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生物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


1.离子束生物工程简介 2. 离子注入诱变的机理 3.生物学研究 4. 离子注入的独特在生物学方面的优势 5.离子注入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6.离子注入技术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前景 7.离子束生物工程在加速生物诱变肓种进程上的新构想
8.应用实例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靶室部分设有大小两个靶室。 大靶室体积约1m3,一般用于辐照种子和一些耐真空的微生 物; 小靶室为辐照微生物专用,体积约为0.006m3。因为微生物 的耐真空性能较差,不宜在真空中放臵时间过长,所以,小 靶室采用了特殊的设计,缩短了微生物暴露于真空中的时间。 注入机工作时真空度为3×10-2Pa~5×10-2Pa。 两靶室均有水冷装臵,样品温度通过水冷可控制在50℃以下。



离子注入是新近兴起的一种生物诱变新技术,它是利用加 速的气体离子(等离子体)轰击植物种子、芽胚和微生物 菌种等生物材料,使之产生突变,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 离子注入具有突变率高、变异谱广、优良变异多、稳定快、 安全、方便、无污染等特点,可提早2至3年育成新的作物 品种,从而大大加快作物育种进程和新品种更新速度,促 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该技术育成的水稻、玉米、番茄、大豆、小麦等农作物新 品种,普遍有抗逆、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
离子束生物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离子束生物工程Ion Beam Bioengineering 应用Application
前言



离子注入诱变是一种较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 , 日本、法国、 德国等自60年代就应用重离子注入进行作物改良的报导[1]. 80 年代中期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及合作单位 [2] 开 始从事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 且用于水稻、小麦、 棉花、玉米、大豆、山梨豆、白兰瓜、番茄、烟草及洋葱等作 物的改良研究. 离子束生物工程是我国独自开创的一个新技术领域,中国科学 院利亚分院强电研究所制造的 Titan脉冲式 全元素离子源 离子注入机的加速电压10kV~80kV,金属束流0~500mA, 气体束流0~250mA,脉冲频率有50 Hz、50/2 Hz、50/4 Hz、 50/8 Hz,脉冲宽度为400μs,可获得气体离子和金属离子。 常用的气体有氮气和氩气,可供使用的金属有Al、Ti、Cr、 Fe、Co、Ni、Zn等。 在该装臵上可进行气体离子、金属离子的单独注入,气体金属同步注入,多元素复合离子注入。

(3)电荷交换(电荷效应) 当带有正电荷的离子被注入生物体之后会发生电荷交换使细胞 表面的负电性降低而正电性增强(电荷沉积在细胞表面)。 随注入的电荷数增加, 细胞表面束缚的正电荷达到了动态平衡。 细胞电性变化改变了跨膜两边的物理场 , 深刻影响着细胞内外 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等各种生物学过程。

由于该注入机采用脉冲式注入,因此注入时间比较长。 在束流为200mA、频率为25Hz条件下,要达到 1×1017N+/cm2注入剂量需1小时46分钟。
2. 离子注入诱变的机理


离子注入有能量沉积、动量传递、质量沉积及电荷交换等效 应(或说四种原初反应过程)。 将各种不同的离子注入生物体,通过电、能、质三位一体的 共同作用,不仅可影响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还可使细 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低能离子与生物物质相互作用的四个原初反应过程。其作用 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很难用单一模式解释清楚,而以上四个 过程差不多在10-19~10-16秒中同时发生,很难区分各自独立 的作用。

(3)生物学效应 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都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由此造成的损伤 是基本的微观损伤,再经过一个不可逆的生物放大过程,就 会产生宏观的生物效应。

