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精选2篇)
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篇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2)属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注:
比较使用价值价值
区
别1、含义不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具体抽象
3、性质不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有属性
4、主体不同卖者拥有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
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
货币。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注意: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前者强调货币的职能和作用,后者强调商品流通的方式。
(4)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计算公式
(5)区别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如发工资、领利息、付房租、还欠款等。
与流通手段最大的区别是支付手段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而流通手段必需是同时同地进行,也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比较:货币与纸币、纪念币、纪念钞
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
纪念钞是纸币,本质上不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符号,只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等部分职能。
比较:纸币和货币
区别(从五个方面区别)联系
货币①货币是商品;②货币有价值;③货币有五种职能;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⑤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①纸币不是商品;②纸币没有价值;③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④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⑤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注①: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注②:货币发展的历程: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注③:纸币是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
因为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候,人们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并不关心它本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没有价值的纸币。
(2)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与发行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注: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能将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不能将物价下跌等同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
具体就是提高银行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具体就是调低银行利率,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发国债,提高财政支出,减低税率。
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
备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下跌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注意: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与纸币一样,是一种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
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以随意申领,不可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2)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注意与银行的业务相联系)
(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第一、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
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第二、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外币本币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外汇汇率本币汇率
不变更多升值贬值升高跌落
不变更少贬值升值跌落升高
更多不变贬值升值跌落升高
更少不变升值贬值升高跌落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⑤有利于境外旅游、留学。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利①可以降低企业进口成本,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进口;②在竞争的压力下,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③进口品价格降低,到境外旅游会比较便宜,居民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
弊不利于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一些劣势企业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202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篇2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其他因素: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拓展: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提高消费水平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提高消费水平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消费水平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因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消费。
2.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消费类型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所有权交易一旦完成,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还完贷款为止,所有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使用权获得该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获得该商品使用权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适用情况大部分商品大宗商品或服务,一次性付款超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的商品(3)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
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
既反对超前消费,又反对抑制消费;
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