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程习题
石油工程复习题
1.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试验资料,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石油市场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的,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方案规划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生产,直到油田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2.地层:地层就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3.弹性驱动: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量驱油的油藏为弹性驱动。
4.溶解气驱动:当油层压力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压力的降低,溶解状态的气体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形成气泡,气泡膨胀而将石油推向井底,这种动方式称为溶解气驱动方式。
5.水压驱动:当油藏存在边水或底水时,依靠水压可以将原油驱动到井底,这种驱动方式称为水压驱动。
水压驱动有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两种类型。
6.气压驱动:不油墨藏存在气顶时,气顶中的压缩气为驱油的主要能量,该驱动方式称为气压驱动。
气压驱动可分为刚性气压驱动和弹性气压驱动两种类型。
7.重力驱动: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为
8.注水方式:就是油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关系。
9.面积注水方式:是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
10.井网:一定几何形状和一事实上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
11.井网密度:井网密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平均单井所控制的开发面积;另一种是单位开发面积上的井数。
12.油藏数值模拟:就是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油藏,以研究油藏中各种流体的变化规律。
13.岩石的变形特征:是指岩石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14.岩石的强度特征:是指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开始破坏时的最大应力以及应力与破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和破坏规律。
15.岩石的抗压强度:是指岩石抵抗外力压缩的能力,其数值等于在岩样上施加轴向压缩力直到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
16.扬氏弹性模量:对于单轴压缩试验,岩石的弹性模量E为轴向应力σ与轴向应变ε的比值。
对于三轴压缩试验,E为向应力差△σ与应变差△ε的比值。
17.波松比ν:是岩石的另一个弹性常数,为侧向应变ε/与轴向应变ε的比值。
18.剪切模量G:是由弹性引起的,但通过实验难以得到,一般通过E和ν来计算,即G=E/2(1+ν)
19.体积模量K:是静水压力和它所引起的体积变形之比,通常用E和ν来计算,即:K=E/3(1-2ν)
20.岩石的研磨性:在用机械方法破碎岩石的过程中,岩石磨损这些机械材料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
21.岩石的可钻性:岩石的可钻性一般理解为岩石破碎的难易性。
22.直井段:设计井斜角为零度的井段。
23.造斜点:开始定向造斜的位置。
24.造斜率: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即该造斜工具所能钻出井段的井眼曲率。
25.造(增)斜段:井斜角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加的井段。
26.稳斜段:井斜角保持不变的井段。
27.降斜段:井斜角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的井段。
28.目标点:设计规定的必须钻达的地层位置。
29.普通定向井:在一个井场内仅有一口最大井斜角小于60°的定向井。
30.大斜度井:在一个井场内有一口最大斜角在60°~°之间的定向井。
