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通过深情朗读课文,能够说出对浓浓亲情的感受。

2.通过揣摩精彩的语句,能够品出语言美。

释词: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
1、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

莫怀戚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
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2、作品简介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

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3、作者简介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

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

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但原则性差。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不能写诗。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2、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4、《散步》一文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呢?
"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显然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

正因为这,母亲相信"我"说的话是对的。

同时为后面写到母亲变了主意设下伏笔——母亲当然听从"我"的话,但她更爱孙子。

5、《散步》一文的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何理解?其中"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她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

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二是"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
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

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高贵品德。

"整个世界"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两个不同的世界和时代。

6、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典型细微事件的描写。

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也可以细致地描述事物的发展。

如本文中: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摸"的动作,生动的表现出"我"的母亲对孙儿的爱。

一家人互谅互爱,愉快和谐的亲情就在这细微的动作中自然流露出来了。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

(拟人)
1.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见“我”对母亲的爱!
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具体,且让人倍感亲切。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摹状)运用十分普遍,那就是摹状。

摹状是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如实地直接描摹出来,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

摹状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摹声:摹声是用象声词来描摹事物声响的一种摹状。

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鬼子已闯进村“扫荡”了,雨来在家“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体味这段文字,使人感到情况异常,气氛紧张。

这种效果正是作者运用摹声带来的。

二、摹色:摹色是用色彩词来描摹事物颜色的一种摹状。

如《少年闰土》一课开头就写道:“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下面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多么美丽恬静的夜晚啊!摹色的运用写出了闰土刺猹的环境。

三、摹形:
摹形是用象形词来描摹事物的一种摹状。

如《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树林的后面,有一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

”用象形词“人字形”描摹草棚的形状,以形容草棚的低矮狭小。

运用摹状,是为表达文章的思想和意境服务的。

只有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和形状描写得准确贴切,才能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见其形的亲切真实的感觉。

谈谈《散步》的双重主题
《散文》看似是一篇叙事散文,而其哲思却若隐若显于字里行间。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这里的"春天",不仅仅写的是自然
界的春天,而是说中国政治气候的松动,酷冬已过去,坚冰已打破,中国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是的,生命,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主题啊!生命如此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其走向如何,更是与广大人民休戚相关,所以"我"(这里的"我"当然具有象征意味)在选择"路"的时候才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民族领袖"如何在"严重关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灵活变通而又实际的道路,确乎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怎能不感"责任""重大"呢?祖孙两代在选"路"问题上的对立,其实是隔代人思想上守旧与进步的对立,而"母亲""变了主意"似乎不单纯是顺从"孙儿"的结果,也许更多的是理解、宽容,这种自我扬弃和否定,正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而子背母,母背子,到共同走路,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就自己发展问题取得一致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自己民族发展道路的象征吗?一方面我们背着过去,不能割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得驮着未来,未来是我们的新生,所以我们这代人注定任重而道远,"我"和"妻"的这种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之永久的美德。

综上所述,《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