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讲 常见地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第7讲常见地貌
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
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综合思维、地理实
践力
[必修1]4.1;4.2
浙江卷第17、18

一、常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类型地貌景观及演变景观特点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坝子)
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
底部平坦
峰丛→峰林→孤峰→残

呈锥状耸立
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呈层状分布
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连接洞顶和洞底
[填图]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提示自左向右,左图:孤峰、峰丛、峰林;右图:石钟乳、石笋、石柱。

2.河流地貌(见第10讲)
3.风沙地貌
类型成因地貌景观景观特点
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
沙粒冲击和摩
擦岩石
风蚀柱突起的孤立岩石,呈柱状
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沟槽内
常有沙子堆积
风积地貌当风速减小或
遇到地形阻
挡,风携带的
沙粒降落地面
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植物
流动沙丘
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有陡坡(迎
风坡)和缓坡(背风坡)
[填图]在风沙地貌示意图中填写风沙地貌名称。

提示左向右:风蚀蘑菇、雅丹、新月形沙丘。

4.海岸地貌
类型地貌景观景观特点
侵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向海倾斜的平台
堆积地貌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沙坝、沙嘴、潟湖等沙坝: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沙垄
[填图]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海蚀崖、海蚀平台。

5.冰川地貌
[易误辨析]槽形河谷和U形冰蚀谷有何区别?
提示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谷中分布着阶地(台地)与河漫滩。

冰川在山谷中刨蚀(磨蚀)谷底,形成平直宽阔,两壁陡立的U形谷,常有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二、地貌的观察
1.地貌观察的顺序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地貌观察的内容
(1)观察高度⎩⎨⎧绝对高度:划分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观察坡
表示 影响
坡度
坡度角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
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
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迎风坡和背风坡
(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填图] 在坡度和坡度角示意图中填写适当的名称。

提示 自左向右,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坡度角。

能力一 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例1] (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1)D(2)C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化学原理
作用化学方程式
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沉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
2.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成因
形成过程
流水溶蚀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岩溶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流水沉积

⎬⎫
石钟乳(从顶部发育)石笋(从底部发育)石柱
3.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
部位
名称 景观特点 溶蚀地貌
溶沟 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林 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沉积 地貌
钙华
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石钟乳 悬挂在洞顶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溶洞底部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相连溶洞顶部和底部的状体
1.(经典真题·北京卷)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峰林峰丛林立,为石灰岩受流水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能力二解释风成地貌的发育
[例2] (经典真题·福建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1)D(2)C
1.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2.雅丹地貌(风蚀地貌) (1)雅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性条件雅丹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都能发育,具有河湖相的沉积岩更有利于雅丹的发育
动力条件主要为强劲的风力,雅丹的沟槽和垄脊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环境条件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植被稀少的平坦地区,风蚀作用强(2)根据雅丹地貌的垄脊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

如下图。

3.移动沙丘(风积地貌)
(1)移动沙丘的形成条件
沙源条件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丘都较低矮,内部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的多少有关
动力条件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
环境条件山岭可以阻挡风沙运动,沙子易在其迎风坡堆积,形成巨大的沙丘。

水分、植被条件愈好,愈不利于沙丘的发育
(2)沙丘移动的机制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向上滚动,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一层一层地向前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

(3)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2.(经典真题·安徽卷)鄱阳湖地区的沙岭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1)D(2)B
解析第(1)题,鄱阳湖位于湿润地区,沙山的沙源是赣江携带沉积而成的。

沙山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沙垄(脊),初步判断该地应该多西南风或东北风。

鄱阳湖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但由于沙山北部赣江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河道狭管效应导致该地多东北风。

第(2)题,由于赣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堆积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

选项B正确。

能力三解释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
[例3] (经典真题·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尝试自解]________
[解题步骤]
答案A
1.侵蚀地貌
2.堆积地貌
3.(经典真题·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判断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B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碎屑物质是由冰川作用所留下的岩屑或岩屑垄,代表了原冰川的边缘位置,属冰碛物。

冰碛物的特征一般被描述为“大小混杂”“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

雁荡山峡谷位于湿润地区,应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情境设置]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 毫米以下。

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

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
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戈壁
[设问角度]
(1)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2)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素养体现]
综合思维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风力搬运和侵蚀作用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我的答案](1)
(2)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1)①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碎屑物在盆地边缘堆积;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地面后形成戈壁滩。

