安人的界定
1949年第二届美洲印地安人代表大会(秘鲁库斯科)通过的关于印地安人的定义:印第安人是哥伦布到达之前美洲土著居民的后代,对自己的人格-身份有同样的社会意识,基本信守固有的劳动制度,语言和传统。

而且他们自己和外人都从这三方面对这种人格给与认同。

三.印地安人目前的分布
克丘亚人(Quechua):拉丁美洲人数最多的印第安人。

专指居住在安第斯山区温暖谷地的部落,以区别于住在寒冷高原的艾马拉部落。

现约1000万人。

使用克丘亚语,属印第安语系克丘亚语族。

有文字。

多信天主教,有些人保留传统的拜星教、拜农教等宗教信仰。

目前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和南部各省(以库斯科省和阿亚库乔省为最多);玻利维亚南半部的奥鲁罗、波托西、科恰班巴、丘基萨卡等省;厄瓜多尔的大部分山区和部分沿海地区;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高原沙漠地区。

克丘亚人聚居的国家印欧混血化过程在加速,克丘亚人所占比例趋于减少,但绝对数仍在增长。

艾马拉人(Aymara)
玛雅人(Mayan):
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

现在的玛雅人大多数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金塔纳罗奥州、塔巴斯科和恰帕斯,以及中美洲的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西部和萨尔瓦多。

在21世纪初,此地域約有7百万玛雅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

现代玛雅人基本上务农,种植玉蜀黍、豆类、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

几乎所有的玛雅人都在名义上信仰天主教,但一般都带有当地宗教的色彩。

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传统的习俗。

萨波特卡人(Zapoteca)
居住在墨西哥南方瓦哈卡(Oaxaca)州东部和南部的中美洲印第安人,其文化随居住地带(山区、河谷或沿海)和经济形式(自然农业、经济作物或城市生活)而不同;语言则各个村子都不相同,有数种互不相通的语言。

萨波特克人的社会是以村庄或城镇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各有农业基地。

主要作物是玉蜀黍、豆类和南瓜;咖啡、小麦和甘蔗等商品作物只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种植。

他们也狩猎、捕鱼和采集野生食物。

耕作方法是先烧荒再用犁和牛翻地。

某些地区仍盛行手工业,以制陶、编织及棕榈纤维纺织为主。

服装兼有传统及现代两种。

女性传统服装有长裙、长外衣、披肩等﹔男性非现代的服装是宽松衣裤,草鞋、草帽、皮帽等。

萨波特克人信仰天主教,但对异教神灵的信仰以及异教的仪式和神话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和基督教混在一起。

基切人(Quiche):
中美洲印第安人。

又称玛雅基切人。

主要分布在危地马拉的基切、克萨尔特南戈、托托尼卡潘诸省,少数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州。

使用基切语,属印第安语系。

基切人的祖先原居住在墨西哥中部高原,随着其他部落的大迁徙,逐渐向东南方迁移,最后到达危地马拉中部地区。

古代基切人是一支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受到古代玛雅文明的影响,文化生活与玛雅人相似。

1821年危地马拉独立后,基切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文化对中美洲文明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现在说基切语的人约有70万,经济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主要种植玉蜀黍、豆类、南瓜和咖啡,织布、制陶和木工业发达。

他们名义上信仰天主教,异教的神话和仪式依然普遍流传。

马普切人(Mapuche):又名巴塔格尼亚人(Patagonian),南美洲南部主要印第安人部落之一,现在大约有100万人,主要分布在智利中部偏南的比奥比奥河与托尔坦河之间的广大森林谷地,部分居住在圣地亚哥、康塞普普西翁等大城市,另有一部分分布在阿根廷境内。

马普切人除少数人皈依基督教外,绝大多数信奉原始多神宗教,讲马普切语,也能讲西班牙语,。

“马普”在印第安语中是土地的意思;“切”是主人;和起来是土地的主人。

马普切人身材魁梧高大(脚板尤大)﹑肌肉发达﹑行动敏捷闻名﹐殖民者称其为巴塔哥尼亚人(西班牙语意为“大脚汉”)。

马普切人以其为期350年的反抗西班牙人和智利人的统治而著名,成为拉美唯一未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的印第安部族。

