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导学案
梵天寺木塔导学案1
梵天寺木塔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体会语言的简洁、生动、趣味。
一、课文简介
《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包括第一则)
2.朗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重点句子翻译(学生口述)(
1、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4、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
(塔)当然不会晃动。
参考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
梵天寺木塔学案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编号:班级姓名课题:《梦溪笔谈》二则(第二课时)【自学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3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
3.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早读课:(30分钟)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感情。
对子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看谁读得有感情!2.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
检效:小组长检查早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分钟)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
3.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程序、要求、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重点摘记、知识生成、规律总结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深入感知疏通文意1.简介《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2.初读《以虫治虫》,用圈点勾画法标文中的出生字词,掌握音、形、义。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划分停顿。
朗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语速,结合语意、语感和所学习的句读方法朗读。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预时:3分钟1.结合文下注释,解释文中重点的词句,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章。
2.学习整理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
庆州界.()方为秋田之害()()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岁以大穰()()土人谓之()千万蔽.地()A.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2分钟B.小组共同体:(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各组派代表抽签,明确本组的展示任务。
《梵天寺木塔》教案
《梵天寺木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梵天寺木塔》这篇文章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的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梵天寺木塔》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开头部分,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梵天寺木塔的形象,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开头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文章内容理解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对古代建筑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中间部分,了解梵天寺木塔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分析文章中使用的描述和比较手法。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间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比较梵天寺木塔的特点。
第三章:文章意义与价值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的结尾部分,思考梵天寺木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讨论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和思考。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梵天寺木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结尾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古代建筑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其他类似古代建筑的案例,了解其保护现状和问题。
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4.3 教学方法展示其他类似古代建筑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梵天寺木塔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5.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1: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梵天寺木塔》内容,通过交流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导入新课《梵天寺木塔》。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音,理解词义。
贻.以金钗逐层布板讫.胠箧..人履.其板明确:(先请学生读并解释,老师引导学生评价并且补充。
)三、朗读中感知内容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读出句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调。
停顿示例:(老师组织学生自读后巡视,解答学生随时提出的疑难。
)2.朗读比较:注意指导学生根据朗读要求进行评价。
3.疏通文意:组织学生结合页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用现代汉语复述内容或者请学生一人问,一人译或者一人读,一人译的形式讲解。
交流中注意下列句子的意思: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皆伏其精练。
(也可师生互动,老师拿出意见,请学生评价。
)四、品读中分析人物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1)梵天寺木塔的外形有哪些特征?(2)关于梵天寺木塔的传说有哪些?(3)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通过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是介绍喻皓是怎样解决梵天寺木塔的塔动难题,作者在写作中注意了详略的安排,与内容无关的内容不作介绍。
2.《梵天寺木塔》中写人着墨不多,却让人回味。
请大家思考一下:匠师为什么自己不去请教喻皓,却以金钗为代价让妻子去暗中询问呢?明确:匠师向钱帅解释“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但事实证明他的认识是错误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匠师当然很难堪。
但为了向钱帅交代而又不失面子,才用心良苦地“密使其妻”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问题。
(此处可以安排学生朗读,从朗读中体会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喻皓的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和对匠师的嘲笑。
)五、交流中加深认识《梵天寺木塔》一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家的形象,他解决高层建筑不稳定的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学习内容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第2学时(梵天寺木塔)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
3、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梵.天寺()喻皓.()讫.()贻.()lǚ()其板金chāi()qū()箧huàn( ) 其塔动(2)、解释下列加点字钱氏据.两浙时()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乃以瓦布.之()匠师如.其言()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下来。
4、了解课文大意,参照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5、试用自己的话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6、读了本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之处吗?(请把你的疑难写下来吧,再试着与同学讨论解决它。
)二、课堂探究:1、朗读展示。
(1)自由朗读。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竞赛。
2、试着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看谁说的准确、流利。
要求:尽量脱离书本。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出你的见解。
)(1)文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4、品读课文,感知课文语言的妙处。
(联系语境,细心体会人物的心理。
)(1)《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的“密”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2)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字词用得精彩的,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5、拓展延伸(1)《梦溪笔谈》总结了北宋以前我国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学习了本课,你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认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2)试着从课外搜集一些科技知识。
《梵天寺木塔》优质课教案
21、《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译讲,初步理解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教学过程一、出示导纲、学生自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国在科技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几乎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同样举世瞩目。
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
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
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
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有学生简要回忆并介绍)2、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先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自己大声朗读课文(3)、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声音要洪亮,愿意读的举手。
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出示导纲、学生自学: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翻译课文。
如有疑难用笔画出二、合作探究1、合作完成:,同桌讨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提示重点字词句: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但,只。
