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共6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创造学基础——第六章 创造原理

创造学基础——第六章 创造原理

26
三、移植原理
创造学中的移植,就是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 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从而使得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 而导致创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 世纪末,人们对于电影机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一个关键性问题 未能解决,即如何使影片以每秒24幅的速度做动、停、动的间歇运动,使影片在 每秒钟时间经过片面时会动24次、停24次。许多研究者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均束 手无策。 法国科学家卢学埃尔兄弟在看到缝纫机的机针插入布里时布料不动,当针向上提 起时布料向前挪动一下,然后又是停、动、停……他们把这种原理移植到电影机 中,很快便解决了上述的难题。通过普通的缝纫机动作的启示而解决了电影机放 映中的大难题,充分体现了创造移植原理的运用和成果。
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彩色电视机的发明,所采用的400多项技术,在当时都是 已经非常成熟的,但是经过科学的组合,使得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产生了一个 质的飞跃。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X射线照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 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豪斯菲尔德就把这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发明了CT 扫描仪。 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原理上的突破,只是原有的技术经过组合,产生了全新 的效果,因而诞生了一项重大的发明。
21
案例:带橡皮擦的铅笔
有一天,穷困的画家律蒲曼正专心致志地绘画,要修改时却找不到橡皮擦。好不 容易找到一块擦去了需要修改的画面后,却又不知道把铅笔放到何处了。他从中吸 取教训,把橡皮擦与铅笔用丝线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两者分离难找。但这种方 法不牢固,使用一会儿橡皮擦就掉下来,很不方便。他不甘心,于是剪下一块薄铁 片,把橡皮擦和铅笔末端绕包起来,再压两道浅渠,使用时再也不会掉下。他想: 如果铅笔都能带着橡皮擦,定会受画家、广大学生的欢迎。 于是,律蒲曼向亲戚借来几十美元到专利局办理申请手续,很快得到确认,不久 又被雷巴铅笔公司买了这项专利。原本生活潦倒的律蒲曼,一下就获得55万美元的 专利费。

1章 创造学基础 概述 2

1章 创造学基础 概述 2
?许多普通人都想成功,也学习了,借鉴了,但还是没成功
2)、勤奋即能创造
通常认为只要勤奋就能成功。
“成功是99%汗水加1%灵感”
但在创造方面,勤奋只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3)知识越多越能创造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创造的基础, 担不是根本。 知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人们往往因知 识积累而导致先入为主,影响开创性 思维的建立,阻碍创造性的发现。
3)创造环境 创造环境对发明创造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 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 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 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创造所需环境的重要性, 营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环境,日益受到重视。 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 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 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 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 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 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 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内部人员的团结,领导成 员的支持等因素也尤为重要。
1.4 学习创造学的意义和方法
1.4.1 学习创造学的意义 • 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 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 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 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 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 财富。 • 当前是知识爆炸,催生创造发明的时代。国家之 间、企业之间、人才、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 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 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创造发明的竞争。
• 创造学的理论基础是:人人都能创造,即创造力 的普遍性;但需要激发、培养和提高人人创造的能 力,即创造力的可开发性;即创造具有多元性; 同样的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途径来 实现,即创造的多元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评论“创造”时说,“人类 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 创造之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
总结词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重视创新 性,寻求特殊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这一原理认为,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面对问题时,不 应局限于传统的解决方法,而应尝试新的、特殊的思路和方 法。通过创新性思考,可以发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问 题的解决。
创造性人格原理
题。
激发灵感和创意
通过视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寻 找新的灵感和创意,并尝试将它们 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接受失败和挫折
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但它们也是激发创造力的机会, 要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05 创造学应用案例分析
产品创新案例
产品创新案例:苹果公司的iPhone
苹果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 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Phone。这 款产品不仅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 还对音乐、电影、娱乐等多个行业产 生了深远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造学特点
创造学强调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重视实践应用,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 学等。
创造学的重要性
推动科技进步
促进企业发展
创造学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通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 ,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推动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03 创造技法与实践
头脑风暴法
一种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来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它鼓励参 与者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观点,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以寻求新的创意和解决 方案。
设问法
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
设问法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它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人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 质,从而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设问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潜伏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进行 创新思考。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演示文稿-2024鲜版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演示文稿-2024鲜版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创造 性思维,产生新想法的方法。
1. 明确问题
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
2. 组建小组
选择具有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小组。
2024/3/27
3. 自由发言
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发言,提出各种想法,不加以评 判。
4. 记录想法
记录所有提出的想法,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 整合想法
创造学的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造学 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2024Fra bibliotek3/274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创造发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规律和 方法,以及创造发明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思维、行为和社会 环境等因素。
创造学基础创造 原理演示文稿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创造学概述 • 创造原理 • 创造技法 • 创造力开发 • 创新思维训练 • 创新实践与应用
2
2024/3/27
01
CATALOGUE
创造学概述
3
创造学的定义与发展
创造学的定义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 、探索创造发明规律和方法的新兴学 科。
对所有想法进行整合和分类,找出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12
特性列举法
1. 确定对象
选择要分析的对象,可以是一 个产品、服务或流程。
3. 分析特性
对每个特性进行分析,找出优 点和不足。
定义
特性列举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事 物的特性,寻找创新点的方法 。
2024/3/27
2. 列举特性

