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优质】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
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1878年(清光绪四年),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
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1897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1902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
7、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
8、1986年7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1、论述小学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答: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考试重点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1. P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类别心智偏异。
(智力超常、智力低下).2.感觉障碍(听觉、视觉损伤)3.沟通异常(学习、语言障碍)4. 行为异常(情感困绕、社会不适应)5.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生理和心理混合)2. P3学前教育机构常见特殊教育儿童分类:1.生理发展障碍儿童、2.语言发展障碍儿童、3.超常儿童、4.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3. P9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
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发展3.与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 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将有效减少社会承担的同时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4、论P15早发现与早干预的趋向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早发现与早干预不仅可以帮助障碍儿童克服和减轻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为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良好发展方向支持性环境。
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实施,共同措施反映在1.法律上对特殊儿童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可能性2.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围绕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制定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
5、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提倡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顺利进入正常社会生活作准备,要求教育中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程度,尽可能使他们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6.P19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在普通学校里的普通班级里教育所有的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育概论叶澜的重点知识
教育概论叶澜的重点知识
教育概论叶澜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定义和作用: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
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育的作用有很多方面,包括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等等。
2. 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教育具有思想性、社会性、知识性、文
化性以及人格塑造性等特点,既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产生影响。
3. 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学校、教育机构、教育部门等方面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
和提高教育水平。
4.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
和现代教育。
每个时代的教育形态和内容不同,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
目标却一直没有变化。
5. 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面。
在这些趋势的基础上,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
生主体性和能力培养,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以上是叶澜教育概论的重点知识。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A 三三分段B 4年一贯制C 5年一贯制D 6年一贯制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 )。
A 癸卯学制B 壬子学制C 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3、1905年清政府设立( B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 教育部B 学部C 国子监D 大学部4、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B )。
A 20世纪前B 20世纪初C 20世纪2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5、“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D )。
A 南京市B 北京市C 洛阳市D 成都市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B )。
A 规章制度B 思想观念C 优秀师资D 物资设备7、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D )。
A 科学实验B 社会经验C 生产劳动D 学校教育8、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C )。
A 十一二世纪B 十三四世纪C 十七八世纪D 十八九世纪9、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 )。
A 60%B 50%C 40%D 30%10、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 D )。
A 60B 70C 90D 801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 A )。
A 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B 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C 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D 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D )。
A 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B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C 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D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13、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A 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B 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C 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D 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14、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
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
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
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
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
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_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教育概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概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是()。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D 、《孟子》答案:C2.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张之洞C 、蔡元培D 、梁启超答案:C3. 建国后对我国教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凯洛夫的《教育学》D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答案:C4. 《爱弥儿》的作者是教育家()。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卢梭D 、赫尔巴特答案:C5. 单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美国的学制B 、中国的学制C 、前苏联的学制D 、英国的学制答案:A6.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
A 、《民主主义与教育》B 、《教育过程》C 、《教育目标分类学》D 、《实验教育学》答案:A7. 分支型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美国的学制B 、日本的学制C 、英国的学制D 、前苏联的学制答案:D8.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B9. “心灵白板说”的提出者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卢梭D 、赫尔巴特答案:B10. 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仿照美国学制建立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B 、《壬子——癸丑学制》C 、《壬戌学制》D 、1951年新学制答案:C11. 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A 、因材施教B 、启发诱导C 、教学相长D 、循序渐进答案:A12.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A 、亚洲B 、非洲C 、美州D 、欧洲答案:D13.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启发式教学鼻祖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卢梭答案:A14. “终身教育”命题的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 、涂尔干B 、朗格朗C 、卢梭D 、伏尔泰答案:B15.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经济学家()。
《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
《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概论涵盖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幼儿发展的特点及评估、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等内容。
在学前教育概论的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幼儿发展与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了解维果茨基的理论并能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包括靠近发展区域、教学过程中的调整以及承接专家的参与等。
3. 基因-环境互动理论:了解基因与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到幼儿发展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1. 早期幼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知道幼儿园的创建者弗雷贝尔、弗洛贝尔等人。
2.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我国学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3. 学前教育政策: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包括《学前教育法》、《学前教育实施办法》等。
三、幼儿发展的特点及其评估1. 生理与心理特点:了解幼儿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绪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幼儿评估工具:了解幼儿发展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观察记录法、检查表法等。
四、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1. 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了解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灵活多样、情景导入等。
2.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五、学前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1. 幼儿园的观察与评价:能够观察幼儿园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包括环境、教师指导、幼儿参与度等方面。
