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评课稿精选十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评课稿
恐龙评课稿「篇一」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
教学时,应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以读导学”作为课堂的主要模式。
读中,要把课文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
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懂得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词语。
2、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难点是: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上课一开始,老师播放了一段恐龙的录像,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恐龙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恐龙的世界里。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不时的发出“啧,啧”的声音,这其中有好奇、有惊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美丽的画面没有声音,如果能配上一段神秘的音乐,相信效果将会增倍。
然后老师紧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介绍的五种说法。
在教学第二自然时,老师抓住了“突然”“十分”等关键词,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表现出地球变冷的速度之快和不可预料,这里学生读得很
好。
在后面的教学中,老师还采用了“男生站起来读、男女生拼接连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可是朗读方式仍是以齐读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朗读的目的性也不够明确。
整节课老师“导”的色彩比较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最后老师布置学生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现恐龙灭绝的原因还可能有哪些?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恐龙的书拿出来,这样就很好地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兴趣的火花。
一、“项目性评价方式”评价本堂课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力量比较均匀。
避免了“学霸组”与“弱势组”之分。
同时课桌的摆放采用“二三二三”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小组讨论的实施,保证了小组合作的质量。
2、实施合作之前目标明确,达到了一定的合作实效。
本堂课一共进行了四次小组合
作,每次小组合作之前老师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提出了明确的目的性。
如:引入新课之后,学生质疑: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老师顺势抓住这一切入点:“是啊,为什么呢?课文里给我们做出了一些解释。
赶紧找找看,一共给我们列出了几种原因,学习小组行动起来!”学生目标明确了,马上投小组合作学习中。
从学习效果反馈来看,有5个组都非常准确地找到了恐龙灭绝的5个原因。
课文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纷纷对书上讲述的几种原因提出质疑。
这时教师因势诱导:“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胆想象
恐龙灭绝的原因。
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小组合作,将你们小组认为的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归纳总结,用喜欢的形式呈现在学习卡上。
”小组展现出的学习成果有:火山爆发冰川海啸自相残杀地壳运动通过目的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恐龙的灭绝有了新的认识,对课文引申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写出了很多想象推断合理的原因,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3、小组合作形式的规则与约定。
老师充分地运用了多种约定方式,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六个合作小组的名称:智慧队、进取队、胜利队、团结队、夺冠队、前进队。
运用多种约定充分调动六个小组的能动性。
如倾听得好的队奖励“小耳朵”,坐得好的队奖励“小凳子”,书读得好的队奖励“小笑脸”,还有“大拇指”,“小本子”,“感叹号”针对学生各项课堂常规的约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比,激发了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素养。
通过这堂课,我们发现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组员之间基本能相互关照、关注、尊重,并具有亲和力。
大多数组合作时气氛热烈,融洽。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认为组员之间分工明确,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够,而且有一个小组组员之间发生争执,表现不佳。
在这一方面,老师可以在平日进行更细致的指导与训练。
5、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物。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特别关注的是学习中的边缘人物。
从表面上看,全班同学小组合作学习积极热烈,但几乎每个组都有一两个同学没有真正投入。
老师穿梭其中,给予了一些指导,但是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应该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力量,组长和其他组员也要给予边缘人物以积极关注,给予相应帮助。
恐龙评课稿「篇二」
听了樊老师的一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我受益匪浅,我被樊老师那动听的语言所感染,被她那流畅的教学思路所折服。
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1、樊老师能够将读、写、思有机结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如:在教学恐龙的演变过程时,樊老师用四个练习带出问题,让学生查找第一种恐龙是什么样的,数千年后又怎样变化,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又怎样,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接受。
2、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文中写恐龙演变时有一个排比句: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樊老师巧妙地运用仿写形式,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学生用排比形式表达:春天来了,盛开在校园里的花最多呀:有些花.有些花.有些花。
3、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老师读,分角色读等。
这些都是樊老师优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本人有几点建议: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合作探究机会较少,如果激励学生多交流,对演变过程会更感兴趣些。
这节课读中感悟落实不是很到位,老师只着重将句子读一读,而没真正将读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
以上仅是本人一些反思,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恐龙评课稿「篇三」
《恐龙》的评课稿范文
第一课时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韩老师教学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这堂课的教学老师以文本语言文字为载体,从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方法的运用上,都体现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形态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课文第二段教学中,老师舍得在感悟“雷龙”的形态特点上下功夫,读中悟写,从读红说,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表达方法,把雷龙和其它种类的恐龙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了。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能充分用好教科书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以读为本,特别是课文第二段的“范例导读”,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例文”作用,为改换人称复述学生喜欢的一种恐龙作了铺垫。
又如老师注意“以学定教”高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把第四段描写的霸王龙的内容与第二段一并教学,学生了解霸王龙外形特点,也明白了课文安排在第四段描写,是为了说明它食肉的特点,更突出它的霸气。
其次注意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管是教学开始播放的恐龙生活场景画面渲染,还是相机出示的有关恐龙图片,都能逼真生动地再现恐龙的形象。
图文结合,增添了学生探究恐龙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感悟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遥远不可及的恐龙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第二课时
