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审计专业适用 45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内容简介
管理会计是一门集会计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八十年代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扩充了会计学科的领域;它的应用和推广,完善了会计工作的职能,增强了会计工作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内容:首先阐述了管理会计的概况,包括产生和发展、基本内容、主要职能、指导原则以及所应用的方法等问题;然后又介绍了管理会计中的预测与决策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原理、经营预测方法、订价决策、生产决策、存货决策、投资决策;最后讨论了管理会计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的方法,包括责任预算、责任会计、标准成本系统等内容。
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以上简介只是给出了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轮廓。
仅仅这些已足以令人置信。
管理会计既以特定的专门的技术方法作为它的特征,又综合地利用其它各种经济的、会计的、统计的以及数学的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
由于管理会计补充了财务会计的不足,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速的经营环境的紧逼下,为满足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与技术,加速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经理主管人员广泛应用管理会计,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本课程应着重体现“历史、现状、未来”相结合,“学术性、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说理性、直观性、启发性”相结合,“严肃性、完整性、简明性”相结合的主导思想,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产际问题,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下扎实基础。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管理会计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有其理论基础,管理会计也不例外。
(1)会计财务学: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其目的。
(2)统计学: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时有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以后再提供给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3)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由于管理会计是侧重于对经济活动“量”的方面进行规划和控制,所以它的一切活动都无不用到数学方法。
(4)经济学:经济学是抽象地研究各种经济变量的数学规律的科学。
在管理会计方面,如各种决策成本的概念,边际贡献,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等都是吸收现代经济学成本理论、价值观念、均衡分析等理论和方法的结果。
4.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管理会计是本科财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理论,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涵义,职能及其发展过程,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念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资料和其它经济信息为依据,灵活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借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实践本身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其基本职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控制评价经营业绩
三、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其中,前二项内容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规划控制会计,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四、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成因
管理会计的形成有三大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是科学管理的需要;再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管理会计形成的外在动力;而管理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管理会计形成提供了理论、方法上的技术保证,又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自悄悄形成起,就不断吸取诸多的研究成果,努力发展自己,使之由早期达到现代阶段,并呈继续发展的趋势。
1.早期管理会计:以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为两大支柱。
2.现代管理会计:以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及责任会计为支柱。
3.未来管理会计:预计将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将重新选择自己的分析方法,将突出务实应用的精神。
第二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 服务的对象不同
2.工作重点不同
3.约束依据不同
4.时间跨度不同
5.会计主体不同
6.会计程序不同
7.会计方法不同
8.核算要求不同
9.信息特征不同
联系:1. 最终目标一致
2.原始资料相同
3.报告内容交织
4.服务对象交叉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重点是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难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怎样认识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2.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成本的分类,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概念及分类
一、成本的涵义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二、成本按经济内容分类
1.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推销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三、成本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全部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2.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类型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阶梯式混合成本: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2.标准式混合成本:是由明显的固定和变动两部分成本合成的,又称半变动成本。
3.低坡式混合成本:又称延期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一旦突破这个业务量限度,其超过部分的成本就相当于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
第三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一、高低点法:步骤如下:
1.从由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所构成的所有坐标点中,找出由最高业务量及同期成本组成的高点坐标(x 1, y 1)和由最低点业务量及同期成本组成的最低点坐标(x 2, y 2)。
2.将高低点坐标值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成本b 2
121x x y y x y b --===∆∆高低点业务量之差高低点成本之差 3.将b 代入下式,计算固定成本a
a =高(低)点成本-bx 高(低点业务量)
=y 2-bx 2 或 y 1-bx 1
4.将a 、b 值代入下列,写出一般成本性态模型:
y =a +bx
二、散布图法(步骤如下)
1.将各期业务量与相应成本的历史资料作为点的坐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
2.目测画一条直线,使其尽可能通过或接近所有坐标点。
3.在纵轴上读出该直线的截矩值,固定成本a 。
4.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 ,假设其坐标值为(x i , y i )
将它们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 。
b =(y i -a ) / x i
E 将a 、b 值代入下列,写出一般成本性态模型:
y =a +bx
三、一元直线回归法(步骤如下)
1.根据历史资料列表,求
2.按照下列公式求a 、b 的值 n x b y a ∑-∑= 或 2
22)(x x n xy x y x a ∑-∑∑⋅∑-∑⋅∑= 22)
(x x n y x xy n b ∑-∑∑⋅∑-∑= 3.将a 、b 值代入下式,写出一般成本性态模型:
y =a +bx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成本的分类及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思考题】
1.在管理会计中,为什么要按成本性态分类? 2.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各有何缺优点?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全法和变动法编制损益的过程及其损益差额简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定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成本计算模式。
