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2.主题:各小组分别讨论以下主题:
a)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b)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掌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脉络,认识“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洋务运动:详细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人物及历史意义。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维新变法:阐述维新变法的背景、主要过程、重要人物及影响。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a)根据课堂所学,整理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发展过程、主要人物、历史意义及影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b)针对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b)维新变法的主要过程及其失败原因;
c)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
3.讨论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 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经史相结 合,这一方面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 值的理论依据,使维新理论的传播减少了许多阻 力。这也是一种政治智慧,但同时也说明了康有 为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他反对封建制度却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 中寻找依据,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 充分,所以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主张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①积极性: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评价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实践。
(二)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作品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据乱世
托 古 改 制 君主
专制
升平世
君主 立宪
太平世 (中国儒家思想
“三世说”)
民主 共和 (西方政治学说)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 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抓住了皇帝,政治之战 也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共同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关书籍
(1)《华事夷言》 (2)《澳门新闻报纸》 (3)《澳门月报》 (4)《四洲志》(魏源修订) (5)《国际法》
思转——开眼看世界
2.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2)魏源 ①代表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__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讲课
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封建纲常伦理 目的 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
实践:军工、民工、海军、学堂、留学生; 实践 破产: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地位: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近代化第一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什么? “西学”指什么?
利玛窦
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 代)
(一)背景
1、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二)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 代)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梁启超《变法通议》
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严复 《天演论》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 《天演论》敲响了危亡警 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 钟:生物不断在“变”、 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 不断进化,这是不可抗拒 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 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 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 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 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 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那么,只要人治日新、变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 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 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 “天演”、“物竞”、“淘 “存亡生死,其权仍操 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 之我手”!因此,中国变 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 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 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 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而且刻不容缓!
自主学习 :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
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理解自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意义奠定基础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把历史思潮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存在和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向西方学习,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由此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上下求索的可贵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ks5u精品课件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康有为思想观点:Hale Waihona Puke 三世说 进化论康有为
据乱世 君主专制
生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ks5u精品课件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 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 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 之国民,全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 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乎? ”“今变法维新,固为治强之 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 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 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2、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 清王朝的统治。 奕訢 3、代表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4、结果:失败
标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ks5u精品课件
“
军 机 无 远 略 , 诱 佳 弟 子 拜 异 类 为 师 .”
ks5u精品课件
京师同文馆
鬼 计 本 多 端 , 使 小 朝 廷 设 同 文 之 馆 ;
5、 下列属于洋务派的观点有( ) D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A. 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 ②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示:(1)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和天朝 中心的世界观(天下观),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念,传 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拓宽了国人的视
栏 目 链 接
4 .实践活动:洋务派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 ________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指引:“中体西用”思想中的“中学”与“西
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为什么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严复
编译 天演论 《_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 借用________ 法,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作用:
①推动戊戌变法 ________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最终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②起到了________ 流。
应 用 思 考
郑观应 等。 (2)代表人物:王韬、________
(3)主要思想: 商战 。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君主立宪制度。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 性
栏 目 链 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师夷长技”思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师夷长技”思想:阐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史料分析和评价能力。
(4)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4.教学资源:
(1)教材: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2)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网络资料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关注点:
3.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勇于改革、追求进步。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后我国面临民族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探索。
2.新思潮的涌现:介绍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思想,分析其背景和意义。
3.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过程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5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一课,从内容上讲,本课与后面的《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互为整体,上下联系,又与政治史、经济史内容密切相关。
从地位上讲,作为第5单元的开篇,该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题和特点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的历史研究中,有一门新的学科叫“心态史学”。
心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心理学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产物。
为什么会出现“心态史学”这一新的学科呢?因为人们发现,人的性格,气质这些东西对人们影响是巨大的。
西方有一句格言“性格就是命运”,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一点。
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一种认识方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月中人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XXX著,XXX1992年12月)。
基于心态史学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环绕如何让学心理解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演变而展开,如果思想史讲得太深,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复原那段汗青时,侧重从当时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的心路进程来展开,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汗青情境中。
2.学情分析此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但是,学生的研究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文科班学生而言,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打好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实践及内容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 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 学生 结局
失败
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认识:把西方先进的军事 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 思考: 会制度上注定是要失败的。
1. “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运动对中国有何 的贡献? 2.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 3.从洋务思想的结局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一、开眼பைடு நூலகம்世界——制夷之梦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 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提出的背景、 含义、目的、实践内容、结局和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
背景 含义 目的
内忧外患
“中学”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西学” 指西方的先进技术。“体”是主体是根本; “用”是利用是手段。
“维新思想”系列人物资料卡片封面
人物
类别 (阶级性质)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发展资本主义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图强
归类理由
历史影响 (在中国 近代史上)
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之梦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 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 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 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 “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 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 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资产 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单 器物 元
线 索 制度
思想文化
从
法 从“
“师
师夷
夷长
长技 第
14
技”
”到 到维
课
维新
新变
变法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 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 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 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
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
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
一样,有偏狭自大、不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 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___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林则徐
①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军事 ②表现: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③代表作品: 《各国律例》 《四洲志》
④地位: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
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
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
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
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
林则徐
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
识。——蒋廷黻《中国近代
史纲》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致友人的信中,他曾对中西的 “器”和“技”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比较: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 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 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 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 不熟也。”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A、《海国图志》B、《天演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不断对外侵略扩 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A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1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 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 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 史的新场面。”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4课 “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27张PPT)
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人是否用平等的眼 光看待西方人呢?