创造原理

创造原理
9
二、综合原理
●概念:综合与组合不同,综合不是将研究对象进行简单叠 加,它是先将欲综合的各个事物(因子) 进行分解,然 后再根据需要将分解出来的有关部分进行组合。
●中西医的结合就是一种综合。中西医结合并不是把中医和西医简单地 叠加在一起,而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取中、西医中的合理和适用部分加 以组合的。可见,综合是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择优而进行的组合。

们常用的“ 两用笔”)。
●花篮和蚊帐、风扇和帽子、音乐和医疗等,也都是不相同的事物,但它们

能很好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创造。
5
6
3. 主体附加
●概念:主体附加,是指在原有的事物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 物质产品上增添新的功能附件。如早期的自行车没有车铃,后来加上了 车铃。
●特点:在主体附加创造中,主体事物的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附 加物只是对主体起补充、完善或充分利用主体功能的作用。
生变化。异类组合绝不是简单的凑合,例如收音机和照相机放在一起
就没有什么意义,因而并不能构成发明创造。
如:
●汽车就是发动机、离合器和传动机构等因子组合创造而成的一种交通工具。
●针线、日历和圆珠笔虽不属于同一行业的产品, 但是其组合的结果却产生了
带针线包的圆珠笔和内藏日历的圆珠笔;

●钢笔与圆珠笔虽是同一行业的产品,但组合的结果照样形成发明创造(即
第四章 创造原理
一、组合原理 二、综合原理 三、移植原理 四、逆反原理 五、变性原理 六、完满原理 七、迂回原理 八、群体原理
1
一、组合原理
(一)含义:
组合就是将欲组合的几个事物(因子)简单的叠加,从而获 得创新的创造原理。
组合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自然界,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 组合成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器官、系统和生命个体 。人力的 组合可以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点子或新产品;显微镜、望 远镜就是由几片透镜组合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组合就是创 造。我们常用的多用柜、两用笔、组合文具盒等,都是利用组 合原理创造的体现。

创造原理.pptx

创造原理.pptx

理论综合
科学发现:揭示某自然物 质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技术发明:人工合成的自 然物质或全新的物体。
根据在思维过程中综合方式和综合对象的不同,综合原理可分为形式综合和 辩证综合、实体综合和理论综合。
形式综合是将事物各部分的内部属性和相互关系进行机械式的结合。这 种综合所产生的整体具有明显的加和性特征,其所借助的思维方式属于形式 逻辑,因而只适合于结构简单且有机性差的研究对象。
创造原理
综合原理
组合原理
移植原理
还原原理
逆反原理
换元原理
完满原理
迂回原理
分离原理
群体原理
一、综合原理
所谓综合原理,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应将研究对象的各个 部分、各个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 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综合原理并不是将事物的各要素、各部分、各方面进行简单的 加和,其基本特点和最高宗旨是根据事物各部分的本质特征和 发展规律,全面地 加以概括和总结、精练和提升,进而在思 维中真实地再现出事物的整体。
❖ 为一种事物寻找更多的主体,同样也是发明创造 的一条道路。(转化)
(4)重组组合
重组组合,是指在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 来的事物或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 战国时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亦可生动地说明重组组合 的创造思想。目前在企业中大力开展的资产重组, 实际上也是一种组合创造与创新。在这一 原理的 引发下,可产生许许多多重组的方法。
发明创造的 十个原理
创造原理,就是人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实施特点 ,总结出来并用以指 导发明创造活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它是创造 技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创造原则,就是人们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评判发明创造构思 所 凭借的标准。它对创造技法的实施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课件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课件

