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部分重要习题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会计部分重要习题笔记课本P60
某公司三个会计年度的资料如下:
分析:
期末存货8500可拆分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5500加上3000,该3000是第二年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15000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应由期末500件存货分担的部分。

而应在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的12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由销售成本汲取。

因此本期销售成本可拆分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22000加上应扣除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

第三年的期初存货为第二年期末存货结转而来。

因此第二年未扣除的3000固定性制造费用包含在本期销售成本当中。

那么本期销售成本可拆分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销售成本33000,加上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5000,再加上结转而来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

通过检验可知:
第一年:42500=27500+15000 4500=4500
第二年:34000=22000+12000 0<3000 (+3000)
第三年:51000=33000+15000+3000 9000>6000 (-3000)
解释:
第一年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故净收益相同;第二年生产量大于销
售量,故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多赚3000;第三年生产量小
于销售量,故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少赚3000,此差异为存
货所致。

第二年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为42500/2500=
17元,该17可分为单位变动成本11加上单位固定成本6。

因此
存货中所含固定性成本为6×500=3000。

P71习题一
解:
结论:
第一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56400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30000多26400。

因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50000全部从销售收入中扣减。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成本将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26400带到了第二年,使销售成本减少26400,净收益增加26400。

第二年,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49300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65000少15700。

因为:按变动成本
法计算的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50000全部从销售收入中扣减。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初存货带来固定性制造费用26400,使销售成本增大26400。

期末存货带走固定性制造费用10700,使销售成本减少10700。

二者相抵结果,销售成本增加15700,净收益减少15700。

习题二
解:
结论:
第一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多60000,这是因为:按变动
成本法计算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80000全部
由销售收入中扣除。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末存货带
走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至第二年,使销售成本减少
60000,净收益增加60000。

第二年,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少30000,这是因为:按变动
成本法计算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80000全部
由销售收入中扣除。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期初存货带
来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使销售成本增加60000,期末
存货带走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使销售成本减少
30000,二者相抵后,销售成本增加30000,净收益减少
30000。

课堂例题:
某公司生产乙产品本期生产量为32000件,销售量为24000件,期末存货8000件,期初存货0,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96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8元,单位产品售价20元,销售费用2000,治理费用4000,所得税率40%,分不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年损益表。

解:
结论:从税前净收益来看,完全成本法的净收益210000比变动成本法的净收益186000多增加24000,因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96000,全部冲减当期销售收入,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时,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96000中有24000被汲取到期末存货中,使当期销售成本减少24000,净收益增加24000。

公式1:
|————总成本——
—-|
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固定成本(f)+盈利(p)
|———贡献毛益——-|
盈利=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贡献毛益首先补偿固定成本,其余额为盈利。

变动成本率=v/s
贡献毛益率=(f+p)/s
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1
销售量(x)×价格(sp)=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vc)+固定成本(f)+盈利(p)
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销售量
公式2:
1.在盈亏临界点:x·sp=x·vc + f
(p=0) f=x(sp-vc)
x0=f/(sp-vc)=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安全边际=x1 -x0
安全边际率=(x1 -x0)/ x1 ×100%
2.有盈利:p=s-(v+f)=x·sp-x·vc-f=x(sp-vc)-f (p>0)x·sp=x·vc + f + p
x1 =(f+p)/(sp-vc)
S1 =(f+p)/(1-v/s)
P97习题一
解:
1.
x0 =32000/(5-3)=16000件 x1 =20000件
S0 =16000×5=80000元

