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
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

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应该在A点悬挂 ________个钩码。

(3)若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______(选填“A”或“C”)处竖直向上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N。

(g取10N/kg)
【答案】左 2 C 1.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哪边高,平衡螺母像哪边调,所以应调节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2)[2]一个钩码重力
0.1kg10N/kg1N
G mg
==⨯=
假设杠杆一小格为L,A点挂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1N331N2
n L L
⨯⨯=⨯⨯
解得n=2,所以应该在A点悬挂2个钩码。

(3)[3][4]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能够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A处竖直向下拉或者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B B
C C
F L F L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1N3
1.5N
4
B B
C
C
F L L
F
L L
⨯⨯
===
2.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________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3;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一根硬刻度尺设计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如图丁,首先用细线系在中点O点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A挂在硬刻度尺左端C 处,把一块石块B挂在硬刻度尺右端,调节石块B的位置,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石块挂在硬刻度尺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

下面是测量ρ金属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的长度L1;
②把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从E移动到D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用测出量和己知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

【答案】右27 2.7在刻度尺上读出OD的长度L21
12
L
L L
ρ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2]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位于2g位置,矿石的质量
20g5g 2.0g27g
m=++=
(3)[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3
30mL30cm
V==

则金属块的体积
333
30cm20cm10cm
V V V
=-=-=
总水
金属块的密度
3
3
27g
2.7g/cm
10cm
m
V
ρ===
(4)③[4][5]实验步骤: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 的长度L 1;
②把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 从E 处移动到D 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在刻度尺上读出OD 的长度L 2;
刻度尺的左端挂物体A ,物体B 挂在E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
A B 1 gV OC G L ρ⨯=⨯铁
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物体A 受到浮力作用,物体B 挂在D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
A A
B 2gV gV O
C G L ρρ-⨯=⨯水铁()
以上两个等式相除整理得
112
L L L ρρ=
-水金属
3.小飞用图甲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 1和阻力F 2,l 1和l 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F 2、l 1和l 2,测得杠杆平衡时所需的拉力F 1,来寻找F 1、F 2、l 1和l 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10cm .
实验次数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动力臂l 1/cm 动力F 1/N
1 4 33 30
2 4 18 30 2.4 3
4
7.5
30
1.0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_方向拉杠杆,并使之在_____位置平衡; (2)小飞首先保持F 2和l 1不变而改变l 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乙所示,则F 1=______N ,此时杠杆的类型与______(选填“筷子”或“老虎钳”)相同;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
臂l 2时,l 2应不超过______cm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①保持______不变而改变F 2;②保持F 2和l 2不变而改变l 1. 【答案】竖直 水平 4.4 筷子 37.5 l 2和l 1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当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位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与杠杆重合,可方便的测量力臂的大小;
第三空.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 ,示数为4.4N ;
第四空.由表格数据知第1次实验中阻力臂长于动力臂,因此是费力杠杆,与筷子相同; 第五空.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11225N?30cm
=37.5cm 4N
F l l F =
= 即l 2应不超过37.5cm ;
第六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要探究F 1、F 2、l 1和l 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还应探究①保持l 2和l 1不变而改变F 2;②保持F 2和l 2不变而改变l 1.
4.小明同学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数据,第四次(最陡)实验的有用功是_____J ,总功是_____J 。

机械效率是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斜面越陡,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第一次实验中,若拉力作用时间是5s ,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W 。

【答案】1.5 2.4 62.5% 越高 有关 0.3 【解析】 【分析】
(1)物体重力和高度的乘积计算有用功,拉力和绳子拉长的长度的乘积计算总功,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计算机械效率;
(2)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机械效率的大小;
(3)当斜面上的重力改变时,机械效率改变,说明斜面的机械效率和物体重力有关;
(4)利用功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功率。

【详解】
(1)[1]根据物体重力和高度计算有用功为:
W有=Gh=5N×0.3m=1.5J;
[2]拉力和绳子拉长的长度计算总功为:
W总=Fs=2.4N×1m=2.4J;
[3]机械效率为:
4
1.5J
100%=100%62.5%
2.4J
W
W
η=⨯⨯=



(2)[4]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大;
(3)[5]当物体重力增大时,斜面的机械效率变大,说明机械效率和物体重力有关;
(4)[6]利用功和时间计算功率为:
1 1
1.5J
==0.3W 5s
W
P
t
=总。

5.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同一动滑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钩码重G/N 物体上升的
高度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cm
机械效率
η/%
110.10.800.262.5
220.1 1.350.2
330.1 1.950.276.9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2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若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则拉力所做的额外功_____(减小/不变/增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减小/不变/增大),该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一定小于_____N。

