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试题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1.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有(A)、统计回归法等方法。

A.辐射光谱分布法
B.经验频率法
C.试验对比法
D.数学模型法
2.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和区划研究中,通常利用分离综合法、(D)、相关法、变换界限法等进行山区气温的推算。

A.点聚图法 B.条件回归法 C.移植法 D.物候法
3.观测记录的三性要求是(B)。

A.代表性、比较性、及时性
B.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C.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
D.准确性、比较性、及时性
4. 划分农业气候区域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两类:即(A)和指标方法。

A.数学方法 B.主导因素方法
C.叠置集优方法 D.气象学方法
5.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里,一天之中的昼夜长短,即光明与黑夜的长度是有规律的变化的,这种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的开花有很大影响的现象称为(B)。

A.黑白现象 B.光周期现象
C.短日照现象 D.长日照现象
6.农业气象田间试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D)差异。

A.肥料 B.空气温度 C.土壤湿度 D.土壤
7.农业气象的基本要素是(B)。

A.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
B.光照、热量、水分、气
C.热量、光照、光照、水分
D.光照、温度、水分、积温
8.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是(C)。

A.热量
B.光照
C.二氧化碳
D.水分
9.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大致包括(A)毫微米波段的辐射能。

A.400—700
B.400—350
C.400—315
D.315—280
10.对于植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下列哪一个温度不属于三基点温度。

(B)
A.最适温度
B.平均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11.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禁将记录(A)。

A.推测、伪造和涂改
B.缺测、漏测和迟测
C.缺测、早测和涂改
D.缺测、漏测和伪造
12.观测地段的选择应距林缘、建筑物、道路、水塘等(C)米以上。

A.5
B.10
C.20
D.40
13.作物生育期观测中,撒播作物植株如何观测。

(C)
A.固定,每测点每次取25个株(茎)
B.固定,每测点每次取10个株(茎)
C.不固定,每测点每次取25个株(茎)
D.不固定,每测点每次取10个株(茎)
14.产量结构分析中,二组千粒重(百粒重)重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C)时,平均值即为千粒重(百粒重)。

A.0.03%
B.0.3%
C.3%
D.5%
15.麦类、稻类、谷子每茎正常籽粒(D)粒为有效茎。

A.≥6
B.≥4
C.≥3
D.≥5
16.作物发育期观测中,当固定观测植株有(B)株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

A.2株或以上
B.3株或以上
C.5株或以上
D.8株或以上
17.密度单位均以(A)株(茎)数表示。

A.平方米
B.亩
C.公顷
D.米
18.为提高产量分析精度,规定(C)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区增加1点,共8点。

A.禾本科作物
B.所有作物
C.稻类、麦类作物
D.豆科作物
19.田间工作记载中,由于各地施用(B)的质量不同,应尽量按照农业部门通用的折算方法,折算成N、P、K含量,记入备注栏。

A.化肥大
B.农家肥
C.气肥
D.复合肥
20.作物产量因素的测定,小麦“大蘖数”是指(C)。

A.有一片叶的蘖数
B.有二片叶的蘖数
C.有三片或以上完整叶的蘖数
D.几片叶的蘖数都算
21.凡是有生物出现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的最大厚度约为(A)。

A.25公里左右
B.23公里左右
C.20公里左右
D.15公里左右
22.大气污染由(B)三个环节组成。

A.工业企业排放源、家庭炉灶排放源和各类交通工具排放源
B.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
C.各类粉尘源、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D.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的煤烟、氮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
23.发育期观测一般(B)观测一次。

A.一天
B.二天
C.三天
D.四天
24.发育期观测的时间一般定为(C)。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旁晚
25.发育普遍期是指观测的总株(茎)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所占的百分率大于或等于(C)。

A.10
B.20
C.50
D.80
26.麦类的孕穗期发育标准是(A)。

A.旗叶全部抽出叶鞘
B.旗叶的3/4抽出叶鞘
C.旗叶的1/2抽出叶鞘
D.旗叶刚抽出叶鞘
27.玉米七叶期的发育标准是从第六叶叶鞘中露出第七叶长约(D)。

A. 0.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28.高粱出苗期的发育标准是从芽鞘中露出第一片叶,长约(B)。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29.谷子的成熟期的发育标准是(C)以上的子粒呈现该品种固有色泽,并且变硬。