韩老师在《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了恐龙的外形特点,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乐于探究的条件,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教学形式灵活、开放。
语文课程要克服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
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我说特点你来猜”、“词语分类说特点”导入,再次激发兴趣。
播放霸王龙捕杀三角龙的'镜头,为学生感情朗读作好情感铺垫。
让学生为恐龙孵化照料小恐龙的电视画面配音,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带有学生个人体验的口头语言教学中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对恐龙世界的感受来自文本,又超出文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淀。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恐龙》是一篇知识短文,韩老师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较好地处理了“实”与“活”的关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教学形式比较活泼,但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阅读,没有表面的热热闹闹。
这堂课中,学生听、说、读、写多项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在感悟恐龙特点的同时,学生初步懂得了怎样说明一种事物。
三、扩展阅读,丰富知识背景。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
教学这篇课文前,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和资料。
课中组织学生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不少学生把自己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与小伙伴交流,生动地加强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背景。
恐龙评课稿「篇四」
公开课,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为了上好它,我们绞尽脑汁,我们废寝忘食。
但通过一次一次的磨,我们却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为了上好《恐龙的灭绝》这一课,卓老师也是做足了准备,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改进设计,在改进中提升自己。
观看了卓老师的两节《恐龙的灭绝》,明显感受到她的进步。
在第一节课中,卓老师主要呈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
首先以《我是霸王龙》的绘本阅读作为激趣点,让学生说说对恐龙的了解;接着抓“灭绝”二字,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走入课文,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在句子中学词,在儿歌中学词,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式识字、认字,在认字中认认真真写字;然后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排序的过程中渗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关注科普小品文的特点;最后以一个排序练习作为拓展延伸。
整个过程,感觉教师刻意关注学生的学,形式是多样了,可学生得到了好像没那么多。
再看这样一节低段阅读课,原本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时间总量不能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要多样。
可这堂课除了前面的自由读、第三段3个学生分句读外,读书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忽略了读的训练,学生的理解自然无法深入。
第三自然段作为这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时间上的体现也有所偏移:花了30分钟的时间进行前面的导入、识字、写字,只给了这段话10分钟的学习。
为了关注到这段话的构段特点,卓老师采用在黑板上粘贴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因果关系,以问题:“这些关系中能不能去掉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看似重点学了,可
学生不用老师的教学,也能很好完成后面的拓展练习。
这所谓的教,意义好像不大。
但在第二次的听课中,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一回,卓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学习:
一、直接揭题导入;
二、识字、写字教学;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板块越发清晰、明了,学生也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对于段落的特点也有了清楚的了解。
特别是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这个板块中,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以及“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大量”、“枯萎”、“渐渐地”,让学生想象枯萎的画面,借助图片剑龙、马门溪龙、霸王龙、蛮龙的消失,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再者,这些恐龙都是学生们了解比较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
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给学习单中的内容进行排序,再出示自己的排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排的是不对的。
这样,句子之间的前后关系就被学生找出来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也随之而出。
接着是多种方式地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积累中运用语言。
最后创设情境而进行的复述“黑暗说”,就是对语言积累很好的运用。
第一节课到第二节课,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了质的飞越。
但从两节的观课中,也提个人的几点小小的意见:
1、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
如在教学“庞大”这个由近义词组成的词时,师在出示课文中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让学生认读后让学生也来说说这样的词还有哪些。
因为学生之前没有学习经验,对他们而言就成了难题。
还有就是在给“孵蛋——浮出”编儿歌分辨“孵和浮”时,学生也没办法完成任务。
2、在最后一环节“我为大家介绍恐龙灭绝之黑暗说”时,应让多几个学生起来复述,检验是否掌握。
恐龙评课稿「篇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恐龙的灭绝》的评课稿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它展现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最后引起人们反思: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从电影、书籍或者博物馆里,来回忆恐龙往日的辉煌呢?观摩了义乌市青口小学陈老师教学的这一课后,我感到老师非常善于引导,她从趣入手,趣中激疑,读中解惑,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产生了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从趣入手
恐龙是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然而“恐龙”却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
抓住孩子们爱恐龙的特点,陈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知识。
实录一:
师:看老师写字。
(师板书:恐龙)一起亲热地打个招呼吧!一起来——
生:恐龙。
师(出示“恐”):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答略。
师:你对恐龙有什么了解?(出示各种恐龙图片)
生:我知道有的恐龙是食肉类的,有的恐龙是食草类的。
生:我知道三角龙是最后灭绝的。
师:最大的恐龙是震龙。
它大约有一百三十吨重。
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
生:庞大。
师(出示词):读。
注意“庞”是后鼻音。
生齐读。
师:坐上时空穿梭机,让我们来到白垩纪,各种各样的恐龙展现在我们眼前。
生(争着喊出了恐龙的名字):“长颈龙!”“霸王龙!”“三角龙”
师:现在还能看到这些恐龙吗?(相机板书:灭绝)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
评议: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陈老师创设了情境,出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不是简单的看,还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
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了“庞大”。
二、趣中激疑
实录二:
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课文。
谁来说说,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略。
生自读。
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科学家有几种说法?
