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阶段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阶段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第I卷(共 24 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诗咏除夕
今夕何夕?春秋代序,暑往寒来,一年一度的除夕永不爽约地又将如期而至。

‚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旧、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

它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可概括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名为‚除夕‛,大约是出于时间与风俗两方面的原因。

‚直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南宋吴自牧:《构粱录》),这是指时间。

‚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

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后来逐渐演变为团圆守岁。

晋人周处的《风土记》早就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宋代诗人苏轼写有《除夕三首》,其诗前小序就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

所以展读古人的除夕诗,爆竹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

如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

‛如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赋岁新。

‛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

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

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合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如同唐代才子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

‛今天国人的守岁,是古老的除夕守岁图的再版,不过,再版当然也有所修订与补充,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新版的新内容。

在古典诗歌中,咏除夕的作品多如雪花与春花。

不过,所谓‚穷苦之言易工,欢愉之辞难好‛,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离乡别井之后常如浮萍漂流于水上,柳絮飞扬于风中,所以古人的除夕诗的佳作,许多都凄凉着一种愁苦之音,如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牢狱,作《除夕》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位民族英雄抒写的是时代的大苦难大情感,虽云愁苦,正气却充塞于天地。

古人咏除夕的诗,当然也有朝气蓬勃之作。

因为除夕与早春已近在咫尺,一夜之隔就是春节。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王諲诗名不彰,但其《除夜》诗却颇有盛唐气象,乃典型的‚唐音‛: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象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如果说王諲之作是迎春曲,那么,明代于谦的《除夜木原寒甚》,则更是严冬中的春风颂: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是明代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被谗害而横死。

这首诗风质朴刚劲,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使我不禁想起英国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岁云暮矣,思如之何?我忽然想到荀子的话:‚赠人以言,重于珠石金宝;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一年将尽之日,我在古代咏除夕诗的佳作中巡游,抄录上述诗句诗篇借赠给今日的读者,特别是对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读者,他们在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大快朵颐之余,也一定乐于听取这些重于金石珠玉而胜过钟鼓琴瑟的好音。

1.下列能解释“除夕”名称由来的一项是( )
A.这一天的许多别名中都有一个“除”字
B.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俗称“除夕”
C.先民相信在这一天击鼓逐邪便能够消灾
D.古代文人喜欢在这一天酒食相邀“守岁”
2.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夕风俗例行仪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B.春节联欢晚会就是除夕守岁图的再版
C.古诗中咏除夕的作品大多描写到雪花
D.以除夕为题材的古诗大多有愁苦之音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

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30年前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

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

按理论假设,其它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对完善粒子物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曾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该标准模型以夸克、轻子作为基本粒子,以弱电统一和量子色动力学理论为主要框架。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几乎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有人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但希格斯玻色子仅能以瞬间存在,因此观测起来难度极大。

为‚捕捉‛该粒子,物理学家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让高速运动的粒子相互撞击,如果碰撞过程中产生足够高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有可能转化为物质,形成希格斯玻色子。

由此形成的希格斯玻色子往往很快就衰变为其它一些粒子,衰变后的粒子有特定的组成,据此可间接证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的4项实验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来解释,也就是说,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

但他们也指出,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足以下最后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才能确认其可靠性。

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消息说,该中心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按计划将于9月份关闭,为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作准备。

该中心的研究委员会将于9月14日举行会议,决定是否将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关闭期限推迟两个月,以便科学家们继续用它来寻找希格斯玻色子。

3.对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非同寻常的事件”与“这些事件”、“目前的观测结果”同,“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
玻色子”不同。

B.“非同寻常的事件”与“这些事件”同,与“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目前的观测结果”不同。

C.“非同寻常的事件”与“这些事件”、“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同,与“目前的观测结果”不同。

D.“非同寻常的事件”、“这些事件”、“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目前的观测结果”指的是一个内容。

4.根据文中提供的消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粒子碰撞如果不能产生足够高的能量,就不能形成希格斯玻色子。

B.如果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就无法解释物质具有质量。

C.如果有“进一步的实验数据”为证,那么根据“目前观测的结果”就可能下“最后的结论”。

D.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之所以具有质量,是因为它们受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而产生惯性,从而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
顺民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

得民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

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①,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于是翦其发,枥②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转也。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

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

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

‛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

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

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

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

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

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中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其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

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

此先顺民心也。

《吕氏春秋》
注:①桑林:古地名,传说是汤祭祀神的场所。

②枥:压挤:枥手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辞:辞谢
B.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贤:胜过
C.释.群臣,服剑臂刃释:放走,遣散。

D.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甘:甘甜。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下养百姓,以.来其心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B.①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C.①残吴二年而.霸②城入赵而.璧留秦
D.①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②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君王顺依民心的举措的一组是( )
(1)汤乃以身祷于山林
(2)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3)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


(4)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5)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6)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A.(1)(2)(5)B.(2)(4)(6) C.(1)(3)(5) D.(2)(5)(6)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历史上商汤以自己的身体作牺牲为民求雨的事例,说明汤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

B.文王辞去纣封给他的千里之地,为民请炮烙之刑,一心要换取民心,其目的在于得到民心。

因此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C.文章重点描述了越王勾践“内亲群民,下养百姓,以来其心”,终于“残吴二年而霸”的事例,旨在说明只有“先顺民心”,方可“功名成”,以及“以德得民心”的道理。