31.丛式井:在一个井场内有计划地钻出的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组,其中可含一口直井。
32.水平井:在一个井场内仅有一口最大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角度
钻完一定长度的水平段的定向井。
33.多底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井底的定向井。
34.斜直井:用倾斜钻机或倾斜井架完成
的自井口开始井眼轨道一直是一段斜面直
井段的定向井。
35.粘土的吸附:钻井液中粘土颗粒和分
介质的界面上,自动浓集介质中分子或离
子的现象称为粘土的吸附。
36.粘土的水化作用:由于粘土颗粒表面
通常带有负电荷,因而能吸附水分子和各
种水化离子,使用权粘土颗粒表面形成一
层具有一定厚度的水化膜,这种现象称为
粘土的水化作用。
37.钻井液的沉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是
指在重力作用下,钻井液中的固体颗粒是
否容易下沉的性质。
38.钻井液的聚结稳定性:是指钻井液中
的固体颗粒是否易于自动降低分散度而粘
结变大的性质。
39.固井:在钻成的井眼内按设计标准下
入一套管串,并在其周围注以水泥,这项
工作称为固井。
40.试油:对可能出油的生产层,在降低
井内液柱压力的情况下诱导油气入井,然
后对生产层的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
及油、气的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这一整
套工艺技术称为试油。
41.流压:油层中的流体流入井筒中,对
于应油层中部深度处的压力为流动压力为
流动压力,简称流压。
42.生产压差:平均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
之差,它是油层渗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43.油气井流入动态:是指在一定的油气
层压力下,流体的产量与相应井底流动压
力的关系。
44.流入动态曲线:反映流体产量与相应
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之为流入动态曲
线,简称IPR曲线。
45.采油指数:单井采油指数定义为单位
采油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广义采油指数定
义为原油产量随井底流压的变化率。
46.流动效率:理想的生产压差与实际的
生产压差之比。
47.绝对无阻流量:当井底流压为零时的
产量。
48.采油方法:将流入井底的原油采出地
面所用的方法。
49.自喷采油:完全依靠地层的天然能量
将原油采出地面的方法。
50.机械采油:需要进行人工补充能量才
能将原油采出地面的方法。
51.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中,
由于气液密度差而导致气体超越液体流动
的现象,称之为滑脱现象。
52.滑脱现象:由滑脱现象导致额外的能
量损失,为滑脱损失。
53.临界流动:油气混合物通过油嘴时的
流速,达到压力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时的流动状态。
54.节点:在进行节点系统分析时,在油
井系统中选择的参照点。
55.解节点:在设置众多的节点中,选择
出所要解决问题的节点称为解节点。
56.函数节点:在节点上产生压力损失,
导致压力不连续的节点。
57.冲程:指往复运动部件在上、下死点
间的位移。
58.光杆冲程:悬点在上下死点间的位移。
59.活塞冲程:活塞在上下死点间的位移。
60.冲次:每分钟抽油机悬点上、下往复
运动的次数。
61.平衡方式:为了使抽油机工作达到平
衡状态,在下冲程把抽油杆自重做的功和
电机输出的能量储存起来所采取的形式,
称之为平衡方式。
62.负荷扭矩:由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产
生的扭矩。
63.扭矩因数:负荷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
值。
64.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
之比。
65.示功图:反映悬点载荷与悬点位移之
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66.应力范围比:抽油杆的实际使用的应
力范围与许用的应力范围之比。
它反映了
抽油杆的利用率。
67.等强度原则:进行抽油杆柱设计时,
要求各级抽油杆柱上部断面上的折算应力
相等。
68.沉没度:动液面距泵吸入口的高度。
69.静液面:抽油井停产后,油、套环形
空间中的液面开始恢复。
当液面静止不动
时,称之为静液面。
70.总扬程:是指泵在设计排量下工作时
所需要产生的总压头。
71.动液面:抽油井正常生产时,油、套
环形空间中的液面叫动液面。
72.开式循环:水力活塞泵的乏动力液与
采出液混合返出的一种循环方式。
73.闭式循环:水力活塞泵的乏动力液与
采出液不混合,单独由专用通道返出的和
种循环方式。
74.气举启动压力:气举时,随着地面压