创造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起源
古代的创造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科学和艺术的著作中,但没有形成独
立的学科。
02 03
形成与发展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学开始作 为一门独立学科崭露头角。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创造学已经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入,创造学将继续发展,并更加注重 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问题解决理论及其在创造过程中的运用
明确问题,找准方向 分析原因,寻求突破
• 问题解决理论强调在创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问题, 确保创新努力的方向正确。通过深入了解问题的本 质和背景,可以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
• 在明确问题后,问题解决理论鼓励分析问题的根本 原因,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通过挖掘问题的根 源,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挑战传统 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导向
创造学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 造原理和方法。
跨学科课程设置
打破学科壁垒,设置跨学科课 程,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 发创新灵感。
教育技术创新
利用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教 育技术,推动创造学教育的个
性化和普及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 问题解决理论提倡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试 错法、类比法、逆向思维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 综合应用,以提高创造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
TRIZ理论及其在创造发明中的实践
矛盾分析,找到创新点
• TRIZ理论强调通过矛盾分析找到创 新点。它认为创新是解决技术矛盾 的过程,通过识别、分析和解决矛 盾,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共6(2024)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共6(2024)

01
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 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培养实践能力
03
探索未知领域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
通过实践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 问题,提出新观点,推动科技进 步和社会发展。
2024/1/30
27
创造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2024/1/30
16
04
创造性思维
2024/1/30
17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或 创造新事物时,能够产生独特 、新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
思维活动。
2024/1/30
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能够产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提 出前所未有的观点和方法。
的人才素质。
02
人才培养需要创造教育的支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人才培
养需要创造教育的支持和引导。
2024/1/30
03
创造教育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
创造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优秀的人
才又可以推动创造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3
感谢观看
THANKS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 共6
2024/1/30
1
• 创造学概述 • 创造原理 • 创造技法 • 创造性思维 • 创造实践 • 创造教育与人才培养
2024/1/30
目录
2
01
创造学概述
2024/1/30
3
创造学的定义与发展
创造学的定义

创造学基础

创造学基础

第一章、创造 (1)1.创造基本概念2.创造的特点3.创造的类型4.创造的主观动因5.创造过程6. 创造与相关概念第二。

创造学 (2)1.创造学的涵义2. 创造学的性质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创造力 (2)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创造力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5. 创造力的类型6. 创造力开发7. 创造力测评8. 创造力测评方法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3)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第三章 方向性思维 (7)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第二节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第四章 形象思维 (9)第一节 想像思维 第二节 联想思维 第三节 直觉思维 第四节 灵感思维第五章 逻辑思维 (12)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 第二节 归纳思维 第三节 演绎思维第六章 创造原理 (15)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第七章 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 (19)第一节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专利相关知识第八章 设问法 (24)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5W1H 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第九章 列举法 (27)第一节 列举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属性列举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第一章、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分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第一创造性”:“首创”。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
第二十四页,共68页。
“抗体(kàngtǐ)多样性生成的遗传规律”
✓利根川进应用新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论,在研究中发现,抗体基因 不是作为完整的基因,而是作为片段散布在染色体上遗传给下一代的。 ✓利用顺序组合的原理,这些有限的抗体基因片段通过种种组合,形成数量 巨大的新的抗体基因。 ✓这就是他发现的“抗体多样性生成(shēnɡ chénɡ)的遗传规律”理论的核 心内容。他因此而在1987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第十二页,共68页。
二、组合原理
✓所谓组合原理,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 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创造原理。 ✓从思维特征和操作形式来看,组合不同(bù tónɡ)于综合。组合既可以是自然 组合,也可以是人工组合;既可以是技术组合,也可以是方法组合。 ✓同是碳原子,以不同(bù tónɡ)方式、不同(bù tónɡ)晶格组合,便可得到坚硬 而昂贵的金刚石或脆弱而平常的石墨。组合原理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常用的多用柜、两用笔、组合文具盒等,都是利用组合原 理创造的体现。
第十七页,共68页。
此外(cǐwài),还有人把20把同样的废锯条组合在一起做成挫刀,用300个易拉罐筒组成求生筏等等 ,发射人造卫星的多级火箭,其原理亦可被视为几枚火箭的同类组合。 子母灯、双向拉锁等。这些都是同类组合成功发明的范例。 松下公司的起家产品: 单联插座改进为 双联和三联插座 。
第十八页,共68页。
离合器
传动轴
发动机
第十九页,共68页。
❖ 异类组合是最广泛的发明创造。针线、日历和圆珠笔虽不属于同一行业的产品, 但是其组合的结果产生了带针线包的圆珠笔和内藏(nèi cánɡ)日历的圆珠笔;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下载

