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话中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好月圆话中秋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第10期
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

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

中秋节的来由,唐代的欧阳詹先生是这样解说的:秋天在于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为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

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朝就有“秋节”的记载,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立秋之日,称为秋节。

到了唐宋时期,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就更为盛行。

中华民国元年曾行文立法,把中秋节法定为“秋节”。

阳历四季,籍度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这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完整的对民间的四大佳节的规范表述。

古代中秋的习俗: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一般平民百姓,在中秋到来之际,以面粉为主,伴佐料(糖或盐)在锅里烤制圆饼,在中秋之夜先用圆饼祭祀月神,祭毕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圆饼,久而久之圆饼也就自然而然地叫月饼了。

富裕人家或官宦人家,过中秋节就较为隆重,他们在自家的庭院内盛开的桂花树下,设祭坛,桌上摆设月饼、贡果之类的食品,由家长主持,向大阴星君(月神)祭祀,其内容一般都是“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全家人幸福安康”等。

祭毕,群饮为乐,竟晚始散,这一习俗始于西周,当时宫廷设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城内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除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率大臣,群宫女随行,前往月坛祭祀。

太后皇后则由妃子陪同在皇宫,花园赏月,欢乐、鼓乐齐鸣,好不热闹。

唐朝开元六年(718年)唐明皇梦游广寒宫,嫦娥相迎,见嫦娥穿皓衣乘坐白鸾,歌舞于桂花树下,乐音诗丽,唐明皇素解音律,遂记其声,编译成音,这就是《霓裳羽衣曲》的来由。

自唐明皇遨游月宫传说之后,各朝代对中秋节的活动更是盛行多样,中秋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在提升,在发展;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亦称仲秋,中秋节,月圆饼圆,共庆全家大团圆,人们故把中秋称之为团圆节,这是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眷恋骨肉真情的表露。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花好月圆描写幸福美满的团圆生活。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大概与我国古今的哲学思想有关,古人曾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点,说“天道之圆,圆而神”,圆者不仅,看作天道,而且认为运而不穷,古代货币就是外圆、内方的,久而久之,人们对圆的理解形成心灵上的楷正,渴望团圆、花好月圆,幸福满园。

又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极有特色的人情味的魅力,成为我国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圆在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如今海峡两岸的同胞、骨肉分离,在水一方,历史的恩怨要靠后人去化解,填平,团圆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选择。

华夏儿女不管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不管在国内、国外,都是龙的传人,理所当然的期盼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之日,就是华夏儿女大团圆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