至今,马普切人仍然一直在要求政府归还他们之前被没收的土地。

瓜拉尼人(Guaranies):
南美印第安人,使用瓜拉尼语,属印第安语系图皮-瓜拉尼语族。

现约170万人。

主要分布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域及查科地区北部,已分别构成巴拉圭、巴西、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居民成分。

多信天主教,相信再生,宗教礼仪简单、原始,迷信巫术。

经济以狩猎、捕鱼为主,辅以采集块根植物、水果和蔬菜。

目前大部分人务农,在种植场和庄园当季节工;部分人从事编织、制陶等生产及制作羽毛工艺品等。

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人
在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中,至今还生活着一些印第安的部族,他们还按照他们的传统方式生活,通过传统的游牧打猎和收集得到他们的大多数食物.但是外部世界对他们着装、工具、农作物种植和商品交易等方面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雨林中几个典型的印第安部族:
➢瓦拉尼人(Huaorani ):是居住在厄瓜多尔亚马逊雨林中的半游牧民族(厄瓜多尔地图中的绿点)。

直到一九五八年才初次與傳教士有和平的來往。

瓦拉尼人凶残好
战,在古代是一个最嗜殺的部落。

➢亚诺马莫人(Yanomamo):居住在委内瑞拉(黄色区域)和巴西(红色区域)的热带雨林中。

➢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居住的215个部族的印第安人
➢巴西目前有印第安人33万,占总人口的0.2%,其中半数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7个州中。

亚马逊雨林中有215个印第安部族,使用语言170种,5000人以上的部族有10个;人数最少的部族只有12人;还有60多个离群索居的部族未曾与外部发生接触。

➢第一节古代印地安文明
➢一、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石器时期(从2万多年前开始至约公元前6000年)

➢第二阶段—古代时期(约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第三阶段—前古典时期(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250年)

➢第四阶段—古典时期(约从公元250年至1000年)
➢第五阶段—后古典时期(约从公元900年至1500年)
二、古代文明区域的划分
➢根据文明发展的程度来划分,拉丁美洲存在着三个区域:
➢1、先进文明区域:包括安第斯山中部、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北部和中部。

在这片地带孕育和形成了三大文明中心:阿兹特克(以及前期文化)、玛雅和印加。


➢2、刀耕火种和狩猎–采集区域:包括热带丛林地带、加勒比海岛屿、南美洲北部、格兰查科平原东部、巴塔哥尼亚以及一些河流的沼泽区,气候过于寒冷难以种植庄稼的地区等等。

➢3、中间区域:包括安第斯山北部、中美洲南部、委内瑞拉部分地区、玻利维亚东部。

三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Olmec)文明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

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墨西哥中南部的圣洛伦索(San Lorenzo)和拉文塔(La Venta)。

这一带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

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的正面刻有“点”(表示一)、“横”(表示五)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经破译为7,16,6,16,18。

这种记录体系是奥尔梅克人最先使用,并被中美洲所有文明继承的。

其计数法是20进制,这个历日换算成公历,是公元前31年的某一天。

它是已知中美洲碑文中记载的最早的历日。

石碑的背面刻有美洲豹的形象。

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这个基础上生成了特奥蒂瓦坎文明和玛雅文明。

前者是阿兹特克文明的先导。

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甚至可能是整个美洲文明的母体。

四、阿兹特克(Azteca)文明40
1、前阿兹特克文明
在阿兹特克文明出现之前,在墨西哥中央谷地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是
特奥蒂瓦坎文明(Teotihuacan)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300 — 600 年间。

这一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大型建筑群——特奥蒂瓦坎城。

这座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城市的中心是一组南北朝向的广场,其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其东面坐落着宏伟的太阳金字塔。

