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练习海淀含答案解析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3,赢得仓皇北顾4。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5下,一片神鸦社鼓6。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
注:1.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2.“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

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指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450),草率出师伐北魏,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4.赢得仓皇北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

赢得,剩得,落得。

5.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6.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7.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

“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一、填空
1.辛弃疾(1140-1207),南宋派词人。

字,号,汉族,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与《》,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的爱国热情,倾诉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入词,风格又不乏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二、选择
2.选出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显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赞扬;表明作者对如今朝廷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的不满。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壮的仰慕和赞扬,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北伐的雄心壮志。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使用了两个典故,目的是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来衬托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从而表达对朝廷草率出兵的不满。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既体现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
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哀伤和苍凉感,是作者沉郁悲愤的表达。

三、简答题
3.上阕写了哪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词人引用的一个典故。

请简要解释这个典故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用典的目的。

5.人们通常认为,词中的廉颇,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④无数山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⑦。

注:①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④可怜:可惜。

⑤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⑥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⑦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么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一、填空
1.词有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调子)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
有规定。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所以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而词的题目指填词加于词前的标题。

词这种文学体裁初出现时,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

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这大约从宋代开始。

如苏东坡的《》,是词牌,是标题(题目)。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分段称为上片、下片。

或称,“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规定的。

2.词大致可分: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
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或四叠。

3.词基本分为: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晏殊、、秦观、
周邦彦、吴文英、、纳兰性德、晏几道、等。

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岳飞、陈亮、等。

豪放,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二、选择
4.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起笔不凡,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
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巳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
意。

C.五、六句中“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
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寓悲愤之情于宏阔之景,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5.下列诗句与词中“中间多少行人泪”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现实的一项是()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三、简答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分析“山深闻鹧鸪”和“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两句中“深”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8.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此词和辛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
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B.“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
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C.“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

他希
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诗人虽然渴望归隐田园,但更渴望
像刘备那样的建功立业,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
【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

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

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

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豪放幼安稼轩美芹十论九议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壮志难酬屈辱求和善化用前人典故沉雄豪迈细腻柔媚
2.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说的是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一事,“封狼居胥”是描述刘义隆希望获得霍去病那样的功勋。


3.孙权和刘裕(寄奴)。

他们都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辉煌业绩都是从京口起步的)
4.元嘉年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想建立像汉朝霍去病打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的功业,结果一败涂地,狼狈南逃。

词人用此典故,目的是警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草率北伐,而必须做好准备再采取行动。

5.观点一:同意。

①他们都年岁已老,赋闲在家,不得重用;②他们都勇猛而持重,壮心不已,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③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廉颇那样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是词人运用的对比手法: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词人却被朝廷弃用,空怀报国之心;②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怨愤之情。

菩萨蛮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下阙音乐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三叠
3.婉约派、豪放派李煜柳永李清照姜夔苏轼辛弃疾陆游
4.B
5.C(都反映了南宋时期战争带给社会、百姓的深重灾难。


6.“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沦丧的痛惜,以及渴望收复中原但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愤。

7.“山深闻鹧鸪”中“深”字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

“城春草木深”中“深”字写出经历安史之乱的长安城杂草丛生的荒芜,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8.(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

)
水龙吟辛弃疾
1.D 借用典故,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决心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2.用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

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

3.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