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贮罐的毕业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在20世纪的后半世纪,低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低温技术的普及,液氮、液氧、液氩、液氢、液氦、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应用日趋广泛,各行各业对储存和输送低温液体的需求不断增长。
由于低温液体的沸点低,汽化潜热小,制取成本高,对低温液体进行安全有效的储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众所周知, 低温绝热储运容器是以保存低温液化气体的方式来储运气体的, 这种方式与用高压液化气体和高压压缩气体的方式比较, 具有储运压力低、安全性高、储运量大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气体市场的迅猛发展, 国家在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09 年版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 将几何容积大于5m3的低温储存容器划归到第三类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范围。
CF、ZCF型低温液体贮槽采用双层壁真空粉末绝热,用于液氧、液氮,液氩等低温液体贮存。
它取代了传统的气体高压贮存方式,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介质不受污染、操作方便等许多优点。
本文针对DYL-50/2.5型低温液体贮槽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具体漏热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为绝热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由于时间仓促,设计中不免会存在一定的错误和缺点,恳切地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目录
第1章绪论 (5)
1.1 低温液体贮运的概述 (5)
1.2 国内外在粉末绝热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7)
1.2.1 国外研究现状 (7)
1.2.2国内研究现状 (7)
1.3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8)
1.3.1 本设计预定达到的设计目标 (8)
1.3.2 设计依据 (9)
第2章低温结构设计 (10)
2.1 低温容器流程设计 (10)
2.1.1 加液系统 (10)
2.1.2 排液系统 (10)
2.1.3 真空度测量系统 (10)
2.1.4 夹层抽真空系统 (10)
2.1.5 液位测量系统 (10)
2.1.6 测满口 (10)
2.1.7 自增压系统 (11)
2.1.8 气体放空系统 (11)
2.2 贮罐各部分结构组成设计 (11)
2.2.1 基本结构介绍 (11)
2.2.2 低温容器的绝热结构设计 (11)
2.2.3 焊接结构的设计 (14)
2.2.4 低温下的密封结构设计 (15)
2.2.5低温液体运输管道设计 (16)
第3章低温容器的设计计算 (18)
3.1 低温容器的几何参数 (18)
3.1.1 内筒体几何尺寸计算 (18)
3.1.2 外筒体几何尺寸计算 (18)
3.2 储罐内筒体计算 (19)
3.2.1 内筒计算厚度δnf (19)
3.2.2 内封头厚度计算 (20)
3.2.3 内筒稳定性计算 (20)
3.3 储罐外筒体计算 (21)
3.3.1 外筒体稳定性计算 (21)
3.3.2 外封头稳定性计算 (22)
3.3.3 外筒体强度校核 (22)
3.3.4 外筒体加强圈计算 (23)
3.4 支撑结构计算 (25)
3.5 超压泄放装置计算 (27)
3.5.2 爆破片计算 (29)
第4章低温容器的热设计 (31)
4.1 绝热结构中的热桥设计 (31)
4.1.1 热桥 (31)
4.1.2 减少热桥导热的措施 (31)
4.2.1 漏热计算 (31)
4.2.2 蒸发率计算 (35)
4.2.3 夹层静态漏放气速率计算 (36)
第5章自增压系统设计与管路损失 (37)
5.1自增压计算 (37)
5.1.1 设计参数 (37)
5.1.2 过冷段计算 (38)
5.1.3 蒸发段计算 (40)
5.1.4 过热段计算 (42)
5.1.5 增压气化器实际翅片管长计算 (43)
5.2 管路流阻损失计算 (43)
第6章容器制造工艺要求 (46)
6.1 工艺流程 (46)
6.2 低温容器的焊接 (46)
6.2.1 焊接的表面处理 (47)
6.2.2 常用材料的几种焊接规范 (47)
6.2.3 绝热结构的施工 (48)
第7章低温容器的使用说明 (49)
7.1 预冷 (49)
7.1.1 预冷过程 (49)
7.1.2 预冷方式 (49)
7.2 充液 (49)