【答案】匀速 0.27 74.1 增大增大 0.6
【解析】【详解】
(1)[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
(2)[2][3]第2次实验中,滑轮对钩码所做的功为
2N0.1m0.2J
W Gh=⨯=
=

拉力做的总功为
1.35N0.2m0.27J
W Fs=⨯=
=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0.2J
100%100%74.1%
0.27J
W
W
η=⨯=⨯≈


(3)[4]在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由表格数据可知:
第一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11
111
-0.8N0.2m-1N0.1m0.06J
-
W W W F s G h
===⨯⨯=
额总有
第二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22
222
- 1.35N0.2m-2N0.1m
-0.07J
W W W F s G h=⨯⨯=
==
额总有
第三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33
333
- 1.95N0.2m-3N0.1m
-0.09J
W W W F s G h=⨯⨯=
==
额总有
综上可知,若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物重,则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
[5]从第二次实验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2
2
2N0.1m
1.35N0.
100%100%74.1%
2m
G h
F s
η=⨯=⨯≈


那么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增大的;
[6]实验中,额外功的来源为克服动滑轮自重和机械摩擦做功,假设不计摩擦,根据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1
2
F G G
=+

()可知,由表中第1组数据
11
220.8N-1.6N
-N0
G F G
==
=⨯

故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0.6N。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所提供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放在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
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杠杆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应在B点处挂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若在A、B两点处各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
(3)在实验(2)中,若用弹簧测力计拉B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拉杠杆最省力;若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转动,杠杆始终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等于“或”减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
【答案】右 6 左竖直向下增大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有影响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第二空.设杠杆一格的长度是l,一个钩码重是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 2,图甲中,4G×3l=n G×2l,解得n=6,即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应在B点处挂6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再次平衡;
第三空.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则5G×3l>7G×2l,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第四空.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最大时,拉力最小,当力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最长,所以应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
第五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转动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
第六空.图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即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导致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7.陈晨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分别做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N 。

(2)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有关。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
13
G G
+,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78.4% 2.4 提升钩码的重 绳重及摩擦力 【解析】 【详解】
(1)由表中数据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效率:
4N?0.05m
=
100%100%100%78.4%1.7N?0.15m
W Gh W Fs η⨯=⨯=⨯≈有总;由图示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 ,示数为2.4N ;
(2)从实验数据看,动滑轮重力相同,钩码上升的高度、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都相同,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3)由于拉动过程中需克服绳子的重力、绳子与轴的摩擦以及滑轮的转轴处的摩擦,所以
13
G G
F +≠。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 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 点挂____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_____N.
(4)学完杠杆知识后,小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杆秤.他取一根质量均匀分布的圆木棒,测得木棒AB长度为80cm、质量为50g;一质量为350g的小盘和一质量为150g的螺母.如图丙所示,小明将小盘悬于棒的A端,用细线在O点提起木棒,木棒恰好水平平衡,则OA为_____cm.小明用该杆秤称某物体的质量,平衡时的情形如图丁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kg.
【答案】右 6 3 5 2.25
【解析】
【详解】
(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4G⨯3=nG⨯2,n=6;(3)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
1
2
OC;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F1=22
1
F l
l
=
40.5N3
2
⨯⨯
=3N;(4)因为木棒质量均匀分布,所以OA段木棒的质量m OA=
50g
80cm
×l OA,OB段木棒的质量m OB=50g−
50g
80cm
×l OA,OA段木棒重力的力臂l OA=
2
OA
l
,OB段木棒的力臂
l OB=
80cm
2
OA
l-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350g×l OA+
50g
80cm
×l OA×
2
OA
l
=(50g−
50g
80cm
×l OA)×
80cm
2
OA
l-
,解得:l OA=5cm;设物体的质量为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小盘+m)gl OA+m OA gl OA=(m螺母+m OB)gl OB,即ml OA+m小盘
l OA+m OA l OA=m螺母l OB+m OB l OB,因m小盘l OA+m OA l OA=m OB l OB,所以,ml OA=m螺母l OB,解得:
m=
lOB
lOA
m螺母=
80cm50cm
5cm
-
×150g=2250g=2.25kg.
二、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9.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一个问题:“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停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物体下滑时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而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高度越大势能越大,下滑速度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断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高度相同的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小华测量的结果如下表,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这时她想起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对此她进行了反思: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小车的动能________,下滑时间缩短.于是修正了这一错误并进行了重新测量,发现时间仍为2.5秒。

