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杨
来源:《启迪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1期
摘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侧重点应由理论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计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结合他们的基本学情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使其加深对概念知识和数学公式的理解,在实践中提升计算能力,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学生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日后的学习道路上,数学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计算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引,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将其落实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实现数学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从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1.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要目的,带领他们分析具体的运算公式,指出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在保证解题准确率的同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另外,计算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可在口算、笔算、估算等多元化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数学思维,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验算结果的习惯,无论日常练习还是实际考试中都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保证计算准确率的同时,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运算过程中掌握更加丰富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渐感受到学习数学学科的乐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表扬,在学习中初见成效时便会增强自信心。

通过教师
的辅助与引导,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计算活动中,经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掌握多种运算技巧,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后,便可以灵活解决购物、出行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享受数学带来的便利。

回到课堂后,学生也会全身心地参与到计算训练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1.3 激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谨性的课程,要想保证学习效率,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作为学习及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促使其积极加入课堂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就解题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充分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结合现有的提示展开推理,直至问题顺利解决。

可见,通过培养计算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激活,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运算技巧,并能够根据提示推理正确答案,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1丰富教学方法
2.1.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笔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真实的计算场景,将原本复杂的题目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提升笔算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要先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情景重现”,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打造一个小型超市,提前准备好各种零食,并带有准确的价格标签,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信息自行设计问题并进行解答,将整个计算过程详细地写出来,与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时分析对方的答案是否正确,在交流与讨论中提升笔算能力。

最后,教师整合班级学生的问题和算式,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重点讲解运算中带有多种符号和括号的情况,使学生掌握更多运算技能,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一课为例,教师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道具和价格标签,如6罐可乐12元、薯片每包13元、矿泉水每瓶2元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购,并计算需要支付的金额。

很快便有学生提出,想要购买1罐可乐和2包薯片,在练习本中列出算式:12÷6=2,13×2=26,26+2=28元。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以综合算式的方式呈现:12÷6+13×2=28元。

这样能够在真实的购物场景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进行笔算,加深对运算律的了解,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共同提升。

2.1.2引入趣味游戏,培养口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对各种类型的游戏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引入趣味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旨在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因此,教师要全面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设计具体的口算题目,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加以呈现,并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

这样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认真配合教师下达的各项指令,形成活跃的班级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口算训练中,为计算能力的提升助力。

例如,教师提前准备好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片若干张,随机分发给班级学生。

做好准备工作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相应的口算题目,如12×5,81÷9,45+76等,并说出一种颜色,拿到相应颜色卡片的学生需要快速说出正确答案,其他学生负责监督,用时最短且答案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卡片。

以此类推,直至游戏结束,获得卡片数量最多的学生赢得比赛。

在趣味游戏中,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1.3利用小组合作,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也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笔算和口算,对于结果的准确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根据相关运算规律进行估计,得出大致的结论,可以用于检验笔算结果。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相应习题,引导他们根据现有的知识积累加以分析。

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笔算,先估算出一个数字,而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大家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后总结出估算的最佳方法,为后续的笔算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的方式给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无形中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并在团结协作中提高了估算水平。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一课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例题:甲商店4袋牛奶12.6元,乙商店6袋牛奶23.4元,问哪一家牛奶更便宜一些?以此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估算,经过讨论总结出最终答案,12.6约等于12,12÷4=3,将23.4看作24,24÷6=4,为了方便计算进行估算,可以猜测出乙商店的牛奶更贵。

在小组合作中,每名学生都能发表意见,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估算训练的机会,同时顺利引出本课小数除法的主题,起到优化教学设计的作用。

2.2实施分层教学
2.2.1根据学生短板分层
小学生受到认知特点、智力发育、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他们的数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一概而论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面对这一情况,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展開教学,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和薄弱项进行小组划分,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在同一类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问题,使他们在计算训练中尽快弥补短板,实现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完加减乘除法之后,教师以此为依据设计一套练习题,其中包括加法专项、减法专项、乘法专项、除法专项以及混合专项五个板
块。

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与观察,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五人一组的模式,组内成员的薄弱项基本一致,在针对性的练习中顺利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2.2根据学习能力分层
根据学习能力分层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综合表现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为其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计算题目,以此保证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的练习内容以夯实基础为主,计算题目应相对简单,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讲解计算的重点和难点,适当增加题目难度,旨在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内容则以拓展训练为主。

在此基础上,全身心投入计算中,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尝试总结出多种解答方案,锻炼计算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灵活发展。

由此可见,根据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更多人加入计算活动,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其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以学生的基本学情为切入点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趣味游戏、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并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保证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同时,学生要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并将这项技能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吴月红.刍议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35):70-71.
[2]陈国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J].基础教育论坛,2022(26):99-100.
[3]李静文.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计算能力: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2(24):47-49.
[4]柳富军.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56-58.
[5]朱丽婷.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教学举措探索[J].学苑教育,2022(12):7-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