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
⽬录
正⽂
本书参考⽂献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简介
⽬录
前⾔1
第⼀章:天⼭南麓岩画1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狩猎图”和“牵驼图”1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Ⅲ号地点岩画“狩猎图”1
三、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狩猎图”1
四、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狩猎图”、“放牧图”、“泉⽔汇溪图”1
五、温宿县⼩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图”、“牧归图”2
六、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辆图”、“⽥园树⽊图”2
七、尉犁县兴地岩画“⽥园⽣活图”、“驼运图”3
⼋、尉犁县库鲁克⼭岩画“牧驼图”、“牧马图”3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
第⼆章:天⼭北麓岩画5
⼀、吉⽊萨尔县松树沟岩画“骑马图”、“牵马图”、“⽺圈图” 、“狩猎图”5
⼆、康市吉沿坚岩画“狩猎图”5
三、⾩康市黄⼭沟岩画“武⼠争夺草地图”、“狩猎图”5
四、呼图壁县康家⽯门⼦岩画“狩猎图”、“放牧图”6
五、呼图壁县宽沟岩画“争夺草原战⽃图”7
六、呼图壁县登格克霍拉沟北岩画“放牧图”7
七、玛纳斯县苏鲁萨依沟岩画“狩猎图”7
⼋、垒县芦塘沟岩画“骑兽牧驼图”、“赶⽺图”、“驼⾏图”、“狩猎图”、“放牧图”8九、⽊垒县平顶⼭旱沟岩画“骑射图”、“步射图”9
⼗、⽊垒县博斯坦牧场和卓⽊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9
⼗⼀、⽊垒县博斯坦牧场哈沙霍勒沟岩画“放牧图”、“争夺草场战⽃图”11
⼗⼆、⽶泉县柏杨河乡独⼦⼭岩画 “步猎图”、“骑射图”、“放牧图”11
第三章:天⼭东部⼭区岩画13
⼀、巴⾥坤哈萨克⾃治县⼩夹⼭柳树泉岩画“狩猎图”、“放牧图”13
⼆、巴⾥坤哈萨克⾃治县莫钦乌拉⼭岩画“狩猎图”、“群狼围⽺图”13
三、巴⾥坤哈萨克⾃治县⼤夹⼭库特尔库拉岩画“放牧图”14
四、巴⾥坤哈萨克⾃治县兰州湾⼦岩画“放牧图”、“车辆图”14
五、巴⾥坤哈萨克⾃治县李家湾岩画“⽜车图”14
六、伊吾县科托果勒沟岩画“⾏猎图”、“放牧图”15
七、伊吾县⽩杨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15
⼋、伊吾县骆驼⽯岩画“狩猎图”、“放牧图”17
九、伊吾县卡塔布齐岩画“⾏猎图”、“放牧图”17
⼗、伊吾县乌勒盖岩画“狩猎图”、“放牧图”、“牵驼图”18
⼗⼀、沁城⽩⼭岩画“牧民居住图”、“狩猎图”、“车辆图”、“⼈⽺共舞图”20 ⼗⼆、沁城折腰沟岩画“争夺草场激战图”“狩猎图”、“放牧图”、“畜圈图”21
⼗三、哈密市巴哈乌斯台岩画“骑⽺图”、“狩猎图”22
第四章:伊犁河⾕岩画 22
⼀、尼勒克县却⽶克拜岩画“狩猎图”、“居室图”、“车辆图”、“⽣殖崇拜图”22
⼆、新源县克孜勒塔斯沟岩画“放牧图”、“狩猎图”23
三、新源县则克台镇铁⽊尔勒克村岩画“狩猎图”25
四、新源县则克台镇喇叭村杜斯别尔沟岩画“狩猎图”25
五、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阔克苏村岩画“牧马图”25
第五章:别珍套⼭岩画25
⼀、温泉县别珍套⼭乌苏鲁别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驯⽺图”25⼆、温泉县阿东确鲁岩画“狩猎图”27
第六章:阿拉套⼭岩画27
⼀、温泉县多浪特岩画“狩猎图”、“牧群转场图”27
⼆、温泉县巴斯堪达坂岩画“狩猎图”27
三、博乐市阔依塔什岩画“狩猎图”、“放牧图”28
第七章:岗吉格⼭岩画28
⼀、博乐市岗吉格⼭岩画“放牧图”28
第⼋章:克拉玛依西部⼭区岩画 29
⼀、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岩画“骑⽜牧⽺图”和“牵驼图”、“放牧图”、“狩猎图”29⼆、裕民县巴尔鲁克⼭冬牧场哈因沟岩画“放牧图”32
三、裕民县红⽯头泉岩画“放牧图”33
四、托⾥县玛依勒⼭喀拉曲克牧场司马⾐勒冬牧场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3
五、托⾥县玛依勒⼭喀拉曲克牧场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放牧图”34
六、托⾥县玛依勒⼭唐巴勒霍拉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4
七、托⾥县庙尔沟吐别克斯套岩画b组“车辆图”35
⼋、托⾥县喀拉托别牧场努思拉克斯套岩画“牧⽝驱狼图”、“牧⽺遇险图”35九、托⾥县喀拉托别牧场克孜勒阔腊岩画“马车图”36
⼗、额敏县伊⽶⾥河卡拉伊⽶⾥岩画“乘车追⿅图”36
⼗⼀、额敏县喀拉也⽊勒岩画“牧⽺图”36
第九章:北塔⼭岩画37
⼀、奇台县北塔⼭阿艾提沟岩画“套马图”37
⼆、奇台县北塔⼭牧场库甫沟岩画“追驼图”、“⿅⽺对峙图”、“放牧图”37三、奇台县北塔⼭牧场叶尔哈巴克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8
第⼗章:阿尔泰⼭岩画39
⼀、富蕴县唐巴拉塔斯洞窟彩绘岩画“祭祀狩猎图”39
⼆、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唐巴拉塔斯)岩画“牧归图” 40
三、富蕴县杜热乡徐云恰⽿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0
四、富蕴县杜热乡迦肯村岩画“牧⽝看⽺图”41
五、富蕴县喀拉通克乡博塔⽑⾳岩画“围猎图”、“放牧图”41
六、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阿特沟岩画“放牧图”、“牧场争⽃图”42
七、阿勒泰市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3
⼋、阿勒泰市克⽊齐乡科曲塔斯岩画“牧猎图”44
九、阿勒泰市克⽊齐乡⽟⾐塔斯岩画“放牧图”44
⼗、阿勒泰市旁将军⼭岩画“单⼈狩猎图”44
第⼗⼀章:沙吾尔⼭北麓岩画45
⼀、吉⽊乃县沙吾尔⼭卡尔麦斯⼲岩画“车辆图”、‘“狩猎图”、“放牧图”45
第⼗⼆章:喀喇昆仑⼭西北麓岩画46
⼀、⽪⼭县桑株岩画“狩猎图”46
⼆、⽪⼭县康阿孜岩画“定居畜牧图”47
三、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下阿克铁列克岩画“狩猎图”47
图录48
本书参考⽂献89
第⼀章:天⼭南麓岩画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狩猎图”和“牵驼图”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位于托克逊西北天⼭⼭前地带58 公⾥处。

