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第一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 回到未庄,兜里有了好多钱,有很 多衣服,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后来阿Q说他给小偷打下手,又遭到人们的嘲笑。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谣言传到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 觉得自己 也成了革命党,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准革命》:革命了,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阿Q 十分不满意, 他也想加入革命党,却被假洋鬼子撵了出去。赵太爷家遭抢劫,阿Q 眼睁睁看着革 命党进进出出地搬东西。
鲁迅的小说在叙述方式上,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的形式。在这种模 式中,小说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 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篇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 互驳难的性质。在叙述语言上,鲁迅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 约、凝练的风格。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 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在介绍写小说经验时也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又广泛借 鉴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从事小说创作,并且 试图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 散 文 体 小 说 ( 《 兔 和 猫 》《 鸭 的 喜 剧 》 等 ) , 以 及 “ 戏 剧 体 小 说 ” (《起死》等),等等。
阿Q
肆
叁
貮
壹
目
录
挖
分
整
掘
析
体
课
主
人
感
前
题
物
知
导
读
壹
课 前 导 读
罗曼·罗兰
“我手里有一个小故事的稿子,作者是当今最 优秀的中国小说家之一。故事是写一个不幸的 乡下佬,近乎一个流浪汉,可怜兮兮,遭人看 不起,也确实够可怜的;他却美滋滋,自鸣得意 (既然人被扎进了生活的底层,总得找点得意 的事儿!)他最后在大革命中糊里糊涂地被枪 决了,而他唯一感到难过的是,人家要他在判 决书下面画个圈儿(因为他不会签字),他画 得不圆。这篇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开头比较 平淡,但是随后就会发现一种辛辣的幽默;读完, 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你再也忘不掉这个可怜的 怪家伙,你喜欢上他了。”
课文探究
1.请分析概括课文节选两章的内容。
【分析】 第二章 优胜记略:通过对阿Q自吹“先前阔”“儿子阔”,以及讥笑未庄 人同时又鄙薄城里人,忌讳癞疮疤,痴迷押牌宝等生活片段的描写,表现 了他的愚昧、落后、麻木、健忘,同时也揭示了“精神胜利”是他的立身 法宝。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通过阿Q两次被打和欺负小尼姑,描写他欺弱怕硬的 性格、扭曲的灵魂和下流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精神胜利是阿Q 的快乐之道。
• 阿Q和一切的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 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 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 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 的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 结。
肆
挖 掘 主 题
国民劣根性
我作此篇,实不以滑稽为目的。鲁迅作 《阿Q正传》,意在“画出沉默国民的灵 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 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1 阿Q正传(一)
鲁迅
学习目标
1. 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和鲁迅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创作思想。 2. 理解文章主要情情节,对分析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3. 分析阿 Q 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4. 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 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 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他的小说作品“多 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 民的精神“病苦”。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又着眼于他们的精神创伤 和危机。鲁迅的这些改革在《呐喊》和《彷徨》中就演化为“看与被看” 和“归乡”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这种对立在《孔乙己》《祝福》 《狂人日记》等小说中都有展现。
结构图解
叁
分 析 人 物
阿Q的形象
深入探究
1.课文中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阿 Q 是一个流浪的雇农,无财产,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活。身处社会底
层,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但他竟对自己的可悲处境没有意识。其性格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所有未庄的居民,阿 Q 全不放在眼里,对赵太爷和 钱太爷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 是什么东西!”但另一方面,阿 Q 又很能自轻自贱,被打败了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 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残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 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 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 的国民 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 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统治者 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忘却了压迫和屈辱, 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 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的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 分析着所经历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 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 Q 正传》的写作背景。
② 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阿 Q 很爱面子,处处都想胜人一筹。这种争强好胜 的心理甚至发展到与别人比丑的荒唐地步。但另一方面,阿 Q 却处处忍辱屈从。他 受尽压迫凌辱,却默默忍受着。阿 Q 与王胡比赛捉虱子,比不过就骂王胡“这毛 虫”,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去碰头,他马上又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最 后被王胡连连碰头。
第九章《大团圆》: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人的恐慌。事件发生四天之后, 阿Q 被抓起来送到城里的监狱,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审判,糊里糊涂地被处死。
阿Q 精神胜利法 “阿Q 精神胜利法”是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 解的方式,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阿Q精神胜利法” 纯然是奴隶们在失败面前闭上眼睛,用瞒和骗制造胜利的幻觉麻醉自 己,把奴隶的屈辱和失败的痛苦变成精神上的自满自足,从而使自己 麻木不仁、安安心心地做奴隶。阿Q 的精神胜利是变态的反抗,是愚 昧麻木的表现。“阿Q 精神胜利法”正是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产物,是 几千年来封建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等级制度的产物。
《阿Q正传》
写于1921年12月 最初发表于北京《晨 报副刊》 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 小说,共九章,采用 章回体的形式
小说相关知识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④ 畏惧强暴而又欺压弱小。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出十足的霸道,他被 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就无端迁怒于小尼姑。在弱者 面前,阿 Q 俨然如赵太爷般威风,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
⑤ 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阿 Q 对自己的弱点很敏感,那头上的癞疮疤 成了他的禁区,因而犯了禁忌症,但一面对实际的屈辱却又麻木健忘。
2.为什么说阿Q 这个形象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痛恨?
