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欧美短篇小说8《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检测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
一个不经意的喷嚏,喷在了将军身上,压垮了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小文官的生命,留给人们“苦涩的笑”。我们的心里,是同情,还是痛恨?作者用他深沉的思考,写日常生活却不失琐碎,没有曲折的情节却能扣人心弦;读者从作品平静、含蓄的叙述中,能感受到作家忧郁而又严峻的目光,听到他渴求新生活的心灵的跳动。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年轻时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个秃头的干瘪小老头,并且在一间好办公室的大写字
是的,他写生活。他的主人公的数量和类型是丰富的。只有最伟大的小说家可以在由他们的想像力所诞生的人
重量级大作家与小文章
俄国作家契诃夫是世界“重量级”文学家,然而这位大作家特别钟情“小文章”。
契诃夫初学写作时,只是给彼得堡一家叫作《花絮》的幽默周刊写点小文章。他写了五年小文章,很多人都说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有人说他写的小文章是雕虫小技,有人还说小文章轻飘飘的,不足挂齿,写长篇才有分量。契诃夫却不这么看,他说小作品比大文章好,矫揉造作少,而又较易获得成功。契诃夫成名之后,仍然极为重视写小文章。他曾说:“我是极力拥护小作品的,要是叫我办一个幽默杂志,我会拒绝一切长文章。”
需要晓得自己的尊严
契诃夫有一次接到弟弟的信,信上自称是“你的渺小无闻的弟弟”。他立刻提笔在回信上写道:“你为什么自称是‘你的渺小无闻的弟弟’?你承认自己渺小吗?在人们当中需要自己的尊严。你又不是个骗子,你是个正直的人,对吧?那就尊敬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吧,要知道正直的人并不是渺小的,不要把谦虚和妄自菲薄混为一谈。”
契诃夫不仅这样教育弟弟,他的许多作品中也提倡“人的尊严”,这对我们不也是很深刻的启示吗?
用火柴灰记录
契诃夫有一次乘马车出外旅行,同车的旅客在闲谈中说了一句很生动的话,引起了契诃夫的注意。他马上想到要把这句话记录下来,一摸口袋,啊?出门时忘记了把笔带在身上。正在为难之际,他突然灵机一动,将火柴盒拿出来,把火柴划燃,随后又将火柴吹灭。他就利用火柴棍上烧焦的余炭,将那位旅客的生动话语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示例
小公务员之死的背后——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感说来你可能不信:一个喷嚏能害死一条人命。然而,契诃夫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里打喷嚏时一个不小心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公务员唯恐大官人会将此举视为自己的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哭笑不得到最后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无冒犯之心、实属清白无过的小公务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回到家竟一命呜呼。
这篇故事题目叫《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为什么会死?他真的丧命于自己的这个喷嚏吗?不是。其实他是死于压力,死于自己对达官贵人的恐惧。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诉去排遣内心恐惧,尽管那大官是“别的部门的”,小公务员还是因为大官人一句中肯的话也没说而“丧魂失魄、惶恐不安”,最后死了。
看完故事后,我们也许会嘲笑那位小公务员的迂腐、胆小、杞人忧天,但是这些却折射出它背后的东西:当时的官僚化等级制度已经如此“深入人心”,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小公务员,他只能处处小心,出于对大官的恐惧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他只能一遍遍地道歉,这是一种当时底层小市民的卑俗的变态心理,而这种变态心理正是当时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造成的,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出这种恐怖制度已经把人性扭曲到了如此的地步,而契诃夫对这种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以及其他许多的作品来讽刺社会,讽刺现实,讽刺黑暗的专制制度。
与《小公务员之死》类似的还有一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写的是两个中学同班同学在火车站相遇,瘦子是个八品文官,业余还做烟盒挣钱,而当胖子说了自己已经是个三品文官后,瘦子,连同瘦子那原本对胖子爱搭不理的妻子和儿子,立马对胖子换了副面孔,变得开始阿谀奉承,低三下四。胖子则对这种官场做派感到厌恶,不久便走了。而最后瘦子却“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这同样是一篇讽刺官僚的作品,从瘦子,包括瘦子的儿子,前后对胖子的态度的转变之大可以看出当时官僚的丑恶灵魂和卑亵心理,其实就是在小公务员身上也体现出的、在当时底层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奴性心理。契诃夫十分反感这种奴性心理,他说过:“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挤出去”。对奴性的讽刺也成了他许多作品的主基调。
契诃夫的小说读起来是幽默的。比如《小公务员之死》的结尾: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这个结局离谱得令人发笑,但确实笑不出来。因为契诃夫的小说虽然是幽默的,但他的幽默中暗含着讽刺,他的幽默是带着淡淡的苦味的。
他的小说,总描写最平凡的事情,着眼于平凡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他能在平淡无奇的情节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来。他的情节极其精练,人物集中鲜明,叙述从不拖泥带水,“内容比文字多得多”是契诃夫的又一大特色,他主张“用刀子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剔掉”。往往一个简单情节,一个人物,契诃夫就能让他们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他们久久萦绕你的心灵。
从小公务员之死的背后,到契诃夫这个人的背后,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走近契诃夫吧。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嘟哝.(nɑnɡ)绊.脚石(bàn)
心旷神怡.(yí) 以逸待.劳(dài)
B.喷嚏.(tì) 压轴.戏(zhóu)
兴高采.烈(cǎi) 斗.胆(dǒu)
C.咳嗽.(sou) 炒鱿.鱼(yóu)
不绝如缕.(lǚ) 咬文嚼.字(jiáo)
D.怜悯.(mǐn) 契诃.夫(kē)
推本溯.源(shuò) 秘.而不宣(mì)
解析:A项,“哝”应读nonɡ;B项,“轴”应读zhòu;D项,“诃”应读hē,“溯”应读sù。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
②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
③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词,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应填“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