“托格拉克布拉克”、维吾尔语,汉译“野梧桐泉”。

托格拉克布拉克可能就是以当地有野梧桐和泉⽔⽽得名。

Ⅰ号地点在泉眼北约400 ⽶的地⽅。

“狩猎图”和“牵驼图”同凿于⼀块岩⾯。

画⾯向东南,⾼55、长176厘⽶。

凿刻着8只⼤⾓⽺,5峰骆驼,7个猎⼈和2条猎狗。

左边⼀⼈昂⾸伸颈,双臂张开,拦住去路,这些⽺已不能再逃了。

此⼈前⾯想逃的⼀只⼤⾓⽺,被后⾯的猎狗紧紧追赶。

中间下⾯⼀个带⼸的猎⼈已挽⼸搭箭射中⼀只⼤⾓⽺的后腿,⽺前肢则与⼀双峰驼的头部叠在⼀起,猎⼈还牵着⼀双峰⼤骆驼。

整个画⾯的上中部是⼀幅牵驼⼈的图像。

此⼈头戴双扇护⽿帽,⾜蹬⾼筒靴,两臂卡腰,右⼿牵着双峰骆驼。

驼背上骑着⼀个⼈,打扮与牵驼⼈基本相同,垂下的双脚超过驼肚。

其左⾯呆呆站⽴着⼀只⼤⾓⽺,显然已被抓获。

右⾯⼜是⼀⼈挽⼸搭箭射中了迎⾯⽽来的⼀只⼤⾓⽺的前腿,箭杆离弦后成⼀条线穿过⽺腿⼜伸出很长⼀节.
下⽅是只⼤⾓⽺和骆驼.右侧两⼈并⾏,⾝后紧追⼀狗(图⼀)。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的作者为姑师⼈,年代在春秋⾄西汉时期。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Ⅲ号地点岩画“狩猎图”
狩猎图:托格拉克布拉克Ⅲ号地点在“野梧桐泉”眼东北约百⽶处。