A.70%
B.75%
C.80%
D.85%
30.马铃薯分枝期的发育标准是基部叶腋间生出侧芽,长约(A)。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31.棉花现蕾期的发育标准是植株最下部果枝第一果节出现三角塔形花蕾,长约(C)。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32.大豆结荚期的发育标准是落花后开始形成幼荚,长约(B)。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33.花生三真叶期的发育标准是在第二真叶出现后,出现有(C)小叶
组成的第三真叶。

A.二片
B.三片
C.四片
D.五片
34.油菜开花盛期的发育标准是全田半数以上植株,(C)的分枝开花。

A.1/3
B. 1/4
C. 2/3
D.3/4
35.向日葵花序形成期的发育标准是植株顶部出现头状花序,直径约(B)厘米。

A.1
B.2
C.3
D.4
36.甜菜三对真叶期的发育标准是出现(C)的第三对真叶。

A.伸出
B.卷曲
C.展开
D.完全展开
37.冬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的地区,越冬开始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在1月10日前(C)天内进行。

A.1
B.2
C.3
D.4
38.作物培土后,植株高度测量从培土的(B)量起。

A.1/4
B.1/2
C.2/3
D.3/4
39.稻类、麦类、谷子每茎正常籽粒(D)为有效茎。

A.≥2粒
B.≥3粒
C.≥4粒
D.≥5粒
40.间套种作物1米内株(茎)数按不同种植方式,同时测定记录每种作物1米内株(茎)数。

规则或不规则的株间间作作物,取样长度应包括(C)个组合以上,计算每种作物1米内株(茎)数。

A.5
B.8
C.10
D.12
41.生长状况评定时间是(D)。

A.各种作物出苗期进行
B.各种作物测量高度的发育期进行
C.各种作物测量密度的发育期进行
D.各种作物每个发育普遍期进行
42.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棉花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D)
A.7月16日
B.8月16日
C.9月11日
D.吐絮
43.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大豆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D)
A.三叶
B.分枝
C.开花
D.鼓粒
44.在大田调查中,每个调查点可只取(B)个重复。

A.1
B.2
C.3
D.4
45.生长量的测定是在间隔一定时间(或发育期),剪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其叶面积和(A)。

A.植株干物质重量
B.器官鲜重
C.植株重量
D.分器官重量
46.叶面积测定的精度是(B)。

A.取整数
B.取一位小数
C.取二位小数
D.取在位小数
47.谷类作物灌浆速度测定的精度是(C)。

A.取整数
B.取一位小数
C.取二位小数
D.取在位小数
48.观测作物均需进行产量结构分析,一般在作物成熟后(D)时间内完成。

A.15天
B.20天
C.25天
D.1个月
49.产量结构分析中,县平均产量一般从当地(B)部门获取。

A.农业部门
B.统计部门
C.政府部门
D.种子部门
50.产量结构分析中,籽粒称重采用精度为(A)克的天平。

A. 0.1
B. 0.01
C. 0.001
D. 1.0
51.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是(D)。

A.干旱
B.霜冻
C.风灾
D.干热风
52.水分因子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是(A)。

A.渍害
B.高温热害
C.风灾
D.干热风
53.温度因子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是(B)。

A.洪涝
B.低温冷害
C.雹灾
D.连阴雨
54.灾害发生时,一般在作物观测地段上进行,重大的灾害,还要做好(C)范围内的调查。

A.全村
B.全乡
C.全县
D.全市
55.地下水位深度测定时间是在土壤湿度测定日的(A)进行。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56.干土层的深浅是干旱程度的标志,每次测定土壤湿度都要做干土层的测定,当干土层的厚度(C)厘米是进行记载。

A.≥1
B.≥2
C.≥3
D.≥4
57.农田土壤冻结和解冻观测的地点是在(A)观测地段上进行。

A.越冬作物
B.土壤湿度
C.生育状况
D.墒情普查
58.土壤农业物理特性有:(C)
A.田间持水量
B.凋萎湿度
C.土壤容重
D.毛管持水量
59.降水渗透深度的测定地点在(B)地段上进行。

A.固定观测
B.作物观测
C.土壤湿度观测
D.越冬作物观测
60.土壤农业水文、物理特性要求(D)年测定一次。

A.5—7
B.5—8
C.5—9
D.5—10
61.对物候现象按(A)的规则进行观察和记载,就是物候观测。

A.统一
B.相关
C.运动
D.程序
62.牧草观测地段一般不小于(D)平方米。

A.3000
B.5000
C.8000
D.10000
63.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与一般气象预报和情报和区别。

