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目的内容
实验报告组合逻辑电(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2.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3. 学会使用逻辑门电路实现组合逻辑电路;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在任意时刻,其输出仅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的逻辑电路。
其基本组成单元是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通过这些逻辑门可以实现各种组合逻辑功能。
三、实验器材1. 74LS00芯片(四路2输入与非门);2. 74LS20芯片(四路2输入或门);3. 74LS86芯片(四路2输入异或门);4. 74LS32芯片(四路2输入或非门);5. 逻辑电平转换器;6. 电源;7. 连接线;8. 实验板。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例如:设计一个3位奇偶校验电路。
2. 画出逻辑电路图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并标注各个逻辑门的输入输出端口。
3. 搭建实验电路根据逻辑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
将各个逻辑门按照电路图连接,并确保连接正确。
4. 测试电路功能使用逻辑电平转换器产生不同的输入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是否符合预期。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设计的3位奇偶校验电路逻辑图如下:```+--------+ +--------+ +--------+| | | | | || A1 |---| A2 |---| A3 || | | | | |+--------+ +--------+ +--------+| | || | || | |+-------+-------+||v+--------+| || F || |+--------+```2. 实验电路搭建及测试根据逻辑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并使用逻辑电平转换器产生不同的输入信号(A1、A2、A3),观察输出信号F是否符合预期。
(1)当A1=0,A2=0,A3=0时,F=0,符合预期;(2)当A1=0,A2=0,A3=1时,F=1,符合预期;(3)当A1=0,A2=1,A3=0时,F=1,符合预期;(4)当A1=0,A2=1,A3=1时,F=0,符合预期;(5)当A1=1,A2=0,A3=0时,F=1,符合预期;(6)当A1=1,A2=0,A3=1时,F=0,符合预期;(7)当A1=1,A2=1,A3=0时,F=0,符合预期;(8)当A1=1,A2=1,A3=1时,F=1,符合预期。
实验三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
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
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2. 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
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
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
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图一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图二承物台俯视图实验原理: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J1=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T r – M r= J (2) 其中M r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 =0 , T =0)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M r1 = J o α1(4) 加外力后,令α =α2m(g –r α2)r –M r1 = J o α2(5)(4)(5)式联立得J o =212212mr mgrααααα---(6)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
加试样后,有-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J =234434mr mgrααααα---(9)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杭电计组实验3-多功能ALU设计实验
杭电计组实验3-多功能ALU设计实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同组姓名: 学号: 实验位置(机号):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功能ALU的工作原理,掌握运算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运用Verilog HDL进行数据流描述与建模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运算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实验 ISE工具软件内容三、步骤、方法(算(1)启动Xilinx ISE软件,选择File->New Project,输入工程名shiyan2,默认选择后,点法、击Next按钮,确认工程信息后点击Finish按钮,创建一个完整的工程。
程(2)在工程管理区的任意位置右击,选择New Source命令。
弹出New Source Wizard对序、话框,选择Verilog Module,并输入Verilog 文件名shiyan3,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点步骤击Finish完成创建。
和方(3)编辑程序源代码,然后编译,综合;选择Synthesize--XST项中的Check Syntax右击法) 选择Run命令,并查看RTL视图;如果编译出错,则需要修改程序代码,直至正确。