画⾯向西,⾼64厘⽶、宽54厘⽶。

猎⼈圆头长颈,两腿站⽴,他⼀⼿挽⼸,⼀⼿搭箭,从背后瞄射⼤⾓⽺。

⼤⾓⽺是只公⽺,它四肢踏地,低头吃草,后腿近腹部斜刻出⼀道,表现出公⽺的⽣殖器。

它臀部⼩尾上翘,下垂椭圆形⼀物,是公⽺的整个睾丸器官。

⼤⾓⽺后弯的双⾓与猎⼈的⼸连为⼀道。

它⾝后不远竖直刻画出弯曲⼀道,可能表⽰隐蔽物。

⼀只猎狗隐蔽其后,⼀旦猎⼈发箭⾄中,它会毫不犹豫追扑上去,致其死亡⽽后快(图⼆)。

岩画的作者为姑师⼈,年代在春秋西汉。

三、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狩猎图”
单⼈狩猎图:凿刻在⼀块从⼭体坠落下来的巨⼤岩⽯上,整个画⾯凿刻着10 只⽺,1 条⽜,1 个带⼸的猎⼈和⼀条猎狗。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平静的草原上,⼀群野⽺和⼀条野⽜正在静静地吃草,⼀个带⼸的猎⼈带着猎狗突然出现在它们⾯前,宁静的草原顿时沸腾起来了。

有的⽺前脚腾空,有的⽺后蹄离地,有的⽺四腿并纵。

连怀孕的母⽺也在逃命。

⼀条⽜不知所措地向前奔去;有⼀只⽺正向相反⽅向奔驰。

带⼸的猎⼈⾼17厘⽶,⼸⾼37厘⽶,猎⼈瞄准着那些逃奔中的⽜⽺(图三)。

这幅岩画逼真地描绘出⽜⽺在猎⼈追捕下那种惊空万状的样⼦。

从猎⼈所持的⼸远远超出于⼈的⾼度看,有学者认为:这幅岩画上的⼸是较原始的,作者及创作年代不详。

四、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狩猎图”、“放牧图”、“泉⽔汇溪图”
克尔间岩画位于托克逊县克尔间镇北约7公⾥天⼭⼭脉中⼀⼭沟。

双⼈狩猎图:在⼀块岩⽯上,凿刻着两个⼿持⼸箭的猎⼈、三条猎⽝、⼀只双峰驼、⼗只北⼭⽺。

作品描绘出当猎⼈和猎⽝出现在⽺群⾯前时,⼤⾓⽺皆警觉地四散狂奔,两猎⼈⼀南⼀北,凭借⾼超的射猎技术,叉开双腿,弯⼸射箭,各⾃都射中了⼀只⼤⾓⽺的后腿。

三条猎⽝同时猛追⼀只怀孕的⼤⾓⽺。

⼀峰骆驼伫⽴在猎⼈的背后不远处,似乎在等待驮运猎物。

图上还刻有⼀“⽬”形记号(图四)。

放牧图:在⼀块岩⽯上,凿刻着⼀个牧⽺⼈、三只家⼭⽺、⼀只⼤⾓⿅、三只野⽺、两峰骆驼。

作品表现的是⼀⼈在步⾏放牧⽺只,草原上不远处还有⿅、⼤⾓⽺、骆驼等动物。

图上刻有形状如“凸”的图像(图五)。

可能为某⽒族的印记。

泉⽔汇溪图:从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画地点向西⾏进三公⾥⾄⼤齐克企克,其路旁有⼀块⾼约10⽶的巨⽯上,凿刻着⼀幅泉⽔汇溪图。

