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精品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第1篇】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
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
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
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
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老师在课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资料——中国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在月明之夜,身着盛装,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赏风景;(出示课文插图)
4.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5.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和妈妈去乡下,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妈妈带着你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预设:各种乡村的经历,目的是唤起孩子农村的经历。
6.那,我们的作者吴然,他在和阿妈走月亮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从书中找出作者告诉我们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讲讲作者看到了什么?
预设:
1.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描写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月亮的?(教授写作方法)
预设答: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了吗?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月亮,还写了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
这个美,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这些景色从远处,写到近
处,直接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图啊。
出示相应景色PPT图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这种“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写?”(从修辞、从构图等方面评价。
)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从单个字,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
老师引导: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错了?换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为什么?
其次,作者听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再此,作者闻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与阿妈一起走月亮的过程中,感叹了很多次。
这句饱含作者情感的话是什么?
预设: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叹?
预设:开心、激动、难过、悲愤……
教师引导:总之,就是心情不平静的时候。
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预设:高兴
教师引导:为何高兴?
预设:因为和阿妈走月亮。
为何和阿妈走月亮就高兴,不仅高兴,还
非常高兴。
教师引导:那作者为何不断地在感叹?而且还不止一次?你觉得他可能在感叹什么?
预设:因为月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因为与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妈妈。
教师引导:所以,作者真的是单纯的在感叹月色吗?在感叹走月亮这种形式吗?
预设:并不是,是在感叹此时此刻的景色,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我和妈妈,此时此刻的美好。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对经常陪伴着我们的父母熟视无睹,不知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老师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能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与特别的人在一起时享受到的美好时光,并将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
我想同学们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会觉得特别温暖。
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别人分享或者是记录下你与你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度过的美好时光。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走月亮——吴地传统风俗,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
今天就我们将要学习课文《走月亮》。
板书课题,齐读。
师:自古以来,人们借月亮寄托丰富的情感:思念家乡时吟诵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孤独难耐,可以吟咏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失意时想起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想念亲人时想到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①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②生字词要多读一读。
2.出示字词,指名轮读,随机正音。
3.重点教学难读、难理解的字词。
预设
①出示鹅卵石图片,音义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示语句“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理解句意,朗读语句。
指导书写生字“鹅,卵”
②出示语句“就要收庄稼了……这是村里的风俗。
”指名几生朗读语句,理解词语“风俗”的意思。
出示释义“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填空:可见,村里的人们——的高尚品质。
③出示语句“看,稻谷就要成熟了……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读准字音“稻穗,镀亮,田埂”,出示相关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指导朗读语句。
指导书写生字“稻”。
三、梳理课文内容。
1.读过课文之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我”和阿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
2.“我”和阿妈经过了哪些地方?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在文中圈画表示地点的词语。
反馈交流预设: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小溪边,村道、田埂上,石拱桥、果园庄稼地和菜地
3.按照这些地点文章可以划分几个部分,用笔在文中标出序号。
(1—3/4—5/6—7/8—9)
4.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情景,在作者笔下,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幅美妙的画面,能给每幅画面起个名字吗?拿出你的笔在文中找一找关键词。
5.同桌讨论。
6.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板书月亮升起月下溪景月下田园月亮牵星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想象“月亮升起”图,感受月夜的明亮柔和。
1.出示图片——月下洱海。
和文中哪些内容的描写相符。
2.学生自由朗读前三自然段。
3.哪些语句写得很美?(第二自然段)美在哪儿?(排比句式写出月亮的明亮)
4.明亮到什么程度呢?(产生疑问: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淘洗”什么意思?
5.月亮照亮的地方具有怎样的特点?(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6.想象一下高山,村头的大青树,大道和小路的画面。
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7.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和“我”做什么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到作者借“走月亮”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下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画面,感悟作者情感。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亮升起排比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月下溪景
月下田园
月亮牵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默写本课词语。
2.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想象“月下溪景”图,背诵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圈画作者所写到的景物。
2.这些景物是不是都是作者所看见的呢?(“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是“我”眼中所见,“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我”鼻中所闻,“阿妈自天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是“我”心中所想。
)
3.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4.填空:仿佛看到了———闻到了———想到了———
5.出示语句“哟,卵石间有多少……都抱着一个月亮。
”学生齐
读,指名说说感受(拟人的手法体现了温馨的感觉)。
6.带着你的想象再次朗读这一段。
7.尝试背诵。
三、想象“月下田园”图,完成课后小练笔。
1.学生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
2.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你喜欢哪个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随机指导朗读部分语句。
4.小结: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看、鼻闻、心想,让我们感受到淳朴的乡村风俗、人们的辛勤劳作以及丰收在望的景象。
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5.反馈交流。
四、想象“月亮牵星”图,体会作者情感。
1.出示课文插图,图片上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4.指导朗读语句“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庄稼地和果园……”,边读边把相应的地方印在眼睛上。
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
5.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出示语句,学生齐读。
有什么感受?(既写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写了地上的阿妈和“我”,多么温馨、甜蜜,感受到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
五、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美妙的画面往往会给人温馨、甜蜜、幸福,正如文中作者发出的感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作者谈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说的:我写这篇《走月亮》,只是借用了“走月亮”三个字,并把地点放在苍山脚下洱海边,来歌唱母爱深
情,以及和母亲“走月亮”的温暖与快乐,并非描写一种民俗风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
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
如“兔”和“免”,“俗”和“裕”。
)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淘洗柔和坑坑洼洼浇灌银毯闪闪烁烁风俗运载低垂气息沟水汩汩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随机纠错(这个环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点拨。
)
4.齐读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6.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自学时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三)写字
1.自主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师巡视批阅。
2.指导写字。
①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导纠正。
②学生改错。
3.学生互评,展示佳作。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二)感知内容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问:这么柔媚的景象,应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发散问:还有可能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交流)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问: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试着读读它蕴涵的感情吧!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 ??
(三)感知语言
(四)学生自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
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读正确为止。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评一评。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2.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展示收获
1.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2.评一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赛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儿明亮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桥果园美好景象
我和阿妈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
1.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专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美。
(二)充分自学
1.自读,自我评价。
(正确流利地朗读)
2.同桌评价。
3.男生读,女生闭眼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要点拨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学生评价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朗读,读时注意读出我的幸福之情。
(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重音、节奏,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4.学生自由练习。
(四)强化训练
出示课文片段: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1.自由朗读。
2.展示读。
(指名读课文,带着幸福之情去读,注意朗读技巧。
)3.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下的美景以及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深情。
三、展示检测
1.这两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收获有了一个扎实的回顾,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走月亮
读出幸福之情景美
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