2.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物量)=32000/(5-3)=16000件(2)安全边际=20000-16000=4000件
(3)可能销售的可能利润=20000×(5-3)-32000=8000元3.新情况下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物量)=32000/(5.5-3)=12800件
安全边际=18000-12800=5200
可能可实现利润=5200×2.5=13000元
(2)13000×(1+10%)=x(5.5-3)-32000 x=18520件
4.
(1)盈亏点销售量=(32000+4000)/(4.6-3)=22500件(2)x=(32000+4000+8000×(1+10%))/(4.6-3)=28000件
习题二
1.x=2000/(9-5)=500件
2.图
3.9x·20%=(x-500)×(9-5) x=909件
4.2500=(x-500)×(9-5) x=1125件
习题三
1.S=(250000+100000)/(1-350000/500000)=116.67万元
2.S=(250000+100000+50000)/(1-350000/500000)=13
3.33
万元
习题五
1.S=(400000+200000)/(1-480000/800000)=150万元
2.S=(400000+200000+40000)/(1-480000/800000)=160
万元
习题六
1.(1)
计算各种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A=30000×5=150000 60%
B=40000×2.5=100000 40%
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基础,以销售收入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40%×60%+30%×40%=36%
计算全部产品的盈亏临界点:
S=72000/36%=200000元
(2)
A=200000×60%÷5=24000件
B=200000×40%÷2.5=32000件
(3)
150000+100000-200000=50000元
(4)
p=250000×36%-72000=18000元
2.
销售收入及比重:
A=40000×5=200000 71.43%
B=32000×2.5=80000 28.57%
加权贡献毛益率=40%×71.43%+30%×28.57%=37.14%可能利润:p=280000×37.14%-(72000+9700)=22292元结论:22292>18000,对企业有利。

3.
x=(72000+9700)/37.14%=219978.5元
x A=219978.5×71.43%=157130.6元
x B=219978.5×28.57%=62847.9元
习题七
第一种情况:
成本:
A=(1400-200)/4+120+0.85×400=760元
B=550/4+1.4×400=697.5元
A>B,故选B
第二种情况:
成本:
A=(1400-200)/4+120+0.85×600=930元
B=550/4+1.4×400=697.5元
B>A,故选A
习题八
1.E=2000×0.1+2500×0.2+3000×0.4+3500×0.2+4000×0.1
=3000件
2.p=3000×(10-6)-10000=2000元
p126习题一
趋势平均法
预测值=28.6+4×1.53=34.6(千元)
指数平滑法
预测值=0.4×32+(1-0.4)×28.38+29.83(千元)
习题二
b=(17×32430-153×3305)/(17×1785-(153)2)=6.58 a=(3305-6.58×153)/17=135.19
18预测额=135.19+6.58×18=253.63
19预测额=135.19+6.58×19=260.21
习题三
b=(740000-500000)/(20000-12000)=30
a=740000-30×20000=140000
y=140000+30x
x=40000,y=1340000,单位成本=1340000÷40000=33.5元
习题四
b=(5×131431200-3020×207360)/(5×1928400-(3020)2)=59.3
a=(207360-59.3×3020)/5=5654.8
y=5654.8+59.3x
x=900,y=59024.8,单位成本65.58
习题五
计算敏感性资产比重=(10000+75000+100000)/425000=43.53%
计算敏感性负债比重=(50000+25000)/425000=17.65%
应筹资百分比=43.53%-17.65%=25.88%
93年总筹资额=(500000-425000)×25.88%=19410
93年自有资金追加量:
折旧30000
未分配利润:93年税后净利=500000×21250/425000=25000 93年未分配利润=25000-25000×8500/21250=15000
93年对外筹资总额=19410-30000-15000+10000=-15590(自有资金足以,不需筹资)
p141习题一
E1=0.5×100000+0.5×(-75000)=12500
E2=0.5×50000+0.5×(-5000)=22500(有利)
习题二
小中取大法50000件为最优方案
习题三
后悔值表
P188习题一
单位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
A=4÷1/3=12元
B=9÷1=9元
结论:每小时生产A产品比生产B产品可多得贡献毛益3元,按现有生产能力10000小时计算共多得30000元,因此应生产A产品。

习题二
用差额分析法
结论:C产品不该停产,尽管C产品是亏损的然而C产品能够提供30000元贡献毛益,假如C产品停产会使全厂净收益减少30000元。

习题三
设x1为A产品产量,x2为B产品产量,S为可提供的贡献毛益建立约束方程:
10x1+2x2≤200000
x1≥0,0≤x2≤80000
目标函数:S=5x1+2x2为最大值
x1=0,x2=100000 (0,100000)
x2=0,x1=20000 (20000,0)
设S=100000
x1=0,x2=50000 (0,50000)
x2=0,x1=20000 (20000,0)

