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工程实例介绍(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热流测试法 ✓可控工况测试法
热(冷)响应测试车原理简图
(2) 计算地下换热器的负荷
• 负荷与建筑物的供热、制冷及供生活热水的设计负荷及系统 运行所需要的能量负荷有关。换热器的换热量应满足系统正 常运行工况时的最大吸热量或最大放热量的要求,计算公式 同(1)、(2)。
• 地埋管换热器需要5~10℃的换热温差,冬季取热时管内液 体的平均温度比地层温度低5~10℃,夏天可高10~20℃, 以管内设计温度确定机组的COP值。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地下换热系统设计 热泵机房及末端系统设计 工程实例
第一节 概述
本文所指的地源热泵系统包含浅层地下水 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
本类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水井、地埋管等地下换热系统
➢安全可靠性、初期投资
2、热泵机房系统
➢满足负荷需求 ➢节能性
3、室内末端系统
最大放热量Q1=[建筑冷负荷×(1+1/EER)] (1)
最大吸热量Q2=[建筑热负荷×(1-1/COP)] (2)
(注:COP为机组制热性能系数,EER为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 数,机组COP值与工况有关,在计算时应考虑地下水温度和末端形 式。)
得出最大吸热量与最大放热量相当时,应分别计算 供热、制冷工况下所需地下水量,并取其大者;当两者 相差较大时,根据项目规模,可采用辅助设备调峰解决, 使系统更经济合理。
✓ 水平连接管的直径根据管内流量进行选择。
➢孔深、孔间距、孔数、管材等要综合考虑, 使其既能满足现场条件的要求,又能满足系 统对换热孔冷、热量的需求。
(6) 确定流速
• 加大流速可以增强换热,但过快的流速会增大管道沿 程阻力损失,增大水泵的用电消耗。
• 根据地埋管换热器的布置形式和采用的换热液特征, 应使换热液处于紊流状态,流态形式主要通过雷诺数 Re来进行判断: ➢Re<2000为层流 ➢2000<Re<4000为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态 ➢Re>4000为紊流
• 计算得出最大吸热量与最大释热量相当时,应分别计算供热、 制冷工况下换热器埋管的长度,并取其大者;当两者相差较 大时,根据项目规模,宜采用辅助设备调峰解决,使系统更 经济合理。
(3) 地埋管换热器埋管形式的选择
➢埋管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水平埋管 ✓垂直埋管
• 单U型 • 双U型(比单U提高15%的换热量)
热响应测试
➢ 热响应测试原理: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加热/制冷设备(测 试仪器)连接,通过向地下输入热量,模拟夏季制冷工况; 通过向地下输入冷量,模拟冬季采暖工况。在向地下输入冷、 热量的同时,不断记录进出管的温度和流量,来计算地层的 换热能力(地层导热系数K、单位延米换热孔换热量w/m) ➢ 热响应测试的方法:
• b、冬季供暖工况下: q2=3600Q2/ρ cp (t1-t2) (4)
式中:
q2为采暖时所需地下水量(m3/h); Q2为冬季设计工况时需要提取的热量(kw),据公式(2)求得; ρ为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cp为水的定压比热容,可取4.19kJ/(kg·℃); t1为进入机组换热器的地下水温度(℃); t2为出换热器的地下水温度(℃)。
(3) 水量的确定
根据供暖制冷工况下,水环路的最大放热量和最大吸热 量计算。初步估算流量时的可参照如下公式进行:
a、夏季制冷工况下: q1=3600Q1/ρcp(t2-t1) (3)
式中:q1为夏季制冷时所需地下水量(m3/h);
Q1为夏季设计工况时换热器最大换热量(kw),据公式(1)求得; ρ为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cp为水的定压比热容,可取4.18kJ/(kg·℃); t1为进入机组换热器的地下水温度(℃); t2为出换热器的地下水温度(℃)。
➢垂直埋管布孔形式
✓ 等间距布孔(正方形布孔) ✓ 梅花型布孔(等边三角形布孔)
(4) 埋管长度的确定
• 根据计算的负荷、岩土层热物性参数、所选的地理管 形式及热泵参数,通过软件模拟的方法,计算得出埋 管总长度。
• 目前实际工程中,常利用单位埋管深度的换热量来计 算换热管的长度,一般垂直埋管的单位深度换热量为 30~70W/m(利用温差为10~15℃)之间,放热大于 吸热。该数据需要通过热响应测试获得。
✓ 应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因素,确定换热孔的间距,一般 在3~7米之间。
