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带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内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内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课题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教学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cm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展示人观看、思考、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冰山也不例外。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判断同一物体内能是否②演示实验B要让学生看,还要做。
内能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2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比较不同温度水的内能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冬天手摸暖气片感觉热?”“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如“为什么热水冷却后内能减少?”等。
3.通过问题串,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5.作业小结:本节课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学习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内能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冬天要穿保暖衣、夏天要戴太阳帽等。( Nhomakorabea)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计算方法和转移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提高思维能力。
3.采用模型建构、合作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内能的转移和转化,提升创新能力。
4.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内能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内能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来具体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比较冬天和夏天感觉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和变化;通过比较冰块和热水的温度差异,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转移转化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热量是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2. 掌握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气体压缩机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烧水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内能改变方式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实验、压缩气体做功实验。
4.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冬天暖气片的发热原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7. 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冬天用暖气片取暖,暖气片是如何将内能传递给室内的?(2)为什么说“热胀冷缩”?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 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一定低C. 内能与热量、温度没有关系D.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理解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建议和鼓励。
3.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提供改进意见。
2.针对实验操作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3.针对课堂互动问题,改进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参与度。
1.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内能相关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变化。
2. PPT: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辅助讲解。
3.教学视频: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
4.互动白板: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师生互动和讨论。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指导实验等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2.提出问题:在视频结束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内能是什么?”“内能与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有关?”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首先介绍内能的定义,阐述内能与能量的关系,解释内能的组成,如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并能运用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内能中的应用。
5.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4.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内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内能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等。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内能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的改变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分析内能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内能对物体熔点、沸点等的影响。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内能对物体性质影响的认识。
5.思考题:
(1)内能能否完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什么?
(2)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是如何传递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内能的概念及其微观机理: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之和,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形象地认识内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涉及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内能的计算,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温度变化、热传递等。
3.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变化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5.应用拓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
教材需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等;实验器材则需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杯等,用于演示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变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快速摩擦双手后感觉到的热量,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内能这一概念产生好奇。
二、知识讲解1. 概念介绍接着,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内能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能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其他物理量(如热量、温度等)的关系。
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实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装满热水的杯子,通过观察水的温度和热量变化,来理解内能的变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摩擦生热、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三、实验操作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摩擦生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2 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特性: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4. 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3. 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的改变方式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引发学生对内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单位与影响因素:介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并分析质量、温度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4.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3.2 内能一、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内能的单位:焦耳(J)三、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四、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五、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冬天,两手相互摩擦会感到暖和;夏天,冰棍融化时会感到凉快。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1)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
(3)内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无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际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但在内能的计算和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 内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一直认为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内能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内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孩子们掌握内能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内能的转化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气球、沙子、小车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色纸张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气球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引导孩子们思考内能的概念。
2. 实验一:热水和冷水混合实验,让孩子们测量混合前后的温度,计算内能的变化。
3. 实验二:沙子和小车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沙子从小车下滑时的状态变化,探讨内能的转化和应用。
5.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利用内能的知识,设计一个保温杯,保护热水的温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内能的转化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内能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在实验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观察和操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孩子们的参与度不高等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拓展延伸:内能的应用,如保暖、加热等方面,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内能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一:热水和冷水混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择了热水和冷水作为主要材料,让孩子们通过测量混合前后的温度来计算内能的变化。
这个实验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内能的变化,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内能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2
教案2: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通过热量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5. 内能与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改变,内能也会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内能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量传递实验器材、温度计、电子秤。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袋和一个冰袋,让学生感受热量传递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热量传递实验,观察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
4.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热量传递4.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内能越大5.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6. 内能与状态:状态改变,内能发生改变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内能的概念。
2. 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举例说明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内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
《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
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
教材分析 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本节课的重点是对
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是内能概念的建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
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
教学目标 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
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
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 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 课例研究综 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 述 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层层设问的模式,建构一种高效课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3.2节“内能”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内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瓶、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现象。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内能知识的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内能与热量、温度关系的讲解,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以及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3. 温度的概念:阐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摄氏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区别。
4. 热量:介绍热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5. 比热容: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内能变化现象。
3. 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能够进行摄氏度和热力学温度的换算。
4. 掌握热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5. 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比热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
难点:内能的微观解释、热量公式的应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温度计、热量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暖夏凉的原因,引出内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定义、单位,以及与机械能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内能变化现象,如烧水、摩擦生热等。
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内能变化例子,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5.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摄氏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区别。
6. 热量讲解:介绍热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7. 比热容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定义、单位、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做功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量:概念、单位、计算公式比热容:定义、计算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改变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5.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内能的思考。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冬天烤火取暖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火源为什么能让人感到温暖,进而引入内能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内能实验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时,可以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热量传递的过程。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冬天烤火取暖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火源为什么能让人感到温暖,进而引入内能的概念。
2.设计问题导入:提问“什么是内能?”,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播放内能实验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比喻,让学生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能说出热量的含义,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类比法,建立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教学准备】多媒体、铜管、乙醚、绳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烧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烧杯、水、便携式打气筒.【教学过程】1、内能2、内能的大小因此具有弹性势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过精当点拨引入内能概念。
)【过渡】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哪些特点?物体内部的分子具有能量吗?用多媒体同一屏幕在不同的小窗口展示具有动能的视频、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弹簧变形后具有弹性势能、分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等便于学生类比师生交流:运动的物体有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也有动能。
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产生了势能,分子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所以分子也有势能。
我们将这些能量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引导学生归纳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
明确: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J。
【讨论交流】(1)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0℃的冰,是否具有内能?(2)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总结明确】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内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内能
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2: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探究点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
活动2:如图所示,让一生来回弯折铁丝,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总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活动3:演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活动4:让一学生吹气球,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捡起时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
变低。
总结: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变小。
活动5:学生交流、讨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探究点三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出示课件,分析下列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是做功?它们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怎样?
归纳总结:
(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探究点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
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活动3:出示课件,让学生交流、分析。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前夕,主办方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在几分钟内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请你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
归纳总结:钻木取火的过程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料的燃点而被点燃,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探究点五内能概念和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的等效性
活动1:一根滚烫的铁棒拿来,一定是在火中刚刚燃烧过。
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判断正确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得出答案:不正确,还有可能做功改变的。
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活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你是怎样理解等效的呢?请你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即做的功与传递的热量相等时,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是相等的;如:对物体做100J的功,物体内能增加100J,对物体传递100J的热量,物体内能的增加量也是100J.
活动3:内能的概念是同学们理解上的难点内能,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的问题: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气体内能中分子势能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发生变化,所以气体内能中分子动能变大;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运动加剧,金属块内能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变化.
探究点六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含有""有"或"没有"。
板书设计
第2节内能
一、内能
二、热量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2.做功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