最优解为B点:
x1=4000
x2=80000
S=5×4000+2×80000=180000元
习题四
设x1为A产品产量,x2为B产品产量,S为可提供的贡献毛益建立约束方程:
2x1+x2≤500
1.5x1+2x2≤480
5.4x1+5x2≤1500
x1≥0,x2≥0
目标函数:S=3x1+2x2为最大值x1=0,x2=500 (0,500)x1=0,x2=240 (240,0)x1=0,x2=300 (0,300)x2=0,x1=250 (250,0)x2=0,x1=320 (320,0)x2=0,x1=278 (278,0)设S=300
x1=0,x2=150 (0,150)x2=0,x1=100 (100,0)

2x1+x2≤500 ①
5.4x1+5x2≤1500 ②
由①解得x2≤500-2x1 代入②得
4.6 x1=1000
最优解为C点:
x1=217
x2=66
S=3×217+2×66=783元
习题五
1.单位制造成本变动费用=(650000-250000)÷80000=5
2.由于客户自己取货,因此不需考虑0.5的运费
3.利用剩余生产能力(110000-80000=)30000件生产这批产品,
故不必增加固定成本,因此,每件可多赚(7.5-5=)2.5元,20000件共增盈利50000元。

因此能够同意这批订货。

分析:当企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来同意追加订货时,只要对方出价略高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并能补偿专署的固定成本,便能够考虑同意。

习题六
自制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1.直接材料=0.9
2.直接人工=1.6
3.变动性制造费用=(3000+500+1100)/2000小时×0.2小时
=0.46
4.合计=0.9+1.6+0.46=2.96
结论:由于自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2.96比外购产品价格3省0.04,共节约400,因此零件A适宜自制。

分析:把自制的差不成本与外购的差不成本进行对比,选择成本较低的作为最优方案。

习题七
1.进一步加工可卖到8元,比现行6.5元增加1.5元的收入。

2.单位产品追加成本:
直接人工0.65,变动性制造费用0.25,变动性销售费用0.1,固定性制造费用=15000÷100000=0.15
固定性销售费用=10000÷100000=0.1
合计=0.65+0.25+0.1+0.15+0.1=1.25元
3.单位产品追加收益=1.5-1.25=0.25
结论:100000件A产品共多得追加收益25000元,因此应作进一步加工。

分析:要看进一步加工预期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预期的可分成本,如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方案较优;反之则以立即出售方案较优。

习题八
最佳订购批量=√(2×10×3000/0.8)=274件
存货总成本=√(2×10×3000×0.8)=219元
习题九
外购时:
最佳订购批量=√(2×15×10000)/(1.5×20%)=274件存货总成本==√(2×15×10000×1.5×20%)=300元
自制时:
由于p=4/3d,导出p/(p-d)=4
最佳订购批量=√[(2×15×10000)/(1.5×20%)×4]=2000件
存货总成本==√(2×15×10000×1.5×20%×1/4)=150元
习题十
p/(p-d)=4/3
最佳订购批量=√([(2×25×1000)/0.1×4/3]=816件
存货总成本==√(2×25×1000×0.1×3/4)≈61元
公式
复利:
1.f=p·(1+i)n
2.p=f·(1+i)-n
年金:
后付:f=b·[(1+i)n-1]/I p= b·[1-(1+i)-n]/I
先付:f=b·[(1+i)n-1]/I·(1+i) p= b·[1-(1+i)-n]/I·(1+i) 延期:p= b·[1-(1+i)-n]/I·(1+i)-m
永续:p=b/I
【例题讲解】
以p203例题为条件分不计算各方案的评价投资收益各项指标,假设I=10%
解:
『方案乙』
1.投资利润率=25000/60000=41.67%
2.投资回收期:
(1)非贴现法:回收期=60000/25000=2.4年
(2)贴现法:
①计算乙方案各期复利现值
第一年:25000×(1+10%)-1=22725
第二年:25000×(1+10%)-2=20650
第三年:25000×(1+10%)-3=18775
合计:62150
②计算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2+(60000-22725-20650)/18775=2.88年
分析:计算贴现投资回收期时,首先计算出各期复利现值,再用原始投资额逐期扣减,如扣减后余额仍大于当期相应现值则接着扣减,直至扣减后金额小于当期相应现值为止;这时,将取得的两个相关数值按回收期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如:
第一步,60000-22725=37275>20650,接着往下算;
60000-22725-20650=16625<18775,已符合要求,即止。