(A)
A.内容是否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和有无结合有关的农业气象指标
B.内容是否针对今后农业生产和有无结合有关的生物学指标
C.内容是否针对观测地段的农作物和气象条件
D.内容是否针对当地主要逐作物和主要气象条件
64.由于农业生产和天气气候条件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各地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A)。

A.不完全相同的
B.完全相同的
C.基本相同的
D.部分相同的
65.农业气象情报是(A)过去和当前已经出现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并提出合理措施建议,是农业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A.分析、鉴定
B.试验、研究
C.试验、分析
D.分析、研究
66.辐射平衡在农田中的铅直分布表明,夜间整个农田辐射平衡廓线呈(B)型。

A.递减
B.递增
C.加强
D.减弱
67.在密集的禾本科作物中,气温的铅直分布可为(A)或逆温分布。

A.等温
B.高温
C.低温
D.增温
68.作物间空气湿度的铅直分布一般为(A)分布。

A.干型
B.湿型
C.正态型
D.偏态型
69.农田中风速在株间变化呈(C)分布。

A.指数型
B.对数型
C.“S”型
D.直线型
70.农田和大气在日夜间作为CO2浓度的(A)的交替作用,形成了农田植被中CO2浓度铅直分布的特殊性。

A.源和汇
B.浓和淡
C.高和低
D.多和少
71.复因子试验的最大优点,在于这种试验可以探究二个以上试验因子的(A)。

A.交互作用
B.相关作用
C.综合作用
D.重物作用
72.下列定律中,哪一个不是物候学的定律?(D)
A.物候的南北差异
B.物候的东西差异
C.物候的高下差异
D.物候的中外差异
73.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A)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A.环境条件
B.气象条件
C.水文条件
D.土壤条件
74.“农业气候指标”是在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农业生产过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数值或(B)。

A.函数表达式
B.数学表达式
C.文字描述
D.农谚
75.蒸发力是植物需水量的农业气候指标,下列哪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不是计算蒸发力的方法。

(D)
A.实验法
B.生物气候方法
C.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法
D.数值模拟方法
76.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农业的具体需要对地域(B)进行的分区划类。

A.气象条件
B.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
D.土壤条件
77.对农业气象资料的一般要求是: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和(A)。

A.均一性
B.唯一性
C.客观性
D.真实性
78.物候资料审查的方法有:距平法、生物因子相关法、生育节律法和(A)。

A.气象因子相关法
B.气候因子相关法
C.回归分析法
D.点聚图分析法
79.划分农业气候区域的方法有指标方法和(B)。

A.生物方法
B.数学方法
C.主导因素法
D.叠置集优法
80.“农业气象相似”原则的核心是(A)。

A.农业气象条件相似
B.农业气候条件相似
C.农业生态条件相似
D.农业环境条件相似
8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段话中的“时、利”指的是什么?(D)
A.农业气象条件
B.农业生态条件
C.农业环境条件
D.农业气象条件
82.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对(A)的反应。

A.昼夜长短不同
B.昼夜长短相同
C.昼长夜长
D.昼短夜短
83.下列植物中哪些是长日性植物?(C)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棉花
84.下列植物中哪些是短日性植物?(A)
A.高粱
B.胡麻
C.油菜
D.甜菜
85.植物叶子的温度和空气温度之间的一般规律是(B)。

A.不一样的
B.一样的
C.白天气温高于叶温
D.夜间叶温高于气温
86.作物体每消耗(B)的水分所造成干物质的克数称为蒸腾效率。

A.0.5Kg
B.1.0Kg
C.1.5Kg
D.2.0Kg
87.CO2浓度过高引起气孔关闭,造成光合温度降低,因此,CO2浓度不宜增加到正常浓度的(B)倍
A.5—10
B.10—20
C.20—25
D.25—30
89.土壤—植物—大气综合模式的应用,需要(C)。

A.微型计算机
B.小型计算机
C.高性能计算机
D.不需要计算机
90.根据小麦品种在春化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弱冬性、强冬性、冬性和(A)。

A.春性
B.半春性
C.半冬性
D.强春性
91.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

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B)℃。

A.15—18
B.18—22
C.22—23
D.26—28
92.玉米拔节到开花时期是一生中要求较高温度的时期,这个时期要求的温度范围是:(B)℃。

A.20—23
B.24—26
C.28—30
D.32—35
93.玉米是一种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作物,它又是一种高光效的(B)作物。

