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相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漂亮与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宠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很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得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漂亮、壮丽、奇妙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漂亮、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

今日我们将在作者美丽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漂亮草原。

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沟通一下吗?学生沟通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

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

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诞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巡游”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欣赏。

(1)学生阅读课文。

(2)汇报沟通,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共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依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漂亮和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方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方句,并体会比方句的作用。

(2)汇报沟通对比方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方句。

②指名沟通比方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方句的作用,沟通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宁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宽阔的特点。

(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方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沟通,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方句的作用。

(4)老师指导批写:把咆哮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

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

(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思索: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比方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爱的方式读4~7段。

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

小组内沟通自己所得。

(3)全班沟通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化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

引导学生刚好写好旁批。

(板书:云彩——变化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

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视察和描写的细致。

引导学生小组探讨,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连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漂亮无比。

(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

留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

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化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漂浮,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

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漂亮、宽阔呀!(板书:漂亮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漂亮、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方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漂亮的景色和草原的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爱的词语或精致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日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依据你查阅的资料,绽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2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美丽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秀丽景色,热忱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情深意重。

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

闪耀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擅长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方,使文章充溢了诗意。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建。

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精确生动地再现出来。

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

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爱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

老师
依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尝,并结合肯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

在此基础上,再激励学生积累肯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

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

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行“画地为牢”。

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论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索、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探讨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气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

在教学《草原》其次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

在全班沟通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

这种做法。


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易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创新意识。

依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驾驭课文内容,并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

采纳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

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建实力和求异思维。

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宏大祖国地域宽阔、景色秀丽,受到酷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化。

2、学会本课4个生字,驾驭并积累肯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CAI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学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观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宽阔漂亮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纳课件展示草原漂亮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留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连接。

)
3、导题:
今日,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索: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一句。

老师依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尝:
以下节选句例的依次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呈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

(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情愿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信任你读得肯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纳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加。

)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假如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宽阔漂亮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

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开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

谁惦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加教学的全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志向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相互补充,臻于完善。

)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其次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

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忱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沟通。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
4、小结:
开心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遗忘了太阳已尼偏西了。

他们谁也不愿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活斜阳”)。

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辞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

同学们,情愿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漂亮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爱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长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3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观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潇洒”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
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潇洒”: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自由自在……)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
(3)感受潇洒: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
(4)表现潇洒: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忱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依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忱
(2)你能否仔细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
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沟通小结: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忱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解并描述: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烈、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子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自由自在,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宠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依旧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恋恋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妙的瞬间能恒久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
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美丽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悟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依次,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别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

学习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要仔细学习作者是如何
依据自己的视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详细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状况。

1.老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天际”,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调潮湿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画: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曲曲折折,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际:形容极远的地方。

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老师赐予适当的指引;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依次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
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依次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辞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

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同时检查字词驾驭的状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漂亮景色。

绿毯、勾画、骏马、秀丽、优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奔驰、迂回、潇洒、襟飘带舞。

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羞怯、鄂温克。

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

天际、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子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
解。

(二)体会文中比方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子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

思索: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

课文分两层写。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索: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探讨。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秀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索:
(1)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依次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