➢换热管选择
✓ 换热管材料和规格:主要有PE80和PE100两种材料的 管材,垂直管一般采用SDR11系列的管材,水平连接管 一般采用SDR17系列的管材
✓ 换热管直径:垂直埋管双U型一般采用D25与D32的PE 管,单U型的一般采用D40的PE管;
(5) 井径和井管
井的直径可以为500~800mm,井管 直径一般为300~500mm,一开到底。井 管可选焊接管或卷焊管,也可选铸铁管, 不宜用水泥管,因为其使用寿命短。滤水 管可用打孔外缠丝钢管或桥式滤水管。
(6) 滤水管的位置
• 钻孔后应进行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或自然伽玛测井,根据 测井曲线解释的含水层位置决定排管方案。
✓ 缺点: (1)通过管壁传导换热,而管内外的温差一般不大,因此, 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造成系统初投资较大。 (2)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管中水的温度不稳定,造成工 况不稳定和热量损失,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机组的性能系数 较低。 (3)与地下水换热系统比运行费用稍高。
➢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以及土壤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设计。
代入值公式简化为:
q1=Q1/[1.163 (t2-t1)]
例题
• 某建筑夏季总冷负荷500Kw,机组EER 为5.0,根据(1)式计算 Q1=500(1+1/5)=600(Kw)
• 最大需水量计算为(温差为11℃): q1=600/(1.163×11)=46.9(m3/h)
该建筑物热泵系统夏季需地下水最大抽水 量为46.9m3/h。
由公式(3)、(4)计算地下水流量,取较 大值46.9m3/h作为所需要的地下水流量。
(4) 井深的选择
➢抽灌水井的深度主要由项目所在地的水文 地质条件、取水层位决定;
➢水井的深度一般在100m左右,否则会导 钻打井成本的升高。
➢如果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浅部有较好的含 水层,如单层厚度大于5m的粗砂以上地 层,也可以减少井深只取上部含水层的水, 井深可在50~60m之间。
第二节 地下换热系统设计
二、地埋管热泵系统 1、概述 ➢形式:水平埋管、垂直埋管
水平埋管因占地面积大、受气候影响大 等缺点,目前应用较少。而竖直埋管因 其占地少、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 为工程应用中的主导形式。
➢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与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相比)
✓ 优点: (1)不依赖地下水,适应区比较广。 (2)该系统不抽取地下水,不干扰地下水管理。 (3)换热层位多,适用范围大,热储量较大。 (4)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少。
100-180之间。
➢ 换热孔数量的确定:
N=L/H 式中:N为钻井数(个);
L需要的换热孔的总长(m); H为换热孔单孔深度 (m);
➢ 换热孔间距的确定:
✓ 场地条件:场地有限可适当减小间距。 ✓ 热干扰半径:地层导热性好,热传递快,单个换热孔的
换热能力高,热扩散半径大,孔间距大;相反则小。
✓ 施工成孔率:目前换热孔施工的钻机的控斜能力不强, 换热孔很容易倾斜,当孔间距较小时,容易造成穿孔。 换热孔深度大,间距可适当加大,相反则小。
• 如两者相差较大,宜用较小值确定管道的 长度,两者相差的负荷采用辅助设备的方 式解决,如增加冷却塔或辅助热源。这样 一方面减少工程量,降低初投资;另一方 面也可减少因吸热与放热不平衡引起岩土 体温度的持续变化的可能性。
(5) 孔深、孔径、孔数、孔间距的确定
➢ 换热孔深度的确定:
✓ 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与钻机的经济钻进深度,一般基岩 地层钻进深度不超过120米,第四系地层一般不超过150 米。
✓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 热量或放热量的要求。
2、设计程序及思路
(1) 工程勘查,地层热物性测试
• 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应对工程场地进行工程地质 勘查,包括岩土体热物性、岩土体温度随深度和 季节的变化、地下水分布情况及动态特征、冻土 层厚度的勘查。
• 如项目所在地区有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时,可直接 应用,否则应采用现场热响应法进行测试。