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1.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产量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所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
若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
显然,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能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2.固定生产成本应当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并非在生产领域内发生的所有成本都是产品成本。
如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在相关范围内,它的发生与各期的实际产量的多少无关,它只是定期地创造了可供利用的生产能量,因而它与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第二节损益表的编制
营业净利=贡献毛利-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表略。
第三节变动法与完全法的区别
变动法完全法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固定、变动生产、非生产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全部生产成本
的构成内容不同
3.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4.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
完全相同
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6.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对内对外
第四节利润差额简算法及其应有
损益差额=期末存货×当期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
×上期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法损益=变动法损益+损益差额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本章的难点是损益表的编制,重点是在于如何理解完全法及变动法的区别。
【思考题】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它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简述变动成本计算的优缺点。
3.若生产量等于销售量,你认为采用哪种成本计算方法能得到较高的净利,为什么?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但使学生了解本量利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还要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涵义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有关数学模型和图形,是以下列基本假定为前提条件的: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定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的假定
4.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5.目标利润的假定
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
1.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
2.盈利条件下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3.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图
4.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二节保本分析
一、保本点分析
1.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
2.表现形式:保本量及保本额
3.确定方法:图解法、基本等式法、贡献边际法
收入成本
利润 Y=a+bx
px
X 0 业务量
二、相关指标
贡献毛益率=p b p - 为动成本率=p b 安全边际率=x x x 0- 销售利润率=x
x x p b p 0-⋅- 第三节 保利分析
)
(额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保利点+= 在分析保利点的时候需要注意影响,保利点的因素,及其它们的变化对保利点影响。
第四节 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在企业生产多咱产品的条件下,保本点分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别计算法:是将企业发生的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的标准,合理地分配给各种产品,然后依照单一品种保本点计算,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点。
2.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总额综合保本销售额=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销售比重)
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
多品种保本点的确定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分段法及主要产品边际贡献率法和历史资料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本量利依存关系,单一品种保本点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及临亏临界图的绘制。
难点是多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思考题】
1.简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2.试比较传统保本图、边际贡献式保本图和利润——数量图的不同作用。
3.试述安全边际指标的用途。
第五章预测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需要量的观测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预测分析概述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过去的资料和现在的条件,有目的地预计和推测未来的过程。
经营预测,是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出发点,以各种信息资料为依据,在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和严密的定量分析基础上,对经济发展的未来演变预先作出科学的推测。
经营预测应注意的事项:要充分掌握预测的对象、时间;合理分析和研究可用的信息资料;充分估计可能误差。
第二节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根据历史销售资料,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产品的销售数量、销售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1.销售预测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充分估计市场风险;恰当运用预测方法;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
2.销售预测分析的定性方法。
(1)市场调查法
调查范围包括:对产品自身的调查;对消费用户的调查;经济发展趋势调查;对同类产品的调查。
市场调查的测算:
某产品预计销售量=该产品社会需求量×本企业该产品市场占有率(2)判断分析法:包括专家意见法(特尔菲法)和意见汇集法(专业人员评定法)。
3.销售预测分析的定量方法
定量预测方法通常在有系统、完备的历史观察数据,或者影响未来事物发生变动的有关因素可以定量化的情况下采用。
(1)趋势预测法,包括:
简单平均法:n x x x x n ++= 21 移动加权平均法:f
fx f f f f x f x f x x n n n ∑∑=+++= 212211 趋势平均法:q n A x +=
指数平滑法:)(111----⋅+=t t t F A F x α
0<α<1
(2)因果预测法
y =a +bx 22)
(x x n y x xy n b ∑-∑∑⋅∑-∑= n x b y a ∑-∑=
第三节 利润预测
必须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必须为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讲求宏观效益;加强利润管理,做好协调平衡工作。
一、利润预测的基本要求: 利润=收入-成本
M =px -bx -a
三、利润敏感性分析
分析有关因素的变动对企业目标利润影响程度的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收利润敏感性分析。
分析各有关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增强预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实现利润目标。
四、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经营杠杆系数(DOL ),是指在一定业务量基础上,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基期利润
基期贡献毛益产销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
DOL 预测利润=基期利润×(1+产销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第四节 成本预测
一、成本预测的基本要求:成本预测要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成本预测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及时性与准确性相结合。
二、成本预测的方法
主要有高低点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
第五节 资金预测
一、资金预测的基本要求:必须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资金预测必须正确把握资金增减变动规律。
二、资金追加需要量预测
资金追加需要量预测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即根据不同的资金项目与销售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未来一定期间销售额增长情况来预测需要追加的资金量。
D S S P S S S L A F -⋅--⋅-=10
0021)()( F —资金追加需要量
S 0—基期销售额
S 1—计划期销售额
A —与销售收入有关的资产项目金额
L —与销售收入有关的负债项目金额
P 0—基期税后利润
D —剩余折旧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本章的重点在于计算销售的各种预测方法、目标利润中的经营杠杆系数的应用,难点在于资金追加需要量的预测。
【思考题】
1.什么是经营预测,其分类有哪些?
