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情志因素对痤疮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脾论情志因素对痤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4-28T07:36:20.04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3期作者:王旭娅1,芦源2[导读] 本文引经据典,从中医辩证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肝脾与情志的关系、肝脾与痤疮的关系、以及情志与痤疮的关系
王旭娅1,芦源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本文引经据典,从中医辩证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肝脾与情志的关系、肝脾与痤疮的关系、以及情志与痤疮的关系,整理总结这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来讨论肝脾与情志因素对痤疮发生发展的影响,对疏肝健脾法治疗痤疮这一途径提供依据。

【关键词】痤疮;皮肤病;肝脾;情志因素
痤疮又被称为“粉刺”,主要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青春期多见且容易复发。

近年来,痤疮与患者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日俱增的同时,医学的治疗模式也从单一治疗躯体疾病逐步转移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故笔者从肝脾两方面辩证论治痤疮的同时,也将讨论情志因素对痤疮的影响如下。

1.肝对情志活动及痤疮的影响1.1肝与情志的相关联系
肝气升发可带动一身之气运转疏泄,人的情志活动也会随之顺畅。

当其弱时,会如《诸病源候论》所说:“……两胁拘急, 筋挛, 不得太息, 爪甲枯 , 面青 ,善悲恐 , 如人将捕之。

”五志所致之病,以肝病为首,肝气瘀滞则气机失调,百病皆生。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病者女性多见, 其心理活动多变, 易情志为病,而经、孕、产、乳等屡伤于血, 肝气失养则亦能发病[2]。

张永[3]也指出肝失疏泄是情志治病的重要环节。

1.2肝濡养情志
人的意识活动内藏于肝。

而张景岳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笔者由此认为,肝血养魂,当魂不能随心神而动,会出现类似于魂不附体的梦呓症状,致使人陷入意志情感失常、思维迟钝,抑或悲伤过度、意志沉闷等状态。

1.3肝疏泄情志
肝主升、主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言:“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当肝脏功能失司 , 失于疏泄的职能,人在情志方面会表现为闷闷不乐。

疏泄过时,又表现为精神过度亢奋,易烦躁易怒。

可见一身脏腑之气皆系于肝的气机条达,而气机又决定着精神情志活动的稳定性,当其不稳时可干扰气机的升降,导致情志疾病。

1.4肝与痤疮的关系
《灵枢·经脉》中言:“……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由此可见,痤疮易发之头、面、胸之处,皆为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而皮部是十二经脉末端分布于机体的体表部位。

由上述可知,足厥阴肝经在其贯通经脉的末梢上连着皮部层次上的皮肤,痤疮的发病与其循行之处关系紧密。

而《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也写道:“人当汗出之时,玄府未闭,乃受水湿,则阳气方泄,寒水制之,热郁皮内,湿邪凝结,遂为痤疿……”概痤疮之病因病机可以以一“郁”字概况,言中水湿聚集,皆因邪蕴于肌表,阳气受郁阻所致,而气之不畅,盖因肝之不泄,由此亦见肝气与痤疮的发生密不可分。

2.脾对情志活动及痤疮的影响2.1脾与情志的相关联系
脾脏影响着人的情绪与思虑。

正如《灵枢·本神》中言:“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

”脾有升清畅中焦气机之功,脾脏化源,升举的清阳之气使得人大脑活跃不会低沉,又如《推求师意·郁病》云:“郁病多在中焦。

”脾调节水液代谢,防止中焦储留之痰饮上蒙清窍,致使大脑神志昏蒙异常。

这两方面均可见脾对大脑功能的运转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2脾滋养情志
脾藏营舍意,主运化统血。

《灵枢·平人绝谷》中言:“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意赖于水谷所化营气的濡养,而营气从脾胃运化的水谷中生,注脉化生为血,上充于脑,从而使脑髓充实,脑部精神意志活动顺畅,不至于精神失养发生情志疾病[4]。

2.3脾与痤疮的关系
由脾经的循行可发现,其脉络所属的肌肤腠理只有前胸为痤疮常发病之处,然《难经本义·六十七难》中言:“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由此可见,表里的一对经脉,其经脉之气,可于阴阳脏腑间交通相应,由此互为影响,所以在考虑脾经循行部位的同时,应同样考虑胃经脉络所属的部位。

据《灵枢·经脉》言:"胃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可知,胃经循于痤疮好发的前胸、头、面部位,而脾经通过互通的表里之气,亦能对痤疮造成影响。

除此以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饮食不当或不节制会使得脾胃运化失利,致使痰饮郁积于肌肤腠理,从而导致痤疮的产生。

而若内湿化热蕴结,累及血分,久而久之化为热毒, 瘀阻血脉, 凝滞于面部, 当热毒外发之时,亦可发为座疮[5]。

3.情志与痤疮的关系
3.1痤疮对情志的影响
大学生痤疮患者中,陷入焦虑情绪中的患者已高达男性的 70% 、女性的 78. 8%[6]。

而这类人本身情绪易敏感,容貌的改变会让他们情绪更加不稳定,引发抑郁焦躁等低落的情绪状态,面部获得性缺陷给患者身心健康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害的同时,还会由于交往中的盯视和歧视,表现出不敢于他人交谈等一系列社交恐惧等问题[7]。

宋晓蕾[8]等人的研究中也提示了治疗痤疮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情志进行疏导。

3.2情志对痤疮的影响
近年来,当代医学逐步认识到了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冯燕开[9]指出通过交流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其树立信心,对遇到学习生活困难的患者电话随访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之后,通过心理干预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治疗疗程比对照组短。

而谭士君等[10]也指出将干预组病人进行有规划的复诊,帮助病人建设对痤疮的正确认知,增加治疗依从性后,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4.结语
综上可见,肝、脾、情志这三者对痤疮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

因此,临床上运用疏肝健脾法选择方剂治疗痤疮的同时,理应视情况而定,予患者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干预,让情志疏导成为痤疮治疗中足够重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欧阳文杰,陈小勇,陈向齐.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3):4347-4349.
[2].试述肝气虚证的临床特征[J].江西中医药,1994(02):62.
[3]张嘉鑫,郭宇,顾然,王庆国,魏玮.根据脾脑相关性从脾胃论治情志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5):726-729.DOI:10.13463/zyy.2017.05.013.
[4]张永.焦虑障碍中医药证治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2.
[5]韩丽华,张庆荣.从脾胃论治痤疮病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06):72.DOI:10.13729/j.issn.1671-7813.2007.06.041.
[6]谢淑霞,张云青,王玲,李欢,杨素莲,卢荣标,郑跃,赖维.痤疮对男女大学生心理人格倾向及生活质量影响比较[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05):323-326+336.
[7]冯占芹.面部重度痤疮患者的心理卫生评估[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03):238-239.
[8]宋晓蕾,沈芳,谢韶琼.痤疮患者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8):142-144.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8.08.038.
[9]冯燕开.心理干预对青春期痤疮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04):25-27.
[10]谭士君,王玮.心理干预对中、重度痤疮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2):1514-15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