羽蛇神庙只剩下一座六层的棱锥形建筑的底座,它的每一层都有众多的羽蛇头像和雨神头像石雕间隔排列。

蛇身是浅浮雕,蜿蜒在石板上。

鸟蝶宫是特奥蒂瓦坎古城的最豪华的建筑,它的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建筑的特点。

特奥蒂瓦坎文明中的诸神雕像
托尔托克文明最突出的例证是图拉城的一座金字塔。

此塔建在山丘上,共分五层,顶部是一个开阔的大平台,建有羽蛇神庙。

庙体采用石刻巨型人像柱支撑,人像均为全副甲胄的武士,表情凝肃。

金字塔的正面(南面)脚下是一片由石柱支撑起的巨大门厅。

巨型武士像石柱用火山岩雕成,高约4.6米,均为男性人像。

这些雕像被刻画成了羽蛇神的形象,他们头戴羽毛装饰,双手顺着身体放置,胸前有巨大的蝴蝶状盔甲,背部有象征太阳的圆盘。

体现了托尔特克人尚武好斗的本色
2、阿兹特克文明的兴起(56)
阿兹特克人于12世纪末自北方进入墨西哥谷地,据说他们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区看见一只鹰立在仙人掌上,口叼着一条蛇,这是神谕,兆示着此地是阿兹特克部落的发祥地。

于是他们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定居了,并将定居之地命名为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án)阿兹特克人接受了墨西哥谷地的前期文明,并与周边其他较弱小的部落结盟,到了15世纪后期,阿兹特克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范围涵盖今天墨西哥的绝大部分地区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

阿兹特克的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占地13平方公里,居民14万人,是中美洲文明中人口空前稠密之地。

城中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官邸、学校。

阿兹特克社会划分为两个主要阶级:贵族与平民。

还有一部分没有任何权利的奴隶,他们大多数是战俘、囚犯或债户。

宗教信仰
阿兹特克人信仰多神教,实际上是一种以自然万物为灵的自然宗教,宗教渗透了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人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受所谓神谕的控制。

正因为如此,活人祭祀之风才在此地出现,他们用活人的鲜血和心脏供奉太阳神、战神和所有大神,以祈求神们的庇佑。

在大型祭祀典礼上,往往要杀掉大批人做牺牲,这样就迫使酋长们不断征伐,目的之一是抓俘虏作祭献。

阿兹特克人崇拜的诸神
阿兹特克人的经济活动
阿兹特克人利用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

在特奥奇蒂特兰城全部的1.5万条人工河道中,在如今的墨西哥城南的索奇米尔科(Xochimilco)仍保留有900条。

阿兹特克人充分利用旱地植物龙舌兰,用其汁液酿酒,是为龙舌兰酒,至今仍是墨西哥人的至爱
阿兹特克商业活动活跃。

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有多处市场,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在此作易货交易,货品名目繁多,已出现了充当货币的代用品:金砂、贝壳、可可豆、珍稀鸟羽等,但为数较少。

文化
阿兹特克人虽然好战,但是也很重视文化的发展。

在其“帝国”疆域之内设有学堂,教授知识,传授法律观念,并用良好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举止行为。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进攻阿兹特克,蒙特祖马二世(Moctezuma II)誤認其是羽蛇神的化身,恭迎他們到首都,并签订和约。

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

1520 年6月Moctezuma II向人民劝降时被群众击伤而死。

科尔特斯侥幸逃命
1521年西班牙人卷土重来,阿兹特克人在新酋长夸乌特莫克(Cuauhtémoc)率领下,与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由于粮食和水源断绝,加之天花肆虐而失败。

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

似乎一切都中止了。

然而就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墨西哥城。

城名和共和国的国名都是为了纪念阿兹特克古老的族名—— Mexica,城市的地基下就是特诺奇蒂特兰城,二者至今仍息息相通。

五玛雅(Maya)文明
玛雅文明覆盖的地区包括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州、塔巴斯科州、伯利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和萨尔瓦多,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

在这一带有山地、平原、高原和低地。

气候和自然环境都适合人类繁衍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