(4)在工程管理区将View类型设置成Simulation,在任意位置右击,选择New Source命令,选择Verilog Test Fixture选项,输入实验名shiyan3_test。
点击Next,点击Finish,完成。
编写激励代码,观察仿真波形,如果验证逻辑有误,则修改代码,重新编译,仿真,直至正确。
(5)由于实验三并未链接实验板,所以后面的链接实验板的步骤此处没有。
一,操作过程实验过程和描述:module shiyan3(ALU_OP,AB_SW,OF,ZF,F);reg [31:0]A,B;input [2:0]ALU_OP;input [2:0]AB_SW;操作 wire OF;过程 reg ZF;及结reg [31:0]F;果 output OF;output ZF;output F;reg C32;always@(*)begincase(AB_SW)3'b000: begin A=32'h0000_0000; B=32'h0000_0000; end3'b001: begin A=32'h0000_0003; B=32'h0000_0607; end3'b010: begin A=32'h8000_0000; B=32'h8000_0000; end3'b011: begin A=32'h7FFF_FFFF; B=32'h7FFF_FFFF; end3'b100: begin A=32'hFFFF_FFFF; B=32'hFFFF_FFFF; end3'b101: begin A=32'h8000_0000; B=32'hFFFF_FFFF; end3'b110: begin A=32'hFFFF_FFFF; B=32'h8000_0000; end3'b111: begin A=32'h1234_5678; B=32'h3333_2222; enddefault: begin A=32'h9ABC_DEF0; B=32'h1111_2222; endendcaseendalways@(*)begincase(ALU_OP)3'b000: F<=A&B;3'b001: F<=A|B;3'b010: F<=A^B;3'b011: F<=A~^B;3'b100: {C32,F}<=A+B;3'b101: {C32,F}<=A-B;3'b110: begin if(A<B) F<=32'h0000_0001; else F<=32'h0000_0000; end 3'b111: begin F<=B<<A; enddefault: F<=32'h0000_0000;endcaseendalways@(*)beginif(F===32'h0000_0000)ZF<=1;elseZF<=0;endassign OF=C32^F[31]^A[31]^B[31]; endmodule仿真代码module shiyan3_test;// Inputsreg [2:0] ALU_OP;reg [2:0] AB_SW;// Outputswire OF;wire ZF;wire [31:0] F;// Instantiate the Unit Under Test (UUT) shiyan3 uut (.ALU_OP(ALU_OP),.AB_SW(AB_SW),.OF(OF),.ZF(ZF),.F(F));initial begin// Initialize InputsALU_OP = 0;AB_SW = 0;// Wait 100 ns for global reset to finish #100;// Add stimulus here #100;ALU_OP = 001;AB_SW = 001; #100;ALU_OP = 010;AB_SW = 010; #100;ALU_OP = 011;AB_SW = 011; #100;ALU_OP = 100;AB_SW = 100; #100;ALU_OP = 101;AB_SW = 101; #100;ALU_OP = 110;AB_SW = 110; #100;ALU_OP = 111;AB_SW = 111;end endmodule RTL图二、结果思考题:(2)经过分析,该ALU不能实现MIPS核心指令集的所有指令。
实验3植物叶片活细胞和叶绿体的分离提取及观察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材: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除 取材: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 叶梗及粗脉,剪成0.5x0.5cm小块。 0.5x0.5cm小块 叶梗及粗脉,剪成0.5x0.5cm小块。 匀浆:将称取60g 60g叶片小块放入组织捣碎机套 2.匀浆:将称取60g叶片小块放入组织捣碎机套 筒内,加入200ml SNT溶液 匀浆20 溶液, 20秒 筒内,加入200ml SNT溶液,匀浆20秒(最高 速度)制成匀浆液。 速度)制成匀浆液。 过滤:将匀浆液经四层纱布过滤, 400目尼 3.过滤:将匀浆液经四层纱布过滤,或400目尼 龙网过滤,滤液分装离心管,平衡。 龙网过滤,滤液分装离心管,平衡。
三、实验用具和试剂
1/3000中性红染液 中性红染液: ③ 1/3000中性红染液: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 0.5中性红溶于 溶液,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 稍加热(30~400C)使之很快溶解, 稍加热(30~400C)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 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 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 失去染色能力。 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 1%中性红溶液1ml,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 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 装入棕色瓶备用。 溶液混匀, 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 ④ 香柏油 材料: 3.材料:新鲜菠菜
叶肉细胞
细胞核
活细胞及细胞核
叶绿体
绘图参考
提示: 提示:下次实验为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六 细胞凝集反应
六、实验结果