7.2.1充液的准备工作 (49)
7.2.2 输液管的结构 (50)
7.2.3 液氧的充填 (50)
7.3 液面测量 (51)
7.4 安全技术 (52)
7.5 应急措施 (52)
第8章性能及安全性评价 (5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55)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程序 (56)
英文翻译
摘要
在20世纪的后半世纪,低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低温技术的普及,液氮、液氧、液氩、液氢、液氦、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应用日趋广泛,各行各业对储存和输送低温液体的需求不断增长。
由于低温液体的沸点低,汽化潜热小,制取成本高,对低温液体进行安全有效的储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DYL-50/2.5型真空粉末绝热低温液体贮罐(罐体设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总体的漏热进行了具体分析,给出了计算公式,为绝热性能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字:低温技术;低温储罐;真空粉末绝热;漏热
Abstract
In the la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ryogenic technology was expanding by leaps and bound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ryogenic technology, cryogenic liquids such as liquid nitrogen, liquid oxygen and liquid argon, liquid hydrogen and liquid helium, liquefied natural gas, were applied in wide range day by day, furthermore the demand of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cryogenic liquid wa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Because of the cryogenic liquids with the characters of low boiling point, small latent heat of vaporization and high-cost to refine, it is of the utmost economic value to storage and transport cryogenic liqui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This specification mainly has introduced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vacuum powder insulation cryogenic storage tank CF-50000(The tank systems design). The total heat leakage is analyzed specifically,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is given, providing a basis for adiabat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Key words:cryogenic technology; cryogenic tank; high vacuum powder insulation; heat leakage;
第1章绪论
1.1 低温液体贮运的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低温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低温液体的应用日趋广泛,如液氢、液氧、液氮、液氩、液氦、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产生、低温液体的应用与研究,都需要低温液体的贮存与输送。
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都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迸行。
各行各业对贮存和输送低温液体的低温容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在工业、农业、国防科研和医疗方面更为明显。