A.C3
B.C4
C.长日照作物
D.短日照作物
94.棉花一般的重霜冻指标为地面最低温度()℃。

A.0.5
B.0.0
C.-0.5
D.-1.0
95.产量主要取决于千粒重、穗粒数和()
A.分蘖数
B.大穗数
C.亩穗数
D.穗数
96.生物绘图法中,描绘昆虫的方法一般可绘成背面图、腹面图和(A)三种形式。

A.侧面图
B.正面图
C.俯视图
D.仰视图
97.绘制植物全形图时,如果不能全幅容纳时,可用(A)。

A.曲折法
B.伸缩法
C.遮幅法
D.延伸法
98.气象旬(月)报要求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C)点以前发出。

A.01
B.02
C.03
D.04
99.气象旬(月)报中农业气象段指示组是(A)。

A.222XX
B.333XX
C.444XX
D.555XX
100.农业气象段中“OBBE NE”中,“BB”为作物(牧草)名称,“BB”如果是白地,应该编报(A)。

A.91
B.92
C.93
D.94
101.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A)组成的复合体。

(A)
A、同种个体
B、异种个体
C、同种群体 D异种群体102.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A)的复合体。

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动物、植物和生物
C、食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动物、木本植物和微生物103.《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气象业务卷中,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是指“加强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性研究,发展定量评价技术。

建立(D)与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性模型,开展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

A、光照条件
B、温度条件
C、水分条件
D、气象条件104、《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气象业务卷中,对农田生态状态的监测的描述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农田生态系统,开展对大气要素、(B)、土壤要素、水文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观测。


A、生态要素
B、作物要素
C、生产要素
D、水肥要素105、种群的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均匀型;(A);成群型。

A、随机型
B、函数型
C、增长型
D、正交型
106、决定种的多样性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学说叫“气候稳定学说”,即:“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物的种类就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地球上唯有(D)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

A、温带
B、寒带
C、冷带
D、热带
107、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D)组成。

A、化学成分
B、气象成分
C、土壤成分
D、非生物成分108、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A)的比值关系……。

A、内部
B、外部
C、底部
D、顶部
10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水,它构成生物体重量(干重)的(B) %。

A、47
B、49
C、50
D、60
110、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它是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并根据经(A)原理和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而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A、经济生态学
B、农业生态学
C、气象生态学
D、资源生态学
111、人类采取在夜晚给予人工光照提高母鸡产蛋量是利用动物的(C)现象。

A、恒昼性
B、温周期
C、光周期
D、恒温性
112、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A)。

A、挺水植物
B、湿生植物
C、旱生植物
D、中生植物113、动物和植物一样必须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对水生动物来说,
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水的(D)作用。

A、循环
B、压力
C、浮力
D、渗透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正确答案,不选、少选或多选不得分)
1. 农业气象指标的确定方法有(A、B、C、D)
A.调查法
B.实验法
C.作物产量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分析法
D.栽培作物分布区域和分布界限的气候分析方法
2. 影响山区农业气候的基本因素是(A、B、C)
A.地形
B.植被
C.土壤
D.坡度
3.百叶箱的门(A C)
A.北半球的台站向北开
B.全球台站都向北开
C.南半球的台站向南开
D.全球台站都向南开
4.根据温度年较差的大水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按纬度分为哪几种类型?(A、B、C、D)
A.赤道型
B.热带型
C.温带型
D.极地型
5.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哪些方面的工作?(A、C、D、F)
A.天气预报
B.电报电话
C.作物产量预报
D.森林火灾监测
E.地面测报
F.积雪监测
6.植物按光周期分类可分为?(B、C、D)
A.较短日性植物
B.短日性植物
C.长日性植物
D.中间性植物
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A、B、C、D)。

A.改革种植制度与种植方式
B.改进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不
C.选育优良品种
D.改善田间CO2供应与通风
8.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有(A、B、C、D)。

A.灌溉
B.松土与镇压
C.垄作
D.施用染色剂与增温剂
9.农业气象常用的土壤水分指标是(A、B、C、D)。

A.最大吸湿量
B.凋萎系数
C.田间持水量
D.毛管断裂水量
10.蒸发速率随土壤由湿变干,可分为下例哪些阶段?(A、B、C)
A.稳高阶段
B.速降阶段
C.稳低阶段
D.稳定阶段
11.我省观测的主要农作物是(B、D、E、F)。