2. 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够设计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包括游戏、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总结: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掌握幼儿发展与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幼儿发展的特点及其评估、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等内容。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1.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第三章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10. 数学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1.儿童如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点,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盲目施教。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叶澜)一、名词解释(研究生补休课上只划了 1 、2、3;本科生划了 1—— 7 全部)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
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 、年龄特征:指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一年龄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
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的区别,类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确定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确定整个学校系统的级与类,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主办单位与主管部门、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沟通方式等。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6、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它的具体内容是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或建议。
7、人性: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特征统称为人性。
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在每人身上的表现则又体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由作为生命机体的人体之需要与构成机体的器官各自具有的以及整体协调的功能决定的,它也被称为本能,即本原之能。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一、教育理论基本概念
1.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2.教育的目标
3.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5.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学派与教育思想
1.教育学派的基本概念及代表人物
2.教育思想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及其观点
5.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科体系
1.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内容
2.教育学科的分类与关系
3.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1.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影响因素
2.教育目标的思想
3.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五、学习与教学
1.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3.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5.教学评价与反馈
六、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2.教师的职业道德伦理
3.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七、教育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3.当代教育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以上就是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的一些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建议您多做一些教育理论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应对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您取得好成绩!。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
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在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分支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
五、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六、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法律适用等。
总结: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概论试题十 (开卷)
教育概论试题十 (开卷)姓名————院系——————分数————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理由(60分)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是说明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
2.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4.素质教育就培养学生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教育。
5.教育中的“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6、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二、试剖析当前教育实际中对教育方针的背离现象及其原因。
(20分)三、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体会与收获。
(20分)教育概论试题十答案一、判断:(判断6分,说清理由4分)1、错误。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
我们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是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重大作用。
2、错误。
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决不是无能的。
但人的发展受制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
3、错误。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
但说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则是不对的。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4、错误。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特长的教育。
素质教育应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5、错误。
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减负同留作业和考试并不是对立的和矛盾的。
6、错误。
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
道德教育只是其中之一。
二、要求:1、对当前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5分)。
2、明确当前教育中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教育方针的背离(3分)。
3、封闭教育,背离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培养途径;对人的素质的片面培养,背离了教育方针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选拔教育背离了教育的公平。
教育实际对教育途径与人的素质结构的背离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背离(9分)。
4、剖析原因,提出对策(3分)。
【免费下载】高等教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学概论》总复习一、是非题,在题后的括号上划上“√”或“×” 1. 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资格包括四个方面的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
(√) 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你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4.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性、技术应用性、依赖性和实践性(√) 5.一般认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了中世纪的欧洲国家(√) 6.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7.我国古代的书院始终是官学的一部分。
(×)8.19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 ) 9.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
(√ ) 10.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书院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
(√)1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12.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13.卢梭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的物,离开了社会,个人是无意义的。
(×)14.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
(√)15.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大学理念是传授知识。
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理想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
(√)16.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 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7.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
学习化社会最早是196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提出。
(√)18.“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的。
(√)19.洪堡认为科学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
《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
《学前教育概论》知识点学校教育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规范性,是一种可控性强、效果好的教育形式。
是现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起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学前教育史指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其中,按年龄可分为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智力发展假设:17岁(智力为100%)4岁(50%)8岁(80%)8岁到17岁(20%).法国奥贝尔林的编织学校—最早的幼童保育机构。
1809年欧文在新拉纳模范区创设“幼儿学校”,1816年,性格形成学院。
他在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教育机构.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村为3-6岁孩子创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
"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蒙台梭利(意大利医生、著名幼儿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建“儿童之家”,她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
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陶行知(1891—1946)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
他曾经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指出幼稚园教育的通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1927年在南京郊区创设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陈鹤琴(1892-1982)著名儿童教育家,1923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前线.1996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同时废止了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