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1滴片中可以看到含细胞核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1 和大量叶绿体的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 和大量叶绿体的叶肉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的原生质 体)。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2滴片中可以看到细胞核 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2滴片中可以看到细胞核 形态为球形)。 (形态为球形)。 在普通光学下,在悬浮液1 滴片中性红染色可以鉴别活细 3.在普通光学下,在悬浮液1、2滴片中性红染色可以鉴别活细 胞及细胞核(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 胞及细胞核(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在细胞处 于生活状态时,中性红只将液泡染成红色, 于生活状态时,中性红只将液泡染成红色,而细胞质及细胞 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红色会弥散在整个细胞中)。 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红色会弥散在整个细胞中)。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3滴片中可以看到叶绿体 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在悬浮液3滴片中可以看到叶绿体 叶绿体为绿色椭圆形, (叶绿体为绿色椭圆形,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内部含 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实验3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3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测量差动放大器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交流毫伏表。
三、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图1。
它是一个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在输入端,幅值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幅值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干扰称为共模干扰。
差动放大器由两个对称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发射极负载是一晶体管恒流源。
若电路完全对称,对于差模信号,若Q1集电极电流增加,则Q2集电极电流一定减少,增加与减少之和为零,Q3和R e3等效于短路,Q1,Q2的发射极几乎等效于接地,差模信号被放大。
对于共模信号,若Q1集电极电流增加,则Q2集电极电流一定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Q1,Q2的发射极等效于分别接了两倍的恒流源等效电阻,强发射极负反馈使共射放大器对共模干扰起强衰减作用,共模干扰被衰减。
从而使差动放大器有较强的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调零电位器R p用来调节Q1,Q2管的静态工作点,希望输入V I1=0, V I2=0时,使双端图1 差动放大电路图输出电压V o=0。
差动放大器常被用做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的信号源往往是高内阻电压源,这就要求前置放大器有高输入电阻,这样才能接受到信号。
有的共模干扰也是高内阻电压源,例如在使用50Hz工频电源的地方,50Hz工频干扰源就是高内阻电压源。
若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很高,放大器在接受信号的同时,也收到了共模干扰。
于是人们希望有一种只放大差模信号、不放大共模信号的放大器,这就是差动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大都为差动放大器,输入电阻都很大,例如LF353的输入电阻约为1012Ω量级,OP07的输入电阻约为107Ω量级。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电路在两个输入端分别接了510Ω电阻,使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下降至略小于510Ω,这是很小的输入电阻。
其原因是,本实验电路用分立元件组成,电路中对称元件的数值并不完全相等;其集电极为电阻负载,而不是恒流源负载;其发射极为恒流源负载,而不是镜像电流源负载,所以本实验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并不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
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插入图片、图片编辑、格式化。
2.掌握绘制简单的图形和格式化。
3.掌握艺术字体的使用。
4.学会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5.掌握文本框的使用6.掌握图文混排、页面排版。
【实验内容】制作如样张所示的word 文档。
操作要求为:1.将标题“文字处理系统”由“标题3”样式改为“正文”样式,文字改为艺术,字体为隶书、36磅、式样如样张所示、加阴影和边框线。
【提示】在Word2000中,艺术字是浮动的图形,要加如图所示的边框线,必须将浮动图改为嵌入图,这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命令的“版式”标签中的环绕方式来实现。
然后通过“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来加所需的边框。
2.在第一段正文前插入文件名为“Pe01753.wmf "的图片,大小高度为 3厘米、宽度为2.2厘米,浮于文字上方。
【提示】在Word2000中,插入的图片是嵌入图,要浮于文字上方,也必须通过环绕方式来改变。
3.在正文最后一段插入如图所示 “工业类”剪贴画,缩小到 62%,加文字“工业类”和边框线;插入“动物类”剪贴画青蛙,作为水印按放在最后一段文字下方。
【提示】图片与文字在一起,通过插入横排文本框来实现;边框为文本框的边框线。
