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直小学衡清蓉
2013.5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
册P42页例1、例2.
二、教材简介: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通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的概念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它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三、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有了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对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
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是,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实践和通过动态演示,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具有一定的探索意识,故在教学时,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而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管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深化提高”的数学学习过程。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部分内容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可以采取跟体育课内容相结合,先让学生跳绳,分小组进行记录,然后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学生自身产生的数字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在学生经历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轻松地从提取的数据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八、课前准备
1、每位同学在体育课里参加跳绳比赛,并记录成绩,为大家选人比
赛做准备。
2、小组合作计算出本小组的身高体重合计。
九、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
1、师:同学们,小顽童遇到困难了,想请大家帮他做个判断“我身高140厘米,到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里游泳会有危险吗?”
生:……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可是都不能完全说服其他人,接下来我邀请同学们参加一场比赛,我相信从比赛中同学们一定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来。
2、跳绳比赛,记录成绩形成统计表
全班一分为二,比比甲乙两队谁的跳绳成绩好。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想到选代表的成绩来代表全组。
在人数同样多的情况下哪一组赢了?教师申请再加一人的成绩给输了的小组,反败为胜。
生:全班不同意,不公平。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师:是啊,我们发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可是在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班和三二班在人数不等的条件下要比较某些活动成绩的高低,我们可以怎么比?
生1:求总数……(学生会自我否定,得出求总数不公平,不合理)生2:求出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个
师:平均?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用你们的办法算算甲乙两队的成绩。
问:把谁平均分给谁,得数是谁跳的成绩?
生:把所有人的跳绳总数平均分给人数
师:平均分的结果怎样?
生:每个人同样多。
师:每个人同样多,可以代表甲乙两队的各自整体水平了吗?这样公平吗?
我们可以把平均每个人跳的数叫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关于“平均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平均数它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师:这么好的方法我们应该记住它呀
(1)以第一组的成绩为例,全班讨论,总结方法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会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总结: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先合再分,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乙队吧。
说得多好啊。
在用这种方法求平均数的时候,我们要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
(板书)
(2)“移多补少”的方法
采访刚刚参加比赛的同学,让大家发现多跳的同学把自己的个数给了一些给少跳的同学,少跳的同学得到帮助,大家一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师:现在请你们用手势表示一下“最多的数”,“最少的数”,“移多补少”到“平均数”,你有什么发现?(它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它不是真实存在于这组数据中)
(三)深入理解,联系生活
1、师:现在你们知道是哪一组的成绩较好了吗?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看平均数
师:对呀,这两个平均数反映出了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整体水平,所以看这两个平均数就可以公平、公正地比较出是哪一组的成绩好了。
(板书:整体水平公平公正)
2、通过对身边数据的判断,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吉木乃县直小学现有教师96名,平均年龄33岁。
全校共有30个班级,平均每班有43名学生。
近三年来,平均每年有150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找一找这段文字中的平均数。
说说你对它们的认识。
3、解释小顽童的问题,找找生活中什么时候要计算平均数。
(进行夏
季玩水的安全教育,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其他实时教育)
(四)练习巩固、内化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1)小明平均每步走60厘米,其中有一步走了70厘米。
()(2)一次考试中,三(2)班的平均成绩是76分,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78分。
()
(3)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刚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由此小明一定比小刚矮。
()
2、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平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平均每杯水的高度不可能是下面哪个答案,为什么?
3、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算算自己小组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参考“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说说你的发现。
4、期末考试,吉木乃县直小学三(3)班的卓拉曼同学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3分。
他想语数外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达到95分,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
5、“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特殊应用。
(五)课堂小结,书面作业
1、师:小朋友们,用平均数的知识不仅能公正、公平地解决套圈问题和运动会中的排名问题。
其实,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呢!比如平时经常听到的:平均分数、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都是“平均数”知识的应用。
2、(1)师:老师布置个课外作业,每位同学去收集1-2个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下节数学课交流。
(2)完成作业本练习。
十、板书设计
平均数
公平、公正整体水平比最大的小
比最小的大
移多补少
9+6=15(个)10+8=18(个)先求总数15+7=22(个)18-+=24(个)
再求平均数22+6=28(个)24+5=29(个)
29+1=30(个)
28÷4=7(个)30÷5=6(个)算式数据现场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