此图刻绘了⼗多个泉眼,有⼗多股泉⽔汇成⼀条⼩溪。

从图上可以看出⼩溪的源头和主流,有两只野⼭⽺来到⼩溪边喝⽔(图六)。

有学者认为此图描绘的是托克逊县⽩杨河以西的许多⽔流图(苏北海:《新疆岩画》380页)。

斯认为此图是作者寄希望于草原上⽔泉汇流成溪,使放牧⼈让畜群饮⽔⽅便⽽作。

⽽与当地⽔流多少⽆关。

五、温宿县⼩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图”、“牧归图”
⼩库孜巴依岩画位于温宿县东北95公⾥处,东经80 = 0 \* Arabic 038/54∥,北纬41 = 0 \* Arabic 048/
22∥的天⼭林场的⼩库孜巴依路边。

狩猎图、戏⽺图、牧归图均刻于⼀块长4⽶、宽3⽶、⾼1.6⽶;其形状如驼峰的⽩⾊花岗岩上。

⼈与动物图像均系浅阴雕,雕痕深24毫⽶。

狩猎图:其中有⼀组三⼈⾏猎的画⾯,三⼈中,较矮的⼀⼈在前,两⼈并列于后,皆持⼸箭作射猎姿态。

前⾯较矮的猎⼿,箭已离弦并指向前⽅的⼀头⼤⾓⿅,其⿅⾓上有根叉,并偶蹄。

其后并列⼆⼈,⼿持⼸箭,已拉满⼸,处于⼀触即发之势。

尤其是⼆⼈⾝着长⼤⾐,下摆宽⼤,给⼈以挺重的⽑质⾐服的印象。

⼈的前⽅有两头⼤⾓⽺,头对着头,呈低头状,既象是在低头吃草,⼜象是在格⽃,⼗分⽣动(图七)。

戏⽺图:画⾯上刻绘的是⼀个⼉童向家养的⼭⽺头掷雪球。

⽺腿下已有掷来的三个雪球,⽺未逃避,也不理会( 图⼋)。

苏北海先⽣认为这是⼀幅狩猎图,他指出:“画⾯描绘的是以⽯球为武器⾏猎的场⾯。

狩猎者双脚分⽴,上⾝微倾,双臂⼀前⼀后,作投掷姿态。

其脚下地⾯上有通圆的⽯球⼀颗,给⼈以明显的启⽰。

前⾯的⼤⾓⽺腿部下⾯也凿刻有⽯球三
颗”(见苏北海:《新疆岩画》390页)。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幅戏⽺图,指出画⾯上的圆状物是雪球⽽不是⽯球。

并不会对⽺造成伤害,引起⽺的恐惧。

此画表达的情趣进⼀步证实了以户为放养单位的阶级社会(张晓森:《博孜敦天⼭的岩画探讨》《新疆⽂物》1992年2期58页)。

斯同意后者的看法。

牧归图:画⾯呈⽅形、⽐较⼤。

画⾯中间是⼀顶毡房或者围栏,有四个⼈正张开双臂驱赶⽺群,右下⾓未长⾓的长脖⼦动物是条家⽝,还有⼀棵弯弯的⼩树。

从⽺群由不同⽅向向中央聚拢看,理解为牧归⽐较合理:时近黄昏,放牧归来,⼀家⼈驱赶着⽺群⼊栏,⼀只⼤⼭⽺向相反⽅向跑去,家⽝将它截住,似在告诉它回头⼊栏。

⼤⼭⽺四腿伸直,扛着弯弯的⼀对⼤⾓,⼩尾巴撅起,颈下部还有⼀撮⼭⽺胡须。

左上“三⾓”符号应为蓄⽔池,放牧归来牲畜饮⽔后⼊栏是很平常的事(图九)。

关于⼩库孜巴依岩画的年代,苏北海先⽣认为距今约3700年左右,张晓森先⽣认为:此地“岩画出现的年代应不早于公元六世纪突厥汉国时期,由突厥民族所为,其下限则可能在公元九世纪回纥民族西迁之后,由回纥民族所刻”(张晓森:《博孜敦天⼭的岩画探讨》《新疆⽂物》1992年2期)。

六、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辆图”、“⽥园树⽊图”
此岩画位于温宿县包孜东乡东两公⾥,东经80 035/,北纬41 045/。