由于低温液体的沸点低、汽化潜热小,获得低温液化气体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低温液体的有效贮存与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低温技术的应用中,往往存在下面所述情况:
(1)集中生产,然后分配到各用户,例如液氧、液氮、液氩、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液氦的集中生产与分配;
(2)短期生产的产品供较长时间使用,例如许多试验单位和医疗单位自备液氧机生产液氧的情况;
(3)较长时间的生产,供短期大量集中使用,例如大型低温试验或进行火箭发射时,均是采用这种方法提供液氦、液氢、液氧、液氮的。
为了适应以上的情况,必须进行低温液体的有效贮运,就是对于使用气体的部门,如果采用液体运输,也是比较经济的。
例如一台3650 L的液氧贮槽所贮存的液氧。
其总重量不超过1250kg,若气体贮运,需500只钢瓶,重量35500kg。
又如一只175L的带汽化器的液氧贮槽,装在一辆小车上,携带方便,可代替20只氧气钢瓶供焊接使用。
总之,几乎所有使用低温的场合,都离不开低温液体的贮运,自然也离不开贮存低温液体的设备。
因此,低温液体的贮运是低温工程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低温技术中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
伴随低温液体贮运的发展,低温容器的绝热技术日趋完善。
要保持低温液体的贮运以及低温制冷的温度等,都必须对低温环境采取绝热措施,只有在绝热条件下才能够保持低
温。
通过绝燕,可以减少气化损失,或为长时间及远距离运送低温液体创造条件。
低温绝热方法可以分为普通绝热和真空绝热两大类:
(1)普通绝热是一种使用较早的传统的绝热方法,它是在设备、容器、管道的外侧敷设固体多孔性绝热材料,在绝热材料的空隙中充满着大气压力下的空气或其他气体;
(2)真空绝热有三种基本类型:高真空绝热,真空粉末绝热及真空多层绝热。
自1890年杜瓦发明了杜瓦容器以来,低温容器的绝热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那以后所有的改进都是在杜瓦原先的概念上进行的,通常都是采用高反射率的表面或一个可以反射和遮挡辐射能量的中间屏来减少辐射传热的。
真空粉末绝热是1910年以后出现的,而多层绝热的发展是最近三十年来的事情。
现在低温绝热技术的发展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例如多层绝热的发展使液氦的输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可以实现三十天无损耗的陆上和海上运输。
绝热结构的绝热性能可用其有效导热系数(或称表观导热系数,包括对流及辐射在内)来评定,它的数值越小,则绝热性能越好,图1.1示出各种绝热方式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
可以看出,真空多层绝热的效果最好。
目前各种低温绝热技术已很成熟地应用于大、中、小型低温液体贮槽上。
随着低温液体的贮运迅猛发展,对低温容器的使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短短的几年时间,国内发展了许多生产厂家,但产品的使用情况尚不尽人意。
国外同类产品说明书都配有储槽性能资料,例如关于贮存时间的升压曲线和升温曲线充满率和贮存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保证最佳的经济性。
而我国的生产企业和产品都未能做到这一点。
图 1.1 各种绝热方式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
Fig 1.1 variation ranges of effective 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s
for different thermal insulation methods
1.2 国内外在粉末绝热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对于贵重、高纯度液化气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以及罐车运输液化气体,为了保证经济性、安全性以及保证气体适用时的高纯度,必须采用无损(无排放)贮存。
低温液体的无损贮存涉及到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及压力容器等许多领域,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过研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C.L.Tien等人对低温贮存过程中热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Yu.A.Kirichenko和Zh.A.Suprunova考虑到系统内部热动力状态的改变,利用相似理论求解得到了描述传热流动过程中的使用关联式。
P.Kournetan发展了一个存在外热源的情况下,预测低温容器内液体性质变化的模型。
