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组员介绍:
组长:胡依依
PPT制作:胡依依
问卷调查:周雅雅李塞纳陈浩云
论⽂:陈帅叶冬冬陈青青李丹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乎都有爱⽿机的喜欢,也很喜欢戴⽿机听⾳乐。
但是长时间带⽿机对⽿朵有什么危害呢。
关键词:⽿机⽿朵危害
问题来源:现在的学⽣基本都很喜欢带⽿机听⾳乐,上学时候带,放学也带,睡觉带,逛街也带,那么⽿机对⽿朵就真的就没什么影响吗?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带⽿机,在学⽣群体⾥尤为显著哭天喊地流⾏乐和声嘶⼒竭摇滚乐的学⽣,还有许多好学的学⽣为了快速提⾼英语听⼒,⽩天⽤⽿塞也就罢了,睡觉前也要戴着⽿塞听英语,这种做法精神可嘉,但对听⼒的损伤让笔者感到担忧。
实际上,临床数据也证明,学⽣在听⼒受损群体中占有很⼤的⽐例。
意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机对⽿朵的危害!
(⼆).研究对象、⼯具、过程和⽅法
研究对象:众多青少年
研究⼯具:电脑及⽂献资料和问卷调查
过程和⽅法: 1.设计问卷,选择200名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调查。
在各个学校发放问卷。
利⽤节假⽇在街上发放问卷表。
我们⼩组分为两批来发放问卷表选择不同时间。
2.实地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中利⽤午休时间在学校中调查。
访问同学们对于⽿机对⽿朵有什么影响及看法。
3. ⽂献查阅:通过⽹络、新闻报纸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我们希望青少年减少使⽤⽿机,合理使⽤⽿机,知道⽿机对⽿朵的害处。
(四)结论与感想
结论:
⽿朵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
随⾝听、MP3、⼿机的问世,为我们听⾳乐、听故事、听新闻、与⼈通话带来莫⼤的便利;有了电视⽿机,我们更是可以在家、在飞机上、在病房⾥随意欣赏电视节⽬,⽽不必担⼼⼲扰他⼈。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机、⼿机如果使⽤不当,很可能由⽿朵的帮⼿变为⽿朵的“杀⼿”。
在今年3⽉3⽇全国爱⽿⽇到来前⼣,我们就请医学专家讲讲如果何正确使⽤⽿机、⼿机,不使听⼒受到损伤。
⼈们对噪声的认识始于⼀个半世纪前。
初期是发现铁匠打铁的敲击声能引发⽿聋和⽿鸣;此后,战争⼜使⼈们进⼀步注意到噪声会对听觉产⽣影响;在纺织⼯业发展的进程中,纺织⼯⼈⽿聋的⾼发⽣率更深⼊证实长时间接触噪声可能造成⽿聋,随后⼈们开始注意在接触噪声时采⽤棉团塞于外⽿道来预防⽿聋。
⼀种严重公害,⼴泛存在于我们的⼯作、⽣活与休闲的环境中。
⾃古以来⼈们⼀直认为⾳乐是⼈们喜欢的悦⽿的声⾳,随着科技的发展MP3⾛⼊⽣活,深受⾳乐爱好者和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但随之⽽来的问题是⼈们佩戴⽿塞式⽿机的机会多了,甚⾄对它产⽣了依赖。
殊不知,不科学地使⽤⽿机收听⾳乐,也可能对我们的⽿朵形成潜在的威胁。
例如,有些年轻⼈经常在睡前戴着⽿机收听⾳乐,并于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整宿都没有关机,强⼤的或较轻的但持续性的声⾳长期刺激⼈⽿,可能导致⽿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蜗内负责感受声⾳的⽑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鸣和噪声性⽿聋。
还有⼈长时间⽤⽿机收听MP3或随⾝听,因过分追求⾳响效果⽽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将⾳量调得过⼤,听的时间过长,这样就好像是把⼀个噪声的发⽣源放置在⾃⼰的⽿朵上,超强的声⾳直接作⽤于⾃⼰的听觉系统,使我们的⽿朵长久暴露于⾼强度的噪声之下,久⽽久之即可