A.大麦
B.小麦
C.燕麦
D.玉米
E.高粱
F.水稻
12.下列哪些工作属于农业气象业务工作?(A、B、C、D)
A.农业气象测报
B.农业气象情报预报
C.农业气象服务
D.农业气象试验研究
E.产量预报
F.旬(月)报
13.下列植物中哪些是草本植物?(B、D)
A.牡丹
B.芍药(白花)
C.紫丁香
D.芦苇
14.下列动物哪些属于物候观测对象?(A、B)
A.家燕
B.蜜蜂
C.苍蝇
D.蜻蜓
15.土壤物理特性值包括(A、B)。

A.土壤容重
B.比重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湿度
16.下列哪些发育期又属于田间工作?(A、D)
A.播种
B.出苗
C.成熟
D.收获(割)
17.地段产量水平分下列哪几种记载?(B、C、D、E、F、)
A.高
B.上
C.中上
D.中
E.中下
F.下
G.低
18.各类生态系统可以合并划分为(A、B、C),整个生物圈则构成地
球上最大规模的生态系统。

A.陆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水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A、B、C、D)。

A.非生物环境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0.能源一般划分为(B、C、D)。

A.再生能源
B.燃料的化学热能
C.水能
D.原子核能
21.烟草团棵期是指烟草移栽成活后,展开(A、B、C、D)片新叶,株形近似球形的时期。

A.13
B.14
C.15
D.16
22.麦类分蘖期的发育标准是从叶鞘中露出第一分蘖的叶尖约(A 、
B 、C)厘米。

A. 0.5
B. 0.8
C. 1.0
D. 1.5
23.亚麻(胡麻)开花期的发育标准是主茎花序上有花朵开放,一般出现在清晨(B、C、D)时。

A.7 B.8 C.9 D.10
24.稻类作物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A、B、D)。

A.移栽(前3天内)
B.拔节
C.抽穗
D.乳熟
25.麦类作物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C、D)。

A.三叶
B.越冬开始
C.拔节
D.乳熟
26.玉米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D)。

A.七叶(定苗)
B.拔节
C.抽雄
D.乳熟
27. 棉花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C)。

A.五真叶(定苗)
B.开花
C.吐絮
D.吐絮盛期
28. 大豆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A、B、C)。

A.三真叶
B.开花
C.鼓粒
D.成熟29.油菜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D)。

A.成活(定苗)
B.抽薹
C.开花
D.绿熟
30. 高粱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C、D)。

A.出苗
B.七叶(定苗)
C.拔节
D.乳熟
31. 谷子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D)。

A.三叶
B.拔节
C.抽穗
D.乳熟
32. 马铃薯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D)。

A.出苗
B.出现分枝
C.开花
D.可收
33. 花生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B、D)。

A.出苗
B.三真叶
C.开花
D.成熟
34. 芝麻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C、D)。

A.分枝
B.现蕾
C.开花
D.成熟
35. 向日葵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C、D)。

A.出苗
B.二对真叶
C.花序形成
D.成熟
36. 油用亚麻(胡麻)在哪些发育普遍期要测定高度(A、D)。

A.枞形
B.现蕾
C.开花
D.种子成熟
37.统一规定测定产量因素的作物有(A、B、C)。

A.水稻、小麦
B.玉米、棉花
C.大豆、油菜
D.高粱、胡麻
38.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水稻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B、C)
A.三叶
B.拔节
C.抽穗
D.乳熟
39.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小麦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A、B、D)
A.越冬开始
B.返青
C.拔节
D.抽穗
40.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玉米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B、D)
A.七叶
B.拔节
C.抽雄
D.乳熟
41.在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中,油菜调查发育期的时间是:(C、D)
A.五真叶
B.现蕾
C.抽薹
D.绿熟
42.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是为了(A、B、C)。

A.及时、准确的提供情报
B.为组织防灾减灾服务
C.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D.为了进行专业有偿服务
43.干热风是造成大量蒸散的综合气象灾害,主要表现为(A、B、C)。

A.高温
B.低湿
C.伴有一定的风力
D.高气压
44.记载作物受害后的特征状况,主要描述作物(C、D),并指出其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

A.个体情况
B.群体情况
C.受害的器官
D.受害部位
45.越冬作物遭冻害的主要是冬小麦,其冻害类型有:(A、B、C、D)
A.初冬骤冻型
B.冬季长寒型
C.融冻型
D.冰壳和冻涝型
46.全县范围内灾情分(B、C、D),记载地段所代表的灾情类型。

A.较轻
B.轻
C.中
D.重
47.农作物病虫害的受害期分为(A、B、D)。

A.发生期
B.猖獗期
C.蔓延期
D.停止期
48.主要田间工作记载中,一般项目和内容分为(A、B、C、D)。

A.整地
B.播种
C.田间管理
D.收获
49.主要田间工作记载时,各地施用农家肥的质量一同,尽量将地段种类肥料施用总量,按照农业部门通用的折合方法,折合成(A、B、C)含量,记入该项目的备注栏。