Fra Baidu bibliotek
(8) 其它
• 井间距:井间距应根据各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 小于50米;
• 水平连接管:目前的设计中一般都将每眼水井均设计为 可抽灌互用型,在水平连接管的设计上一般都采用双管 路系统,通过阀门的切换实现水井功能的转换。
• 在项目实施时,每眼水井在完井后均应做抽水试验和回 灌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对设计做进一步校正。
• 专用的回灌井应下有回扬泵,其它要求同抽水井。
(7) 井数的考虑
• 要用较少的井完成需要的取水量,单井的出水能力以5m 降深考虑。由系统所需最大水量除以单井出水量得到抽 水井数。
• 回灌井数量应根据各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等于 或多于抽水井数量。
• 根据水源热泵供暖的特点,可以采用适当提高利用温差 的方法减少地下水的用量。提高利用温差的方法有多机 组串联用水和单机混水法或板换隔离法。
2、设计程序及思路
(1) 收集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 首先应收集项目地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结合 项目负荷情况以及场地条件,初步判定是否能采 用该系统。
• 规模较大、没有水井资料的项目,在设计前应钻试验 水井,评价单井的出水能力和回灌能力。
(2) 计算地下换热器的负荷
地下换热器的负荷与建筑物的供热、制冷及供生活 热水的设计负荷有关,其换热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工 况时的最大吸热量或最大放热量的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 埋管长度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L=1000Qmax/ql (5) 式中:L为埋管换热器总长(m);
ql为最大利用温差的每米换热功率 (W/m),一般由接近实际工况的现场换热试 验取得;
Qmax为夏季向埋管换热器排放的最 大功率与冬季从埋管换热器吸收的最大功 率中的较大值(KW)
• 上述计算地埋管换热器管长的方法,适用 于最大吸热量与最大放热量相差不大的工 程,设计长度选两者中较大的。
✓ 结合现场可布设换热孔的面积,面积大则选择的余地大, 面积小则选择的余地小。
➢ 换热孔直径的确定:
✓ 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一般第四系地层,尤其是粘土含 量大、缩径严重地层换热孔的直径会比较大;一般基岩 地层换热孔的孔径相对较小。
✓ 结合布管形式,一般双U型比单U型的孔径大。 ✓ 第四系地层一般在180~300mm之间,基岩地层一般在
• 一般取水井水位以下15或20m之内不应下滤水管,一是 考虑动水位的下降,二是考虑留出潜水泵的长度和位置, 避免抽空和进水口距滤水段太近(应大于2m)。井内其 它滤水管的位置要视含水层的分布情况而定,一般选井 内较厚的、颗粒较粗的2~3层为主力水层。粉细砂和较 薄的水层(1~2m)不宜保留,以免造成出砂等后患。
代入值公式简化为:
q2=Q2/[1.163 (t1-t2)]
例题:
• 某建筑物冬季热负荷500Kw,机组COP 值4.0,根据(2)式计算 Q2=500(1-1/4.0)=375(Kw)
• 最大需水量计算为(计算温差为7℃) : q2=375/(1.163×7)=46.1(m3/h)
该建筑物热泵系统冬季需要地下水最大循 环量为46.1m3/h。
➢形式: 同井抽灌、异井抽灌
目前的项目多 采用异井抽灌
➢适用范围: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好区域的项目
➢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 计。
✓ 必须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使抽取的地下水能够 全部回灌,且不将受污染的水与未受污染的水混采和 混灌。
✓ 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水源热泵系统最大吸 热量或放热量的要求。
➢室内使用效果
地源热泵系统组成
膨胀水箱
末端设备
末端设备
t=45~50℃
循环泵 制冷剂液体
膨胀阀
t=50~55℃
冷凝器 蒸发器
制冷剂气体 压缩机
地表
t=5~7℃
室外水井、换热孔
t=10~15℃
系用 统户
( 末 端 ) 热 泵 机 房 系 统 室 外 换 热 系 统
第二节 地下换热系统设计
一、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1、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