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新课标Ⅱ)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新课标Ⅱ)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
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
疫病的是()
A. 艾滋病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B.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
C.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D. 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
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6.关于群落演替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为初生演替
C.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为次生演替
D.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9.0分)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_________________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构成,在完成③过程时,至少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

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个核苷酸。

8.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图中结构[ ] 起重要作用。

([ ]中填标号)
(2)有丝分裂过程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器有关。

(3)甲、乙两细胞都具有且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名称是。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图乙细胞。

(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②能继续增殖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6)图一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
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___,D 表示_________。

该细胞中CO2由②过程产生到⑤过程利用,至少穿过 ____层磷脂分子层。

9.正常人在长时间饥饿后,可能出现些低血糖症状。

此时机体对脂肪消耗加快,酮体是脂肪酸代
谢的中间产物,而酮体浓度升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医生一般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已知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浓度远低于5%,说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不是取决于葡萄糖,而是与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快,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________,下丘脑的神经分秘细胞分泌的________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3)糖尿病人代谢紊乱时,血浆和尿液中的酮体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

10.某地区的草原先前由于过度放牧、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大面积草原重度盐碱化,之后某研究团
队采用恢复生态学技术对该草原进行治理,最终该草原几乎恢复到受干扰前的原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该草原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2)治理的第一步:对该重度盐碱化草原进行封育,并且种植以星星草等为主的先锋植物。

理论上所选择的先锋植物应该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
________。

(3)治理的第二步:2~4年后,土壤的pH下降。

种植以虎尾草等为主的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并且进行适度管理。

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所改善,羊草开始入侵,逐步恢复草原原生植被。

综上所述,对该草原的治理过程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理论,目标是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生态系统的________恢复到受干扰前的原状。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1.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
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

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

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实验室现利用芽孢杆菌提取葡萄糖异构酶,经细胞洗涤、超声波破碎、离心和透析后初分离出含葡萄糖异构酶的蛋白质溶液。

(1)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用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

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
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从而得到葡
萄糖异构酶。

(3)纯化后的葡萄糖异构酶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
带电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

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优点是:酶易与反应物接触,又易与反应物分离,还可被
________________。

(5)探究pH对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时,在相应的pH调节下酶和底物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选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pH对斐林试剂鉴定作用的影响)。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
B、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两者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的,C 错误;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实例,能正确区别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人类遗传病的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

3、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A正确;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要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C正确;
D、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解:A、二倍体生物体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染色体组为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正确;
C、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C正确;
D、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而四倍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多倍体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不止一个染色体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意在提升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质壁分离现象原理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质壁分离实验中的溶液浓度是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题干中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单位为g/mL)相同,但因为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故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

甲乙两实验均取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故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

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故只能有溶剂(水)的交换。

A、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只能有溶剂(水)的交换,因此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A正确;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净失水量为零,B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失水,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解:A、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A正确;
B、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为次生演替,B错误;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为初生演替,C错误;
D、农田弃耕后的演替: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A。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1)替换
(2)碱基互补配对转录
(3)翻译核糖体
(4)570 3444
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材料,较好地考查了基因突变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突变。

(2)图中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遗传学上称为转录。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翻译,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

(4)人的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构成,在完成③过程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574-4=570。

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的核苷酸数为:574x6=3444。

8.答案:(1)乙甲 [1]大液泡
(2)高尔基体
(3)线粒体
(4)A
(5)①③⑤②④⑤
(6)③和④(缺一不得分)丙酮酸 ATP和[H] 8
解析:
本题结合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质壁分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功能;掌握质壁分离的条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

(1)由甲图中有叶绿体和大的液泡可知,甲为叶肉细胞,则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甲细胞含有[1]大液泡,能发生渗透作用,因此将其置于30%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甲中标号6为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植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乙两细胞都具有且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图中4为线粒体,5为叶绿体,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能产生水;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基粒为片层结构;黑暗条件下,只有线粒体进行生理活动,并且有氧呼吸过程消耗氧气;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生理活动过程中均产生ATP。

(5)叶肉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转录产生的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变化,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备增殖能力,细胞核DNA既转录又复制。

(6)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⑤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A是丙酮酸,B是[H],C是ADP和Pi,D是ATP和[H]。

其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图中A表示丙酮酸,D表示ATP和[H]。

该细胞中CO2由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②过程产生到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⑤过程利用,至少穿过线粒体两层膜和叶绿体两层膜共4层膜,8层磷脂分子。

9.答案:(1)Na+和Cl-;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降低;抗利尿激素
(3)葡萄糖不能够充分利用,脂肪被大量氧化分解生成酮体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间的网络结构能力。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浓度远低于5%,说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不是取决于葡萄糖,而是与无机盐有关,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快,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下丘脑的神经分秘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3)根据题意,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糖尿病人葡萄糖不能够充分利用,脂肪被大量氧化分解生成酮体,从而导致代谢紊乱,血浆和尿液中的酮体升高。

故答案为:
(1)Na+和Cl-;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降低;抗利尿激素
(3)葡萄糖不能够充分利用,脂肪被大量氧化分解生成酮体
10.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2)耐盐碱(细胞液渗透压大);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3)群落的演替; 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基本知识,属于记忆层次的考查。

(1)该草原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该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2)治理的第一步:对该重度盐碱化草原进行封育,并且种植以星星草等为主的先锋植物。

理论上所选择的先锋植物应该具有耐盐碱(细胞液渗透压大)的特点。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3)治理的第二步:2~4年后,土壤的pH下降。

种植以虎尾草等为主的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并且进行适度管理。

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所改善,羊草开始入侵,逐步恢复草原原生植被。

综上所述,对该草原的治理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群落的演替理论,目标是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原状。

(1)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2)耐盐碱(细胞液渗透压大);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3)群落的演替; 结构和功能
11.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花叶紫叶感病、花叶绿叶感病
(4)AaBbd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正确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

板叶紫叶抗病甲和花叶绿叶感病丙杂交,表现型为板叶紫叶抗病,则板叶对花叶为显性,紫叶对绿叶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丙的基因型为aabbdd。

板叶绿叶抗病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1)根据分析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板叶、紫叶、抗病。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紫叶感病)、aabbdd (花叶绿叶感病)。

(4)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与未知基因型X,后代基因型为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另一亲本基因型为AaBbdd。

12.答案:(1)除去小分子杂质;(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2)凝胶色谱
(3)小
(4)果糖;反复利用
(5)葡萄糖与果糖均为还原糖,无论反应是否发生都会使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所用溶液为(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

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2)蛋白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从而得到葡萄糖异构酶。

(3)纯化后的葡萄糖异构酶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

(4)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

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优点是:酶易与反应物接触,又易与反应物分离,还可被反复利用。

(5)探究pH对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时,在相应的pH调节下酶和底物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选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因是葡萄糖与果糖均为还原糖,无论反应是否发生都会使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
(1)除去小分子杂质;(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2)凝胶色谱
(3)小
(4)果糖;反复利用
(5)葡萄糖与果糖均为还原糖,无论反应是否发生都会使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