评议:初读课文环节,教师抛出了这个问题“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科学家有几种说法?”这个问题很好,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
同时,一个大问题拎起了整篇文章,让学生发散到课文的各段寻找答案,整体感很强。
三、读中解惑
实录三: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这么多,让我们先来具体看看前两种说法。
谁来读一读第一种说法,其他孩子想一想: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用一个词来回答。
生读第2段。
生:严寒。
师教学“严寒”,范写,生练写。
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大雪纷飞”是严寒。
“冰天雪地”也是严寒。
“滴水成冰”还是严寒。
严寒的时间很长,从哪里看出?
生: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读。
师:比一比,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与“有一段时间,地球上变得十分寒冷。
”)
生:第二句少了“突然”。
师:为什么加个“突然”?不加可以吗?从这个“突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严寒的时间长,来得快。
师:谁来填这个空?(课件出示:因为严寒(),恐龙(),所以恐龙()。
)
生1:因为严寒(来得太快),恐龙(来不及准备),所以恐龙(灭绝了)。
生2:因为严寒(来得太快),恐龙(来不及准备保暖),所以恐龙(灭绝了)。
师:是呀,原来书中的这个词是十分重要的。
有了它就准确多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你明白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吗?再从恐龙自身找找原因。
生1:因为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生2:因为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师:谁能连起来说。
(填空:因为恐龙没有(),没有(),所以恐龙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
生:因为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没有(冬眠的习惯),所以恐龙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师:恐龙的灭绝还有哪些说法呢?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撞击。
(课件演示:行星撞击地球)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理解“尘埃”“枯萎”)
师:这有四张词卡(出示:太阳、植物、食草恐龙、食肉恐龙)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上台排词卡。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生1: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
植物没了阳光,枯萎了,食草恐龙渐渐地死去了。
食肉恐龙找不到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
师:真好,用了两个渐渐地。
用词很准确。
谁再来试下?
生2: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食肉恐龙找不到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
师:说得真好。
课文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有条理地告诉了我们恐龙灭绝的原因。
评议:
1陈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冻死和饿死这两种说法上。
对于两种说法,陈老师均采用从整体入手找段,再进入细节找句子,最后细化抓词语的方法。
这样教学非常扎实,清晰。
2在课堂中,陈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
如:在让学生汇报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以填空的方式向学生出示;在学习第三段时,陈老师也是通过让学生填重点词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简单化、明了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阶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了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后,都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进行内容的概括。
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陈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但也存在一点点瑕疵。
我对本堂课的建议有两点:
1第一课时的学习还是应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词语意思的理解为主。
本课时上下来,学生对有些词语的意思还是很生疏,比如“行星”“雄性”等等。
教师应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进行理解。
另外,细细研读本课还可以发现,本课的词语很有特色,教师如抓准特点进行词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比如可以让学生找“死亡、枯萎、躲避、庞大”等由近义字组成的词语的规律,然后学会以字解词的方法。
2课文深入得还不够,读的量少,力度不够。
尤其是第二种说法中教师安排的“排序”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应让学生在充分读书,充分感知后再去做,这样练习的效果将更有效。
总之,面对这类科普说明文,如何把握好科学知识的介绍与人文渗透的关系也是我值得思考的。
陈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恐龙评课稿「篇六」
罗传艳老师发言:因为这是一篇关于恐龙的知识性课文,所以把握不当可能变成科学课。
新课标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根据母语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学习母语。
语文课应该有其个性,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语文课永远不变的性质。
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
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张丽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并且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白汉献老师发言:首先王老师紧紧地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学,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在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其次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老师对重点的把握是很到位的,看得出她对教材是深入研究过的,在教材的解读上一定是做足了功课的。
另外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把握,整堂课,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极为顺畅,配合十分默契,即使遇到一两个问题,巧妙地加以引导,再次把学生自然地带进文本,让他们进一步地去探索文本。
苏金安老师发言:一堂好课绝不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独角戏,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
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
整堂课的发言面很广,的确做到了人人参与。
在朗读课文时形式多样,充分的自读给每个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评读又注意到了每个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