车辆图:绘有车轮,⼜有车厢、车辕及牵引的绳索。

车轮内有四根幅条,拉车的动物似马⾮马、似驴⾮驴,线条流畅,颇为⽣动。

此外,在这辆车旁还刻有⼀个车轮,内有9根幅条,可见当时的车辆型式有多种(图⼗)。

“车辆图”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待考。

⽥园树⽊图:⽥园⽤“⽥字格”图形表⽰,树⽊⽤线条刻画出枝⼲,枝⼲上还结出球形果⼦(图⼗⼀)。

七、尉犁县兴地岩画“⽥园⽣活图”、“驼运图”
兴地岩画位于尉犁县农⼆师32 团⽢草⼚东约7公⾥的库鲁克塔格⼭兴地河⾕中,东经87 056ˊ54〞;北纬41
010ˊ16〞;海拔1409⽶。

该画⾯距河岸较⾼,在2—2.5⽶以上。

⽥园⽣活图:⽤阴刻线表⽰,画⾯上有树、栅栏、太阳。

在栅栏的⼀侧有⼈骑马、驴以及着裙⼦的妇⼥形象,这⽆疑反映的是⼀种定居的⽥园⽣活(见《新疆⽂物》1993年1期2页、缺图)。

驼运图:画⾯上刻有正在驮运货物的车⼀辆,⼀驼温顺耐劳地正在使劲拉运。

另⼀驼⾼昂驼⾸仰天呼叫,其后还有⼀驼静静地站⽴着,好像在休息(见《新疆⽂物》1994年1期40页、缺图)。

调查者认为:兴地岩画的年代为青铜器时代。

⼋、尉犁县库鲁克⼭岩画“牧驼图”、“牧马图”
牧驼图:绘刻⼤⼩骆驼⼗三峰,⼀牧⼈悠然⾃乐的骑在驼背上。

驼群⾥忽然钻进了⼀只⽺。

左上⾓⼀峰骆驼躺在地上,头⾼⾼昂起,⼀牧⼈⾼举双⼿飞奔,似将躺倒的骆驼赶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些骆驼显然已驯化成家骆驼,它标志着狩猎经济转向畜牧经济的起始(图⼗⼆)。

此岩画年代待定。

牧马图:此幅岩画描绘的是:⼀个骑马牧⼈正赶着⼀群马,前往⼀块草⽊繁茂的台地上去放牧(图⼗三)。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阿克苏乡岩画位于博格达峰南麓乌鲁⽊齐县东郊阿克苏乡的⿊沟、哈姆斯特沟,海拔⾼度18002000⽶。

狩猎图四幅:
1、在⿊沟海拔1800⽶处,⼀块⾼82厘⽶,长94厘⽶的岩⽯上凿刻着⼀个持⼸的猎⼈,和⼀只北⼭⽺。

猎⼈⾼18厘⽶,宽6厘⽶。

⼸⾼8 厘⽶,宽5厘⽶,箭长11厘⽶。

有颚须的北⼭⽺⾝长22厘⽶,⾼18厘⽶。

显然这是⼀只带头⽺,正在前⾯观察动静,守护着⽺群。

⽽猎⼈却潜伏到其前⾯突然拉⼸射箭,出现在北⼭⽺⾯前,瞄准其头部射击。

使北⼭⽺逃脱⽆路,只好呆若⽊鸡,等待被猎(图⼗四)。

2、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处,⼀块长2⽶,⾼1.2⽶的岩⽯上凿刻着⼀只⼤北⼭⽺,和⼀个持⼸猎⼈。

北⼭⽺⾝长23厘⽶,⾼26厘⽶,双⾓上弯,体躯粗壮得像头肥猪。

猎⼈⾼25厘⽶,宽12厘⽶;⼸⾼14厘⽶,宽5厘⽶,箭长12厘⽶,潜⼊草原,从前⾯瞄准⼀只正在⾏进中的最肥壮的北⼭⽺。

当猎⼈叉开双脚,持⼸搭箭已瞄准北⼭⽺头部时,北⼭⽺毫⽆戒备的惊呆站⽴着,等待就擒(图⼗五)。

3、在哈姆斯斯特沟2000⽶处,有⼀块长3.2⽶,⾼2 ⽶的巨⽯上凿刻着⼀幅狩猎图。

图上绘有⼀骑马猎⼈,⼤⼩北⼭⽺8只。

其中,持⼸的骑马猎⼈⾼13厘⽶,宽7厘⽶;⼸⾼12厘⽶,箭长15厘⽶;马⾝长24厘⽶,⾼10厘⽶。

左上⽺⾝长23厘⽶,⾼11厘⽶;左下⽺⾝长、⾼均28厘⽶;左中⼤⽺⾝长70厘⽶,⾼55厘⽶;马前⾯的⽺⾝长33厘⽶,⾼29厘⽶;右上⽺⾝长23厘⽶,⾼27厘⽶;右中⽺⾝长30厘⽶,⾼23厘⽶;右下⽺⾝长25厘⽶,⾼18厘⽶。

