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残留量监测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胃残留量监测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
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实施胃残留量监测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心外监护室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共46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胃残留量监测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3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实施胃残留量监测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残留量监测;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
当前国内ICU护理的问题慢慢出现,不仅医疗领域对于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的护理高度关注,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护理也十分关注,鉴于这种实际情况,为更好地满足病人多元化就医需求,给急、危、重症病人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技术服务,但是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及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机体也难以摄入充足的营养,需要实施胃残留量监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心外监护室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内营养支持的ICU 重症患者共46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胃残留量监测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23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91±1.25)岁;给
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23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2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7±1.36)岁;对比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

(1)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护理期间要为患者讲解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ICU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向患者介绍康复方法,让患者意识到心态对于疾病的重要意义。

(2)没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可以将床头抬高30度,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要使用超声检测判断患者胃动力情况。

(3)对于存在人工气道的患者,需要定时监测患者气囊的压力,避免气囊出现漏气情况,密切关注患者腹压避免腹压过高。

(4)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营养液,缓慢喂食,降低不良反应。

研究组胃残留量监测。

一般使用超声对患者胃残余量进行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定性评估:由于不同食物的密度存在巨大差异,患者使用超声监测时出现的回声不同,因此根据回声可以对患者胃内容物进行分析,患者在监测过程中保持半卧体位,将探头频率设置为低频率,将低频率探头置于患者剑突部位,观察患者胃窦区,当未监测到胃内容物时,可以判定患者为空腹状态,当胃内容物为清亮液体时,胃窦扩张,呈圆形,胃壁薄,呈低回声可见胃部快速蠕动波;当胃内容物为浓度较大的液体或乳糜液时,胃窦变圆并膨胀,图像呈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出现“星夜征”;当食用固体食物后,由于咀嚼和吞咽过程中大量的空气与食物混合,形成“磨砂玻璃”图案,空气与固体混合物在胃前壁产生多个环状伪影。

明确胃内容物的性质,可为评估误吸风险提供依据。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ICU重症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见下表1:
表1 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对比


n TP PA
研究组
2
3
64.92±7.15211.89±30.84
参照组
2
3
57.94±6.02182.74±25.69
t/ 4.209410.2764 p/0.00000.0000 2.2对比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见下表2:
表2 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对比
组别n
反流误

消化道溃

腹胀腹泻
发生率
(%)
研究组
2
3
1
(4.35%)
1
(4.35%)
1
(4.35%)
3
(13.04%)
参照组
2
3
2
(8.69%)
3
(13.04%)
4
(17.39%)
9
(39.13%)
X2////9.2094
P////0.0000
2.3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下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n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
研究组干预前
2
3
69.81±1.
09
68.79±1.
23
68.59±1.
47
68.29±1.
55
参照组干预前
2
3
67.40±1.
73
68.54±1.
72
68.04±1.
95
69.24±1.
69
研究组干预后
2
3
89.62±4.
53
89.47±4.
57
89.26±4.
48
89.17±3.
25
参照组干预后
2
3
71.29±2.
78
71.27±2.
47
71.34±2.
27
71.48±1.
17
t/8.28458.99058.68358.4735
p/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心脏术后的要求多,护理难度大,风险高,要严密监测出入量,实时监控心
肺功能,确保术后快速康复。

,心脏移植患者在手术后要适应新的心脏以及机体
环境,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1-3],24小时在床旁守护,
即使极其细微的变化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每一个心跳的异常波动,都必须随
时应对。

因此心外监护室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护理细节专业性强。

大多数患者进
入心外监护室后医生都会给与患者留置胃管,甚至有的患者还会留置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支持是为了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
治疗的需要,比如昏迷的患者。

医院要致力于加强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监护室患
者的营养管理,并用先进诊疗技术和监护设备、监测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通过有效干预措施[4],为心外监护室危重患者提供规范治疗,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由于危重患者胃肠蠕动减弱[2],胃动力不足,胃贲门括约肌松弛,且常处于平卧位,胃内容物常可出现返流,造成误吸。

而误吸是肠内营养支持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带来最为严重的后果,临床应密切监测胃潴留量。

每次肠内营养支持前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胃残留量,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安全范围还存在争议。

大部分学者认为如出现胃内容物大于100 ml应减慢鼻饲输注速度,使用胃动力药物,大于250 ml时应暂停鼻饲2 h。

当胃潴留大于500 ml时应禁食行胃肠减压。

要减少胃潴留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先要抬高病人卧位30°~4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时认真评估肠鸣音[3],当肠鸣音较弱或消失时应通知医生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可配合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如胃复安、吗叮咛等,或者配合其它治疗如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胃肠蠕动。

食物反流是肠内营养支持最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在鼻饲前应严密监测气囊压,气囊压维持在625pxH2O左右,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到气道。

同时对吸痰患者要注意吸痰时机[4],切勿在鼻饲后30 min内吸痰,造成食物返流。

对留置营养管道的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行0.2%洗必泰2~4次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胃残留量监测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研究组患者TP为(64.92±7.15),PA 为(211.89±30.84),参照组患者TP为(57.94±6.02),PA为(182.74±25.69),研究组营养状况显著较优;并发症控制情况方面,研究组23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反流误吸,几率为4.35%,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几率为4.35%,1例患者发生腹胀腹泻,几率为4.35%,总的几率为13.04%,参照组23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反流误吸,几率为8.69%,3例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几率为13.04%,4例患者发生腹胀腹泻,几率为17.39%,总的几率为39.13%,研究组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干预前,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为(69.81±1.09),社会功能评分为(68.79±1.23),物质生活评分为(68.59±1.47),心理功能评分为(68.29±1.55),参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67.40±1.73),社会功能评分为(68.54±1.72),物质生活评分为(68.04±1.95),心理功能评分为(69.24±1.69),干预后,研究组躯体
功能评分为(89.62±4.53),社会功能评分为(89.47±4.57),物质生活评分为(89.26±4.48),心理功能评分为(89.17±3.25),参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1.29±2.78),社会功能评分为(71.27±2.47),物质生活评分为(71.34±2.27),心理功能评分为(71.48±1.17),干预完成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胃残留量监测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5]选取肠内营养支持的ICU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胃残留量监测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可见,胃残留量监测干预效果较好,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心外ICU重症患者采取胃残留量监测干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昆容, 李梅, 王玉娥, et al. 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30):2395-2401.
[2] 卜凡莉, 梁枫, 王珂,等. 对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留量监测相关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 护理学报, 2019,1(5):5.
[3] 白立红. 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评《肠内营养护理手册》[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89(05):233-234.
[4] 井文婷, 吴玉燕, 王平. 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 2019, 62(11):4.
[5] 奉爱萍, 赵明曦, 孙建华,等.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Meta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