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民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智民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同“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________
②酒既酣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②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3)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
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神弗福也___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___
③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
④元帝异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具以东渡意告之。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哪种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②斟酌损益________
③咨诹善道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①,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②而自牧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④,则思三驱⑤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⑥,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⑧游之乐,可以养松乔⑨之寿,鸣琴垂拱⑩,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注】①作:兴作,建筑。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一类事情。
②谦冲:谦虚。
③自牧:自我修养。
④盘游:打猎游乐。
⑤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⑥壅:堵塞,蒙蔽。
⑦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⑧豫:快乐。
⑨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⑩垂拱:垂衣拱手。
比喻天下很轻易就实现大治了。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宏兹九德
④仁者播其惠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3)用原文回答魏征的哪些建议与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一致?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②仗节③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④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资治通鉴》节选)注:①司马懿(yì):人名②辛毗(pí):人名③仗节:手持符节④佐治:辛毗的字(1)解释下列画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③亮数挑战________④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________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以伤先帝之明
D.以光先帝遗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4)(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
6.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关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 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7.阅读《师旷劝学》,完成小题。
师旷①劝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
②晋平公:晋国国君。
③炳烛:点燃灯烛。
④昧:昏暗,黑暗。
(1)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文章虽短,但说理清楚,这得益于写作技巧。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4)本文让你想起了学过的哪篇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乃入见________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和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文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②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元。
10.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问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维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于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划线词语。
①秦王不说②故不错意也
③以大易小④受地于先王
(2)翻译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请你对第①段中安陵君的回答作简要赏析。
(4)第②段秦王接见唐雎的讲话有几重意思?他讲话运用了哪些手段?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①,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②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③。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④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偏安:偏处一方以自安,此指蜀汉仅据益州之地,未能统一。
②惟:思量。
③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
④议者:蜀汉朝廷中议论朝政的官吏。
⑤又务于东:同年秋,吴将陆逊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败魏将曹休。
务:致力。
此指战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故托臣以讨贼也________
②然不伐贼,王业亦亡________
③臣非不自惜也________
④今贼适疲于西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②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3)文中提出的北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上文第一段文字指出________,第二段文字________。
12.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问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
乐其志。
无怀氏(传说中安居乐业民不相往来的古部落)之民欤?葛天氏(传说中劳作而歌的古部落)之民欤?
(1)下列画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造饮辄尽(zhé)曾不吝情去留(zēng)
B. 晏如也(yàn)箪瓢屡空(dàn)
C. 性嗜酒(shì)衔觞赋诗(chǎng)
D. 好读书(hào)无怀氏之民欤?(yú)(2)对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B. 造(狂饮)饮辄尽,期在必醉
C. 好读书,不求甚解(十分透彻)
D. 先生不知何许(什么地方)人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亲旧知其如此”一句中的“亲旧”指的是“亲戚朋友”。
B. “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的“吝情”意思是,“把真情藏着,不表露出来”。
C.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说不要求领会文章主旨。
D. “短褐穿结”的意思是,“粗布短衣用绳子捆扎着”。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①,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②。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③。
今贼适疲于西④,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⑥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⑦,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⑧,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⑨,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⑩。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⑾,非臣之明所能逆睹⑿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
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巩固后方。
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
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
务,勉力从事。
⑥进趋:赶快进兵。
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
⑧拊手:拍手(称快)。
⑨秭归磋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
磋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
⑩逆见:预料。
⑾利钝:顺利和困难。
⑿逆睹:预料。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险于鸟巢,危于祁
连
曹操拊手,谓天下
已定
关羽毁败,秭归磋
跌
中间期年
耳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与其受制于他们,哪比得过去讨伐他们呢?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C.伪定一时——意思是说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
蜀汉自居正统,故称曹操为“伪”。
D.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思是说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3)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4)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5)简要叙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6)从前、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①前《出师表》:________
②后《出师表》:________
14.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回答问题
《出师表》选段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第①自然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哪句?
(4)选文中画横线的“大事”指什么?
(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请具体回答如下。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请从下列六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事件。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泸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②七擒:
③东和:④北拒:
⑤收二川:⑥排八阵: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派,派遣;(喝酒)尽兴
(2)①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
②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当场毙命。