讫,终了,完毕。
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
其,他。
2、出示导纲,用现代汉语回答(1)《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4)《梵天寺木塔》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找生回答:(1)《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
梵天寺木塔学案
巴彦查干蒙古族中学“备学教思”一体化方案备时:2015年 月 日 讲时:2015年 月 日 地点:办公室 备课人:任福春,奚锐,李艳波,范红霞 课时:2 学年:六年 学科:语文课题 内容板块梵天寺木塔 札记栏探 究 突 破一、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书下注释、及工具书)2、 提问读课文,如有错误,老师及时纠正。
3、 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提疑、释疑 三、 思考:1、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2、 写匠师有什么作用?3、《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认定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与态度: 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自 主 学 习1、自读课文3遍。
2、写出你认为文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2、背诵书下注释中的词语。
资 料 链 接作者及《梦溪笔谈》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
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
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多次击败西夏贵族统治者的军事侵扰。
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
拓 展 延 伸1.沈括,北宋 。
字 ,杭州钱塘人,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多有成就。
梵天市木塔(导学案)
《梵天寺木塔》导学案主备人:党喆璇审核人:崔建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述的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自学提纲: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梵.天寺( ) 患.( ) 讫.( ) 喻皓..( )( )塔遂.定( ) 胠箧..( )( ) 贻.以金钗.( )( ) 履.(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据于方级之患其译文:2、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云布如此译文:3、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乃以之而初译文:4、无可奈何,密使其..。
..金钗,问塔动之因........妻见喻皓之.妻,贻以无可奈何密使其之贻以之因译文5、皓笑曰:“此易..,则不动矣。
”..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此易但布讫钉之译文:6、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如其言遂译文:7、盖.钉板上下弥束..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如胠箧,人履其..,六幕相联盖弥束相联履其持自译文:8、人皆伏其精练....。
伏其精练。
译文:三、这则短文记述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四、喻皓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五、用||在文中把课文分成三层,并概括这三层的大意。
合作探究: 研读短文,分析人物的刻画1、本文是怎样突出喻皓才能的呢?2、短文又是如何刻画那位“匠师”的?达标训练:从“塔动”到“塔遂定”一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该怎么做?堂清检测: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梵天寺()喻皓()( ) 贻()以金钗布板讫()弥( )束胠箧( )( )二、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1、钱氏据两浙时据()2、故如此故()3、患其塔动患()4、贻以金钗贻()5、人履其板履()6、但逐层布板讫讫()三、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梵天寺木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3.品读课文。
(1)喻皓出了什么主意使塔不动?(用原文句子回答)
(2)“人皆伏其精练”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拓展延伸
搜集《梦溪笔谈 》中的科技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边读边写。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
先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注意重音、节奏等
4.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边写边读。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
先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注意重音、节奏等
先个人查工具书解决,后小组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小组竞赛回答
学得怎样
1.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贻以金钗()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如此()如其言()
梵天寺木塔1
学什么
怎样学
学习目标:
1.古代科学的成就。
2.常见文言实词“患”“贻”,文言虚词“以”“悉”等
3.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写出你认为需注意字词解释(不少于5个)。
(2)写 出你认为需注意句子翻译(不少于2句)。
课堂展示: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节奏、重音等。
(2)如其言()人履其板()
(3)患其塔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六幕相联,自不能动。
(2)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先个人查工具书解决,后小组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小组竞赛回答
学得怎样
1.《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家、家。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贻以金钗()
(2)但逐层布板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教案 苏教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梵天寺木塔》《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沈括以及他的《梦溪笔谈》;2、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文章的资料。
一、新课导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
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
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
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二、温故互查1、沈括,字__,__(朝代)__家、__家。
著有《____》。
2、《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__体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____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__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____”。
3、同桌二人互相翻译课文。
三、设问导读【整体感知】(齐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2、匠师采用的方法有没有奏效?从文章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喻浩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难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找出文章中解释"塔遂定"原因的句子.【问题研究】(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或利用问题墙进行交流,最后派代表口头展示)1、“无可奈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密使其妻”和“贻以金钗”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2、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喻浩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课文结尾交代“人皆伏其精炼”,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在建筑方面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能工巧匠或杰出人物,他们有何成就?(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介绍一些建筑物,要求上网搜集一些相关图片,配合图片进行展示讲解)四、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梵天寺木塔》教案
《梵天寺木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梵天寺木塔》。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梵天寺木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梵天寺木塔》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
3.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 体会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3. 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梵天寺木塔》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词和句子解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天寺木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艺术。
(2)简介梵天寺木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词和句子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韵律和节奏。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欣赏。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梵天寺木塔》。
(2)结合课文,绘制梵天寺木塔的想象图。
六、教学拓展1. 对比赏析(1)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其他描写古代建筑的诗词,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2)分析不同诗人对古代建筑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语文初一上人版第21课(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学案二
学什么怎么样学
学习目标:
1、古代科学的成就。
2、常见文言实词“岁”“穰”等。
3、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预备
〔1〕了解作者,写出你认为需注意字词解释〔许多于5个〕。
〔2〕写出你认为需注意句子翻译〔许多于2句〕。
课堂展示:
1.熟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等。
2.2、理解文意,预备小组检查。
3.品读课文。
〔1〕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特别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么样的心态?