4.在正文后利用自选图形绘制如样张所示的流程图,并将其组合。
【提示】对流程图中“处理”后不正确的结果,显示“哭脸”,这通过插入自选图的“笑脸”然后选中该图的嘴巴,往下移动,即改为“哭脸”。
要将流程图组合,只要选中所有的自选图,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命令。
5.在文末输入公式:6.输入页眉“文字处理系统”,楷体、五号;并将文档的上、下页边距调整为2.4厘米,左、右页边距调整为 3.2厘米;插入页码;然后将文档保存到磁盘。
【样张】∑⎰=+⨯⎥⎥⎥⎦⎤⎢⎢⎢⎣⎡++++-=10014342)()1(30cos sin i ii y x dx x y x y x P ππ。
数据库实验报告3
数据库实验报告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正文:一、实验目的1.理解索引和视图的概念。
2.掌握索引的使用方法。
3.掌握视图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4.理解存储过程的概念,掌握存储过程的使用方法。
5.学习触发器的使用,体会触发器执行的时机,加深对触发器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6.理解SQL Server2000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掌握设置身份验证模式的方法。
7.理解登陆账号的概念,掌握混合认证模式下登陆账号的建立与取消方法。
8.掌握混合认证模式下数据库用户的建立与取消。
9.掌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置方法。
10.理解角色的概念,掌握管理角色技术。
11.学会配制ODBC数据源。
了解使用ODBC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通过ODBC接口访问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学习在Visual Basic中使用ADO控件访问后台的SQL Server数据库。
二、实验内容1.建立索引。
对JWGL数据库的学生选课表SC建立索引,要求按照Cno升序、Grade降序建立一个名为SC_ind的索引。
USE JWGL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 = 'SC_ind')DROP INDEX SC.SC_ind;GOUSE JWGLCREATE INDEX SC_ind ON SC (Cno,Grade DESC);2.视图的定义和操作,(1)在JWGL数据库里,完成第三章例3.54~例3.61例题中视图的定义和视图上的查询、更新操作。
(2)在Market数据库中,完成第三章习题11中(1)中建立视图的操作,然后在视图上完成第三章习题11(2)的查询操作。
3.在数据库JWGL中,完成第四章例1,例3~7中例题的创建存储过程的操作,并使用EXEC语句调用这些存储过程执行,观察他们的执行结果。
4.在Market数据库中,完成第四章习题5中(1)~(4)创建存储过程的操作。
材料试验3-砌墙砖抗压强度测定实验报告文字内容
实验项目三:砌墙砖抗压强度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砌块的抗压强度,评定砌块的强度等级。
二、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机、钢板、玻璃平板、水平尺等。
四、实验步骤1、取样,抗压强度实验采用的试件数量为五个砌块。
2、试样制备,处理坐浆面和铺浆面,使之成为互相平行的平面。
将钢板置于稳固的底座上,平整面朝上,用水平尺调至水平。
在钢板上先薄薄地涂上一层机油或铺上一层湿纸,然后铺一层以1份质量的32.5Mpa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2份细砂,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的砂浆,将试件的坐浆面湿润后平稳地压入砂浆层内,使砂浆层尽可能均匀,厚度为3~5mm。
将多余的砂浆沿试件棱边刮掉,静置24h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试件的坐浆面。
为使两面能彼此平行,在处理铺浆面时,应将水平尺置于现已向上的坐浆面上调至水平。
在温度10 以上不通风的室内养护3d后做抗压强度实验,为缩短时间,也可在坐浆面砂浆层处理后,不经静置立即在向上的铺浆面上铺一层砂浆,压上事先涂油的玻璃平板,边压边观察砂浆层,将气泡全部排出,并用水平尺调至水平,直至砂浆层平而均匀,厚度达3~5mm。
3、按尺寸测量方法测定每个试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精确至1 mm。
4、将试件置于实验机承压板上,将试件的轴线与实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重合,以10~30N/S的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荷载P,若实验机压板不足以覆盖试件受压面时,可在试件的上、下承压面加辅助钢制压板。
辅助钢制压板的背面光洁度应与实验机原压板相同,其厚度至少为原压板边至辅助钢制压板最远角距离的1/3。
五、结果评定1、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f按f=P/Lb计算(Mpa,精确至0.1Mpa)。
其中f——试件的抗压强度(Mpa);P——破坏荷载(N);L、B——分别为受压面的长度和宽度(mm)。
2、实验结果以五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表示,精确至0.1Mpa。
3、实验结果记录入下表(表3-1)表3-1 砌墙砖抗压强度实验记录表实验人计算人核对人实验日期年月日六、结果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实验3 三线摆报告
