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4课 柳永词两首-高中语文同步课堂 课时练习(人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练习
【知识点梳理】
1.字音。
都.()会参.()差云树绕堤.()沙天堑.()
珠玑.()罗绮.()豪奢.()叠巘.()羌.()管
菱.()歌钓叟.()千骑.()吟.()赏图将.()
雨霖.铃()骤.雨()凝噎.()呜咽.()暮霭.()
宵.禁()云霄.()琵琶
..()()绰.板()
2.解释下列词语。
形胜
..: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
..:。
天堑
..:。
重湖叠巘清嘉
...:。
高牙
..:。
异日图将
..好景:。
凄切:。
无绪:。
凝噎:。
经年:。
风情:。
3.名句填空
(1),,参差十万人家。
(2),。
嬉嬉钓叟莲娃。
(3)云树绕堤沙,,。
(4)重湖叠巘清嘉,,。
(5),对长亭晚,。
(6)都门帐饮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
(7)念去去,,。
(8),更那堪,。
(9)?杨柳岸,。
【答案】
1.都.(dū)会参.(cēn)差云树绕堤.(dī)沙天堑.(qiàn)
珠玑.(jī)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 )羌.(qiāng)管
菱.(líng )歌钓叟.(sǒu)千骑.(jì)吟.(yín)赏图将.(jiāng)
雨霖铃(lín)骤雨(zhòu)凝噎(yē)呜咽(yè)暮霭(ǎi)
宵禁(xiāo)云霄(xiāo)琵琶(pí)(pá)绰板(chuò)
2.形胜
..: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
..: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天堑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
...:巘,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
..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凄切:凄凉急促。
无绪:没有心思。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经年:年复一年。
风情:相思之情、风流情意。
3.(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6)留恋处,兰舟催发竟无语凝噎
(7)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
(9)今宵酒醒何处晓风残月
【文本梳理】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作者在展现杭州的美丽与繁华时,大量运用了铺叙,请谈谈这首词作是怎样运用铺叙手法的。
词作多方位多手法地运用了铺叙手法。
1)多方位铺叙,写自然风光——云树、堤沙、钱塘潮、桂子荷花,写市井面貌——雕廊画檐、民众熙攘、写百姓生活——安定欢乐,多角度切入,层层铺叙,充分展示杭州的景色;
2)多种手法铺叙。
运用夸张、比喻,写“十万人家”熙熙攘攘,写“户盈罗绮”家家富足,写绿树如云,写浪花如雪。
多方位、多手法,为我们细致的刻画出杭州一派繁华的景象,极富有感染力。
3.《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4.结合虚实的定义,说说词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实写,哪些地方虚写?有何作用?
上阕实写别前别时的情景:长亭饯别,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百千缠绵,表露无疑。
下阕虚写,写想象之中离别后的情景:晓风翦翦,残月弯弯,杨柳拂岸,一派清冷,拂晓独醒,爱人已远,万千风情,无人诉说。
虚写是为了补充实写。
实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别情深挚,黯然销魂;虚写想象中别后形只影单、独对晓风残月,则是对离情的进一步渲染,虚实结合、相互映衬,使离别的氛围更加浓重,内涵更为丰富,更深切的表达出离别的缠绵痛苦之情。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àn)堤.沙(dī)千骑.(qí)都.门(dōu)
B.凝噎.(yē)暮霭.(ǎi)老叟.(sōu)罗绮.(qǐ)
C.重.湖(chóng)叠 .(yǎn)嬉.嬉(xī)骤.雨(zhòu)
D.箫.鼓(xiāo)珠玑.(jī)参.差(cān)羌.管(qiāng)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胜:优越有三秋
..桂子三秋:三年
B.异日图.将好景图:图画参差
..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C.对.长亭晚对:面对兰舟催发.发:出发
D.暮霭沉沉
..经年:经过一年
..楚天阔沉沉:深沉的样子此去经年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下列各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下列对《雨霖铃》一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
C.这首词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通过想象刻画心理。
D.这首词主要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作者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6.下列有关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倚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按词的写作风格分类,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
②扎到市民堆里
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转向市井深处
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
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_上河图”。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
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
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
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B.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C.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D.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文人高品位精神生活的作品很多
B.他们侧重于写关注文人高品位精神生活的作品.C.他们很少写关于世俗生活的作品
D.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望海潮》这首词,完成题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呤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一开头便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自“烟柳”开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B.上片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鲜明有气势的词,展现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气势;下片用“清嘉”等优美舒缓的词语,突出西湖清幽的美景。
C.作者善于运用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千骑拥高牙”,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
D.本词全篇构思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极力铺叙描写,体现了柳永词慢词的特点。
12.本词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雨霖铃》这首词,完成题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3.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送别气氛。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想到离别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想象虚写出离愁之深、之浓。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议论表明了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处已经由景语变为情语,是直抒胸臆之笔,更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14.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在饿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单纯客观地直抒别情,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描写,对氛围进行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无绪”“留恋”“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词句语言平直通俗,但感情真挚,出之自然,所绘形象生动形象。
C.“念去去”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去”字的叠用,更显示出了离别的深情,读时一字一顿,让人觉得路途茫茫,道路遥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了另一种意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所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语言表达
17.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写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你们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诸君的到来让我们备感荣幸。
我校是百年名校,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
自主招生考试期间我校的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全部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鼎力相助。
希望你们能取得优异的佳绩!