(2)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视角一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海岸线的变迁与贝壳堤
1.(2016·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第(2)题,由题干“……贝壳堤……是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结合图中贝壳堤的不同年代的位置分布,说明该地海平面存在间歇性下降特点。

视角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海浪地貌与贝壳堤
2.(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1)C(2)B(3)D
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某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视角三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喀斯特地貌
3.(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图上层是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中间是水平的页岩,底部是砂岩和砂页岩。

从岩层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该地区在地壳运动中经历了沉降、上升、又沉降又上升的过程。

在第一次沉降之后受内力作用形成了褶皱构造,并上升成陆地,在长期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下基本趋于平坦,随后该地区又上升成陆地形成图中地貌。

①处为地面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②处为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都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A、B选项错误;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在上升后受过风化作用,故选项C正确;④岩层弯曲现象是受到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构造,故D选项错误。

视角四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风沙地貌
4.(经典真题·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山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主观题专题指导(三)地貌形成过程类
地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常用“描述”“说明”“简析”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地貌景观图或变化过程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命题强调随时间的变化,对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这类问题与普通的原因分析不同,属于地理过程的原因分析,要求按时间先后、因果联系再现或描述地理过程。

(202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8分)
[写·我的答案]
[评·样卷分数]
[找·失分原因]

[对·标准答案]
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

(3分)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

(3分)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2分)
1.典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题方向满分术语
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
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
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堆积地貌
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
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岸,由于地势低平,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
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堆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
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
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2.几种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
(1)爬升沙丘
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
河流搬运、沉积→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露→受风力作用,河漫
滩及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

(2)千湖沙漠
巴西东北端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
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河口大量泥沙受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用而阻滞)→风力搬运(干旱季节海风吹向陆地)→风力沉积,形成沙丘→1~6月的雨季,雨水或径流注入,形成泻湖→枯水季节,形成沙漠。

(3)钙华池
四川黄龙
古海洋环境,石灰岩沉积→地壳抬升,海陆变迁→冰雪融水和地表水沿着洞穴下渗入地下,在石灰岩层下部形成浅层潜流,携带碳酸氢钙物质→构造运动,岩层断裂,局部地下潜水通过泉眼、岩石裂隙等流出或渗透出地面合成地表溪流→水温升高及压力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特别是边坝处,由于薄水效应存在,二氧化碳最容易逸出),碳酸氢钙重新变成碳酸钙,即钙华。

(4)辫状水系
雅鲁藏布江局部
河流的比降大,流速大,输沙强度大,洪水季节,流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形成水下浅滩→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洪水再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
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总之,沙与水互不相让地较量,丰水季节,水占上风,枯水季节,沙为主导。

(5)嵌入式蛇曲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

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6)天津贝壳堤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改道或者上游植被覆盖率良好,流水作用不强,在天津出海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较少→海浪与潮汐作用相对较强海浪与潮汐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年累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海岸→黄河回归,携带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线→黄河改道,流水作用和输沙量减弱,海浪与潮汐作用增强,又形成新的贝壳堤。

(7)伯利兹蓝洞
中美洲巴哈马
石灰岩沉积→冰河时代,寒冷的气候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
蚀石灰岩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成为敞开的竖井→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形成蓝洞。

(8)北欧峡湾
挪威峡湾
冰川侵蚀成谷→后流水发育,受流水侵蚀,河谷继续发育→气候变暖,冰川后退→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9)桌状山
四川大瓦山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岩层→岩浆活动,岩浆喷出,覆盖玄武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平顶山。

(10)平顶海山
太平洋海底局部
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波浪作用,火山锥被削平→随大洋板块一边移动一边下沉,消失在海平面以下。

证据:平顶海山顶部采集到磨圆的玄武岩砾石及浅水环境化石,如珊瑚。

1.(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解析第(1)题,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

第(2)题,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

2.(2017·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为山地;地势总体北部高,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后,雨水汇集形成湖泊。

解析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大小等角度分析,要结合图中信息材料作答。

第(2)题,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可推测该湖泊的形成过程应主要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下沉地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3.(经典真题·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

解析通过图中地貌景观图可知P西部是海拔较高的贺兰山,在山麓河流出山口处有一个明显的扇形堆积物,说明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是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受流水侵蚀,河水携带泥沙到山口时,因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

4.(经典真题·全国卷Ⅰ)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