使得⼀部分⼈听⼒下降,出现噪声性⽿聋。
有⼈在公交车内、地铁⾥、喧闹的⼤街等嘈杂环境下戴着⽿机欣赏⾳乐时,往往会因外界声⾳⼲扰妨碍听清信号,⽽将声⾳调得很⼤,甚⾄旁边的⼈都能听见并且觉得很吵,⽽收听者⾃⼰还不查觉。
特别是在听摇滚乐、流⾏⾳乐时也有许多类似现象发⽣。
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机,⽽是说要学会科学地使⽤。
收听时要注意以下⼏点:1.⽿机要选择质量佳、杂⾳⼩、⾳量可⾃由灵活调控的,⼀旦遇到声响过⼤等情况可及时调整;2.⾳乐声强最好能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舒适悦⽿为宜,⼀旦声响超过85~90分贝即超过了国家制定的噪声防护标准,应视为噪声;3.戴⽿机收听的时间不应过长。
每个⼈对噪声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群中约有5%为噪声的易感者,此类⼈群应特别注意噪声防护。
发病早期的轻度噪声性⽿聋在及时摆脱噪声环境之后症状多会很快消失,我们称之为暂时性阈移;如果听⼒在2~8周内仍⽆明显好转,则可能发展为永久性阈移,听⼒恢复的希望较⼩。
由此可见,对于噪声的防护意识、噪声损伤的早期⼲预和早期治疗是噪声性⽿聋预防及康复的关键,熟悉其临床表现亦可帮助我们防病于未然。
⽿聋早期的基本症状是⽿鸣、⽿聋,部分⼈可伴有眩晕症状。
⼤约80%以上的⼈在发病早期只有⽿鸣症状,并⽆明确的⽿聋,但听⼒检测可于听⼒图4000Hz附近发现…V?型切迹,随着病情的发展6000Hz、8000Hz,甚⾄语⾔频率的低中频区域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减退,此时有些病⼈会感觉特别怕听到⼤的声⾳,严重者听到强声即感觉⽿内疼痛,⼀旦发觉⾃⼰有上述症状就应⽴刻脱离噪声环境,摆脱噪声刺激,同时去专科医院检查和治疗,争取尽早恢复听⼒。
是我们接受信息与⼈交流的重要器官,让我们像爱护⾃⼰的眼睛⼀样爱护⽿朵。
我们接触的有很多种⽿机,我们经常接触的⼤多是⼊⽿式⽿塞、传统⽿塞、头戴式⽿机和⾳响。
但是⼊⽿式⽿机是对⽿朵影响是最⼤的。
还有⼀部分⽤户指出,⼊⽿式⽿塞因为漏⾳少,所以能得到更加震撼的低⾳,但这种刻意提升某个频段的声⾳讯号对我们⽿朵造成的损伤会更⼤,我们可以先看看⼈体⽿朵的结构⽰意图:⽿朵要想听到声⾳,⾃然界的声波先必须通过⽿廓和外⽿道传⼊到⿎膜,⾸先引起⿎膜震动。
⽿朵结构⽰意图
在中⽿膜腔内与相联结处有三块听⼩⾻,分别是锤⾻、砧⾻和镫⾻,声波经过这三块⾻头再把震动传给内⽿的⽿蜗,⽿蜗内充满了液体,并且与感受声⾳频率的⽑细胞相连,感受⾼频信号的⽑细胞在⽿蜗的底部,感受低频的⽑细胞在顶部,⽑细胞可以把这种声波的震动转化为电⼦
信号,产⽣神经脉冲,并沿听神经将声⾳的信息传到⼤脑,使⼈感觉到声⾳,最终完成“听”的过程。
刻意提升⾼频或低频的声⾳信号其实是⼀种⾼能量的声波,这种声波引起⽿蜗内的液体振动时,会过度刺激⽑细胞,长时间的刺激就会引起⽑细胞死亡。
当负责接听某⼀频段声⾳的⽑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就会较难听到,前期表现⼀般是注意⼒不集中,听⼒轻度下降,就是⼀般俗称的“⽿背”。
久⽽久之,听⼒就会严重下降,甚⾄会引起不可修复的听⼒丧失。
⼆、⼊⽿式⽿塞的其他危害
经常使⽤⼊⽿式⽿塞还容易使外⽿道⽪肤⾓质层肿胀、阻塞⽑囊,成为细菌滋长的温床。
外⽿道⽪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反⽽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屎”会越来越多。
耵聍平时借助⼈的头部活动、咀嚼⾷物、张⼝等动作多可⾃⾏排出,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道,形成耵聍栓塞,从⽽出现⽿鸣、听⼒下降,甚⾄头晕等症状,遇此情况应到医院就诊检查,请医⽣治疗。
长期使⽤⼊⽿式⽿塞的慢性刺激还可能使得⽿道⽪肤经常受到刺激⽽形成外⽿道乳头状瘤。