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论述绘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本新书 ●一次实践 ●一场变法
一、一本新书
林则徐(1785-1850) 魏源(1794-18论鸦片战争之得失; 第二部分:地图册,展示完整的世界概念; 第三部分:各国地理、沿革、政治、物产; 第四部分:表,各国教门、历法、纪年; 第五部分:各国资料汇编; 第六部分:西洋船、炮、机械图说; 第七部分:地球天文合论。
进
《天--演--论摘》编自严复《社天会演进论化》
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
在 。洗 就了 其脑 历子史之意后义转而化言为,或这多种或场少面具 ,有 要近 比代 千启意 军蒙识 万的 马知 的识 厮分 杀子 更
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理性
那时候,天下滔滔,
唯物史观:中体西用多是是那泥个古时而代顽的梗产之物。 文明史观:是对西方人体工。’业…作文…为明如前冲果提击没,的有‘反‘西应中用。’ 近代化史观:中国近无代所化依的托第,一他步在。中国是
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局限性
根范本围目:范的围:维局护限腐于朽器中的物国封层社—建面会—统。的陈治新旭。陈麓代《谢近》代
在日本: 如获至宝; 革新内政的“有 用之书”; 被大量翻印、印 刷了15版
当时中古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 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 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 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 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 十年的宝贵光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材料2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范围 之广,为所罕见。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受到了 极大的冲击。 ----《中国通史》
②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过程
一、 “开眼看世界”
1840鸦片战 1地、主人阶物级抵抗派
学造器物中国一批“有识之士”
认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同于中国古代
史上的异族入侵,西方列强不是要夺取大清江
C 山,而是“被志在通商”,因此可以“信义笼
络A”.。主据动此动开这放批通“辛商有丑实口识条行岸约的之签新士订政”后的对策是(
)
B . 实行新政甲与午国中际日接战争轨后 C . 师夷长技以维制新夷派主张
“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维师 新夷 变长 法技
到
”
教学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 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 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 历史背景
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 结 果:实行103天 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1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
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①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
人民的觉醒;(主要功绩)
(2)目的:(3)
实践及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
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其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戈登曾说:“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进步的思想。
”李鸿章“进步的思想”是指()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C.最完备地论述了“中体西用”D.主张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人物,D项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答案:D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相继编译和出版了《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海国四说》等书籍。
这些书籍的主要贡献是()A.使中国人全面了解了西方的政治体制B.使中国人首次了解了西方的经济文明C.明确了中国和外部世界在地理上的关系D.在中国知识界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主要贡献”。
题目提供的书籍,很明显都属于地理类,这些书籍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在地理上的关系。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A.政治体制B.军事技术C.生产技术D.思想文化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技术是最好的,所以自强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里“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
答案:B5.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
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
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留学教育的先河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解析:材料反映了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西学主要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中学是儒家的学说,这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答案:A6.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下列选项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解析:材料体现出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的观点,故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7.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
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解析: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这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
答案:D8.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冯桂芬提出:“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
”上述观点表明早期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在于()A.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B.使中国走向富强C.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终则驾而上之”,表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
答案:B9.“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皇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
”“他们”是指()A.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C.维新思想的传播者D.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解析:戊戌变法是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影响下实施的,其核心主张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C10.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
由此可知,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社会理论领域。
答案:C11.维新派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这种观点实际上表达了维新派()A.对封建专制体制的不满B.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渴望C.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向往D.对变革传统伦理的追求解析:“尚工”就是发展近代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故选B项。
答案:B12.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
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借助该书()A.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解析:康有为借助该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实际上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攻击,因此他的行为被称作“造反”。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0—1899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而日本作品仅占1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10.7%,美国的占6.1%。
在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
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
……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在向外国学习上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
参考答案:(1)变化:学习重点从自然科学和科技工程转向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学,日本代替英美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表明中国对西方的兴趣,已从军事科学转向了社会研究和人文学科。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和洋务运动破产,迫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层面思考、寻求救国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使中国向日本学习救国道路、到日本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2)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抵抗外来侵略(报仇雪恨);放眼世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1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
……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
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
……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
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表现: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关注度不高,关注的人少。
(2)变化: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
背景:甲午战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影响: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