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
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
1.[xx·课标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重视易服的原因。
改制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但很难说易服更易推行,故A项错误。
题干并没有提及易服是为了外交的需要,或改变中国人的世界形象,因此C项错误。
身着长袍马褂的人不一定就是守旧势力,故D项表述错误。
从材料可看出,维新派主张“易服”是为了“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需要,因此是为了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xx·北京高考]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题干要求的是“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变革”。
墙上画作的风格仍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人物发型由蓄发到短发,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照明手段为电灯,这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饮食方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由此可知,②③最能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B项正确。
答案:B
3. [xx·安徽高考]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
A. 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都市“新少年”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捧,《申报》的文章指出了新少年“醉心争购舶来品”“轻利权”的问题,比较理性地分析了这一现象,D项正确。
“新少年”的盲目时尚追求只能代表少数人,不能代表“国人”,也不能说明“着西装已经成为当时普遍现象”或者“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A、B、C三项错误。
答案:D
4.[xx·福建高考]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 )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A项错在“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项正确,B项既符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间限制,又符合“社会原因”的条件限制;C项错在“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项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
答案:B
5. [xx·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只是涉及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播放比例,电影制作水平无法通过材料得出,A项错误。
当时,中国电影大多为上海生产,上海播放国产片的比例比京津高,据此可推知电影拷贝流通税费比较重,导致京津放映国产片比例较上海要低,故C项为正确答案。
B、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答案:C
[师说高考]
[仿真练习]
1. [xx·江西宜春五校联考]1912年5月,袁世凯下达通令说,“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尚朴素者,多为人嗤”;接着“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大为改善②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③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④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积极引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尚朴素者,多为人嗤”说明②正确;根据“1912年”分析,此时西方外来生活习俗传入中国,③正确;“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说明④正确。
①不符合史实。
答案:B
2. [xx·湖北孝感高三统考]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了( )
A. 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 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 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 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解析: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啤酒”称为“卑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已被西化”“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崇洋媚外观念”等信息,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
3. [xx·茂名联考]“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
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 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 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 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彻底废除
D. 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据材料信息:要站立操作机器,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
工厂因为女孩小脚辞退等可知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C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错在“彻底”二字,过于绝对。
答案:A
4. [xx·烟台高三期中]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
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
A. 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 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 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 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它运输方法的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正确。
B项易错选,因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而表面理解,注意表名: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C、D两项的依据。
答案:A
5. [xx·河北邯郸高三调研]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
A. 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 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 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
答案:B
6. [xx·广州联考]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
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
A. 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 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 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 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解析:这本长达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
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故D项正确。
答案:D jEH24064 5E00 帀
0 ;20854 5176 其40053 9C75 鱵032547 7F23 缣731654 7BA6 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