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
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影响气候。

4.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半球反之。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昼长不是直射当地时最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大气部分:
1.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大气为红外线长波辐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②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①下垫面性质: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温差小于陆地。

②天气状况:晴天时,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阴天相反。

③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4)逆温现象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①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
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层形成条件有:在时间上,一般出现在冬季的夜晚,黎明时最强;在地区上,一般出现在谷地和盆地中,在世界上较易出现逆温层的地区有:我国的四川盆地、美国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地。

③逆温易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2. 热力环流的
(1)形成原理
(2)气温、气压的关系
①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②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言);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

如上图:
②判断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图中,过该点切线,由高到低),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高空偏90°,近地面偏30°—偏45°。

③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依据等压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
风力大,反之风力小。

规律: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风带:北撇南捺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③季风环流
特殊提示:某种气候的规律性分布及特征是由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两大因素决定的。

某种气候在某地的特殊表现(特征上或分布上)是由地面状况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冬季四川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降水多雨郊区等……。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
特殊地区气候成因:
(1)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撒哈拉热带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强盛)或信风带(东北信风气流干燥)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降温减湿。

(3)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4)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其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7.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依据:最高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为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为)南半球。

第二步: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依据: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最冷月均温在0~15℃(最热月均温>20℃)为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20℃)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最热月<10℃)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依据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2000毫米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毫米~1000毫米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750毫米~1 0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1500毫米~2000毫米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毫米
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500毫米~600毫米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毫米~1 000毫米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250毫米
苔原、冰原气候<200毫米
9.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冷锋:冷气团主动,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雨区在锋后;过境后: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半年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晴朗;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雨区在锋前;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者受地形阻挡,过境时:阴雨连绵
天气实例: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6—7月);昆准静止锋(贵阳的冬雨连绵);华南准静止锋(南岭一带);天山准静止锋。

(2)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低气压,水平气流向中心辐合,垂直上升,天气:阴雨(如台风、飓风)
反气旋:高气压,水平气流向四周辐散,垂直下沉,天气:晴朗(如伏旱、秋高气爽)10.大气降水及影响因素
(1)①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受海洋影响大的地方降水偏多);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低压中心或山地迎风坡);足够的凝结核(城市出现“雨岛效应”);
②影响降水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
地下水与河流水有相互补给关系,补给量小,但很稳定,分布比较普遍。

3.洋流: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
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
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
顺冬逆)。

(3)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鱼类饵料丰富。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褶皱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是岩层还是连续的;
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流水和风力沉积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物的颗
垂直地带性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b.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在两坡降水量差别不大的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如喜马拉山南坡雪线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