风机压力的升高,环空中液面逐渐下降。
当环空液面降低到管鞋处时地面压风机的
压力达到最大,称为气举启动压力。
75.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水井在稳定流
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入量之间的关系曲
线。
76.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入
量。
77.比吸水指数:吸水指数与油层有效厚
度之比。
78.视吸水指数:日注入量与井口注入压
力之比。
79.相对吸水量: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
分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80.吸水剖面:在一定注入压力下沿井筒
各个射开层段吸水量的多少。
81.递减率:单位产量的产量随时间的变
化率。
82.衰减规律:产量变化规律符合n=0.5
时的双曲线递减,称为产量衰减规律。
83.水驱规律曲线: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
油量的关系曲线。
填空:
1.油田开发必须依据(一定的技术方针)
来进行,在制订油田开发技术方针时要考
虑(采油速度)、(油田地下能量的利用和
补充)、(采收率的大小)、(稳产年限)、(经
济效益)及(工艺技术)等因素。
2.油田要想进入正规的开发,必须编制好
油田开发方案,即依据油田开发的基础知
识,对油田的(开发程序)、(开发方式)、
(层系划分)、(注水方式)、(井网密度)、
(布井方式)、及(经济指标)等各因素进
行充分的论证、细致地分析对比,最后制
订出(符合实际)、(技术上先进)、(经济
上优越)的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中所需的资料有(地质特
征资料)、(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资料)、(压
力温度系统及初始油分布资料)、(动态资
料)、(一些特殊资料)。
4.油田地质模型主要包括(地层)、(构造)、
(储集层)、(隔层及夹层)、(油藏)、(储
量)等内容。
5.组成地层的岩石主要包括(沉积岩)、(沉
积变质岩)、(混合岩)和部分(岩浆岩)。
6.研究地层时主要分析地层的(接触关
系)、(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经)
及(地层岩性的描述)。
7.储集层研究的三在方面是指(沉积体系
的研究)、(储集层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
的研究)、其核心是(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8.在储集层研究中要对开发区域的储集层
进行(分类),另外还要对储集层的(成因
及储集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形成条
件)、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9.在对油层进行研究时,要阐明油层的(沉
积相)、(油层特性)、(分布面积)、(厚度)、
(有效厚度)以及组成岩石的(岩性)。
10.储层精细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精细程度
较高)、(基本单元较小)、(与动态结合较
紧密)、(预测性更强)、(计算机化程度高)。
11.储集层预测内容包括:(泥页岩等隔、
夹层的分布);(岩相、沉积相的分布);(储
集层物性分布);(储集层物性分布);(断
层、裂缝的分布)。
12.储集层预测方法有:(地质统计随机模
拟方法)、(分形几何学方法)、(神经网络
方法)。
13.油藏驱动类型主要有:(弹性驱动)、(溶
解气驱动)(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
力驱动)。
14.油层性质相近体现在:(沉积条件下
近);(渗透率相近);(组合层系的基本单
元内油层的分布面积接近);(层内非均质
程度相近)。
15.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采系
统,主要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
积注水)和(点状注水)四种方式。
16.边缘注水根据油过渡带的油层情况又
分为三种:(边外注水)、(缘上注水)、(边
内注水)。
17.面积注水可分为(四点法)、(五点法)、
(七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和(正
对式与交错式排状注水)。
18.生产井与注水井比例分别为:四点法为
(1:2)五点法为(1:1)七点法为(2:
1),九点法为(3:1)
19.岩石的力学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变形
特征)和(强度特征)两个方面。
20.岩石的强度由大到小的一般规律是:
(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抗弯强度)、
(抗拉强度)。
21.岩石的变形规律包括岩石的(弹性变
形)、(塑性变形)、(粘性流动)和(破坏
规律)。
22.岩石的力学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变
形特征)、(强度特征)。
23.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由(压密阶
段)、(弹性变形阶段)、(不稳定发展阶段)、
(岩石解体阶段)组成
24.岩石的弹性常数有(杨氏弹性模量E)、
(泊松比v)、(剪切弹性模量G)和(体积
弹性模量K)
25.确定岩石弹性常数的实验方法主要有
(静力法)和(动力法)两大类
26.刮刀钻头刀翼的结构角包括(刃尖角
β)(切削角α)(刃前角φ)(刃后角ψ)
27.按牙轮的个数分,牙轮钻头有(单牙
轮)、(两牙轮)、(三牙轮)和(四牙轮)
钻头,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三牙轮)钻头
27.牙轮钻头的复合运动由牙轮(相对运
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纵向振
动)、(向下钻进运动)。
28.PDC钻头的结构由(钻头基体)、(钻头
切削齿)、(喷嘴)及(排(屑槽)等几部
分组成
29.按钻井目的分,油气井可以分为(探
井)、(开发井)
30.按深度分,油气井可以分为(浅井)、
(中深井)、(深井)和(超深井)。
31.浅井、中深井、深井和超深井的深度范
围分别为(小于2000m)、(2000m—4500m)、
(4500m—6000m)和(大于6000m)
32.按井眼轨道分,油气井可分为(直井)、
(定向井)
33.定向井包括(普通定向井)、(大斜度
井)、(水平井)、(径向水平井)、(丛式井)、
(多底井)(斜直井)等
34.井眼轨道的类型有(二维井眼轨道)和
(三维井眼轨道)
35.二维井眼轨道由(垂直井段)、(增斜井
段)、(稳斜井段)和(降斜井段)组合而
成
36.钻井液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清水)、
(天然泥浆)、(细分散泥浆)、(粗分散泥
浆)、(不分散泥浆)(无固相泥浆)等几个
阶段
37.粘土晶体构造中的基本单元有(硅氧四
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38.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
(伊利石)、(海泡石)、(绿泥石)。
39.粘土的电荷可分为(永久电荷)(可变
电荷)和(正电荷)三种
40.粘土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
吸附)和(离子交换吸咐)三种
41.粘土水化膨胀机理主要有(表面水化)
和(渗透水化)
42.井身结构包括(套管层次)(下入深度)
(井眼尺寸与套管尺寸的配合)(水泥返
高)等方面的问题
43.一口井下入的套管根据其功用,可分为
(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
层套管)。
44.垂直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45.水平井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完井)(射孔完井)(管外封隔器完井)。
47.井口装置通常包括(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大主要部件.
48.衡量油井产能的指标是(采油指数)
49.单相渗流条件下,采油指数是一(常数)
50.两相渗流条件下,采油指数是—(变量),它随着(井底流压)变化而变化51.单相渗流时,采油指数在IPR曲线直反映为(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52.沃格尔方程适用于(溶解气驱油藏),其假设条件为(理想的完善井)
53.理想完善井,流动效率FE为(=1),表皮系数S为(=0)
54.不完善井,其流动效率FE为(<1=表皮系数S为(>0)
55.超完善井,其流效率FE为(>1)表皮系数S为(<0)
56.不完善井沃尔格方程的修正方法有(斯坦丁方法)和(哈里森方法)。
57.斯坦丁方法修正的范围为(FE=0.5~1.5)
58.哈里森方法修正的范围为(FE=1~2.5)
59.从广义上分,采油方法可分为(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
60.自喷井生产系统中,生产过程包括(油层渗流)、(井筒中的多项垂直管流)(油气通过油嘴时的流动)和地面集输的(平或斜直管流)。
61.自喷井是不需要(人工补充能量)的采油方法。
62.机械采油是(需要人工补充能量)的采油方法。
63.自喷井井筒中流体混合物流动的能量是(井底流压)和(气体膨胀能)
64.自喷井井筒流体混合物流动的能量消耗在(重力)、(摩擦)、(加速)和(滑脱)上。
65.自喷井自下而上可能出现的流动形态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66.滑脱损失产生的实质是增大了混合物的(密度),从而增加了(重力损失)。
