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参与度不高
2018年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00名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深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总数为26.06万人。从历年来华留学人数的数据来看,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沿线64个国家中只有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连续五年跻身来华留学人数的前十位,并且这些国家来华留学的人数也不多;前五位大多数年份被韩国、美国等国占据。
“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跨越65个国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诸如主体参与不够、内容规模较小、途径不够宽广、交流与合作机制不完善、法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要全面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改善人才培养体系并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多样化境外合作办学、构建教育交流与合作共同体、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的教育合作和师资交流与合作机制、强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制保障和完善办学支持法律体系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高校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渠道不够
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大多是签订学生出国留学、引入项目课程和派遣教师出国交流三种形式。但留学生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完成学习,受益于这种合作形式的学生比例非常有限;引入的项目课程由于合作双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系统不同而很难进行借鉴;派遣专业老师出国交流,由于外语水平或专业水平的限制,派遣教师的学习收获非常有限,很难成功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
3、合作办学的学科领域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跨国合作领域仍是以欧美为主导,沿线只有15%的国家在中国开办学校;中国仅在沿线的9个国家或地区有合作办学,在中西亚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办学领域都是空白。在办学专业设置方面的合作也不够深入,本科教育合作领域有10个领域与62个专业。其中,工程领域占合作总额的27.4%,艺术和管理领域分别占18.5%和16.3%。在大专院校层次上,40个专业中有34.2%是金融或贸易合作项目。而农业、林业、畜牧和渔业、保健、公共管理等仍是空白。这意味着在总体规模和空间范围上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水平还处于浅显层次上。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和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教育交流为各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国家教育提供了发展动力,为国家人才提供了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和机会。王坦等(2017)认为多民族的语言文化、复杂的地域环境和参差不齐的教育基础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挑战。黄巨臣(2017)指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存在课程国际化程度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少、教育智库建设少等问题。为此,中国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和人文沟通,搭建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尽管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前景向好,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还存在诸如主体参与不够、内容规模较小、途径不够宽广、机制不完善和法制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存在上述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二)教育国际交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生源国,约占来华留学生的一半。但是,在来华留学生总数中,本科生占据了主要部分,其构成比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比例大得多。2018年有25.81万名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占全部来华学生总数的52.44%,85062名硕博生中仅有25618名博士生。2019年的学历生中只有13.47%的学生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的规模相对较小,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不够宽广
1、政府间高等教育合作行动整体框架尚未形成
我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水平因历史发展历程、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历史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截至2019年底,我国仅成立了“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东盟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教育国际交流论坛、中英教育合作论坛、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论坛等5个有关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长期合作论坛组织,并且真正参与其中的国家较少。可见,沿线政府间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整体框架尚未形成。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1个国家仅签订了95份教育交流协议,与“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签署了仅28项学历和学位互认协议(包括续签和修正协议),中国与多数沿线国家尚未相互承认学历学位,仍有许多沿线国家未与中国进行深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相关工作仍有很大的继续推进的空间。
2、高校参与度不够
2、科研合作规模较小且领域狭窄
首先,“一带一路”国家科研合作网络高度集中在中国、波兰、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沿线的许多国家科研合作表现不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很少甚至没有。其次,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论文看,从2009年到2018年,中国的国际合作论文(SCI和SSCI)数量从3.1万篇增至11.41万篇,但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论文在整个国际合作论文中的占比整体偏低(低于20%)。最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科研合作最多是物理、化学和工程等领域;其次是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免疫学的合作研究论文比例最低(均低于2%)。
从2015年到2019年底,仅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波大学联盟、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19个)、矿业高校联盟等4个较为正式的高校联盟。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成立的大学联盟屈指可数,在已成立的高校联盟中新增的成员高校数量较少,成员高校中多为国内高校,国外高校参与较少且占比不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参与不够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顺利实施得益于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然而,沿线国家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家、高校和学生三个主体仍存在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1、国家参与度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