A.氮
B.磷
C.钾
D.氨
50.实施农业技术措施的田间作业,其质量除受到人为操作影响外,与天气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实际质量按(B、C、D)予以评定记载。

A.优秀
B.优良
C.中等
D.较差
51.土壤湿度观测地段设有哪几种观测地段?(A、B、C、)
A.固定观测地段
B.作物观测地段
C.辅助观测地段
D.生育状况观测地段
52.土壤农业水文特性有:(A、B)
A.田间持水量
B.凋萎湿度
C.土壤容重
D.孔隙度
53.我国土壤颗粒分为:(A、B、C、D)
A.石块
B.砂粒
C.粉粒
D.粘粒
54.我国土壤质地的分类中,质地组为:(A、B、C)
A.砂土
B.壤土
C.粘土
D.沙土
55.砂土的质地名称有:(A、B、C)
A.粗沙土
B.细沙土
C.面沙土
D.粉沙土
56.物候指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季节现象和在一年中特
定时间出现的某些(B、C)现象。

A.自然
B.气象
C.水文
D.反常
57.植物物候观测点的选择必须符合:(A、C)
A.观测点要考虑地形、土壤、植被的代表性
B.可选在房前屋后,利用小气候的影响
C.观测点要稳定,可以进行多年连续观测
D.可以轻易改动
58.物候观测对象分为:(A、B)
A.共同观测植物
B.地方观测植物
C.指定观测植物
D.选择观测植物
59.下列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A、B、C)
A.合欢
B.桂花
C.紫薇
D.芍药
60.下列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A、B)
A.芦苇
B.车前
C.玉兰
D.牡丹
61.下列牧草哪些是禾本科牧草?(A、B、C、D)
A.三芒草
B.大针茅
C.中间冰草
D.芨芨草
62.下列牧草哪些是豆科牧草?(A、B、C、D)
A.苜蓿
B.柠条
C.骆驼刺
D.沙打旺
63.农业气象预报的理论依据是:(A、B、C、D)
A.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过程作用的持续性
B.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对外界气象条件反应的前后相关性
C.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的相对稳定性
D.外界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作用的不等同性
64.农业气象预报的主要种类有:(A、B、C、D)
A.农用天气预报和农田土壤水分状况预报
B.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
C.农作物主要发育期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D.农作物产量和农业年景预报
65.农业气象预报的常用方法有:(A、B、C)
A.天气学和气候学方法
B.统计学和物候学
C.数值模拟和卫星遥感方法
D.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
66.一份完整的农业气象预报,通常包括:(A、B、C、D)
A.前期及当前农业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
B.主要的预报结论说明
C.有关农业气象的措施建议
D.附属必要的图表
67.选用合适的有农业意义的农业气象指标,一般有两种信息途径:(A、D)
A.直接引用别人已经确定的有关指标
B.对教科书中的指标进行订正后应用
C.引用农业部门的有关指标
D.自己根据调查和试验研究资料的分析,求算所需要的指标
68.一般性气象预报的对象主要是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农业气象预报的对象,既包括农业气象条件,还包括(A)的情况在内。

A.农业生产
B.农作物生长发育
C.土壤肥力变化
D.农业气候条件
69.农业气象情报的特点是:(A、B、C、D)
A.抓住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农业气象问题,及时开展报务。

B.情报和预报相结合,互为补充。

C.使农业气象报务长中短期配套。

D.形式多样,机动灵活。

70.农业气象情报的主要种类有:(A、B、C、D、)
A.农业气象(旬)月报。

B.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和农业气象调查报告。

C.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报道。

D.三情报(雨情报、墒情报、灾情报)
71.植被传播太阳辐射的途经是:(A、B、C)
A.叶面的反射
B.叶子的透射
C.叶子的吸收
D.叶面的吸收
72.太阳光能在植被中传播的基本规律性:(B、C、D)
A.太阳光能在农田植被中的传播与空气中的传播规律相似。

B.总光强、直射光强和散射光强在农田中的铅直分布是都从植株顶部向下递减。

C.农田中各高度太阳光能的日变化具有与露在相同的日变形式,只是随着向植被内部深入,太阳光能显著减弱。

D.农田植被中各层吸收太阳光能的多少,与太阳高度角和植物体密度的铅直结构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