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习题
00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医学模式是:环境一人群一健康
2•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其中不正确的是:从社会服务扩大到技术服务
4•第一级预防的措施是5•第二级预防的措施是6•第三级预防的措施是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心理咨询和指导
7•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8•以下哪一项顸防重点在第-级预防,同时还应兼顾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 病
9•预防职业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开展:第一级预防
10.以下不属于四大健康决定因素的是:群体因素
11.第-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传染病
12.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慢性病
二、判断题
1•预防医学的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2•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对象是传染病。
3•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将在重视躯体性疾病预防的同时,与注重心理、精神、行为因素性疾病预防相结合。
4•医学模式对临床顼防的影响其核心是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5•计划免疫属第-级预防范畴。
三、简答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强调积极预防疾病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③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贯穿于临床实践全过程,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
④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按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⑤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制定预防对策与措施,达到控制或消除病因,
防制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三级预防?
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根本性预防。
非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
②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之前所开展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传染性疾病预防;
③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促进康复、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的工作。
防治病残康复医疗。
心脑血管疾
01第-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单项选择题
1.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2.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
3.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地方性疾病
4.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5.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性疾病等
6.生物圈的范图大致包括: 11km 深的地壳、海洋及 15km 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7.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连续流动系统披称为:生态系统
8.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 ,不传递疾病
9.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物质和能量
10.人类与环境之间 ,可通过何过程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
11.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公害病
12.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
大的新物质
13.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错误的是: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
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14.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鎘
15.水俁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汞
16.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多氯联苯
17.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必须有:人类流行病学及动物致癌实验方面充分的证据
18.水体畜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氮、磷
19.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介水传染病
20.引发赤潮或水华的生物是:藻类
21.由于水体中大量氮、磷元素等营养物质堆多 ,便讓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中 , 被称为:水华
22.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23.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氯化消毒
24.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HOCI
25.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余氯量
26.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人该元素的量,使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
该病被称为:地方病
27.关于氟中毒,钳误的是: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28.碘缺乏病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视野缩小
40. 地方性氟病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16 岁以后
4I. 国际公认的碘研究成果发现,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曲线呈:U 字形
二、判断题
1.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
2.“洛杉矶光化学烟务事件 " 其污染源是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烈的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
3.在环境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下 ,人群中多发性慢性疾病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劳动能力下降,为环境污染物的非特异性损害。
4.日本米糠油事件是 20 世纪著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5.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室外来源和室内来源。
6.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7.补碘是防治 IDD 的根本措施,具体包括碘盐、碘油和碘化钾等方式。
8.氯化消毒是我国沿用多年且目前仍然普遍采用的自来水消毒法。
三、简答题
1.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①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
②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③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
④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
⑤污染容易,治理困难。
2.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群损害的因素。
①理化特性;
②剂量或强度;
③作用时间;
④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
⑤个体因素。
03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高低,主要看: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及生物学价值
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3.天然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鸡蛋
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精氨酸
5.粮谷类食品中存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