中间⼩⽺⾝长、⾼均10厘⽶。

作品描绘的情景是:当持⼸骑马的猎⼈突然进⼊北⼭⽺群,挽⼸搭箭瞄射⼀只最⼤北⼭⽺时,其余所有⽺只都神情紧张地扛起⼤⾓、拔腿四处狂奔。

被瞄准的⼤⽺虽已蹬起前腿想跑,但已处在猎⼈⼸箭射程之内,已很难逃脱。

此画艺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动。

再现了远古时期的狩猎场景(图⼗六)。

4、在哈姆斯特沟⼀块⾼83厘⽶,长1.1⽶的岩⽯上凿刻着⼀个⼈和⼀只⿅。

⼈⾼19厘⽶,宽8厘⽶,有尾饰。

⿅⾝长16厘⽶,⾼29厘⽶。

⿅⾓既粗⼜⾼,好像⼀棵⼤树栽于⿅⾸。

这只⼤⿅正在草原⾏进,⼀个有尾饰的伪装⼈,⼿持⽯球,突然出现在它的⾯前,叉开双腿,张开双臂,准备举起⽯球敲击⿅的头部时,⿅⾸突然往后⼀仰,于是⿅的前腿离地,头⾓后仰,猎⼈前迈⼀步,准备再次往前击⿅。

从这幅岩画的写实⼿法和⼈之伪饰及使⽤⽯球武器来看,其时代较早(图⼗七)。

放牧图七幅:
1、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处,⼀块⾼45厘⽶,长40厘⽶的岩⽯上凿刻着⼀个⼈,和⼀只北⼭⽺。

其⼈头圆形,⾼17厘⽶,宽13厘⽶,尾饰长4厘⽶。

⼭⽺⾝长15厘⽶,⾼17厘⽶。

这只⼭⽺是只头⽺,正昂⾸阔步地往前作,牧⽺⼈为了改变⾏进⽅向,于是急忙向前,叉开双腿,伸开双臂,⽤左⼿使劲拉住头⽺的⼤⾓,迫使它掉转⽅向。

只要头⽺改变⽅向,群⽺就会随之⽽去,牧⽺⼈深知此法之灵妙(图⼗⼋)。

2、还是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处,有⼀块⾼1.1⽶,长91厘⽶的岩⽯上凿刻着⼀只⼤⼭⽺,和⼀个牧⽺⼈。

其⼈⾼25厘⽶,宽12厘⽶。

⽺⾝长34厘⽶,⾼29厘⽶。

牧⽺⼈双腿叉开,张开双臂,吆喝这只领头⼭⽺快速赶路,使其带领⽺群早到草原(图⼗九)。

3、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处,⼀块长1.2⽶,⾼75厘⽶的岩⽯上凿刻着⼀个牧⽺⼈,和三只双⾓⼤⼭⽺。

牧⼈⾼18厘⽶,宽13厘⽶。

位于牧⽺⼈左上⽅的⽺⾝长、⾼均17厘⽶;右上⽅的⽺⾝长13厘⽶,⾼12厘⽶,两⽺均有颚须。

牧⽺⼈下⽅的⼭⽺长19厘⽶,⾼21厘⽶,昂⾸、双⾓⾼耸,伫⽴不动。

牧⽺⼈则张开双臂,抬起左腿,吆喝上⽅两只⼭⽺进⼊⽺群,以⾯⾛散。

所以两只⼤⼭⽺正昂⾸、扛⾓、疾步快进(图⼆⼗)。

4、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处,有⼀块长1.45⽶,⾼1.1⽶的岩⽯上凿刻着⼀个牧⽺⼈,和⼀条牧⽝、两只⼭⽺。