67.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模型有(均相流动模型)、(分相流动模型)和(流动形态模型)
68.可处理成均相流动模型的流动形态有(泡流)和(雾流)
69.自喷井油嘴工作在临界流动时,产量和油压成(线性关系)
70.分层开采管柱有(单管分采)和(多管分采)两种类型。
71.节点的设置具有(任意性)
72。
节点可分为(普通节点)和(函数节点)两类
73.“三抽”设备指的是(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
74.抽油机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
75.游梁式抽油机有(常规型)、(前置式)和(变型抽油机)三种
76.常用的冲程参数有(光杆冲程)和(活塞冲程)。
77.变型抽油机主要有(异相型)、(旋转驴头式)、(大轮式)和(六杆式)
78.无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链条式)、(增距式)和(宽带式)抽油机。
79.抽油泵主要由(工作筒)(活塞)及(阀)组成。
80.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产量(较低)的井
81.管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小)产量(较高)的井。
82.抽油杆主要有(普通型抽油杆)、(玻璃纤维抽油杆)和(空心杆)三种类型。
83.目前常用的平衡方式有(气动平衡)和(机械平衡)两种方式
84.机械平衡包括(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和(复合平衡)三种类型
85.抽油杆柱强度校核的方法主要有(计算法)和(图表法)
86.抽油机悬点承受的载荷有(静载荷)(动载荷)和(其它载荷)87.静载荷包括(抽油杆柱重量)和(液柱重量)。
88.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
和(摩擦载荷)
89.其它载荷包括(沉没压力造成的悬点
载荷)和(井口回压造成的悬点载荷)
89.振动载荷在上下冲程中其方向具有(不
确定性)和(对称性)
90.惯性载荷在上死点附近方向(向上),
在下死点附近方向(向下)。
这种作用的结
果,可使活塞冲程(提高),从而可(提高)
泵效。
91.摩擦载荷包括(抽油杆与油管)(柱塞
与衬套)、(抽油杆与液体)、(液体与油管)
(液体通过游动阀时)产生的摩擦载荷。
92.上冲程中存在的摩擦载荷包括(抽油杆
与油管)、(柱塞与衬套)、(液体与油管)
三种摩擦载荷。
93.下冲程中存在的摩擦载荷包括(油杆与
油管)(柱塞与衬套)(抽油杆与液体)(液
体通过游动阀)四种摩擦
94.电泵井的系组成由(地面部分)(中间
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
95.地面部分包括(变压器)(控制屏)(接
线盒)和(特殊井口)
96.中间部分包括(油管)和(电缆)
97.井下部分包括(多级离心泵)、(油气分
离器)(潜油电机)和(保护器)
98.潜油电泵井的七大部件是指(潜油电
机)(保护器)(油气分离器)(多级离心泵)
(潜油电缆)(控制屏)和(变压器)
99.离心泵是由(多级)组成的,其中每一
级包括一个固定的(导轮)和一个可转动
的(叶轮)
100叶轮的型号决定了(泵的排量),而叶
轮的级数决定了(泵的扬程)和电机所需
要的(功率)
101.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不同,保护器可
分为(连通式)、(沉降式)和(胶囊式)
三种类型。
102按分离方式不同,油气分离器分为(沉
降式)和(离心式)两种类型
103潜油电缆包括(潜油动力电缆)和(潜
油电机引接线),动力电缆分为(圆电缆)
和(扁电缆)两种类型。
井径较大者用(圆
电缆),井径较小用(扁电缆)。
104水力活塞泵的井下部分由(液动机)、
(水力活塞泵)和(滑阀控制机构)三部
分组成。
105水力活塞泵的地面部分由(地面动力
泵)(各种控制阀)及(动力液处理设备)
组成。
106动力液循环系统可分为(闭式循环)
和(开式循环)
107水力活塞泵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
插入式)、(套管固定式)、(平行自由式)
和(套管自由式)四种方式。
108井下射流泵是由(喷嘴)、(喉管)和
(扩散管)三部分组成。
109螺杆泵可分为(电动)、(液动)和(机
动)三种类型
110常用水质处理措施有(沉淀)(过滤)
(杀菌)(脱氧)(曝晒)111地面水中多
含有(藻类)(铁菌)或(硫酸还原菌)和
(其它微生物)等。
112脱氧方法有(化学脱氧)和(物理脱
氧)
113物理脱氧方法有(真空脱氧)和(气
提脱氧)
114分层注水管柱一般分(同心注水管柱)
和(偏心注水管柱)两种。
115最小注应力原理如果岩石单元体是各
向同性材料,岩石破裂时的裂缝方向总是
垂直于最小应力轴。
116扩散边界层岩面附近由于反应生成