6.豆类存在的第 - 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
7.为安全可靠 ,摄入氮需大于排出氮多少 ,才能考虑机体处于氮平衡状况: 5%
8.不需要维持正氮平衡的人群是:成年男子
9.必需脂肪酸与非必需脂肪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在人体合成,而后者可以
10.有关必需脂肪酸,不正确的是:必需脂肪酸是 W-3 族多不饱和脂肪酸
11.必箭脂肪酸的最佳食物来源是:花生油
12.以下不属于膳食纤维的是:果糖
13.视黄醇当量是指:维生素A(IU)X1/3+ 湖萝卜素(微克)X1/6
14.水溶性维生素的共间特点为:宜每日供给
15.某患者 ,主诉倦怠、乏力,检查发现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贫血、关节肌肉疼痛、伤口难愈合、皮下
出血,此患者可能是缺:维生素 C
16.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性是:溶于脂肪和脂溶剂、疏水;需脂性环境和胆盐帮助才能吸收;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
17.可在体内合成的维生素是:维生素 D
18.有关维生素 ,正确的是:摄入过量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会中毒
19.人体内维生素 D 的生理活性形式为: 1-25- (OH)2 D3
20.不属于无机盐的元素是:氮
21.关于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正确的是:-般而言,AI (适宜摄入量)>RNI (推荐摄
入量)
22.平衡膳食是指:供给机体适宜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比例适当
23.胎儿出生时体内储备的铁,-般可满足婴儿多长时期内对铁的需要:46个月
24•儿重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或有异食癖,最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是:锌
25.判断机体肥胖最常用、最简便的指标是:体质指数
26.治疗营养性肥胖的首选疗法是:控制饮食+运动疗法
27.糖尿病病人膳食控制的总原则是:合理控制热能摄入
28.普通膳食适用于:产妇
29.吞咽困难病人适用:经管营养
30.对要素膳描述不正确的是:可根据需要增加某种营养素的量
31.对肠外营养描述不正确的是:安全,不引起并发症
32.属于食物中毒的疾病是:有毒蜂蜜中毒
33.下列哪项为食物中毒:食用河豚鱼引起的中毒
34.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有无传染性
35.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36.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高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7.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肉类、奶类及其制品
28.在我国,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品是:自制发酵食品
29.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粉等,最可能由何种细菌或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
30.肉毒毒素的毒性为:神经毒性
31.葡萄球菌肠毒素耐热性最强的是:B型
32.真菌毒素的特点是:对热稳定,一般的加热温度不被破坏
33.亚硝酸盐中毒的机制是: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34.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B1
35.黄曲霉毒素毒性属于:剧毒
36.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中:肝癌高发
37.何种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严重:玉米和花生
38.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点是:耐高热
39.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最重要的措施是:防霉
40.体内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部位是:胃
41.能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是:维生素C
42.某工地工人午餐后,多数人口唇青紫,且有头晕、无力、腹痛、腹泻等症状,调查发现午
餐食用大量自制泡菜。
首先应考虑此中毒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二、判断题
1.微量元是占人体总重量的 0.01%以下的元素。
2.必須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亮氨酸、异亮氨酸、
赖氨酸、组氨酸(儿童)、苯丙
氨酸、;苏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3.粮谷类、薯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4.Engel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費水平的标志,是反映贫困富裕的指标。
5.动物性食品是锌的可靠来源,牡蛎含锌量最高。
6.锌是我国人民膳食中最易缺乏的,原因是我国人民膳食以植物性食品力主,动物性食品摄入量过少。
7.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最上高一层是油性食物。
8•衡量孕妇能量摄入是否适宜的最好方法是定期测量孕妇体重的增长。
9•为确保嬰儿发育的需要与預防佝偻病的发生,应在出生一个月后哺乳的同吋,补充安全量
的VitA和VitD(或鱼肝油)。
10.酒精可増加口咽部、喉、食管和肝癌的危險性。
四、简答題
1•評价食物蛋白貭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①消化吸收率
②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③氨基酸评分
④氮平衡
⑤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⑥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04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职业史
2•儿童铅中毒最敏感的靶系统(器官)为:造血系统
3•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干扰卟啉代谢
4•矽肺X线胸片表现与肺部病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5•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措施是: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改革生产工艺,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苯、通风排毒
6•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劳动者心情
7.下列关于职业病的特点论述错误的是:长期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即可发病
8•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
9.苯主要以下列哪条途径进入人体: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
10.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贫血
1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
12.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
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3.铅及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
14.尘肺是-种: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5.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
16.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条件下,连续工作3-4小时,突然感到头痛,头晕等
症状,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具有呼吸加快等表现,可疑何种毒物中毒:一氧化碳
17.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作何种处理: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异常
18.CO中毒患者其皮肤和黏膜可呈:樱桃红色
19.在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哪一种状况和条件是错误的:接触毒性大的毒物,就
-定会中毒
20.属于一级预防的措施是: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1.职业病属于:职业性疾患
22.矽肺是长期吸入以下何物引起:含游离si02量较高的粉尘
23.职业病是指何因素引起的疾病:生产性有害因素
24.下列哪项不属于物理因素:铅
25.下列哪项不属于化学因素:射频辐射
二、判断题
1•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病有10类115种。
2•工作接触的有害因素不是工作有关疾病直接的唯一的因素。
3•职业病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会出现个别病例。
4•铅中毒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5.CO不仅使hb本身无携带氧的功能,面且还影响(hbo2)的解离。
19.急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20.尘肺病可以预防,但是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四、简答题
1.职业病的特点?