D.本篇文章继承了孟子、荀子重视民众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民心的重视,在今天仍很有现实意义。

第II卷(共 5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8分)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①将奈其士众何(2分)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2分)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

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

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

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比较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

(2分)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简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4分)
11、默写(8分)
(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②寄蜉蝣与天地,。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

⑥凭君莫话封侯事,。

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⑧年年岁岁花相似,。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

(只选一小题)(2分)
①《将进酒》中作者肯定自我,不为金钱役使的句子是:,。

②《兵车行》中作者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激烈抗议,表达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五、(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冷冷的夜雨
铁枫
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

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身之处的夜班巴士今晚不知何故久等不至。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个飘着冷雨的初冬深夜等待多久。

我孤零零地伫立在狭窄的、勉强可以遮雨的候车亭里,头顶一盏昏黄的路灯下,晶亮的雨滴急速飞旋成一道道凌乱交织的线条,如同在表达一种浮躁而又无奈的情绪……此时的马路上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经过,大都是低着头、行色匆匆。

在马路的另一边,一间餐厅明亮辉煌的灯光无遮拦地倾泻出来,以其温暖柔媚的色调引诱每一个在寒冷中穿行的行人。

我远远地注视着那些坐在灯光里细斟慢酌、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心中隐隐掠过一缕失落和酸楚,说不清是为了什么。

后来我注意到,在餐厅内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里,一个中年男人独自坐着,目光总是在腕上的手表与窗外之间游移不定。

看上去他是在等什么人,或者是这场突降的冷雨阻挡了他回家的行程。

餐厅内再温暖再明亮,也终究无法取替家中妻儿的欢笑……在所有的词汇中,家是最为温暖的一个词儿,洋溢着关爱的馨香。

没有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家的人是无根的浮萍,值得悲哀。

在许多真正的漂泊者眼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八个字中所包含的无奈与悲哀远远多过浪漫和洒脱。

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

这样想着的时候,那辆巴士终于姗姗而至了。

在登上巴士的一瞬间,我稍稍犹疑了一下,下意识地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但是回头看看刚才站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

车门咣地一声关上了,把细锐的寒风、绵密的冷雨和一些或焦躁或怅惘的心情关在了车外。

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

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

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

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

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

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
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

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
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

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

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

假如说人生就是一场突降的冷雨,那么谁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栖息和回归的地方、保证自己一颗干燥而又从容的心不被淋湿,谁就注定能够坦然地接近幸福。

这场冬夜的冷雨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愿一切长养于这场雨中的幸福感觉能够永恒。

12.如何理解文章第3段所说,“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4分)
13.第4段说,“我”上车时,“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

遗忘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遗忘?(5分)
14.第6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5.如果将第7段画线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并说明理由。

(6分)
六(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短文章有短文章的长处。

中国古代就有大量的短文章:如《论语》《道德经》等。

《论语》中有不少好的东西;就是《道德经》,在那个历史时代也有它突出的地方。

民间谚语蔚为大观,很多生动的谚语既短小又有内容。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很好,十几个字抵得过一篇大文章。

时下,关于写长文章,人们趋之若鹜,认为来自民间的谚语已成明日黄花,这是不可取的。

(1)文中标点有误的一处是:订正:
(2)文中有语病的一处是:订正:
(3)文中熟语使用有误的是:订正:
17、读下面的文字,从杨义的发言中,归纳出他观点的要点,填在横线上。

(不超过20字)(4分)
当今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是怎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义说,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到处贴,也可以出很多伪君子,标签往往是靠不住的,这就是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成为人的情怀的东西才是重要的。

此外,在当下这个信息和传播途径这么发达的时代,传统文化还要贯穿于风俗。

节日风俗非常重要,它是全民的娱乐方式,要进入文化的脉络。

比如五大节日非常重要,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国家的需要搞一点对于中华文明史的记忆有重大价值的活动出来。

还有,精于学理也是很重要的。

一套令人信服的有号召力的学说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我们中国的文化现象,我们中国的哲学,那种有容乃大、创新图强,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国家的力量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进行深刻的探讨?当然,制度正是文化传统、文化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够见成果的现实行为的关键,在制度上进行传统文化弘扬的创新,也是必要的。

18、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种激励模式。

(不超过60字)(5分)
七、(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要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

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请以铅笔制造商向铅笔提出的“生活原则”为写作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涉及铅笔的“生活原则”;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

福建省南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因果关系混淆,注意第3段的语序))
5.D(甘:以……为甘甜。

意动用法。

要结合语境来解释)
6.A(A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

意思为“用来”。

B两“之”,前为助词;后为代词,代自己。

C前一个“而”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表假设关系。

D两“均为介词,前表比较,后相当于“和、同”)
7.C(抓住“举措”进行辨析)
8.A(汤为民求雨的行为只说明他为了得到民心)
9. 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句式“奈……何”1分,“士众”1分)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咸刈厥敌”1分“靡”1分)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田其田”的第一个“田”1分,“惟仁是亲”:句式1分,“亲”1分,“旧新”1分)
附: 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

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

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

”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10(1)前者更能体现。

后句问鸟,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示例4种:a.既说“眷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

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

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

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着的。

(属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