①令人同情的是阿Q悲剧的一生,他受屈辱,贫苦,忍饥挨饿,经常 挨打。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 料而已。阿Q一无所有,只能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短工为生,娶妻生 子对阿Q来说更是痴心妄想,他已丧失了人格尊严。
②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 赖,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小尼姑。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迫害麻木 不仁,自欺自慰,却用欺侮弱者的方式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价 罗曼• 罗兰在给友人的信中,关于《阿Q正传》,他是这么说的: 这是乡村中的一个穷极无聊的家伙的故事。这个人一半是流浪汉,困苦潦倒, 被人瞧不起,而且他确实也有使人瞧不起的地方,可是他却自得其乐,并且十分 自豪(因为一个人既然扎根于生活之中,就不得不有点值得自豪的理由)。最后, 他被枪毙了,在革命时期被枪毙,不知道为什么。使他郁郁不乐的却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当人们叫他在供词下边画一个圆圈时(因为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的 圆圈画不圆。这篇故事的现实主义乍一看好似平淡无奇。可是,接着你就发现其 中含有辛辣的幽默。读完之后,你会很惊异地察觉,这个可悲可笑的家伙再也不 离开你,你已经对他依依不舍。
阿Q抽象性:一个——一类 阿Q是“大多数”、“全部”
阿Q的精 神胜利法 形成根源 有哪些?
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
③ 保守排外但又盲目趋时。阿 Q 自以为见识高,其实却是狭隘,凡是不合未庄 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 Q 不容任何变革,只认祖宗章法。他认为城里人把 “长凳”叫“条凳”是错的,笑话城里油煎大头鱼用切细的葱丝,称到过“东洋” 的钱太爷的大儿子为“假洋鬼子”。但阿 Q 又善于赶时髦,进过几回城就嘲笑乡下 人不见世面。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 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文化常识
①元夜: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又称“元宵”,民 间有观赏灯火的习俗。 ②翰林:明、清时代凡进士进入翰林院供职者通称 “翰林”,担任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是一 种名望较高的文职官员。 ③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讳光武帝刘秀 的字,将“秀才”改为“茂才”。明清时期入府州 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称茂才。
贰
整 体 感 知
阅读链接
《阿Q 正传》内容简介 《阿Q 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 虽然干起活 来“真能做”,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小说共分九章,本课节选了其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他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序》:作者用考证学的方法描绘出阿Q 这个人物的轮廓,顺笔讽刺了当时的文 人和遗老遗少。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 勾引赵太爷家的女佣吴妈,结果引起混乱;阿Q 全部财 产被扣压,又向赵府赔罪。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未庄人不再雇阿Q 打短工,阿Q生活难以为继,决定离开未庄。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是其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 所用的笔名。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 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 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 称赞:“鲁迅的方向,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模拟 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结构全篇,“正传”之名也出自“小说家 言”,本文是“为小人物作传”,“传主”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 阿Q。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为舞台,描写了这个人物可怜、 可笑而又可悲的一生,寄寓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思。
“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 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大江健三郎
莫言
"我愿意用我全部作品'换'鲁迅的一个 短篇小说:如果能写出《阿Q正传》那 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愿 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