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

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潮汕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潮汕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

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

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

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

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
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

”;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3.烧塔。

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

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

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

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

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

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

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

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
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
出花园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工夫茶烧瓷花灯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潮汕名称由来
“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呼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

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潮州府等十处通商口岸,选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并取代条约口岸部分“潮州”一词)一带,那时“汕头”并不为人所熟知,其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

但汕头北通海峡(台湾海峡),身靠南海,并拥潮汕三江出海口,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已取代当时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为潮州府属的中心港口。

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对美开市,在汕头港把门岛——妈屿岛上设立“潮海关”。

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潮州府澄海县汕头埠开埠前已有广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头埠是当时除此五口外唯一有点商业价值的港口),可见汕头埠地位已可与广州港相提并论。

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其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巨大的发展潜质,便
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

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1] 。

1907年5月22日,丁未饶平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这次武装起义先于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四年,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中创下了“六个第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高度评价说,“此次死难的同志都属同盟会干部,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

”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诸报端,从此广为人知。

民国成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其中心驻汕头,汕头粤东中心城市概貌初现雏形。

1921年汕头建市,设立省直属市政厅,汕头成为粤东继潮州府城后的又一耀点。

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跃升为全国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这一地位在民国黄金十年(1928-1938)得到进一步巩固,“潮”、“汕”共荣格局自此形成,人们便开始习惯于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话等称号。

不过,受二战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国际形势的影响,海内外潮人联系曾一度受阻,彼此之间的信息缺乏交流,故海外潮人迄今仍多称自称潮州人,籍贯也常作“潮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