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课前热身

1.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3,P 为BC 上一点,且BP=1,D 为AC 上一点,若∠APD =60°,则CD 的长为(

A.

32

B.

23

C.

12

D.

34

2.如图,已知△ABC 中,AB=17,AC=10,BC 边上的高AD=8,则边BC 的长为(

A.21

B.15

C.6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º,腰长为4cm,则其腰上的高为cm.

4.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 中,中线AD 与中线BE 相交于点O,则OA 长度为

【参考答案】1.B 2.A

3.4.

3

3

A

C

D B

第2题图A

D C

P

B

第1题图60°

◆考点聚焦

等腰三角线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

直角三角形

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从数的角度来研究直角三角形.

3.折叠问题.

4.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备考兵法

等腰三角线

1.运用三角形不等关系,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中高、边、角的计算问题,并要注意分类讨论.

2.要正确辨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方程(组)、函数等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角三角形

1.正确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掌握常用的勾股数.

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以勾股定理为桥梁建立方程(组) 来解决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

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含有特殊角(30°,45°,60°).若有,则应运用一些相关的特殊性质解题.

4.在解决许多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时, 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5.折叠问题是新中考热点之一,在处理折叠问题时,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注意折叠过程中,线段,角发生的变化,寻找破题思路.

◆考点链接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_,顶角的_______,三线合一;

3.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

4.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精析

例1(湖北襄樊)在ABC △中,12cm 6cm A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那么当t =秒时,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答案】7或17

【解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BA 上时,BP=t,AP =12-t,2(t+3)=12-t+12+3,解得t=7;②当点P 在AC 上时,PC=24-t,t+3=2(24-t+3),解得t=17,故填7或17.

例2(山东滨州)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4AB =米,30BAC ∠=°,90C ∠=°

,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 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答案】(2+23)米.

【解析】掌握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B

C

A

30°

例3(四川乐山)如图,AD⊥CD,AB=13,BC=12,CD=3,AD=4,则sinB等于()

A.5

13B.

12

13C.

3

5D.

4

5

【答案】A

【解析】由AD⊥DC,知△ADC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32+42=5,AC=5,

在△ACB中,∵AB2=169,BC2+AC2=52+122=169,

∴AB2=BC2+A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sinB=AC

AB=

5

13.

例4(安徽)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

(2)如图2,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

(3)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表示.

图1图2

解析(1)过点O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尺,由题意知,OE=OF,又OB=OC.∴Rt△OEB≌Rt△OFC.

∴∠B=∠C.

∴AC=AB.

(2)过点O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由题意知,OE=OF.

在Rt△OEB和Rt△OFC中,OE=OF,OB=OC.

∴Rt△OEB≌Rt△OFE.

∴∠OBE=∠OCF.

又OB=OC.

∴∠OBC=∠O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