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中国人文地理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人文地理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种桑养蚕、织锦刺绣 ,丝绸生产技术曾被中国长期垄断。
由于其编制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工艺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 ,被誉为“东方绚丽的朝霞〞 ,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 ,是西方各国长期从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
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桑树广泛分布于辽河、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
桑树属于
A.针叶林
B.阔叶林
C.雨林
D.常绿林
2.近代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引进
B.新产地的出现
C.服饰用料多元化
D.贸易保护盛行
3.中国传统刺绣是指在丝绸上用针线手工绣制装饰图案 ,但目前多由电脑控制的机器进行批量生产。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力本钱上升
B.机械自动化的普遍运用
C.手工技艺缺乏传承
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 ,桑树广泛分布于辽河、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
其分布地区主要在温带和亚热带 ,地带性植被主要以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为主。
且桑树在冬季落叶 ,属于多年生落叶阔叶型乔木或灌木 ,并不是常绿林。
针叶林主要在寒带地区和温带高海拔地区 ,雨林主要在热带地区。
2.古代服饰用料单一 ,原料主要依靠棉、麻、丝等农产品 ,而且丝绸制品在古代属于高档服装用料。
现代化纤等技术开展 ,使服饰用料逐渐多元化 ,对丝绸等依赖程度降低。
3.手工刺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且效率低下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开展 ,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 ,劳动力本钱上升。
电脑控制机器刺绣那么可以批量生产 ,大大提高效率 ,且节约劳动力本钱。
【答案】1.B 2.C 3.A
我国包西铁路自内蒙古包头市至陕西西安市 ,途经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 ,陕西的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等。
读“包西铁路陕西段建设示意图〞 ,答复4-6题。
4.包西铁路建成后运输的主要物资为( )
A.石油 B.煤炭 C.木材 D.铁矿石
5.修建包西铁路的重要意义表达在( )
①促进陕北煤炭基地的建设②加快陕西、内蒙古能源化工基地建设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利于人口的迁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包西铁路穿越了( )
A.一种地形区B.两个温度带
C.一种自然区D.两级阶梯
【解析】4.该铁路经过我国煤炭主产区内蒙古和陕西 ,运输的主要物资为煤炭。
5.包西铁路提高了陕西、内蒙古地区煤炭的外运能力 ,利于煤炭基地、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但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6.包西铁路穿越了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等地形区 ,跨越了中温带和暖温带两个温度带 ,穿越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两种自然区 ,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答案】4.B 5.A 6.B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以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 ,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8.以下原因中 ,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B.经济兴旺地区劳动力短缺
C.省际间经济开展不平衡加剧
D.经济兴旺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 ,净迁入省份中迁入数量比拟大的是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南地区地狭人稠 ,人口迁入将使得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8.2020~2030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主要得益于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展 ,东部经济兴旺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答案】7.C8.D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开展中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 ,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 ,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开展 ,从而到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能级 ,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 工农业开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但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下图表示 2019—2019 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10.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髙主要受制于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水平低
D.根底设施落后
11.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 ,应该
①调整产业布局 ,优先开展重化工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开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④利用区位优势开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9.农业是第一产业 ,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第二产业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第一、第三产业联动程度高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10.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 ,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加工业水平低。
11.由图可看出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开展水平较低 ,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开展第二产业 ,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业联动效应;重化工业污染较大 ,且投资较大 ,应慎重开展;伊犁河谷地区科技水平较低 ,开展高科技产业优势不明显。
【答案】9.D10.C11.B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兴旺的地带。
读以下图 ,答复12-13题。
12.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高新技术兴旺的工业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③工业基地开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根底薄弱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缺乏