该模型较为全面的考虑了热传递机制,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实验数据,且能够预估给定条件下的无损贮存时间。
C.M.Yu 和N.U.Aydemirn对部分充满低温液体的卧式筒形贮罐和球罐在均匀外部受热作用下的热力响应做了分析。
S.Gursun从热力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预测容器内压力变化的“等温"模型,该模型思路简单清晰,且算法容易实现。
对处于热力饱和状态的低温液体,漏入的热量能准确地预计。
Q.S.Chen等人对车载LNG燃料罐内的压力变化和漏热进行了分析计算。
加拿大学者Y.Rotenbergn提出了一个模拟小尺寸系统无损存储过程的模型,利用能量守恒建立了传热过程的微分方程式以及描述容器内热力过程的微分方程式,但模型数值化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偏差。
C.Beduz、R.Rebiai和R.G.Scurlock 等人对低温贮存过程中因为液体大量汽化导致罐内压力急剧上升的情况做了探讨。
Neff 指出密闭容器中压力的上升是低温安全贮液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并且实验证明了容器中的实际压力大于基于平均液体温度而计算的压力。
Scrott等人研究了一个小型不锈钢液氦杜瓦瓶中温度的分布情况。
Swim和Schmidt研究了容器中液体的自增压,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比较了实验得到的结果。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科研工作者在低温绝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汪荣顺教授编制了真空粉末型绝热容器漏热量的计算程序,以6.5m3低温容器为例进行了传热计算|。
汪顺华教授分析了低温液体存储时的传热规律,得出了反映贮罐内温度变化的微分方程式,利用数值差分法求解出了贮罐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徐烈教授提出了低温容器贮运最佳充满率的概念。
给出了无损贮存的低温容器中压力升高和充满率的关系图。
潘俊兴工程师通过对闭口低温容器内升压速度的研究,得出了保压状态下容器内温度、压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顾安忠教授模拟分析了低温液体的热分层现象,并通过对比各种实验条件,得出了低温介质热分层设计计算方法。
陈国邦教授针对无损贮存过程中的漏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低温绝热过程中漏入热量的方式及计算公式。
1.3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低温液体储罐分别进行了结构设计、设计计算和热设计的分析。
毕业设计是我们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映我们四年来对知识的积累,培养我们综合实践能力的环节,对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它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们通过对低温容器的设计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大串联,以做到学以致用。
这次设计我们运用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几何学、积分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图学等等。
对这些知识的再次应用,使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压力容器中的强度、刚度的问题,而且要保持高效的绝热效率。
首先作为制冷剂的低温液体、沸点很低、汽化潜热小,室温环境相对于液体的低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热源,因此为了经济的获得,贮运这些低温液体,必须要有良好的绝热。
所以在低温贮槽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尽量设法减少通过对流导热,辐射等途径漏入低温设备的热量,以维护低温装置正常工作。
1.3.1 本设计预定达到的设计目标
1、对低温容器绝热结构漏热量的分析计算;
2、对低温液体贮罐结构设计计算;
3、对低温液体储罐进行工艺设计;
4、对低温液体储罐进行热设计。
1.3.2 设计依据
任务来源:毕业设计任务书
执行标准:TSG R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T18442 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绝热压力容器。
设计参数见表1.1
表 1.1
项目内筒体外筒体
工作压力(MPa) 2.5-0.1
