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第 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五节)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
2.离骚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 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在文学史上,还常 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 《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 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 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 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高职 中国历史 学科教案
教师: 顿新波 班级: 14级高职影视动画、影视表演/主持、空乘1--
----5班 间:第 7周
课时:2课时 时
课 题 第 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五节)
1.诗经;2.屈原和离骚;3.先秦青铜雕塑、绘画和音乐;4. 教学目标 尚书、春秋和左传。
教学重点 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 诗经和离骚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五节 文学、艺术和史学 1、 诗经
1.《诗经》概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 《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 即有目无辞,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 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 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 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 汉流域。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 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跨越了大约600年。 2.《诗经》的分类:
4.《魏风 伐檀》:即: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 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 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 声。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 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 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 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 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 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 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 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 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 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 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二、伟大诗人屈原 1. 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出生 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 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独唱的新时代。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 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 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 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 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 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 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 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3.《豳风·七月》出自《诗经·国风·豳风》,是《国 风》中最长的一首,可能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全诗生动地 描写了奴隶在一年中的劳动与生活,真实地反映也这一历 史时期的阶级矛盾。《七月》的作者可能是奴隶或熟悉奴 隶生活的下层士人。全诗八章。一章为总章,从岁寒写到 春耕。全诗结构完整,章法严谨,写作上又运用对比、烘 托、渲染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图,突出 地表现出诗人的驾驭古典诗歌艺术技巧方面所具有的杰出 才情。
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 不平。
5.《诗经》的比、兴修辞手法: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 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 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 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 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 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 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大约最原始 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 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 样的“兴”。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 直到今天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 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 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 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 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 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 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 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 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 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 作过种种凑合。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 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 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 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 古至奇之作”。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 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 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 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 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 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 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 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 持修洁等。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 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
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 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 征。
备注
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 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 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 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 思辞。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 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分“周颂”31篇、“鲁 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 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 阿谀时君的诗。
《诗经》中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 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 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 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 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 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 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 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 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 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 好学, 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 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 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 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 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 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 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 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 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 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 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 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 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 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 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 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龙舟节。
2、 艺术
1. 青铜雕塑 2. 绘画 3. 音乐 编钟: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 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现存湖北省博物馆。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 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 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 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 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 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 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 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 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 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 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 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 葬重器。 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 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 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 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 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三层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 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 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1件;中间及下层 的也称为甬钟。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 用;总量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 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第二,他主张美政, 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 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这个形 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 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 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 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 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 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 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 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3.九章、九歌和天问 《九章》包括9篇作品,是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 抒情诗。它们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 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 《桔颂》、《悲回风》。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 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 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 伯》、《山鬼》、《国殇》、《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