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关于⼊⽿式⽿塞是否⽐传统⽿塞具有更⼤的危害性,笔者曾在编辑部⾥做了⼀个集体讨论,⼤多数⼈都倾向于⼀个严峻的话题:那就是⼊⽿式⽿塞更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这绝对不是危⾔耸听,隔⾳性能好:这⼀⼊⽿式⽿塞的优点在交通情况复杂的街头很可能成为潜在的致命威胁,因为⼈对环境的感知除了视觉之外,听觉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
三、注意⽤⽿习惯远离危害
其实,不⽌是⼊⽿式⽿塞,传统⽿塞、头戴式⽿机、⾳箱等⼀切声⾳回放设备,如果不注意控制⾳量,同样会引起听⼒受损,
为了⼤家的听⼒健康,我们总结了以下⼏点:1.聆听各种⾳源时,⾸先把⾳量调节到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随后稍微调节⾳量⾄⾃⼰⽿朵感觉舒适的程度,建议设置为不超过最⼤⾳量的50%。
2.强烈建议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杜绝使⽤⽿塞、⽿机等设备。
3.使⽤⽿塞、⽿机时,不仅⾳量要适中,还要注意间隔休息,最好每隔半个⼩时就休息⼀次。
四、享受⽣活远离危害
如果出现⽿鸣、轻度听⼒下降、重听以及⽿朵稍感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积极到医院进⾏检查,了解听⼒是否受到损伤。
早期听⼒的改变是可逆的,如果积极治疗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是如果听之任之,继续使⽤⽿塞、⽿机、过⾼的⾳量很容易导致听⼒的不可逆的损伤。
希望⼤家能注意⽤⽿卫⽣,不⽤或少⽤⽿⾊、⽿机。
科学的享受话聊、⾳乐和⼈。
经常见到晨练的⼈们戴着⽿塞型⽿机在听⼴播,在校园内也可见到学⽣边⾛或边骑车戴着⽿机在听⾳乐。
在公共汽车上见到年轻⼈听着摇滚乐声⾳很⼤,甚⾄连邻座都能听到声⾳。
这样长期地使⽤⽿塞型⽿机能导致噪声性听⼒下降。
我国科技⼈员经过研究,对平均年龄在⼆⼗三岁左右的受试者,每天使⽤⽿塞型⽿机1⼩时、1-2.5⼩时与对照组相⽐,有显著的听阈差异。
他提⽰使⽤⽿塞型⽿机可导致噪声性听⼒下降,特别是在⾼频区4000赫兹以上明显⼤于低频区。
⽽使⽤⽿塞型⽿机时间越长,听⼒损害越严重。
也有学者报道,常在噪⾳环境中可引起4000赫兹听⼒⾸先下降。
在⼈们的内⽿中有⽿蜗器官,学者认为由于长期过量的刺激,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供氧不⾜,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导致噪声性听⼒下降。
提醒⼤家⼀下,在您有⾼⾳调⽿鸣出现(如蝉鸣、汽笛声、⾦属声等),需要到医院⽿⿐喉科检查诊治,对防⽌⽿聋⾮常重要。
建议使⽤⽿塞型⽿机不要长时间、⾼⾳量,以防⽌发⽣噪声性听⼒下降
近年来,在⼀些戴⽿机听⾳乐的青年⼈中听⼒减退的情况已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戴上⽿机后,外⽿道⼝即被⽿机紧紧堵塞住。
⾼⾳量的⾳频声压会直接进⼊⽿内⽽损伤听⼒,造成不可恢复的听⼒损害。
长期⽤⽿机听⾳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减退,⼈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减退、注意⼒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理障碍等情况,对⾝体健康⼗分有害。
为此,⽤⽿机⾳乐应注意减⼩⾳量,以柔和不刺⽿为宜,⽽且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
有关专
家建议:成⼈每天⽤⽿机不超过3~4⼩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1~2⼩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因此我们要合理使⽤⽿机!
