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模拟三个探究实验.
2.观看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
2.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1.多媒体课件.
2.种子呼吸时吸收气氧气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一套.菠菜(或其他蔬菜)呼吸作用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火柴等.
师:出示农民伯伯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联想,提出:可能会想到哪首诗?学生很容易提出是《悯农》,然后要求诵读,进行人文教育,进而提出:农民伯伯为了有个好收成,他们要勤给庄稼进行松土(锄禾),为什么?
师:继续启发学生,如果夏天雨水过多,造成庄稼地里积水过多(水涝),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请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生:认识到由于植物的根缺氧无法进行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
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可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培养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
师:指出这种假设只能通过实验才能予以证明.
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探究思路,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像研究光合作用那样,依次从种子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能量的转化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设计较为完整的方案.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并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实验一: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师: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调指出: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 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
(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
生: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3、然后让两位学生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生: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
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实验二: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师:1、邀请一名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生:可以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师: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经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想方设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①可将萌发种子呼出的气体用针管吸出,然后把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变化.②可直接将澄清石灰水注入到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生:动手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生: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师: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请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
生: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师;2、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实验四:叶子的呼吸作用
师生共同探究叶的呼吸作用,出示装有等量的新鲜菠菜和煮熟的菠菜叶“黑色”塑料袋,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请同学根据现象,猜测哪一个是装的新鲜菠菜叶.教师最后打开袋子,提示谜底,同时指出叶也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指出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进行呼吸作用.
师:为什么把菠菜叶装进密封“黑袋子”而不用透明塑料袋?请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
师:回顾导入:①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②水涝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
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并指出这是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师:光合作用的过程很复杂,但至少我们知道了它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960%,二氧化碳含量为0.035%,二者在大气中的水平相对稳定,这叫做碳—氧平衡.植物的出现才使得其他生物繁衍生息、生机勃勃成为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这样美好的和谐的一种平衡.那它会不会被打破呢?
生:例举人类生活的一些碳-氧平衡实例
师:作为生物圈的一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省用纸,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爱护花草树木,义务植树等等.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使学生认同低碳生活的重要价值,形成保护环境的迫切感和使命感.)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实验一推论: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能释放能量
实验二推论:植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三推论: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会消耗氧气
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分解时还产生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三、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这节课教师以生物课程标准理念为教学的指导,遵循初中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教法具有多样性,在学生讨论、观察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教学气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设计实验;教师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教师设计这种课堂形式,期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利用学生经验与老师指导共同完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