【解析】12.①辽中南工业基地和②京津唐工业基地煤、铁、石油都较丰富 ,但②京津唐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兴旺 ,因为众多高校和科技园区位于该基地。
13.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 ,其开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附近无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12.B 13.C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海南地处热带 ,富集海、岛、山、河等资源 ,2019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4月10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在海南拉开帷幕。
目前 ,海南岛内建起了世界首条环岛高速铁路 ,田字高速公路网络即将成型 ,全岛实现了3小时经济生活圈。
材料二海南岛西部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 ,是热带沙漠化土地类型、沙漠化过程十分典型
的区域。
材料三表一为改革开放以来 ,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材料四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 ,地缘优势明显〔地缘优势是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
目前海南正把握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 ,积极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全面深化重点产业国际合作和效劳贸易创新开展试点。
〔1〕依据图文信息分析海南岛西部荒漠的形成原因。
〔2〕分析陆路交通条件改善对海南岛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4〕海南岛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请从区位、产业、资源、政策方面分析其有利条件。
【解析】〔1〕荒漠的形成要有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 ,其形成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读图可知 ,荒漠位于河流下游的河口地区 ,地势低平。
中上游山区的泥沙通过河流搬运 ,在此堆积;又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降水少;纬度低 ,晴天多 ,蒸发旺盛 ,气候较干旱;人口密集 ,经济活动多 ,开发强度大 ,大量植被破坏 ,地表岩石裸露 ,受风化侵蚀 ,土质疏松。
〔2〕交通条件改善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达在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规模扩大 ,等级提升 ,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3〕根据表格各年份三次产业的比重及其变化进行分析。
总体上看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细化看 ,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两次重大改变。
〔4〕区位优势主要从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业优势主要从现代效劳业和特色农业两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资源优势主要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政策优势主要表达在改革开放等政策的扶持。
【答案】〔1〕河流的下游及河口的滨海地区地势低平 ,中上游地区的泥沙通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此堆积(沙源充足);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纬度低 ,晴天多 ,气温高 ,蒸发旺盛 ,气候干旱;人类经济活动多 ,开发强度大(过度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地表〔岩石〕裸露 ,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土质疏松。
〔2〕加强了岛内联系 ,促进了经济开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扩大 ,等级提升 ,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3〕总体上看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二三产业快速开展。
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两次重大改变:1987年到1990年 ,以第一产业为主 ,二三产业比例相对较小。
1990年起 ,第三产业跃居三次产业的主导地位。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一三二〞变为“三一二〞。
2019年起海南三次产业结构由“三一二〞变为“三二一〞。
产业结构变化没有按照传统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123――213-231-321〕推进。
第三产业一直强于第二产业。
〔4〕区位方面:海南紧靠珠三角 ,邻近东南亚 ,位置优越;拥有沿海、沿边、岛屿等地缘优势;拥有国际机场、港口 ,内部有环岛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通道 ,内外交通联系便捷;
产业方面:第三产业〔现代效劳业〕占主导地位;热带特色农业优势突显;
资源方面:资源丰富多样;有森林、沙滩、海岛、温泉等自然和人文资源;
政策:改革开放等政策的扶持。
15.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 ,A所示区域是位于渭河以北的渭北黄土高原区 ,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
读图甲和图乙 ,答复以下问题。
〔1〕过去渭北黄土高原区是常年种粮 ,常年薄收 ,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3〕为了保证“绿色苹果〞产业的不断开展 ,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见图乙)。
据图分析该生产模式为什么既能降低生产本钱又能生产出“绿色〞苹果?
〔4〕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什么?
【解析】〔1〕影响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区位因素是气候、土壤、灌溉水源和地形等。
图甲显示 ,渭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由此判断流经这里的河流水量小和地下水少 ,灌溉水源缺乏 ,因此制约渭北地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应是降水和灌溉水源。
〔2〕影响苹果果品质量的自然条件有光照、气温、土壤肥力、空气与水源
质量等。
〔3〕从图乙可知 ,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节约了本钱 ,又防止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4〕从图乙可知 ,果树是与三叶草、青草间种的 ,草木结合 ,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 ,发挥了植被的生态效能。
【答案】〔1〕渭北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局部地区年降水量为400~500 mm ,虽光照、热量比拟充足 ,但降水缺乏和水源缺乏 ,不适宜粮食的种植。
〔2〕①渭北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 ,光照强 ,气温的日较差大;②土层深厚 ,土壤的矿物养分与微量元素含量高;
③远离工业兴旺的地区 ,环境清洁;④地广人稀 ,土地辽阔。
〔3〕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节约了本钱 ,又防止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4〕果树与三叶草、青草间种 ,草木结合 ,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 ,发挥了植被的生态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