三线摆实验陈述之杨若古兰创作林一仙 一、实验目的1、把握水平调节与时间测量方法;2、把握三线摆测定物体动弹惯量的方法;3、把握利用公式法测这定物体的动弹惯量. 二、实验仪器三线摆安装 电子秒表 卡尺 米尺 水平器三、实验道理1、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动弹惯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简谐振动:通过平衡地位的瞬时角速度的大小为:T002πθω=;所以有:⎪⎭⎫⎝⎛=T I mgh 021220πθ根据图1可以得到:()()1212!BC BC BC BC BC BC h +-=-=从图2可以看到:根据余弦定律可得()()022211cos 2θRr r R C A -+=所以有:()()()()022********cos 2θRr r R l C A B A BC -+-=-= 清算后可得:HBC BC 21≈+;摆角很小时有:2)2sin(00θθ=所以:HRr h 220θ=清算得:2204T H mgRr I π=;又因3bR =,3a r =所以:22012T Hmgab I π=若其上放置圆环,而且使其转轴与悬盘中间重合,从头测出摆动周期为T 1和H 1则: 待测物的动弹惯量为: I= I 1-I 02、公式法测定物体的动弹惯量 圆环的动弹惯量为: 四、实验内容1、三线摆法测定圆环绕中间轴的动弹惯量a 、用卡尺分别测定三线摆上下盘吊挂点间的距离a 、b (三个边各测一次再平均);b 、调节三线摆的悬线使悬盘到上盘之间的距离H 大约50cm 多;c 、调节三线摆地脚螺丝使上盘水平后再调节三线摆悬线的长度使悬盘水平;d 、用米尺测定悬盘到上盘三线接点的距离H ;e 、让悬盘静止后轻拨上盘使悬盘作小角度摆动(留意观察其摆幅是否小于10度,摆动是否波动不摇摆.);f 、用电子秒表测定50个摆动周期的摆动的时间t ;g 、把待测圆环置于悬盘上(圆环中间必须与悬盘中间重合)再测定悬盘到三线与上盘接点间的距离H1,反复步调e 、f.2、公式法测定圆环绕中间轴的动弹惯量用卡尺分别测定圆环的内径和外径,根据上表中圆环绕中间轴的动弹惯量计算公式确定其动弹惯量测定结果.(圆环质量见标称值) 五、数据处理 表一 三线摆法表二 公式法m=299g ;M=543gcm a a i i295.4331==∑= ;()015.013312=--=∑=i i a a a scm b b i i311.11331==∑= ; ()015.013312=--=∑=i ib b b scm HH i i63.49661==∑= ; ()078.016612=--=∑=i iH H H ss tt i i02.86661==∑=;()3.016612=--=∑=i it t t scm H H i i99.4966111==∑=;()12.016612111=--=∑=i iH H Hss t t i i50.9466111==∑= ; ()9.016612111=--=∑=i it t ts96.9273.19.050.9488.9212=⨯-<=t ,剔除以后从头计算平均值:s tt i i82.945511'1'==∑= ; ()46.0155121'1''1=--=∑=i it t tscm DD i i177.12661==∑= ; ()009.016612=--=∑=i iD D D s162.1273.1009.0177.12160.123=⨯-<=D ,剔除以后从头计算平均值:cm D D i i180.12551''==∑= ; ()0032.015512'''=--=∑=i iD D Dscm d d i i163.10661==∑= ; ()022.016612=--=∑=i id d d s42222107080.1)163.10180.12(54381)(81⨯=+⨯⨯=+=d D M I g ·cm 2 D u D u DD ⨯=222 ;083.0180.120034.0222=⨯⨯=⨯⨯=D u u D D du du d d ⨯=222 ;051.0163.100025.0222=⨯⨯=⨯⨯=d u u d d另一种型号(大盘) 表一 公式法表二 公式法m=395g ; M=400gcm a a i i653.8331==∑= ; ()039.013312=--=∑=i i a a a scm b b i i279.17331==∑= ; ()088.013312=--=∑=i ib b b scm HH i i82.50661==∑= ; ()076.016612=--=∑=i iH H H ss tt i i94.76661==∑=;()2.016612=--=∑=i it t t scm H H i i05.5166111==∑=;()071.016612111=--=∑=i iH H Hss tt i i74.8466111==∑= ; ()33.016612111=--=∑=i it t tscm D D i i014.19661==∑= ; ()016.016612=--=∑=i iD D D scm dd i i973.16661==∑= ; ()028.016612=--=∑=i id d d s42222102481.3)973.16014.19(40081)(81⨯=+⨯⨯=+=d D M I g ·cm 2 D u D u DD ⨯=222 ;08.0014.19002.0222=⨯⨯=⨯⨯=D u u D D du du d d ⨯=222 ;1973.16028.0222=⨯⨯=⨯⨯=d u u d d六、思考题1、三线摆法次要的误差在时间上,公式法不必测量时间所以会比较精确.2、对三线摆安装上下盘进行水平调节的目的是减少误差.3、摆幅过大可形成不是简谐振动和误差太大.4、对周期的测量方面可改进,另外就是长度测量的误差,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网络安全实验3数据加密技术
实验3 数据加密技术第一部分:传统加密算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一些古典密码算法。
2、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或置换密码算法。
二、实验内容:1、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一个密钥,编写替代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
2、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一个密钥,编写置换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
第二部分:现代加密体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对加密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2、掌握DES加密解密程序的实现及应用。
3、掌握RSA公钥密码算法的实现及应用。
4、掌握PGP软件的安装方法5、掌握公钥与私钥生成与备份方法6、掌握PGPKeys管理密钥的方法7、掌握使用Outlook发送加密邮件8、掌握使用PGP加密信息9、掌握PGPDisk的使用二、实验环境1.安装Windows2000Server/XP的局域网环境2.PGP软件3.最好为连通Internet状态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试所给出的DES和RSA混合加解密程序。
2.PGP软件的使用1)安装PGP软件、软件注册:双击PGP安装文件进行安装。
完成后必须重启计算机!! PGP软件将出现注册窗口,此时输入我们提供的用户名、组织名、序列号及授权信息等内容后,点击“认证”即可完成安装。
安装时选择新用户,并注意输入通行码(千万不能忘记!!)。