表中四个数据的下滑路程和时间都相同,即速度相同,说明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跟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猜想一是
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将同一小车分别从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不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下滑到底端的时间。

她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速度不同、猜想三是正确的结论。

请对小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速度不同”判断错误的原因是路程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不能只比较时间。

正确的方法是计算出每次下滑的速度,才能下结论。

(4)小华又作出:“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有关”的猜想,你认为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她________(选填“需”或“不需”)要对这一猜想进行探究,原因是倾角是指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夹角大小代表斜面陡与平的程度,倾角越大高度
____________。

【答案】越大增大无关错误不同不需越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高度越大势能越大,下滑时转化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2)[2]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使小车的初速度增大,增大了物体的动能。

[3][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质量不同时,小车滑到低端的时间相同,速度相同,说明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跟质量无关,所以猜想一是错误的。

(3)[5]小华设计的方案中,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同,不能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3)[6][7]倾角是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夹角大小代表斜面倾斜程度,倾角越大高度越大,所以不需要探究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10.甲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分别标记出小车停下的位置。

(1)标记③是小车在_______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选填“快”或“慢”)推理可知: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_______;
(3)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_______,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_______有关。

【答案】木板 慢 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越远 高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移动的距离越大,而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时,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则移动的距离最大,故标记③是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2]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以上实验探究知,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移动的距离就越小,由此可知,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4]小车从此装置的不同高度滑下,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而小车与水平面接触的粗糙程度相同,即小车所受的阻力相同,那么小车所处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就越大,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

[5]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大,即动能就越大,而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那么小车的动能越大,其重力势能也越大,所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的高度有关。

1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A 、B 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分别接入甲、乙两段电阻丝,实验中记录下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

(1)要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为保证A 、B 两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对甲、乙两段电阻丝的阻值要求R 甲______R 乙(选填“>”、“=”或“<”)。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由乙图分析可知______(选填“A ”或“B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若A 的比热容为34.210J/(kg C)o ⨯⋅,则B 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C)o ⋅。

【答案】秒表 = A 32.110⨯ 【解析】 【分析】
(1)实验中需要测量通电的时间;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和电阻的大小有关; (3)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4)根据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得出加热5分钟A 、B 升高的温度,根据
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从而求出B 的比热容。

【详解】 (1)[1]实验中需要测量导体通电的时间,所以需要用到秒表。

(2)[2]为保证A 、B 两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甲、乙两段电阻丝的阻值要相同。

(3)[3]根据描绘出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加热相同时间,A 液体升温小,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A 的吸热能力强;
(4)[4]根据描绘出的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加热5分钟(吸热相同),B 液体升高的温度为
B 50
C 10C 40C t ︒︒︒∆=-=
A 液体升高的温度为
A 30C 10C 20C t ︒︒︒∆=-=
根据Q
c m t
=△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故B 的比热容
()()
33
A
B A
B
20
J
4.210 2.110
40
kg J kg
t
c c
t
=⨯=⨯⨯=⨯
⋅⋅


℃℃
12.《民法典》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现象发生。

小明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模拟探究:
实验器材:几张大小相同的普通白纸、表面涂有黑色粉末的篮球、刻度尺
实验过程:将同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落到铺在地面的白纸上,实验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蓝球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_________反映出来,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是_________ 法;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在建筑高层楼房时,为了避免高空施工建筑物坠落砸伤地面上的人,请你为工程队提一条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篮球在白纸上留下的圆斑大小转换质量相等的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落到地面破坏力越大在主通道顶部装设安全防护棚(安装防护棚网或封闭作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实验中,为了能够比较物体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大小,我们可以通过篮球在在白纸上留下的圆斑大小来反映,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2)[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个物体,由静止释放的高度越大,在白纸上留下的圆斑越大,即质量相等的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落到地面破坏力越大。

(3)[4]为了避免高空施工建筑物坠落砸伤地面上的人,在建筑高层楼房时,在主通道顶部装设安全防护棚、安装防护棚网或封闭作业。

13.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14.在观察如图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a)可能跟小球的质量m有关:
(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c)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起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来改变质量,则:
(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同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后,得到表中的数据,则:为了研究与L关系,需选择序号为____________的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序号瓶子质量m/g移开距离s/格悬线长度L/格来回时间t/s 120312 2.1
240312 2.1
360312 2.1
460212 2.1
560112 2.1
66039 1.9
76036 1.5
(3)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与_______无关而与_______有关.(均填字母)
(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