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1899年,瑞典女作家艾伦.凯出版了《儿童的世纪》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属于儿童的.美国思想家、儿童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作为这个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论(叶澜)一、名词解释(研究生补休课上只划了1、2、3;本科生划了1——7全部)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
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年龄特征:指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一年龄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
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的区别,类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确定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确定整个学校系统的级与类,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主办单位与主管部门、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沟通方式等。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6、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它的具体内容是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或建议。
7、人性: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特征统称为人性。
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在每人身上的表现则又体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由作为生命机体的人体之需要与构成机体的器官各自具有的以及整体协调的功能决定的,它也被称为本能,即本原之能。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出生以后,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逐级形成的各种能力与特征。
二、简答题与分析题(第8小题本科生划了,研究生补休课上没划,其他题目都是共同的重点)(注:简答题只要回答条目即可,分析或者简要分析的题目除了条目之外还要解释一两句话。
因为老师划题时并没有具体区分简答与分析,所以大多数题目我都按照分析题的标准给出答案,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目要求酌情回答即可。
)1、学校教育内容与其他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比较起来,有哪些显着的特点?(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
(3)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4)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2、分析教育系统的功能。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教育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
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教育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的作用。
其次,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它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和应变能力,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当代教育作为一个开发的系统还带有国际性。
此外,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上。
(二)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首先,教育对人发展的诸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从人类发展总体看,教育影响是正向的,具有促进作用,从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或个体来看,教育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其次,教育对社会个体来说同样具有功利的价值。
总体来看,教育的两个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
能使两种功能在正方向上达到协调的教育是最优的教育。
能否做到这一点,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有赖于教育系统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3、分析学校出现的条件。
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该社会具备了产生学校的一系列条件。
首先,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使一部分人能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水平。
体脑分工的出现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有官员从事管理政权的活动,需要武士为保卫政权而战,还需要有一批掌握知识的人从事各种精神、文化的活动。
这些人都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其次,体脑的分工也使奴隶主阶级有时间从事专门的文化教育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学校教育有内容可教。
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从事学习和教育的空闲时间。
最后,在奴隶社会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出现,使人要掌握文化就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
由此可见,学校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其中经济提供了教育专门化的条件,政治成了设立学校的最主要的需要,文化,尤其是文字的出现,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脱离经验主体机体的独立存在的媒体,也促进了教育专门化。
4、20世纪初,众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是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普遍化要求工人具有初步的文化以便接受一定的技术教育。
这无论对于生产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成效都有好处。
另外,工业社会消费需求的提高也与消费者的文化教养有关。
因此,即使从扩大消费市场的角度也需要国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其次,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也是迫使资产阶级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因。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最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为普及义务教育作了准备。
总之,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世界各国到了一定阶段都先后提出义务教育的要求。
5、与古代学制比较起来,近代学制的变化有哪些具体的表现?(1)出现了幼儿园。
正式把学前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的是德国近代教育家福禄培尔。
(2)实科中学与工科大学的创建。
它们应时代的需要而诞生,加强了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的教学。
(3)职业、技术学校的开设。
它们标志着学校教育完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局面开始转变。
在职业教育中还要专门提出的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教师已成为一项专门化的职业,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4)各种成人教育机构的出现。
成人教育机构当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工人阶级自己举办的,另一种是由资产阶级政府或企业、慈善团体或各种协会为教育职工开办的机构与学校。
6、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
教育不仅成为学校等专职机构的事业,而且成为全社会的事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扩大,社会的教育功能增强。
(2)学校教育制度梯形化、弹性化和开放化。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总体性的、结构上的变化,都是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的结果。
(3)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现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一方面表现在课程和教材的增删上,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教材体系结构上的变化,使之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各种智慧、能力、特长、个性的发展。
教育方法的革新着眼于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手段上最突出的变化是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和教育中的运用,这使教育的效率极大提高并为教育的个别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7、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
首先,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每一个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这些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因此,我们在分析、认识教育的性质时绝不能离开对社会总特征的研究。
第二,历史表明,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平衡的,并循着一定的趋向变化。
具体地说,社会诸方面对教育作用变化的趋势是:社会政治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教育的阶级性越隐蔽或趋于消灭;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生产性越鲜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科学性越强。
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认清每一历史时期中教育的重心。
第三,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是进步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大,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也越大。
同时,从方向上看,也由更多地为继承、传递、保存过去服务转向更多地为变革现实及未来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教育虽然与社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原因有二,首先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对象——人。
此外,教育的发展还有自身的继承性。
所以,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非只是直接的、简单的吻合,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机制,在发展时间上两者不完全同步,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独特性。
从社会的角度看,应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采取保护性措施,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更为重要。
8、通过教育和训练,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表现。
(1)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
此外,生产的文明程度,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等意识和行为,也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3)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
(4)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每一部门、每一工种、每一环节,都需要受过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和不同程度专业教育的人。
教育实际上是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手段。
9、怎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1)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2)其次,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
(3)其三,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4)最后,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由此可见,活动是人发展中的决定因素,但影响的大小却是随活动本身的质量与数理,目标与主体发展水平的相差度,主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及其活动的成效等方面变化而变化的。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我认为本小节可分为三个问题,老师没说具体考什么题。
)第一个问题:学校活动的独特性。
学校活动,尤其是普通中、小学的学校活动,其主体是由处在人生发展某一特定阶段的青少年与承担着教育者责任的成年人共同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