①病因明确
②有剂量反应关系
③群发性
④“三早”效果好
⑤重在预防
2.职业病的概念。
①广义的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
②狭义职业病:则指法定职业病。
06第六章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发展健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増加卫生投資
2.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高劳功产率、臧少卫生资源消耗
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紧张、坏境污染
二、判断题
1.各种社会因素対健康的影响是互为条件的。
2.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佗把人的气貭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4 类。
3.吸烟与直接接触有害物貭(如石棉等),不具有致病的拮抗作用。
4.吸毒者共同使用注射进行静脉注射毒品,是艾滋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重视心理保健等措施対預防
IAD (互联网成瘾症)有重要的作用。
16第六章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患病率的用途没有发
3.某病的发病率是指: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4.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5.—种疾病的病死率为: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7•罹患率适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8•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9•疾病的流行是指: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12.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病死率
13.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15.罹患率是指: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16流脑-般发病率为10/ 10万~ 20 /10万,1966年全国红卫兵大串联,使该年流脑发病率高达200/10万~400/ 10万,这种状况是:大流行
17.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糖尿病患病率
18.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 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 1/万,判
断该市1983年乙脑的流行强度属于:散发
19.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罹患率
20.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整群抽祥
21.以下是现况调查样本量的决定因素,除了:发病率
22.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实验性研究
23.在东北三省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宜采用下列哪种抽祥方法:多级抽样
24.当对某种疾病或人群健康状态情况不明时,应该从哪类研究开始:队列研究
25.某地区进行学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首先将该地区各县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在每类中随机抽1/ 10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分层抽样
26.在某地区进行居民膳食状况的调查,计划从2000户居民中选100户作为样本,以隔20
户选取一户的方法进行抽样,这种方法属于:分层抽样’
27.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正确叙述是: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28.流行病学研究常见的偏倚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三类
29.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年龄
30.以下对生态学研究错误的说法是: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3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感病而不会发病的人
32.罹患率可以表示为:(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 100%
33.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34.满足患病率=发病率 X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35.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
36.描述性研究的用途,以下哪个是错误的:验证病因假设
37.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38.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 -项不正确:检验病因
39.现况调查中,下列确定样本量大小的原则哪一个是正确的:预期患病率越低,样本量应该
越大
40.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41.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2.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 600人,其中男性400 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粗死亡率为: 100/1000
43.某地有 20 万人口, 1970 年全死因死亡 2000 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 600 人,其中男性 400 人,女性 200 人,该年有 129 人死于结核病 ,其中 100 例为男性 ,该地 1970 年结核病死亡专率为: 60/10 万
44.某地有 20 万人口, 1970 年全死因死亡 2000 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 600 人,其中男性 400 人,女性 200 人 ;、,该年有 120 人死于结核病,其中 100 例为男性,该地 1970 年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20%
45.某地有 20 万人口, 1970 年全死因死亡 2000 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 600 人,其中男性 400 人,女性 200 人,该年有 120 人死于结核病 ,其中 100 例为男性 ,该地 1970 年结核病男性死亡专率为: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46.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患病率等于罹患率
47.在抽样调查中 ,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分层抽样
二、判断题
1.比例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同数量上的比値。
2.发病率 = (某观察期向内某病現患病例数 /同期人口暴露数)。
3.发病率是是动态指标,患病率是静态指标。
4.患病率下降既可由于发病率下降,也可由病程縮短所致。
5.我国最初发生的艾滋病属輸入性传染病。
6.在调査的人群中 ,欲調査某疾病的現患率,样本必须足够大。
7.了解疾病的分布及流行特征和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均是普査的目的。
8.系统抽样又称机械间隔抽样,是先将全部的观察单位按与研究无关的某一特征统一编号,再按一定的顺序,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其特点是样本的代表性较好。
9.选择幸存者偏倚,是由于調査某病死亡病例很困雉,只能调査其幸存者 ,由此不能全面反映该病的情况。
10.调査者偏倚,指調査員有意対具有某些特征的対象进行深入調査引起偏倚。
17 十七章分析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特征哪项选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可计算发病率
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病例组28 人,其中 18 人属于暴露组,对照组 29 人,其中 9
人属于暴露组,则其 OR 值为: 4
3.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最好选择:新发病例
4.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向是:由果到因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通常用以下方法选择对照 ,除了:不考虑对照所患疾病
6.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除了:研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过度会导致:降低研究效率
8.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除了:验证病因假说
9.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若计算的某暴露因素的 OR 值的 95%可信限为 0.5-0.6, 说明: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10.个体配对时,配比一般不超过: 1:4
11.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12.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RR
13.在一次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 50 人,暴露组 40 人发病,非暴露组 20 人发病,贝U RR为:2.0
14.队列研究的研究方向是:由因到果
15.关于队列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回忆偏倚大
二、判断题
1.病例对照研究是纵向的,回顾性的,从果到因。
2.队列研究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3.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以新发病例为首选。
4.病例对照研究中决定样本含量的因素包括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概率。
5.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6.队列研究属于观察法,不是人为干预形成的。
7.队列研究中对照人群所研究结局或疾病的发生率越接近于0.5, 样本量越大。
8.队列研究中 -个人观察 3年,即为 3个人年;同样 , 2个观察了 3年,为 6个人年。
9.队列研究中好的对照必须与暴露组具有可比性或均衡性,即对照人群除了未暴露于所研究
因素外 ,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与暴露组要尽可能相同。
10.A R 通常是针对人群而言,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具有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
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观察、记录两组人群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2.队列研究的特点。
①属于观察法
②从因到果
③设立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