牧⽺⼈⾼22厘⽶,宽14厘⽶。

左⾯的牧⽝⾝长13厘⽶,⾼11厘⽶。

中间⼤⽺⾝长23厘⽶,⾼22厘⽶;右上⽅⼤⼭⽺⾝长16厘⽶,⾼14厘⽶。

牧⽺⼈圆脑袋,迈着⼤步,⼀⼿似招,⼀臂平伸,使劲吆喝⽺群往草原赶。

⽝则昂⾸、竖⽿、翘尾、紧随⽺群后⾯跟进。

为了抢时间,牧⽺⼈⼀路喊,⼀路赶,⽺群⼀步也不敢放慢。

有的快步跟不上,就蹦跶着、跳跃式前进。

显⽰出放牧也是⼀种紧张的劳动,不可轻视(图⼆⼗⼀)。

5、在哈努斯特沟海拔 2000⽶处,⼀块长1.3 ⽶,⾼80厘⽶的岩⽯上,凿刻有⼤⼩⼭⽺4只,牧⽝2条。

虽⽆牧⽺⼈,但这是⼀幅牧⽺图。

画⾯左⽺⾝长15厘⽶,⾼13厘⽶;中间⽺⾝长16厘⽶,⾼13厘⽶;右边的⽺⾝长17厘⽶,⾼15厘⽶。

左边的牧⽝⾝长13.5 厘⽶,⾼8厘⽶;右边的牧⽝⾝长13厘⽶,⾼9厘⽶(图⼆⼗⼆)。

岩画反映的是早晨牧⼈和牧⽝把⽺群⼀起赶往牧场后,由于狼害不重,⾃⼰就回去了。

剩下⽺群就由牧⽝看管。

图上3只⼤⽺和⼀只⼩⽺⾷饱之后,好不逍遥⾃在。

两条牧⽝则警惕地来回在⽺群周围⾛动,防⽌野狼袭击。

6、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处,⼀块1.1⽶,长87厘⽶的岩⽯上凿刻着⼀只⿅,⼀牧条⽝,三只⽺。

唯不见牧⽺⼈,但这同样是⼀幅放牧图。

画⾯⿅⾝长22厘⽶,⾼19厘⽶;牧⽝⾝长15厘⽶,⾼8厘⽶;⽺⾝长19厘⽶,16厘⽶。

这幅画反映的是:早晨先由牧⼈和牧⽝将⿅与⽺群混合赶到草地,进⾏放牧,然后,牧⼈就离开了草地。

看管⿅、⽺的任务就由牧⽝来担任。

图上的⿅、⽺群显的悠闲⾃得,个个都长的膘肥体壮。

说明这块草原⽔草茂盛,牧⼈放牧不必远⾛。

有牧⽝看护畜群主⼈也可放⼼(图⼆⼗三)。

7、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70⽶处,⼀块长2⽶,宽1.8⽶的巨⽯上凿刻着1只⿅,5只⼭⽺,2牧条⽝,2条狼,虽然画⾯上没有牧⽺⼈,但这是⼀幅⿅、⼭⽺混合放牧图。

画⾯中间⼤⿅⾝长40厘⽶,⾼48厘⽶;⿅下⾯的⼤⽺⾝长35厘⽶,⾼25厘⽶。

⿅前⾯⼤⽺⾝长32厘⽶,⾼28厘⽶;画⾯左上⽅⽺⾝长23厘⽶,⾼14厘⽶;左中间⽺⾝长、⾼均23厘⽶;左下⽅⽺⾝长18厘⽶,⾼11厘⽶;中上⽅牧⽝⾝长20厘⽶,⾼13厘⽶;其下另⼀牧⽝⾝长21厘⽶,⾼13厘⽶;左下⽅⼤狼⾝长32厘⽶,⾼14厘⽶;右上⽅⼤狼⾝长18厘⽶,⾼11厘⽶。

岩画反映的是牧⼈把畜群赶进草原以后,就让两条牧⽝看护。

正当畜群吃草的时候,突然从东西⽅各窜⼊⼀只饿狼,扑向中间的⼤⿅和两只⼤⽺。

畜群已发现了狼,都警觉地昂⾸、竖⾓、摆尾、拔腿⽽逃;两条牧⽝也竖起双⽿,卷着尾巴,在畜群中来回跑动,并发出阵阵狂叫,企图赶⾛那两条恶狼(图⼆⼗四) [aaaa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