18.“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个字。
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这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_________。
这是对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形象的表述。
“有井水饮处”即指有人聚居的地方,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
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9.就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将它进行合理的扩展,要求符合原词意境,不少于50个字。
五、情景默写
20.(1)《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
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蒙胧,本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却因为气结声阻,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雨霖铃》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都”应读dū;
B项,“叟”应读sǒu;
D项,“参”应读cēn。
故选C。
2.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
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A项,后句句意为:有秋天的桂花飘香。
“三秋”,指秋季;
B项,前句句意为:以后画出这种好的景色。
“图”,动词,画;
D项,后句句意为:这次离开要年复一年。
“经年”,指年复一年。
故选C。
3.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
高考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做这类题需要平时识记一些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并且要知道修辞手法的效果。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B项,比喻、对偶,将“怒涛”比作“霜雪”,前后两句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构成对偶。
C项,夸张,“十里”是虚指,极写荷花之多,夸张手法。
D项,借代,“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用于借指朝廷,属于借代。
故选A。
4.C
【解析】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例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表现手法是融情于景,将自己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杨柳”“晓风残月”这样的景物上。
A项,融情于景,“杏花”“春雨”“江南”写出了江南独有的美景,融入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B项,融情于景,诗句全是意象的组合,是诗人对自己经历战争的回忆,在景物之中融入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C项,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对情感的看法,认为情感不因为离别而变淡。
D项,融情于景,全是意象的组合,景物之中融入了诗人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故选C。
5.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雨霖铃》一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项,“全词围绕‘悲秋’构思”,理解错误。
这是一首离别词,全词应是围绕着“伤离别”构思的,整首诗弥漫着离别的感伤。
故选A。
6.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这种题需要平时积累,时常记诵。
答题的时候认真审题,比对选项,不要放过细节,出题时往往会在极微小处设置错误。
D项,“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表述有误。
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故选D。
7.B
【解析】
从“转向”到“扎到”,从到“成就”再到“代表”,按句意的逻辑关系排序。
8.A
9.C
10.D
【解析】
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第一处是说民俗虽然很多,但是可以列举出来,所以应选“不一而足”。
第二处,“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等。
“三纲五常”,指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范围比“清规戒律”更宽泛。
句中是针对具体场景中的具体行为,选“清规戒律”更恰当。
第三处,“响遏行云”,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前者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嗓喉发出的声音,尤其指歌声,后者则可形容各种声音洪亮。
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第四处,“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也指文艺作品中抒发感情很充分。
“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第四处,根据“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的语境,应选“淋漓尽致”。
故选A。
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句式杂糅,“由于……”和“使……”杂糅,应删除“由于”或“使”;二是“元宵夜……是……佳节/节日”搭配不当,属于主宾不搭配。
A项,“元宵夜……是……佳节/节日”搭配不当;B项,“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由于……使”缺少主语;D项,“元宵夜……是……佳节/节日”搭配不当,只有C项消除了这两处语病。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前面说“对传统士大夫而言”,可见下面应从“士大夫”的角度来说,与之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以“他们”为主语的句子,故排除A项和C项;括号后的语境是“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记载都市风情的作
品寥寥无几”,因此括号内谈及的也应该是有关传统士大夫的文学创作问题,排除B 项。
故选D。
11.C
12.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项,“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分析错误。
此组数字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了豪放的特点。
《望海潮》是一首体现柳永豪放词风的词。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认真审题,然后到文本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筛选概括。
情感分析方面,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本题,第一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说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是从历史传统方面点出杭州的繁华。
“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等是从自然景观方面描画出杭州的美丽。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从市井面貌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是从百姓生活方面写出杭州的繁华。
第二问:词人将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美丽,以乐景衬乐情,写出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13.C
14.D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词人漂泊江湖的感受。
这几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
“柳”是“留”的谐音,表达不舍之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有今后难再重逢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了一种特有的意境。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需要学生认真审读选项,到文本中找到相关词句,认真比对分析,根据词句本身和语境,综合把握词句的含义,判断正误。
C项,“表明了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理解错误。
词句中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同样伤离别,但是词人因为是在清秋节离别,比古人更加伤感,而非一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