设计压力/计算压力 2.75/2.95-0.1
工作温度℃-183 常温
设计温度℃-196 常温
介质液氧、液氮、液氩--
充装率95% --
有效容积/几何容积m350.63 --
射线检测比例/合格级别100%Ⅱ20%Ⅱ焊缝系数 1.0 0.8
筒体材料/允许应力06Cr19Ni10/137MPa Q345R/117MPa
日蒸发率≤0.26%(LNG)≤0.34%(LN2)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按时按量的完成了计划任务,完成了毕业设计说明书,英文翻译,设计图纸(CAD绘图),程序编译调试,毕业设计简介等。
第2章低温结构设计
2.1 低温容器流程设计
2.1.1 加液系统
加液分为上进液和下进液,有快速接头CN-1和一个四通接头分别连上进液阀V3和下进液阀V2,有管子和过渡接头连到内筒体。
管子选用φ28×2和φ45×3.5的。
2.1.2 排液系统
阀门V6可以直接排液,由筒体的下部接入;管子选用φ45×3.5的。
V6选用32gDA25C,规格为DN40PN4.0。
2.1.3 真空度测量系统
VR真空硅管,用来测量贮罐夹层的真空度,与夹层的抽空管相连。
当真空层的真空度大于3Pa时应重新对夹层进行抽空,以保证夹层的真空度,提高绝热效果。
2.1.4 夹层抽真空系统
VV抽空阀,选用CF-40其中DN为40,作用为抽空,当真空度达到要求时,关闭VV,使夹层真空度得以保持。
2.1.5 液位测量系统
由两条管路分别从筒体的上下两个部位引出,顶部为气相,下部为液相,由液位计阀连在一起。
L1液位计阀P S
-1,气相连着压力表阀和压力表,液位计量程为0~6m水柱。
×Z
2.1.6 测满口
由设定的液面来安装管路,当液面达到设定值时,由管子向下流向测满阀MV,当充
液时,此阀门打开,直到有液体流出时表示罐已充满,关闭此阀,选用32gDA10C的阀门,规格:DN20PN4.0。
2.1.7 自增压系统
由增压阀V1连到增压器PBC-1,它选用CFB03-00,将罐内流下的部分液体气化后,通入内罐,使罐内的压力升高,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排出。
2.1.8 气体放空系统
当容器顶部压力升高时,由管路排出气体,经过放空阀E1,然后到一个单向阀CV,因为气体只能往外走,防止气体回流。
因此,只能用单向阀,然后连接阻火器,因为气体放出和空气接触,有可能出现火花。
阻火器就是为了防止火花随气体进入内罐而产生明火,引起爆炸。
2.2 贮罐各部分结构组成设计
2.2.1 基本结构介绍
液氧储罐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内,外管路以及外管路的操作都置于罐的下部,内筒体用来盛装液氧,与其相连的各种管路,通过夹层空间延伸到外管路系统,外筒体一方面与内筒体构成了真空夹层绝热空间,同时对内罐体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支承采用绝热性能良好的玻璃钢材料,用于支持内筒体的轴向和径向载荷,以保证内筒体的稳定工作。
2.2.2 低温容器的绝热结构设计
低温绝热的目的是设法减少通过对流,导热、辐射等途径漏入低温设备的热量,以维护低温装置能正常工作。
低温绝热和高温“保温”,虽然原理相同,但低温绝热在低温领域内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制冷的低温液体,沸点很低,汽化潜热小,室温环境相对于液体来说是一个很
大的热源,另外为了获得这些低温液体,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
因此,为了经济的获得这些低温液体,贮运和使用这些低温液体,必须有良好的绝热。
图 2.1液氧贮槽流程图
低温绝热可分为四种类型:
1、堆积绝热(容积绝热);
2、高真空绝热;
3、真空-粉末绝热;
4、高真空多层绝热(包含多屏绝热。
下面以真空粉末绝热来说明。
这种绝热结构式是在绝热空间充填多孔性绝热材料(粉末或纤维),再将绝热空间抽到一定的真空度。
研究与分析表明在绝热空间填充多孔粉末和纤维,只要在低真空的情况下,就可以使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粉末粒子(或纤维)之间的间距,从而就可以消除气体的对流传热。
而残余气体的热传导,也因为气压降低而显著下降。
另外,由于多孔性材料对热射线的反射与吸收(包含散射),也起到了削弱辐射传热的作用。
特别是添加一定数量的阻光材料(铜粉或铝粉)后,更有利于减少辐射传热。
由于上述几种因素,这种绝热型式的绝热性能,比单纯高真空绝热的更好,而且避免了获得和保持高真空所带来的许多困难。
影响绝热效果的因素除真空度外,还有粉末的粒度;容重、添加剂的种类与数量、界面温度等。
真空-粉末(或纤维)绝热的优点是:绝热性能好,优于堆积绝热二个数量级,优于高真空绝热一个数量级,而且真空度要求不高,一般为1~0.1Pa即可。
这种绝热的缺点是:要求夹层间距大,笨重。
适用于大、中型低温贮槽和设备。
低温绝热材料的基本要求:
1、导热系数低、密度小;
2、真空型的绝热材料放气率要小,低温下吸附气体性能强;
3、强度高、经久耐用;
4、不氧化、不燃烧、不分解、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害;
5、吸湿性小、抗冻性强、膨胀系数小;