2)公钥与私钥对生成与管理:进入PGPKeys,可以看到我们注册的邮箱对应已有密钥管理内容。
此时我们可导出自己的公钥,生成ASC文件。
方法:右击“邮箱”,选择“Export”,输入文件名即可,此文件可交流、发布等。
3)加密信息:打开记事本程序,输入内容1234abcd。
右击PGP图标,选择CurrentWindow—Encrypt,进行记事本内容加密。
完成后观察结果。
若有多个密钥,则选择!4)解密信息:同样将光标保持在记事本中,右击PGP图标后,选择CurrentWindow—Decrypt即可解密信息,当然需要输入通行码!!解密结果显示在“Text Viewer”中。
农病实验3-种子带菌检测-1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1.病原物混杂度检验(肉眼检验法) 病原物混杂度检验(肉眼检验法)
1)适用范围:检查在种子中的较大病原物如菌瘿、虫瘿、 )适用范围:检查在种子中的较大病原物如菌瘿、虫瘿、 菌核、菟丝子种子等 菌核、
2)方法:每组取麦种一份(5克),检查记载其中所带 )方法:每组取麦种一份( 克),检查记载其中所带 病原物种类、数量, 病原物种类、数量,最后以重量百分比或数量百分比表 示混杂度。 示混杂度。
(3)1mL水的滴数测定:用吸孢子液的吸管准确地吸取1ml水, 1mL水的滴数测定:用吸孢子液的吸管准确地吸取1ml水 水的滴数测定 然后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放出,计算滴数,重复三次, 然后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放出,计算滴数,重复三次,求出每 毫升水的平均滴数。 毫升水的平均滴数。
(4)每毫升菌液所含孢子数: 每毫升菌液所含孢子数: 1ml水的平均滴数*视野数* 1ml水的平均滴数*视野数*1个视野的孢子平均数 水的平均滴数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
张立新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
实验三 麦种带菌检验
一、目的意义 二、内容和方法 三、作业 四、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种子带菌检验是植物检疫工作中重要措施。 1. 种子带菌检验是植物检疫工作中重要措施。 2. 熟悉和掌握麦种带菌检验方法。 熟悉和掌握麦种带菌检验方法。
掌握血球计数板微生物直接计数方法。 3. 掌握血1)视野中孢子平均数(A)的测定 视野中孢子平均数( ) 用移液管吸取1滴孢子悬浮液,制成临时玻片镜检, 用移液管吸取 滴孢子悬浮液,制成临时玻片镜检,按序 滴孢子悬浮液 检查10个视野的孢子数,计算一个视野的孢子平均数。 检查 个视野的孢子数,计算一个视野的孢子平均数。 个视野的孢子数 (2)盖玻片面积上的总视野数测定: 盖玻片面积上的总视野数测定: a)盖玻片面积S1 a)盖玻片面积S1 盖玻片面积 b)显微镜视野面积S2 b)显微镜视野面积S2 : 可用测微尺测定半径 显微镜视野面积 c)视野数= c)视野数=S1/S2 视野数
实验3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聚醋酸乙烯酯的乳液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液聚合的特点、配方及各组分所起作用。
2.学习聚醋酸乙烯酯乳胶的合成原理和方法,加深对乳液聚合的理解。
3.熟悉聚醋酸乙烯酯乳胶的主要用途。
二、实验原理单体在水相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态,加入水溶性引发剂在搅拌或者震荡下进行的聚合,称乳液聚合。
其主要成份是单体、水、引发剂和乳化剂,引发剂常采用水溶性引发剂。
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份,它可以使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浊液。
乳化剂分子一般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构成,根据极性基团的性质可以将乳化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和非离子型四类。
当乳化剂分子在水相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到达临界胶束浓度( CMC )值后,体系开始出现胶束。
胶束是乳液聚合的主要场所,发生聚合后的胶束称作为乳胶粒。
随着反应的进行,乳胶粒数不断增加,胶束消失,乳胶粒数恒定,由单体液滴提供单体在乳胶粒内进行反应。
此时,由于乳胶粒内单体浓度恒定,聚合速率恒定。
到单体液滴消失后,随乳胶粒内单体浓度的减少而速率下降。
乳液聚合的优点:(1)以水为分散介质,粘度低,传热快;(2)聚合速率快,分子量高,可以在低温聚合;(3)在直接使用乳液的场合较方便,如乳胶漆,胶粘剂,织物处理剂等。
乳液聚合的缺点:(1)需要固体产物时,后处理复杂(如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2)有残留乳化剂,对产品的性能有影响图1 乳液聚合阶段示意图表1 四种聚合方法的特点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配方单体单体单体单体引发剂引发剂引发剂水溶性引发剂溶剂水水分散剂乳化剂聚合场所水体内溶液内单体液滴内胶束和乳胶粒内聚合机理遵循自由基聚合的一般规律,提高速率的因素通常使分子量降低能够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生产特征散热难,自加速显著,设备简单,易制板材散热易,反应平稳,产物可直接使用散热易,产物须后处理,增加工序散热易,产物呈固态时要后处理,也可以直接使用产品特征纯度高,分子量分布宽纯度,分子量较低比较纯,但有分散剂含少量乳化剂主要操作间歇,连续连续间歇连续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又称为聚醋酸乙烯乳液,俗称白乳胶。
实验3植物组织形态结构及
(2)厚壁组织 厚壁组织是一种重要的支持组织,它们的细胞 在完成伸展生长时,初生壁上就沉积了次生壁, 成熟的细胞通常缺乏原生质体,厚壁组织一般分 纤维和石细胞两类。 ①纤维:按纤维存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木纤 维和韧皮纤维。本次实验只做木质部纤维的类型 和结构观察。 菊芋茎的离析材料少许置载玻片上,加1—2滴 稀甘油,用解剖针将材料散开,番红染色,盖片 后进行观察。根据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仔 细区分菊芋木质部内的分隔纤维和韧型纤维。 ★两种纤维有什么区别?