〔2〕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4.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边写边读。
采纳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
先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注意重音、节奏等
先个人查工具书解决,后小组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小组竞赛回答。
【配套K12】梵天寺木塔教案
梵天寺木塔教案【教学目标】1.对照注解,读懂原文,积累“以、布、讫、如、患”等文言词语。
2.感受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3.初步了解《梦溪笔谈》笔记体的记事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到标题《梵天寺木塔》,假如让你做一篇文章,你觉得可以写什么?那么,关于“梵天寺木塔”,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给我们写的又是什么呢?第一列同学,一人一句读起来。
二、读顺1.一人一句朗读课文,师生正音密使其妻见喻皓(hcio)之妻贻(yi)以金钗(chai)但逐层布板讫( qi),便实钉(dlng)之盖钉( ding)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肱箧预设:组一个词——比喻,念yu;关注课下注释的读音提醒;讫,今天还在用,财务工作的收讫和验讫章;多音字,根据语境推断语音。
2.齐读课文,读顺文句放声齐读课文,力求响亮流畅。
这遍读完,读懂沈括给我们写的是什么了吗?三、读懂1.结合课下注释自译质疑请结合课下注释,大声口译课文,翻译过程中,遇到障碍用笔画起来,可及时求助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2.师生讨论,交流疑问学生质疑:“两浙”是哪里?“密使”是什么意思?“六幕相联如肤箧”“人皆服其精练”“未布瓦”“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是什么意思?“人皆伏其精练”“其”指喻皓还是匠师?师生解疑,文言交融:“两浙”指浙江省全境与江苏省长江以南。
这座塔一共几层,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才建到两三层时,就出现什么问题了?请用原文词语回答——“塔动”。
谁发现的?钱帅。
他的态度如何?根据语境,钱氏是作为领导去视察工地的,他对工程不满意,“患”是解释为“嫌”还是“担心”好?施工方匠师的方法是——“布瓦”。
“布”解释为“铺”,你的依据可来自成语——排兵布阵。
“布瓦”这方法奏效吗?“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什么意思?匠师的态度如何?哪个字最传神地体现匠师的心理——“密”。
“密使”是什么意思?开展夫人外交后,喻皓如何支招?他的态度如何——笑。
除了笑,还从哪儿看出他的轻松?对比读,读出语气词和关联词背后喻皓的轻松自如和胸有成竹,读后推断“耳、但、便、则、矣”的含义:“此易耳,但逐层布板,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初一上册《梵天寺木塔》教学案例
初一上册《梵天寺xx》教学案例[案例背景]200x年x月xx日,xx市xx××局对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教育教学质量调研。
这一天的一大早就是我的第一节语文。
我本来也是其他同事一样抱着侥幸的心理,心想领导们这一大老早的,大约是不会听我的初中七年级的语文课的。
初一的年级语文学科备课通知要求,在区教学调研这一天,初一所有班级都要上《梵天寺木塔》这一节课。
我于是按照做了一些课前准备,检查之前的一天的下午,初一的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又研讨了一下,大意是《梵天寺木塔》这一篇课文不太长,相对较容易上,要大家确保不能出现学科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描述]《梵天寺木塔》是沈括“《梦溪笔谈》二则”中的第二则,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采用“六幕相持”原理,即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说明我国早在一千年前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我在认真地备课基础上,当时想我的《梵天寺木塔》这一节课的教学一定要紧扣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一是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教学;二是在课文内容理解上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突破。
在课堂学生教学自主学习、疏通文章环节上,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二是在了解课文大意基础上,进行口头翻译,重点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患、贻、讫、但、如、而、以、之、其、盖等的词义和用法,三是立即通过相关补充习题做到当堂巩固,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案例分析]在新课的导入上,我总结前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课,检查课前预习准备生字注音如:梵fàn、俶chù、贻yí、胠箧qūqiè、讫qì、履lǚ等,接着学生介绍作者沈括及《梦溪笔谈》,教师补充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天寺木塔》导学案
设计者:朱瑞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以及课文的大意。
2.根据人物的外部表情、行动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梵.天寺()喻皓
..()()
贻.以金钗.()()讫.()
胠箧
..()()履.()
实钉.()之则不动矣
2、反复诵读注意停顿
3、探究重点字词,试着翻译全文
新知探究
探究学习目标一:
要求:1、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字字有着落,语句通顺流畅
方法:结合注释和预习成果先自译,然后同桌交流
1、你能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填出下面这个空么?
帅患塔动------ ---- ----布板钉之-------塔自不动
2、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工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
人们对喻皓的评价是什么?
探究学习目标二:
3、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哪些词句可以说明喻皓的技术高超么?
提示:1、你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找
2、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我找的是XXXX,这句话是写XXXXX,从正面/侧面表现出喻皓的技艺高超。
4、“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心态?一个“笑”字又透露出喻皓怎样心理?
探究学习目标三
拓展延伸
你所了解的本地有哪些著名的古代建筑?体会这些古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随堂练习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8—21题。
(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钱氏据.两浙时()(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4)人皆伏.其精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
3.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4分)
4.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