生物学效应涉及到因生物大分子受到损伤而导致:能量代谢 紊乱,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供应不足,许多重要的生化代谢 受到干扰,细胞质膜或细胞核膜遭到破坏,分生组织不能进 行正常的有丝分裂,生长发育受到刺激或抑制,引起生物体 发生性状变异等等。
3.生物学研究
3.1微核率及畸变率随剂量的变化 3.2同工酶分析 3.3分子生物学研究 3.4离子束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3.5离子束诱变小麦遗传新规律
3.1微核率及畸变率随剂量的变化(颉红梅等,2001) 细胞学实验主要对当代萌发种子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观测, 统计其微核率与总畸变率。从镜检结果来看: 染色体的微核率与畸变率都与辐射剂量有关,剂量增大,微核 率与畸变率增高,基本呈现正相关性。

同时,呈现激发态的分子会自发地与邻近的其它分子进行 碰撞,生成具有很高反应能量的次生代谢产物 ( 新的分子 ) , 经过反应产物的不断作用,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由此引 起连锁反应直至形成稳定的分子产物为止。 在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损伤和修复、酶的 激活或失活、许多生化反应受到干扰等等。
余增亮(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室主任) 1986 年发现离子束注入生物效应,提出能量沉积、质量沉 积、电荷转移“三因子”假说,不断得到实验证实,开辟 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 兴起了一个新的技术学科——离子束生物工程学; 提出了环境低能离子束对健康和进化影响的新观点,三次 出席相关领域国际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开辟了离子束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新的学科增长点。
崔海瑞用离子束辐照四倍体黑麦,中期I在赤道板上形成一条染 色体链,这是染色体连续易位的结果。

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离子束诱变技术 转基因技术 细胞加工技术
1.2离子注入装臵 Titan和TNV-RU离子注入装臵均有四部分组成: 离子源部分(ion source) 控制部分(control part包括束流的测量系统) 靶室(vacuum chamber) 真空机组 (pumping system)
1.离子束生物工程简介


1.1离子束生物工程 1.2离子注入装臵
1.1离子束生物工程

离子束生物工程: 就是利用低能重离子注入(Low energy heavy ion implantation)
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使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科学。




由于加速后的重离子具有质量、能量和电荷 3 种作用势,因 此,注入生物体后会产生质、能、电共同作用于生物体的集 体效应。 例如,使染色体产生各种变异,改变细胞的跨膜电位、对细 胞的膜或壁进行刻蚀加工产生可修复的微孔或洞等。 这就决定了注入离子的质、能、电联合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比 核辐射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宽广的诱变 图谱。 其次,注入离子具有射程的可控性、集束性和方向性,并且 随着加速技术的日臻完善,使单个离子注入技术已成为可能。 这就大大地克服了核辐射诱变的盲目性并降低辐射诱变的负 效应,使定向诱变成为可能。 再者,注入离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动量效应具有冷作用的特 点,这也使其显著优于电子束、激光束等热诱变源。同时, 它对细胞表面的加工和修饰就像手术刀那样能精确地对细胞 进行刻蚀,从而为转基因提供了优越条件。 离子束生物工程正是基于这些基本原理得以广泛应用的。
(1)物理效应 在离子束注入生物体的最初阶段会产生物理效应 载能离子束会使生物体的局部产生刻蚀,由此形成特定的 通道; 同时,离子会将携带的能量转移给生物体细胞,引起细胞 中特定分子的电激发,电荷发生交换; 最后导致分子的构型发生改变。
(2)化学效应 在产生物理效应之后 ,活化分子的级联碰撞仍在进行, 从而促进原子移位,慢化后的注入离子会发生沉积扩散, 再通过沉积离子和本底离子的重排和化合,产生出新的分 子。
(4)次级作用 有学者提出离子注入生物器官(种子)的还具有次级作用,如: 离子注入引起的二次电子、软 X 射线(能量和穿透力较低的一 种X射线)、大量自由基(原来完整的分子,其共价键中配对 的电子因故欠一个或增加一个,成为残缺不全的自由基)等, 是引起生物诱变的原因之一。
诱变机理的另一种表述: 在研究中发现,将带电的离子束注入生物体之后,其效应 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
(2)质量沉积