2.什么是销售预测,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3.销售量预测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销售预测是企业各项经营预测的前提?
4.如何确定目标利润?
5.什么是利润的敏感性分析?试举例说明。
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决策的意义,短期决策需考虑的成本概念,以及生产决策,定价决策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决策分析概述
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分析是指针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由各级管理人员作出的有关未来经营战略、方针、目标、措施与方法的决策过程。
经营决策按不同标志可分为以下四类:
1.按决策本职能,分为计划决策和控制决策;
2.按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确定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4.按决策范围,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第二节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概念
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结果只会影响或决定企业近期经营实践的方向、方法和策略,侧重于从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对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料和经营环境,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实施的决策。
在短期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成本。
主要包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估算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可延缓成本等。
第三节生产决策
1.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2.亏损产品的决策
3.是否转产或增产某种产品的决策
4.是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
5.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6.零、部、配件取得方式的决策
7.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8.非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
包括:概率分析法、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折衷决策法。
第四节定价决策
1.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
2.以市场需求为定价决策方法
(1)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的形成
(2)最优价格的确定
当边际收入大于并最接近于边际成本时,价格是最优的
(3)调价决策的方法
①价格弹性对调价决策的指导
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应用
③利润增量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本章的重点在于如何解决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解决策应考虑的成本概念,灵活进行生产决策与定价决策.
【思考题】
1.经营决策包括哪几类?
2.什么是差量分析法?
3.试述经营决策的一般程序?
4.定价基础有哪几种?
5.生产决策主要包括几种类型?
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涵义,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及长期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期投资的涵义
凡涉及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报酬和收益的持续期超过一年以上,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称为长期投资.
第二节 长期投资需要考虑的一些概念
一、货币时间价值
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以及风险等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放弃现在使用货币的机会而换取的按放弃时间长短计算的报酬。
⎪⎩⎪⎨⎧⋅+⋅=⋅+⋅=n i S PV n i PV S 11)1(单利的计算 ⎩⎪⎨⎧+⋅=+=n i S PV i PV S )1(1)1(2复利的计算 ⎪⎪⎩⎪⎪⎨⎧+-⋅=-+⋅=-i i R PV i i S S n A n A )
1(11)1(年金的计算 二、投资的风险价值
就是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取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
风险报酬额=收益期望值×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醉率+1 风险报酬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 / 收益期望值
三、资金成本的计量
就是企业取得长期资金的来源成本,也就是使用资金应付出的代价。
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要看该项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如资金是借来的,则资金成本就是借款利率;如资金是自有的,则资金成本就是预期的投资报酬率。
四、现金流量的计算
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将引起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的数量。
现金流出量⎩⎨⎧付现成本初始投资 现金流入量⎩⎨⎧终结现金流入量
营业收入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第三节 长期投资评价指标的计算
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分二类:
一、非贴现的评价指标
包括⎩
⎨⎧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 二、贴现的评价指标
净现值=现金流入量现值-现金流出量现值
当NPV ≥0时,方案可行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量现值÷现金流出量现值
当PI ≥1时,方案可行
内含报酬率:现金流入量现值=现金流出量现值
当i ≥资金成本时,方案可行。
第四节 评价指标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应用
一、年平均成本法
二、固定资产经济寿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长期投资决策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本章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较多,重点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现金流量图的绘制,长期投资评坐指标的计算。
难点是如何运用评坐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资金成本?它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哪些?
2.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它与银行的利息、利率是否一致?
3.什么是投资的风险价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可以不考虑它?
4.在投资决策中为什么重视现金流量分析?
5.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折旧和所得税对投资决策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