②石细胞:成熟的石细胞是死细胞,细胞腔 小,单纹孔延伸成沟状或分枝的沟状,它 们常常成群存在,以植物树皮、果壳或种 皮中为最多。 用镊子在梨果肉中取一硬粒,放入载玻 片的水滴中,再用镊子将它压碎,碘液染 色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一般近 球形,多面体或卵形等。 再取茶叶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叶 片中的石细胞为分枝状。
六、作业与思考 (一)作业:
1、绘八棱麻皮层中的薄壁细胞图,并引注。 2、绘所观察材料中的厚角细胞、纤维、石细 胞图,并引注。 3、绘南瓜茎木质部内的五种导管图,并引注。 4、绘葡萄茎韧皮部内的筛管及伴胞图,并引 注。 5、绘一松树树脂道横切面图,并引注。
(二)、思考题:
1、分生组织有何特点、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 部位?其演化趋势怎样? 2、纤维细胞与石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 3、导管、管胞、筛管、伴胞及筛胞在来源、 存在的部位、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什么不同? 并列表比较。 4、分泌组织有哪些类型,其结构上有何区别?
③伴胞:在筛管的装片中,伴胞紧贴筛管的 一侧。用高倍物镜观察它的形态结构及与 筛管间的初生纹孔场。由于伴胞的原生质 含有粘液体,故染色较深。 ★筛管与伴胞有哪些联系? ★可用新鲜的(或浸泡)南瓜茎作徒手横切 片,染色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导管、筛管 及伴胞存在的位置。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 3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我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特定计算机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3、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和程序运行原理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安装了所需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具,具体如下: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
2、应用软件:具体软件名称 1、具体软件名称 2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任务一:任务一的具体描述1、启动相关软件,熟悉其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首先,打开具体文件或项目,在相应的位置输入数据。
然后,运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观察数据处理的结果,检查是否符合预期。
(二)实验任务二:任务二的具体描述1、切换到另一个软件工具,了解其特点和使用规则。
2、依据给定的案例,进行模拟操作。
设定相关参数,如列举参数名称和取值。
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三)实验任务三:任务三的具体描述1、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操作流程。
3、逐步实施解决方案,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1、问题一: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出现了错误描述的错误提示。
解决方法:查阅相关的帮助文档和在线资料,发现是由于原因分析导致的。
通过具体的解决步骤,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2、问题二:对于某个概念或功能理解不够清晰,导致操作失误。
解决方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过他们的耐心讲解和示范,加深了对该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完成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任务一的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了具体的结果描述。
农业实验生态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
3. 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 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土壤肥力测定目的:了解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土壤肥力测定的基本方法。
方法:(1)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根据测定结果,评价土壤肥力状况。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实验土壤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含量为0.12%,速效磷含量为10mg/kg,速效钾含量为100mg/kg。
根据测定结果,该土壤属于中等肥力水平。
2. 实验二:作物需水量测定目的:了解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需水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1)选择典型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测定。
(2)采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200mm、300mm和200mm。
玉米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150mm、300mm和150mm。
3. 实验三: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目的: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方法:(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循环。
(2)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太阳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3)结合农业生态系统实际情况,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存在以下特点:(1)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连续性和地域性。
(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性和非循环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优化作物结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
三、实验结论1. 土壤肥力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实验3 混悬剂的制备
的效果。
时间
处方
(min)
1
2
3
Hu
Hu/H0
Hu
Hu/H0
Hu
Hu/H0
5
10
30
60
90
120
再分散次数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 2.复方硫磺洗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沉降容积比、
再分散性,结果填入下表,并比较几种不同稳定
剂的效果。
时间
处方
(min)
1
2
3
Hu
Hu/H0
Hu
Hu/H0
Hu
Hu/H0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注意事项: ▪ 1.硫磺为强疏水性物质,不易被润湿 ▪ 2.樟脑醑含樟脑含樟脑、乙醇,遇水易析出樟脑,配制时应以细流