成员收获
在⾼中我们进⾏了最后⼀次的社会调查,从确定组员到确定调查对象到全副武装进⾏开题报告,到⼀起设计问卷、提意见,进⾏社会调查,再到现在将要进⾏的中期报告,我们经历了很多,重重困难也让我怯步过,但是最终被我们共同团结毅⼒的⼼所征服,相信成功会离不远!
——陈帅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要结束了。
这是我们最后⼀个课题研究,我觉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已经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很多⼈了解了⽿机对⽿朵的危害的⽬标。
我希望我们以后仍能做可以利于他⼈的课题。
这次的课题也让我明⽩了团结是⾮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我们这组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成果。
——李赛纳
经过⼀个学期多的时间,从开题报告到调查问卷研究到中期报告,我们的课题报道开始⾛向尾声——终期报告。
这说长不长断不断的⼏个⽉了,我们⼩组从对的疑惑逐渐清晰、了解,然后收获。
在这个渐循渐进的过程中,课题开始成长,茁壮成熟,这期间我们的也包含着我们的汗⽔。
我们的团结,我们的艰⾟,我们的⼒量。
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迎接我们的任务将会更重⼤,但我们会坚持不懈,⽤齐⼼、团结⼀起⼿拉着我收坚定不移的完成每⼀个挑战。
——周雅雅这是我最后⼀次参加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研究,希望这些时能相对减少,能够对视频制式只是的宣传有所注意。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尽管⼤家都是最后⼀次,却都很努⼒的去做,做问卷、ppt、解释PPT还有其他。
尽管在这之前我们缺乏经验,好胡须我们也有不⾜,不过,这⼀次将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统计问卷,如何⼀步步深⼊研究。
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我们也团结协作,尽全⼒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动证明⾃⼰的能⼒!!
----陈青青从开题报道到中期报告再到终期报道,我们组经历了很多。
设计调查问卷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难题,也许是因为经验不⾜的缘故,我们⽼是碰壁,但是我们都很好的通过了这⼀关。
我们⾃⼰设计,⾃⼰编制,我们取得了成功。
在分发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们怕出⼀些状况。
⽐如:被调查的⼈不愿配合我们的⼯作或拒绝我们;在调查期间还会提出⼀些很刻薄的问题,都会使我们感到很郁闷。
但是还有许多⼈会很配合我们的⼯作,还是很认真的填写我们的问卷,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
我们还是很感谢那些填写我们问卷调查的⼈。
在这个期间,我们⼤家都很集体做事,这体现出我们之间的和睦。
我们完成的速度很快,⼤家都希望越好越快的完成任务,这增进了为我们集体之间的感情啊!!我们各⾃的⼼中都有这个重要的“家庭”啊!!看着她们那么⾟苦的,我真是于⼼不忍啊!!
——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