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评的情境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SA测评的情境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学业评价,又称学业成就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
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

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

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期专题,介绍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业评价项目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并配发相关的操作案例和评论,望能引发大家更多新视角的深入实践与研究。

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共同开发的项目,其目的是测试15岁学生是否掌握了参与未来知识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建立一套学生评价方面的教育指标,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从2000年开始,PISA每三年实施一次。

根据本文研究的选题,以下将以2003年的PISA(以下简称PISA2003)数学试题为例进行探讨。

PISA2003中关注学生使用知识、技能以迎接真实生活挑
战的能力,重点关注对过程的掌握、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每个领域的不同情境下发挥作用的能力。

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应当学到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一系列涉及应用的过程;
运用或汲取知识和技能的情境。

其中的数学测试题涉及学生在各种环境中提出问题、用公式表达问题、解决和解释数学问题的有效分析、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PISA2003更重视真实的问题情境,主要测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评的数学素养主要有三个等级:一是再现、定义、计算;二是为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的联系;三是从数学角度进
行思考、归纳、提示的能力。

其中涉及的6个“主要测评点”是机会、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式、数量推理、不定性、从属性关系。

情境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知
识产生与实际运用的情境中进行的。

脱离实际情境的学习,
只能获得“惰性知识”,根本无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ISA将数学问题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强调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用学生熟悉的直接经验来测试其数学能力。

PISA试题灵活、新颖,把测试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学生个
人生活、工作与休闲、社区与社会等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
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

在PISA2003的数学测试中,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占95%以上,其中有很多问题都很好地体现了情境性这一突出特色。

情境性包括真实性、知识性、探究性、应用性、情感性等,其中真实性是情境性的首要条件。

情境越真实或接近真实,越能有效地测评学生对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注及真实体验,越能有效地测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处理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这是符合建构理论的,即学习情境越是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也就越可靠,从而准确评价学生是否从学习中获得了“真实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PISA2003测试中的几个题目。

第一题:步行
上图是人步行时留下的脚印,P表示步长。

一般地,有公式=140成立,其中n表示每分钟的步数,P表示步长(单位:米)。

(1)Heiko每分钟走70步,请问他的步长是多少?请给出你的解答过程。

(2)Bernard的步长是0.8米,请根据公式计算Bernard 的步行速度(单位:米/分钟和公里/小时)。

请给出你的解答过程。

很多人可能注意过自己的脚印,对于步长和步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题中给出的公式应该很快得出答案。

此题属于能力等级一(再现),涉及的是数量推理能力,解决它需要利用所给公式,另外要求在两种不同单位之间转化步速。

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程序性知识,但却将此程序性知识的考查
融入“步行”这个真实而且熟悉不过的情境之中。

这就容易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激发答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第二题:木匠
一个木匠有32米的木材,想要做成花园的边框。

他设计了以下几种花园的形状。

请针对每一种设计分别指出木匠用这32米的材料能否围成花园的边框?请选择“是”或“否”。

网络是当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他们在课余时间接触较多的一种媒体或交流工具。

PISA2003测试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学生们真实而有趣的情境设计并呈现问题。

下面是一道关于网络聊天的测试题目。

第三题:网络聊天
Mark(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和 Hans(来自德国柏林)经常在网络上聊天。

他们必须同时登录互联网才能够聊天。

为了找出合适的聊天时间,Mark查出了如下的几个时间: 问题1:悉尼下午7时,柏林的时间是多少?
问题2:Mark和 Hans在各自当地时间的上午9时到下午4时半是不能聊天的,因为他们要上学。

而且,在当地时间的晚上11时到早上的7时也不能聊天,因为他们要睡觉。

请问什么时间他们可以聊天呢?在下表中写出合适的当地时间。

这个测试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探究兴趣。

问题1考查能力等级二(联系),问题2考查能力等
级三(思考归纳)。

问题中关于“两个地点的时差”的理解和计算,以及题目中的限制条件的应用,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
所学的知识。

这一匠心独运的问题情境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出现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乐于思维
和感知的对象,使他们受到问题意识的驱使。

从以上几个测试题可以看出,PISA2003所要评价的数学
素养都很好地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从对数学领域评估的题目来看,PISA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技能和
推理的能力,数学内容只是设计问题时考虑的次要因素。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
变化是开始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就反复强调了这一理念。

其实,情境性作为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贯穿了
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许多场合,这是我们有效地表达、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探讨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工具。

在有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把情境性作为教与学、过程与评价的重要目标,只
有树立目标,才谈得上实施的过程,这也就是“先有意识,然
后有艺术”。

其次,真实的数学还要重视对情境性的开发。

通过知识情境的创设和开发,更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就可以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