缓缓加入混合液中,并急速搅拌,使樟脑醑不至析出大颗粒。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 1.炉甘石洗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沉降容积比、再
分散性,结果填入下表, 并比较几种不同稳定剂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三、实验内容 2. 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各 号处方加入蒸馏水或稳定溶液配成糊状,再加甘油 研匀,最后加水至总量,研磨均匀即得。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3.将上述3个处方的洗剂,分别倒入3个有刻度的比色管中,塞住管口, 同时振摇相同次数,分别放置10-120min,记录各个时间的沉降体 积或高度。 沉降体积比=H/HO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三、实验内容
(一) 炉甘石洗剂
处方号 炉甘石 氧化锌 甘油 CMC-Na 三氯化铝 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
【处方】
实验3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实验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目的要求用化学试剂测定种子生活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评定种子质量。
特别是对于有些树种种子的休眠期长,难于进行发芽测定,采用此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通过实验要求了解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其操作程序。
一、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法【原理】凡有生活力的种子胚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氧化还原反应,而无生活力的种胚则无此反应。
当TTC 溶液渗入种胚的活细胞内,并作为氢受体被脱氢辅酶(NADH 或NADPH )还原时,可产生红色的三苯基甲 (TTF ),胚便染成红色。
当种胚生活力下降时,呼吸作用明显减弱,脱氢酶的活性亦大大下降,胚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可由染色的程度推知种子的生活力强弱。
TTC 还原反应如下:TTC(无色) TTF(红色)【仪器与用具】培养皿2套;镊子1把;单面刀片1片;垫板(切种子用)1块;烧杯1个;棕色试剂瓶;解剖针1把;搪瓷盘1个;pH 试纸。
【试剂】TTC 溶液的配制:取1g TTC 溶于1L 蒸馏水或冷开水中,配制成0.1%的TTC 溶液。
药液p H应在6.5~7.5,以pH 试纸试之(如不易溶解,可先加少量酒精,使其溶解后再加水)。
【方法】1.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新种子、陈种子或死种子,用温水(30℃)浸泡2~6h ,使种子充分吸胀。
2.随机取种子2份,每份50粒,沿种胚中央准确切开,取每粒种子的一半备用。
3.把切好的种子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TTC 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
4.放入30~35℃的恒温箱内保温30min.也可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40~60min.5.保温后,倾出药液,用自来水冲洗2~3次,立即观察种胚着色情况,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把判断结果记入表32-1内。
表32-1 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记载表+Cl+CN N NN +2HCN N NNHHCl【注意事项】1.TTC溶液最好现配现用,如需贮藏则应贮于棕色瓶中,放在阴凉黑暗处,如溶液变红则不可再用。
实验3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
实验3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制流与分压两种电路的联结方法、性能和特点,学习检查电路故障的一般方法;3.熟悉电磁学实验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实验仪器】毫安计,伏特计,万用电表,直流电源,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导线。
【实验原理】电路可以千变万化,但一个电路一般可以分为电源、控制和测量三个部分。
测量电路是先根据实验要求而确定好的,例如要校准某一电压表,需选一标准的电压表和它并联,这就是测量线路,它可等效于一个负载,这个负载可能是容性的、感性的或简单的电阻,以Z R 表示其负载。
根据测量的要求,负载的电流值I 和电压值U 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就要求有一个合适的电源。
控制电路的任务就是控制负载的电流和电压,使其数值和范围达到预定的要求。
常用的是制流电路或分压电路。
控制元件主要使用滑线变阻器或电阻箱。
1. 制流电路电路如图3-1所示,图中E 为直流电源;0R 为滑线变阻器;A 为电流表;Z R 为负载;K 为电源开关。
它是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头C 和任一固定端(如A 端)串联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可变电阻,移动滑动头的位置可以连续改变AC 之间的电阻AC R ,从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流I 。
E KACBAR ZR图3-1 制流电路图(1)调节范围由:ACZ R R EI +=(3-1)当C 滑至A 点0=AC R ,ZR EI =max ,负载处E U =max ; 当C 滑至B 点0R R AC =,0min R R E I Z +=, Z Z R R R EU 0min +=。
电压调节范围:E R R R ZZ⋅+0 →E ;相应的电流变化为 :ZR R E +0 →Z R E。
(2)制流特性曲线一股情况下负载Z R 中的电流为X K K I R R R R R E R R EI AC Z ACZ +=+=+=max 000 (3-2) 式中 0R R K z=,0R R X AC =图3-2表示不同K 值的制流特性曲线,从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制流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K 越大电流调节范围越小; ② K ≥l 时调节的线性较好:③ K 较小时(即Z R R 〉〉0),X 接近0时电流变化很大,细调程度较差;④不论0R 大小如何,负载Z R 上通过的电流都不可能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程实现功能:求2个数的最大公 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用函数实现, 并且将主函数和这两个函数分别存入3 个文件“sy3-学号-a.cpp”,“sy3-学号 -b.cpp”,“sy3-学号-c.cpp”中。然后 用文件包含和工程文件2种方法实现多 文件编译链接。
算法思想: 设两个整数为u和v,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If v>u 将变量u与v的值互换 (将最大的数给u作为被除数) While(u/v 的余数r不等于0) { u=v (使除数v变为被除数u) v=r (使余数r变为除数v) } 输出最大公约数r 最小公倍数l=u*v/最大公约数r
实验3题目: 标准库函数使用与编译预处理
实验3目的:
① 参见实验指导书:P39 ② 理解和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的求解方法及程序实现。
实验目的:(参考) 1、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的概念; 2、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定义方法以及其作用域的确定方法, 并能进行区别; 3、理解“文件包含”处理和“工程文件”的方法概念及区别,并 学会应用; 4、理解局部变量对同名全局变量的屏蔽作用,掌握在程序流程的 执行点选择确定操作变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