物堆积形成的微薄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117扩散作用:由于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的
离子移动,称为离子的扩散作用。
118H+传质速度:H+透过边界层达到岩面的
速度,称为H+传质速度
119鲜酸:没有进行酸化反应的酸液。
120活性酸:进行了酸化反应,但还具有
一定溶蚀能力的酸液。
121残酸:进行酸化反应后失去溶蚀能力
的酸液。
122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在变成残酸
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23面容比:单位体积酸液与岩石的接触
表面积。
124土酸:3% -8%浓度的氢氟酸和10% -15%
浓度的盐酸组合的混合酸液。
125选择性堵水:利用化学堵剂大幅度降
低水相渗透率,少降或不降低油(气)相
渗透率的化学堵水措施称为选择性堵水。
124压裂液的类型包括(水基压裂液):(油
基压裂液)(多相压裂液)和(酸基压裂液)
125压裂液按其在施工中的作用不同,可
分为(前置液)、(携砂液)和(顶替液)。
126对压裂液的要求是(滤失少)、(悬砂
能力强)(摩阻低)、(稳定性好)、(配伍性
好、(低残碴)、(易反排)(货源广)
127对支撑剂的要求是(粒径均匀)(强度
高)(杂质少)(圆球度好)(密度小)(来
源广)。
128酸岩反应是(复相系统反应)其特点
是反应只能在(相接触界面上)进行。
129酸液中的H+通过(对流)和(扩散)
两种形式,透过边界层传递到岩面的。
130酸与灰岩系统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
H+透过边界层的(传质速度)。
131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面
容比)、(酸液的流速)、(酸液的类型)(酸
浓度)和其它因素等。
132冲砂方式有(正冲砂)(反冲砂)(联
合冲砂)和(负压冲砂)
133影响结蜡因素有(原油性质与含蜡量)、
胶质沥青质)、(压力和溶解气)、(水和机
械杂质)以及其它因素。
134清蜡方法主要有(机械清蜡)、(热力
清蜡)和(热化学清蜡)。
135堵水方法可分为(机械堵水)和(化
学堵水)
136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在矿场上常见的有
(指数递减规律)和(双曲线型衰减规律)。
137产量递减速度主要取决于(递减指数)
和(初始递减率)
138当n=0时,递减率为(k),当n=1时,
递减率为(kq),当0<n<1时,递减率为
kq n。
139当n=0时,递减规律为(指数型递减),
当n=1时,递减规律为(调和型递减)当
0<n<时,递减规律为(双曲线型递减)。
140所谓油田开发技术指标就是描述油田
开发过程中一些(动态参数)变化的变量,
例如压力指标,产量指标,含水率,采出
程度等指标。
141油田开发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可分为(解
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经验方法)
三类。
简述:
1、原油生产的基本过程答:通过勘探发现
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流,即认为发现了
新油田或新储量。
然后通过物探、钻井、
录井、取心、测井、分析和化验取得第一
手资料和成果,根据这些成果,再通过钻
详探井、评价井、资料井及必要的试验区
的井所录取的静态资料和试油、试采的动
态资料,编制合理的开发方案,选择合适
的开发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开发
方案和生产方式,采出原油,通过处理后
集输到炼厂加工或直接外运。
2、什么是地质物征资料答:通过地震资料
分析,有钻井、取心、地球物理等手段,
掌握开发区地层、构造、油层、储集层、
隔层与夹层、油藏类型、地质储量等静态
特征方面的资料。
3、什么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资料答:通过
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掌握岩石润湿性,油、
水相对渗透率,水敏、速敏、酸敏,水驱
油微观特征,常温、常压及高温、高压下
流体的特性参数等方面的资料。
4、如何得出压力、温度系统答:用测试资
料回归可以得出不同油藏、不同区块或不
同砂岩组的压力浓度、温度和温度关系曲
线,从而判断油藏的压力系统,并由油层
中部深度求得原始地层压力及原始油藏温
度的数值。
5、油田地质模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主
要包括地层、构造、储集层、隔层及夹层、
油藏、储量。
6、构造地质的任务是什么答:就是研究组
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
和规律。
储集层非均质性大体可分为五个
层次。
7、储集层非均质性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
答:第一层次是(油藏规模的沉积相及造