6、适用温区广、来源充足、加工方便、价格便宜。
7、粉末绝热材料的干燥处理
典型的粉末绝热材料为膨胀珍珠岩。
珍珠膨胀岩又称珠光砂,是一种吸湿性很强的材料,在装上绝热空间之前必须采用鼓风烘箱或真空烘箱干燥处理,大量的珠光砂可以按图
所示流程进行干燥。
干燥时间视原料情况而定,一般新鲜且密闭包装的珠光砂,在150--180℃下,干燥8h即可以了,但对于年久或吸湿的珠光砂,应定时从放料口放出试样,进行测定,一般要达到含水量小于0.08%为止。
2.2.3 焊接结构的设计
低温容器一般都处于高真空、深低温的条件下工作,因此,对焊缝的气密性要求很高。
根据构件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焊接的形式是焊接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焊接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1、首先考虑接头的工作介质和工作条件,例如温度、振动、疲劳和腐蚀性等,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
2、大型构件应尽可能减少焊接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作。
3、尽量设法减少焊接件的变形和应力,如不同厚度的材料焊接时,尽量采用等厚度的接头形式(图2.2 b)。
尽可能减少焊后加工工作量。
4、焊接方法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半自动焊或自动焊。
焊缝也应尽可能采用直线、圆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
5、光洁度有严格要求的焊缝(如焊后不允许在加工的法兰密封面),设计时应考虑使焊缝避开有光洁度要求的位置。
否则焊缝中偶尔存在的气孔、夹渣等缺陷,将导致整个工件报废。
6、焊接接头的连接,尽可能采用有较高静载荷及疲劳强度的型式(图2.2 b)避免采用图2.2 a所示的型式。
7、避免焊缝过于集中,减少应力集中和接头变形,最后采用图2.2 b,避免采用图2.2 a 所示的型式。
8、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焊接时,为避免在低温下由于热胀冷缩程度不同而引起泄露,常把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包在外面。
9、应用在真空环境的焊接,其焊后的死角应在背离真空的一面,基体结构如图2.3。
为保证真空性能焊缝应尽可能处在真空内侧,以避免不利于抽空的“死空间”并严格禁止内外侧同时有焊缝的结构,但外层为进行定位和加固,可进行间断焊。
a b
c
图 2.2 接头连接形式
大气真空大气
大气
对焊搭接
图2.3 真空环境下的几种焊接结构
2.2.4 低温下的密封结构设计
低温容器中,为满足使用和检查的要求,常用到许多密封结构,大致可分成四大类:
1、低温静密封,往往与真空相关联,成为真空下的低温密封;
2、动密封,一些运动零部件之间的密封;
3、低温容器的窗口密封;
4、引线密封。
以上四种密封有的仅用在低温下,有的用在低温真空下。
由于低温下材料的许多物性变化很大,如热胀冷缩、低温下变硬变脆等问题,会导致密封比压大大降低或完全消失。
为此,低温下密封结构的设计,是低温容器设计中一项特殊的工作。
2.2.5低温液体运输管道设计
真空绝热管道适用于长时间连续输送液氮、液氧、液氢和液氦等。
绝热空间的真空度优于0.01Pa,内、外管径之比为2~2.8。
各类真空型输液管基本上采用套管式的结构。
外管常用铜管或不锈钢,内管常用不锈钢管。
每隔一定的距离,要给内管加一个支承结构。
支承结构常有三角形、正方形或球形等。
真空绝热输液管的冷缩补偿非常重要,一般金属管从室温到液氮温度约收缩2.9mm,到液氦温度约收缩3mm。
常用波纹管补偿温度变形,或用特别低膨胀率的材料制作。
真空绝热输液管道冷耗少,预冷量也小,是最广泛使用一种输液管。
2.2.5.1低温液体泵
低温液体泵是用来输送低温液体,并提高其压力的机械。
设计中注意事项:
1、为保证零件在低温下冷收缩,其结构应对称;
2、泵的进、出口管路必须-设有冷收缩的补偿,如金属波纹管等;
3、常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的连接件选用低热导率的材料制造,以减少导热损失;
4、尽可能地减少低温区工作的零部件的热容量,以减少液体的汽化损失,缩短起动时间;
5、在低温工作且有相对运动的零件,应尽可能地选择线膨胀系数相接近的材料来制造;包括零件的线膨胀系数小于或等于被包括零件的线膨胀系数,以防止冷收缩时产生卡死现象;
6、对在低温下工作的重要零件,特别是那些配合要求很严格的运动零件在进行最后一道精加工之前,必须作冷处理。
冷处理温度一般应低于或等于工作温度,处理时间为1至4h;
7、为防止低温液体的气化,特别要注意泵体及进口管道的绝热。
一般用珠光砂或发泡材料,对温度很低的液氢泵和液氦本则采用真空绝热;
8、密封是低温泵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泵的密封采用封闭式或轴封式。
轴封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