第二步,开始计算回收期。

3.净现值=以后收益总现值-投资现值=62150-60000=2150
4.现值指数=以后收益总现值/投资现值=62150/60000=
1.036
5.内部收益率(使净现值等于零的利息率)
依照25000×[1-(1+i)-3]/I-60000=0,那么
[1-(1+i)-3]/I=60000/25000=2.4
运用内插法:
第一步,查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列与2.4相邻的两个系数;
第二步,设差值系数为x,按内插法计算
2%{X {
14% 2.332
}0.078 }
0.08
I 2.4
12% 2.402
第三步,建立比例关系:X/2%=0.078/0.08 求得:x=1.95%
第四步,计算I值
内部收益率I=14%-1.95%=12.05%
【注意】计算中切记数据运用要配套,比如上题x的百分比值1.95%是用14%和I的年金现值系数之差0.078为其中数据之一而计算求得,那么在接下来计算I时一定要用14%来减x的百分比,而绝对不能用12%去加1.95%。

反之假如x的百分比值是用12%和I的年金现值系数之差为其中数据之一而计算求得,那么在接下来计算I时一定要用12%来加x的百分比,而绝对不能用14%去减。

『方案甲』
1.投资利润率=[(5000+25000+45000+2500)÷4]/60000=
32.29%
2.投资回收期:
(1)非贴现法:回收期=2+60000-5000-25000/25000=
2.67年
(2)贴现法:
①计算甲方案各期复利现值
第一年:5000×(1+10%)-1=4545
第二年:25000×(1+10%)-2=20650
第三年:45000×(1+10%)-3=33795
第三年:2500×(1+10%)-4=1707.5
合计:60697.5
②计算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3+(60000-4545-20650-33795)/1707.5=3.59

3.净现值=以后收益总现值-投资现值=60697.5-60000=
697.5 (I=10%)
4.现值指数=以后收益总现值/投资现值=60697.5/60000=
1.012
5.内部收益率(使净现值等于零的利息率)————各年年金
不等,采纳逐次测试法
(1)可能一个折现率(I=12%),计算各期复利现值,求和并作推断。

第一年:5000×(1+12%)-1=4465
第二年:25000×(1+12%)-2=19925
第三年:45000×(1+12%)-3=32040
第三年:2500×(1+12%)-4=1590
合计:58020
净现值=58020-60000=-1980 ,符合要求。

(I=12%)
【注意】那个地点按可能的折现率计算后的净现值应小于上面计算的净现值,一般以负数结果出现为择取标准,因此可能折现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越高高的话计算的误差也会越大。

(2)依据正负相邻的折现率,采纳内插法计算内部收益率
2%{X {
10%697.5
}697.5 }
2677.5
I 0
12%-1980
建立比例关系:X/2%=697.5/2677.5
求得:x=0.52%
内部收益率I=10%+0.52%=10.52%
『方案丙』计算方法同上,略。

P231习题三,方法见上,略。

习题五
C1=800÷[[1-(1+10%)-1]/10%]+100=980.09
C2=800÷[[1-(1+10%)-2]/10%]+(100+200)÷2=610.83
C3=800÷[[1-(1+10%)-3]/10%]+(100+200+300)÷3=521.67 C4=800÷[[1-(1+10%)-4]/10%]+(100+200+300+400)÷4=502.37
C5=800÷[[1-(1+10%)-5]/10%]+(100+200+300+400+500)÷5=511.03
结论:机器B的经济寿命为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