成的层间非均质性。
第二层次是(油层规
模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切叠和相变关系。
第
三层次是(砂体内韵律性、沉积结构构造
等非均质性)第四、五层次是(岩心及孔
隙规模的非均质性)
8、储层精细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1)沉积
微相细分、组合物征和空间配置关系;(2)
各微相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
分布;(3)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地质知识库
和原形模型的建立;(4)流动单元划分与对
比及流动单元的空间结构;(5)以微构造天
空为主的微地质界面研究;(6)露头储集层
研究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及类比条件
等;(7)各种地质统计学尤其随机建模方法
的适应条件、检验标准及软件研究;(8)注
水开发过程中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
布规律研究;(9)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有关了
解剩余油分布善的生产测井及解释;(10)
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到研究;(11)
精细储集层预测模型建立;(12)地质、油
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
律;
9、整装储量油田合理开发程序是什么答:
1开辟生产试验区;2分区钻开发资料井;
3部署基础井网;4编制正式开发方案;5
开发方案的实施。
10、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是什么
答:1深刻认识油田的地质特点;2落实油
田储量;3研究油层对比方法和各种油层
参数的解释图版;4研究不同类型油层对
开发部署的要求,可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
本油田的实际数据。
11、开辟生产试验区的原则是什么
答:1生产试验区开辟的位置和范围以全
油田应具有代表性;2试验区应具有相对
独立性;3试验项目要有针对性;4生产试
验区要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5生产试验
区的开辟应尽可能考虑地面建设、运输条
件等方面的要求。
12.钻井开发资料井的目的是什么
答:1研究解释单油层物性参数的方法,
全面核实油参数,为充分运用生产试验区
的解剖成果,掌握新区地质特征打好基础,
以逐步扩大开发的地区;2了解不同部位、
不同油层的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
在钻完
开发资料以后要进行单层和种种多层组合
下的试油试采、测压力恢复曲线等,并了
解新区的生产能力开采特点。
13.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原则什么
答:1开发资料井的新中国主要针对那些
组成比较单一分布稳定的主力油层组;2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考虑到油田构造的不同
部位,使其所取得的资料能反出不同部位
的变化趋势;3开发资料井应首先在生产
试验区的邻近地区集中钻探,然后再根据
逐步开发的需要,向外扩大钻探。
14.什么区块可作为基础井网的部署对象
答:对于油层较多,各类油层差异大,分
布相对比较稳定,油层物性好,储量比较
丰富,上、下有良好的隔层,生产能力比
较高,具备独立开采条件的区块,可以作
为基础井网布置的对象。
15.基础井网的任务是什么答:1基础井
网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它应
合理开发主力油层,建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2兼探开发区的其它油层,解决探井、资
料井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搞清这些油层的
分布情况、物理性质和非均质特点。
16.基础井网的部署原则是什么
答:1基础井网的部署应该在开发区总体
开发设想的基础上进行,要考虑到将来不
同层系井网的相互配合和综合利用,不能
孤立地进行部署。
2掌握井网在实施上分
步进行,基础井网钻完后,暂不射孔,及
时进行油层对比,搞清地质情况,掌握其
它油层特点,核实基础井网部署,落实开
发区的全面设想,编制开发区的正式开发
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7.编制正式开发方案遵循的原则
答:1研究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2确定开
采方式和注水方式;3确定开发层系;4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