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下载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头脑风暴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创新思维和灵感。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参加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学习创新思维的理论和 方法。
实践创新项目
参与实践创新项目,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 中。
04
创造技法
头脑风暴法
原理
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让参与者自由提出想法和建议,激发创新 思维。
步骤
明确问题、组建小组、自由发言、记录整理、评估选择。
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发散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在创造过程中,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考问题, 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创造过程中,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对已有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进行审视 和质疑,不断寻求改进和优化。
收敛性思维
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需要运用收 敛性思维对众多想法和解决方案进行 评估和筛选,找出最具潜力和可行性 的方案。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模式
准备阶段
明确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思路。
酝酿阶段
在头脑中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模式
明朗阶段
灵感闪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验证阶段
对解决方案进行验证、评估,确保其可行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模式
01
02
03
发散性思维
从一个问题出发,探索多 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论支持。
与教育学关系
创造学对教育学有重要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 进行。
与经济学关系
创造学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 角和思路,有助于推动经济创 新和发展。
与社会学关系
创造学与社会学相互补充,社 会学为创造学提供了社会背景

创造原理

创造原理

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木塞时,当软木塞突然离开酒瓶时, 因酒瓶的突然后退,可能将酒洒出瓶外,甚至因左手握不住 酒瓶,造成酒瓶脱手。 有些酒瓶由于软木塞太紧,即使用较大的力也无法拔出。 改进者使用了杠杆省力的原理及齿轮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设计了一个功能较为较为完善的开酒瓶软木塞的工具。
改进:
改进后的开瓶器 由上面的改进设计可以看到,设计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应用了 力学上的两个原理,才使开瓶技术有了进步。而改进设计的设想, 来源于开酒瓶软木塞中碰到的问题。 案例2: 马袋夹的改进性设计
还原创造原理
还原创造的概念
还原创造的基本模式
还原换元
还原创造的概念

还原
一般理解为恢复原状。

还原创造
创造者回到”创造原点“进行创新思考的一种 创造模式。 ”创造原点“,就是驱使人们创造的最基本的 出发点或归宿。
还原创造的基本模式——还原换元
先还原后换元
食品保鲜装置的设计

新型电风扇的设计
综合创造的基本特征:
1.
综合能发掘已有事物的潜力,并使已有事物在综 合过程中产生出新的价值。
2.
综合不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简单的 叠加或组合,而是通过创造性的综合使综合体的 性能发生质的飞跃。
3.
综合创造比起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来在技术上更
具可行性和可靠性,是一种实用性的创造思路。
综合创造的基本途径—非切割式综合
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环境 条件、安全性能、噪音、调速、照明、结构要求、外观等)、 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标签与包装等项目。
价值优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产品价值的概念 价值优化的基本途径
V=F/C

第七章创造原理

第七章创造原理

第七章创造原理第七章创造原理、创造原则与创造技法及其关系对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展开研究,是创造方法学成为创造学具有实用价值科学分支的重要基础。

现在人们已深刻体会到创造活动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而这种功能的强弱,与人们能否在创造活动中有效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以及创造技法密切相关。

原理对路、方法得当,则创造活动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劳心费力、事倍功半,很难收到除旧创新、开拓进取的效果。

古今中外,人们所进行的无数创造实践孕育出许多真知灼见的创造原理,这些创造原理又孕育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创造技法。

创造方法学力图将这些原理和技法理性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之成为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创造工具和创造手段,促进发明创造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一节创造原理、创造原则和创造技法概述创造是一个由众多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表现出的动态化和理性化的过程。

—般说来,创造的要素包含着创造主体、创造对象、创造手段与创造环境。

创造主体要想实施创造活动、达到创造目的、产生创造效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原理来指导和相应的方法来辅助。

从创造行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上分析,创造行为的产生和实施,既要有坚实的动力和心智基础,也要有翔实的思维指导原理和具体的行为操作技法。

创造方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能帮助创造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有效地开展创造活动并成功地完成创造任务。

那么,什么是创造原理?什么是创造原则?什么是创造技法?它们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所谓创造原理,就是人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实施特点,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发明创造活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它是创造技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创造原则,就是人们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评判发明创造构思所凭借的标准。

它对创造技法的实施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所谓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原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创意,是促使发明创造活动完成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