如果注入细胞的是活性离子,慢化后它将与周围的移位原子、 本底原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分子或基团,这就是所谓 “质量沉积效应” 。 若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遗传物质上则将直接导致DNA的损伤
和突变。







生物体在能量和质量沉积作用下的效应 如果荷能粒子击中染色体某个部位,使染色体发生断裂,造成 染色体缺失或重复。 如果2条非同源染色体都被注入离子击中断裂,染色体断片可 能易位联接。 如果1条染色体两处都被注入离子击中断裂,中间的染色体断 片可能发生倒位。 慢化离子的健合可能发生在断位或缺失处,慢化离子会取代或 补充DNA大分子的某一成分和缺失部分。 此外,离子注入所产生的质量沉积在DNA分子上形成无法切除 修复的产物,从而造成DNA损伤修复的抑制。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生物分子中大量氢健、碳-氧健、碳-碳健被打断,注入的氮离 子主要和氢健结合成各种形态的非稳定态氨基基团,少量形成 C≡N基团; 这些新的基团会取代DNA分子中原来被打断的位点,从而改变 了DNA的某些性质,引起了基因突变。

低能离子束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刻蚀主要表现在: 减薄细胞壁;损伤细胞膜;增加膜的通透性;在剂量较大时 甚至使细胞破裂。 由于生物组织结构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离子束对 空间各点的刻蚀速率差异很大。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不仅样品表面细胞的细胞壁减薄 , 而且细 胞间还存在着深的孔和洞。


3)Bragg峰 在注入离子能量沉积过程中,在其射程末端存在一个尖锐的能量 损失峰,即Bragg峰(在注入离子的径迹内,随着带电粒子能量的 减少 ,在射程的末端 , 其能量损失率急剧上升从而形成一个密度 很高的电离峰),它的值高于前段坪区能损值几倍至十几倍。因 而,可以选择辐照位臵。 电离峰反映了生物体受到幅照损伤的范围、程度和带电粒子入 射的深度及带电粒子入射方向上剂量分布的特征。
(1)能量沉积

1)原子重排 离子携带的能量 ,在注入生物体时 ,不断把能量沉积下来 ,注入 离子与靶原子分子发生一系列碰撞及能量传递过程,使靶原子 分子发生键断裂。 生物分子键的断裂不再遵从“从最弱的键开始断裂”的原则, 而是与离子(包括反冲原子)动量传递方向有关。 当离子能量较高时,在入射离子径迹上, 原子分子被击出原位, 产生大量的移位原子,留下断链或缺陷。这些移位原子在新 的位臵上与周围的原子重排,或复合,或填隙。




离子注入前,首先将样品装入特制的样品盘中,放入靶室中 抽真空。 达到注入机工作时的真空度后,通入工作气体; 这时加在气体阴极和阳极间的点火脉冲使电离室的工作气体 电离,产生弱等离子体,这些弱等离子体在漂移电势的作用 下,向阳极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阴阳两极间的电阻率变大,在随后的气体弧 脉冲的作用下,在阴阳两极间发生剧烈的弧放电,产生强等 离子体,工作气体被电离。 电离气体进入中空阳极,负离子通过阳极被吸收,正离子通 过加在阳极上的加速电压的加速,获得能量发射出来,引入 到靶室,注入到放在靶室中的样品中。






2)离子束溅射(离子溅射、电子溅射) 离子注入生物材料后, 一方面,一部分离子能量转换成靶原子的动量,引起表面二 次离子发射,即所谓离子溅射。 另一方面,由于电荷交换,或者入射离子能量转移给靶原子 电子,引起入射离子径迹上靶原子电离,这种瞬时的电荷积 累在库仑斥力(原子外围负电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作用下, 引起“库仑爆炸”,将生物分子或碎片抛射出来,这就是所 谓的“电子溅射”。 离子束的溅射好比一把手术刀 ,对生物体进行细微加工 ,使生 物体表面层层剥离(即刻蚀); 后来的离子就可穿行较长的距离,落在预定的位臵上。 溅射过程不伤害邻近未被照射的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